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對捕食者恐懼會反饋到食物鏈中

2020-12-05 生物谷

 

圖片來自FreeDigitalPhotos正版圖片庫

2016年2月25日/生物谷BIOON/--根據一項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浣熊的研究,對於大型食肉動物的恐懼,可以對獵物產生被捕食相同的效果,還可能導致連鎖反應,而且會反饋到整個食物鏈中。這表明,頂級捕食者在生態系統內的影響力,比以前認為的更為深遠。

頂級捕食者的存在,可以有著級聯效應,它們存在其本身就減少了獵物數量,這反過來又使得被獵物捕食的生物或者和獵物競爭的生物數量增加。如果對於被吃掉的恐懼,讓動物離開當地的生態環境,對於捕食者的恐懼和躲避,可能有著和被捕食同樣的效果。不過這種恐懼如何對於食物鏈其他部分產生影響,以前還不清楚。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的Justin Suraci和他的同事,研究了對於(頂級捕食者)狗的恐懼,是否能在野生浣熊(經常被狗騷擾或被狗殺害)群落組成的食物鏈中,產生這種由捕獵者空間導致的級聯效應。研究中涉及的浣熊分布於加拿大卑詩省的海灣群島的海岸上,以螃蟹和魚為食。在一個月的時間中,研究者們給浣熊放狗叫聲的錄音,同時監測浣熊的行為。研究者發現,由於恐懼,浣熊在它們喜愛的潮間帶覓食的時間降低了66%。

這種覓食時間上的減少,導致了海灘上普通濱蟹數量增加了97%,潮間帶的魚類增加81%,紅黃道蟹增加61%,這三者都是浣熊的食物。這樣一來,其他被螃蟹食用或者和螃蟹處於競爭地位的無脊椎動物的數量減少了,因為螃蟹從被浣熊的捕食的壓力中稀釋了,這表明恐懼可以對整個食物鏈產生影響。(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doi:10.1038/ncomms10698

PMC:

PMID:

Fear of large carnivores causes a trophic cascade

The fear large carnivores inspire, independent of their direct killing of prey, may itself cause cascading effects down food webs potentially critical for conserving ecosystem function, particularly by affecting large herbivores and mesocarnivores. However, the evidence of this has been repeatedly challenged because it remains experimentally untested. Here we show that experimentally manipulating fear itself in free-living mesocarnivore (raccoon) populations using month-long playbacks of large carnivore vocalizations caused just such cascading effects, reducing mesocarnivore foraging to the benefit of the mesocarnivore’s prey, which in turn affected a competitor and prey of the mesocarnivore’s prey. We further report that by experimentally restoring the fear of large carnivores in our study system, where most large carnivores have been extirpated, we succeeded in reversing this mesocarnivore’s impacts. We suggest that our results reinforce the need to conserve large carnivores given the significant 「ecosystem service」 the fear of them provides.

