科學網—鎢的配合物可低溫下合成金屬薄膜

2020-11-30 科學網
《無機化學》2008年47卷11期
鎢的配合物可低溫下合成金屬薄膜

 

近年來,人們對金屬薄膜如氮化物薄膜及其製備技術的研究興趣濃厚。製備薄膜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使用揮發性較高的金屬有機化合物為前驅體的沉積方法尤其受到關注。1970年,曾報導過有關過渡金屬二有機基肼配合物,從而使這類化合物作為沉積過渡金屬氮化物的單一前驅物在材料化學學科引起了極大關注。將二有機基肼作為功能團和金屬配位,可以生成沉積金屬氮化物薄膜的可行前驅體。研究中還發現,利用肼配合物製備金屬氮化物薄膜可以降低反應溫度。科學家們已經合成了一些鎢的醯亞胺配合物,並成功地用於氮化鎢和碳氮鎢沉積的單一前驅體。

 

目前,佛羅裡達大學的研究者利用氯化鎢、二有機基肼、乙腈或吡啶的反應製備了鎢的二有機基肼配合物,並詳細研究配合物的晶體結構。通過質譜、熱失重分析、化學氣相沉積等實驗,證實了這些配合物作為沉積氮化鎢和碳氮鎢單一前驅體的可行性。以金屬二有機基肼配合物為有機源前驅體可在較低溫度下合成金屬薄膜,可望在材料合成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原文連結:http://pubs.acs.org/cgi-bin/abstract.cgi/inocaj/2008/47/i11/abs/ic701151m.html  (趙清銳/編譯)

 