相關焦點

  • 生態學:「恐懼」影響食物鏈
    ,傳遞到整個食物鏈中。這表明頂級捕食者在生態系統內的影響力比以前認為的更為深遠。&nbsp&nbsp&nbsp&nbsp頂級捕食者的存在可能出現瀑布效應,它不僅減少了獵物數量,這反過來又使得被獵物捕食的食物鏈下一級生物增加,或者和該種獵物競爭的生物數量增加。如果因為被吃掉的恐懼讓該獵物離開當地的生態環境,這就說明獵物對於捕食者的恐懼和躲避,可能產生和被捕食同樣的效果。
  •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動物:全球排名前9的頂級捕食者
    風靡全球的野外生存節目《荒野求生》讓貝爺成了家喻戶曉的「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人類憑藉著超高的智慧和藉助、發明和使用各種先進的工具已經成為了地球的主宰,但是當我們不藉助這些工具的時候,在野外的生存能力是非常弱的,因為有許多大型、巨型動物能夠輕易將我們殺死。而在自然界卻有著這一樣群動物,它們沒有天敵,它們過著幾乎沒有恐懼、「和平」的生活。
  • 昆蟲也會感到恐懼 捕食者能將其嚇死!
    加拿大生物學家對蜻蜓進行研究後發現,它們對周圍環境非常敏感,捕食者出現在它們面前都能把它們嚇死,即使它們沒有被吃掉的危險。此項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生態學》雜誌上。在實驗中,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將一群蜻蜓幼蟲(年幼的蜻蜓是水生動物)和食肉性魚放在同一個水族館裡,但這兩個群體是用遮擋物分離開的,蜻蜓可以看到魚,並聞到魚的氣味,但魚無法吃到蜻蜓。
  • 海洋食物鏈頂端的生物
    ,攝影機上,近距離看到這種龐大的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除了恐懼我想不到其他的感覺了,虎鯨的身體比船隻還要龐大,它們在水裡不停地追逐前進的船。追逐的虎鯨虎鯨或者逆戟鯨是海洋中最龐大和最有力量的捕食者之一,它們聰明、有組織性而且冷酷無情
  • 水母對海洋食物鏈有重要意義
    「我們一直都在忙著研究食物鏈的頂層。」紐西蘭奧克蘭大學海洋生物學家Andrew Jeffs說,「但那些看起像水母鼻涕的物質卻裝滿了水桶,實際上它對地球和食物鏈的運行都非常重要。」這種受到質疑的動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多細胞生命形式的後代。迄今為止所知的最早水母化石可追溯到距今5.5億年前,但一些研究人員估計,它們可能已經存在了7億年左右,比魚類出現得更早。而且,它們擁有的物種多樣性也讓人感到吃驚。
  • 研究發現:與人類接觸使動物的抗捕食者特性「迅速喪失」
    在動物的世界中,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應對捕食者的反應,或者在理想情況下完全避免捕食者。從大鼠到土狼,如果動物感覺到食物鏈上方的某種動物在附近,那麼這些動物就會裝死、逃跑或採取其他某種「躲避行為」。近日,發表在《PLOS Biology》上的一項有趣的研究發現,在與人類開始打交道後,動物們在很大程度上喪失了對天敵的本能恐懼。這種相互作用有多種形式,包括圈養(動物園)、馴養(寵物)、城市化(住在城市中的貓和鴿子等)。
  • PLOS Biology:與人類接觸後,動物的抗捕食者特性「迅速喪失」
    在動物的世界中,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應對捕食者的反應,或者在理想情況下完全避免捕食者。從大鼠到土狼,如果動物感覺到食物鏈上方的某種動物在附近,那麼這些動物就會裝死、逃跑或採取其他某種「躲避行為」。近日,發表在《PLOS Biology》上的一項有趣的研究發現,在與人類開始打交道後,動物們在很大程度上喪失了對天敵的本能恐懼。這種相互作用有多種形式,包括圈養(動物園)、馴養(寵物)、城市化(住在城市中的貓和鴿子等)。事實上,如果一隻動物在接近人類的地方生活了一段時間,它似乎就會喪失大多數躲避捕食者的行為。
  • 大型動物快滅絕了,人類成為自然界超級捕食者
    猛獁、長毛犀牛、地懶都已消失滅絕,在殺戮這些大型動物的過程中,剛開始我們以欣賞的方式重塑這個世界,現在我們開始逐漸擔憂該過程對地形環境產生的重要影響。捕獵者向獵物逐漸灌輸恐懼感,即使沒有殺死任何獵物,捕獵者的存在也會產生一種即將爆發壓力和不安的狀態,這種焦慮影響了獵物對周圍地形環境的評估。在開闊區域,有較遠的視線範圍,充足的路徑可以讓它逃離,對它提供了安全。
  • 大型動物快滅絕了,人類成為自然界"超級捕食者"