相關焦點

  • 金屬-有機環狀超分子配合物激發態研究獲進展 —新聞—科學網
    Stang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合作,在金屬-有機環狀超分子配合物的激發態動力學過程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以全文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J. Am. Chem.., 2013, 135 (17), pp 6694–6702, DOI: 10.1021/ja402421w 金屬有機超分子配合物可以形成一系列特殊的框架結構,空腔大小達到納米量級,表現出很好的主客體性能,可以與其他物質發生多種非鍵相互作用,金屬有機配體作用使得這一類物質具有特殊的電子結構。
  • 中鎢優品|​氧化鎢電致變色薄膜淺析
    氧化鎢電致變色薄膜是一種以三氧化鎢(WO3)為陰極著色材料的薄膜,其因有極為優秀電化學性能、較高的比度、良好變色效率的特點,而可以廣泛應用於建築
  • 三氧化鎢產品系列
    水熱合成法可以在相對溫和的條件下製備納米材料,特別是一些介穩相。水熱合成中採用不同的前驅體和調控劑,通過控制溫度、濃度、pH值等條件,可獲得正交相三氧化鎢。【六方相三氧化鎢】很多金屬離子可以嵌入到其特殊的六方通道中,從而形成六方相鎢青銅,在負極材料和可充電鋰離子電池中表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此外,六方相三氧化鎢納米材料可以應用與光催化降解有機物。六方相三氧化鎢是一種亞穩態晶相,其製備過程一般要求溫和,可以由鎢酸鈉和鹽酸為原料,以草酸鉀和硫酸鉀分別作為添加劑,利用水熱法合成。
  • 多孔WO3薄膜用六氯化鎢
    多孔WO3薄膜是一種常見的氣敏材料,具有優良的氣敏性能和氣致變色性能。此外,它還被認為是最具有發展前景的電致變色材料之一。 六氯化鎢(WCl6)是一種新材料原料,可以用於鎢的提純和有機物合成,或者氣相沉積法鍍鎢,也可以用於化工行業,起催化應用,或者應用於玻璃行業,主要是生產表面塗層等。 中鎢在線提供優質六氯化鎢材料。 相關閱讀
  • 有機電致發光材料重金屬配合物
    有機電致發光材料的研究進展由於金屬和配體之間強烈的相互作用,使過渡金屬配合物存在具有三線態特徵的金屬-配體電荷轉移(3MLCT)激發態。即金屬配合物中的重金屬原子的自旋偶合,使單線態和三線態混雜,三線態激子的對稱性被破壞,衰減變快,發出效率較高的電磷光。
  • 黃色氧化鎢電致變色薄膜
    黃色氧化鎢即為三氧化鎢(WO3)。是一種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功能材料,在諸如電致變色、有毒氣體探測和光化學催化等方面已得到較系統的研究。中鎢在線提供優質黃色氧化鎢材料。
  • 【材料】雷射雕刻超薄過渡金屬碳化物薄膜在能量存儲和能量收集中的應用
    與之前使用極高溫度(高達1600 ℃)和氫氟酸的超薄2D-TMC合成方法相比,該文章展現了一種室溫製造方法。作者將明膠(Jello甜點的主要成分)與過渡金屬離子(Mo5+、W6+、Co2+)結合,自組裝形成層狀金屬水凝膠。該凝膠可以旋塗在各種基材上。使用商業雷射切割機將這些塗層碳化以產生厚度僅為幾納米的超薄TMC薄片。利用雷射加工的局部高溫,同步實現選擇性的氣化造孔及過渡金屬碳化物成型(圖1)。
  • 熔點最高的物質:鉿碳化物、氮化物、金屬鎢?
    前者的答案為純金屬鎢,後者為俄羅斯學者最近合成的粉末混合物材料,含鉿的碳化物和氮化物。眾所周知,鎢(W)是世界上熔點最高的純金屬(意味著其最難熔),其熔點為3156.85開爾文(3430℃)。而目前世界上最難熔的材料是——一種含鉿的碳化物和氮化物的粉末混合物材料,其熔點達到了4400開爾文(4126.85℃)。
  • 過渡金屬配合物用於可逆儲鋰的容量和速率性能研究
    過渡金屬配合物用於可逆儲鋰的容量和速率性能研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16:28:40 過渡金屬配合物用作可逆鋰存儲的容量和速率性能研究,這一成果由南開大學化學學院的
  • 我國科學家在低溫合成氨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人民網大連9月1日電 近日,大連化物所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籌)陳萍研究員、郭建平博士在催化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組創新性的提出了「雙活性中心」催化劑設計策略,並由此開發出了一系列過渡金屬與氫化鋰組成的複合催化劑體系,實現了氨的低溫催化合成。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期發表在《自然-化學》期刊上。
  • 生產用於2-D器件的圖案化過渡金屬二碲化物層的技術
    韓國蔚山國立科學技術研究院(UNIST)的研究人員最近推出了一種生產薄且有圖案的過渡金屬二碲化物薄膜的方法,該薄膜可集成到二維金屬半導體中。他們的合成技術發表在《Nature Electronics》上的一篇論文中,可以解決與現有基於二維材料的電子器件的高接觸電阻相關的問題。自發現石墨烯以來,具有相似特性的其他二維層狀材料已引起了廣泛關注。
  • 金屬酶及模擬配合物催化分子氧活化的反應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自然界中存在一系列金屬酶,能夠高效地活化分子氧進而將底物功能化,即使在室溫條件下該反應也表現出很高的效率。目前被廣泛接受的反應歷程是分子氧與金屬酶的活性位點結合,使其進行單電子還原形成金屬超氧配合物中間體,並逐步還原為金屬過氧配合物、金屬端基氧配合物。儘管過去已有報導,如何實現金屬超氧配合物到過氧配合物的轉化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這增加了對分子氧活化的反應機理的研究難度。
  • 熔點最高的金屬鎢
    說到金屬,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金銀銅鐵,但說到熔點最高的金屬,相信很多人都不能一下子說出來了。
  • 一種高導電性透明金屬有機骨架物薄膜
    金屬有機框架(MOFs)以其優良的特性和廣泛的應用而備受關注。然而,當應用於透明導電薄膜器件時,其導電性差且透光率低。因此提高MOF基材料的導電性和透光性成為最棘手的難題。近日,浙江大學彭新生教授課題組在Science China Materials上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一種將高導電性PEDOT:PSS引入透明金屬有機骨架ZIF-8薄膜中並成功合成具有高導電性、高透光性的PEDOT:PSS@ZIF-8 (PPZ)金屬有機骨架複合薄膜的有效方法。
  • 雙咪唑基配體組裝的兩種鋅配合物的合成、晶體結構和螢光性能
    [背景介紹]        合理的設計合成新穎的配合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主題,這類物質在新型無機材料、催化材料、發光材料等領域都有潛在應用,同時還能展現直觀、有吸引力的幾何模型。總的來說,配合物的結構可以經由配體、金屬中心調控並產生特有的性質。
  • Adv.Mater.綜述:雷射輻照金屬氧化物薄膜和納米結構
    金屬氧化物包含至少一種金屬陽離子和氧陰離子,且可以合成成不同的晶體結構,並且能夠提供不同的電子性能。其性能從絕緣體到半導體到導體,均可以實現。金屬氧化物可以實現定製以獲得在一定條件下(如溫度、頻率和壓力)理想的物理和化學特性,其實現途徑有摻雜、加偏壓或改變化學計量比。
  • 鎢金屬釺焊的工藝要點
    鎢金屬釺焊的特點是這樣的:鎢和其他金屬釺焊時,由於其熱膨脹係數相差很大,釺焊比較困難。為了不降低鎢的強度和塑性,應在結晶溫度(1450℃)以下進行釺焊。鎢可以在所有保護氣體和還原性氣體中進行釺焊,但最好的方法是真空釺焊。
  • 中鎢優品|納米晶鑲嵌黃色氧化鎢複合薄膜
    據悉,與純黃色氧化鎢薄膜(WO3薄膜)相比,納米晶鑲嵌黃色氧化鎢複合薄膜(納米晶鑲嵌WO3複合薄膜)的電致變色光學調製幅度顯著增強,電致變色響應速度也更快,可逆性和著色效率也同時得到提高。三氧化鎢材料一提到電致變色這一現象,很多人都會想到黃色氧化鎢薄膜(WO3薄膜)——一種被研究最早且最多的無機電致變色薄膜材料。
  • 大連化物所在合成氨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實現溫和條件下氨的高效合成一直是催化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這種雙中心的催化機制打破了單一過渡金屬上反應物種的活化能壘和吸附能之間的限制關係,使得氨的低溫低壓合成成為可能(Nature Chemistry,2017,9,64)。而該催化劑上氮的活化和轉移轉化的微觀機制尚有待深入研究。
  • 化學所在配位組裝薄膜方面取得新進展
    在中國科學院先導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鍾羽武課題組科研人員近年來設計、合成了一系列金屬有機釕、銥、鉑配合物,並對其基本電子、能量轉移過程和光電性質開展了系統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