    生態學家將它稱為「恐懼地景(landscape of fear)」,是獵物評估周圍環境危險的一個心理地圖。「恐懼地景」也塑造了周圍地形,受驚獵物在安全區域呆的時間會更多,在危險區域呆的時間會較少,反過來又影響到植物被吃的區域,以及獵物將富含營養物質的糞便排洩在哪裡。
  • 科學家研究水母對海洋食物鏈重要意義—新聞—科學網
    「我們一直都在忙著研究食物鏈的頂層。」紐西蘭奧克蘭大學海洋生物學家Andrew Jeffs說,「但那些看起像水母鼻涕的物質卻裝滿了水桶,實際上它對地球和食物鏈的運行都非常重要。」 大量的糊狀物 這種受到質疑的動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多細胞生命形式的後代。
  • 在食物鏈中,蚊子處於哪個等級?它與人類在食物鏈中是什麼關係?
    人類作為當下地球的「主宰者」,站在了食物鏈的最頂端,這其實要得益於人類在漫長的進化史中選擇是大腦的進化,而不是肢體的進化,所以人類即使沒有尖利的爪子、龐大的體型以及鋒利的牙齒,也能站在食物鏈最頂端。 但是,人類在自然中並不是無敵的存在。
  • 生命世界中的食物鏈
    所以,食物鏈(生態金字塔)揭示生物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規律,指出物質和能量從一種生物轉化到另一種生物時,後者(高營養級)的生物量約為前者(低位營養級)生物量的十分之一。由此,組成食物鏈的各級生物,按照一定量的關係,由大到小列成金字塔。自然界的所有食物鏈,依據食物類型的不同,可分為捕食食物鏈(放牧性食物鏈)、腐食食物鏈(碎屑性食物鏈)、混合食物鏈和寄生食物鏈四種類型。
  • 真正的海洋食物鏈底端,沙丁魚想要活到老死究竟有多難?
    然而,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是活在海洋食物鏈底端的生物——沙丁魚。 沙丁魚可謂是不折不扣的海洋食物鏈底端生物,它們和南極的磷蝦一樣,不僅數量非常多,而且還喜歡集體行動。
  • 抗性基因土壤食物鏈傳遞取得進展
    抗性基因(ARGs)的擴散與傳播已經引起全球的關注,但人們對其在自然食物網和生態系統中傳播的了解仍然有限,且ARGs的擴散可能受到食物網中動物及營養關係的重大影響。跳蟲和捕食性蟎是自然生態系統中最豐富的兩種土壤小節肢類動物,在土壤食物網中佔據著重要的營養級地位,在土壤生態過程中(如凋落物的分解和碳氮的循環)起著重要的作用。
  • 人類並非位於食物鏈頂端 而是中等位置
    簡單的食物網絡北京時間12月13日消息,國外媒體報導,與流行的觀點相反,人類其實並非位於「食物鏈頂端」,事實上,我們是位於食物鏈中央某處,一項對全球196個國家中176個國家的人類食物消耗49年的分析這樣表明。
  • 科學網—寄生蟲消除齧齒動物對捕食者恐懼
    老鼠怕貓,那是謠傳每當這時,這種微生物就可以進入貓科動物的腸道進行繁殖。 但一項新研究認為,剛地弓形蟲對齧齒動物的這種影響,並非只是為了貓。實際上,這種寄生蟲讓小鼠更有探索的欲望,並減輕它們對任何捕食者的恐懼感。 剛地弓形蟲可以感染任何溫血(恆溫)脊椎動物,包括人類。但是,它與貓的關係是特殊的。因為
  • 水母是食物鏈的死結嗎?它們在海洋生態的重要性可能超乎我們想像
    儘管危害重重,但它們似乎還在海洋食物鏈中扮演著另外一種未被發覺的重要角色。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的格雷姆-海斯帶領生態學家團隊對此進行了研究,他們在《進化和生態學進展》(Ecology & Evolution)雜誌中寫道:「現在科學家們已經有了明確的證據證實水母並不是食物鏈的死結。」水母是海洋生物的垃圾食品?
  •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這怕是有什麼誤會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 這麼想就是對食物鏈 誤會大了! 城 市 文化範 食物鏈是「金字塔」還是「閉環」?
  • 區塊鏈應用在食物鏈中的好處是什麼
    區塊鏈應用在食物鏈中的好處是什麼 考拉 發表於 2019-11-24 10:16:43 明年,食品和飲料行業的領導人們將在《New Food》為期兩天的活動中齊聚一堂
  • 《完美假期》:別墅「食物鏈」誕生,關名揚「坐山為王」
    本周,別墅開啟「賞金獵人」獵殺模式,在偵探遊戲中獲勝的歐東華已經對各位各位房客的食物鏈角色進行重新分配,各位房客將如何面對捕食與被捕食者的角色?誰又會成為本周第一位淘汰候選人? 別墅食物鏈誕生,關名揚坐山為王昨晚嘻芮懇談會結束後,本周鑽石房客歐東華根據自己的意願,排出了別墅裡最新的食物鏈,獵人為其自己,老虎是關名揚,何麗以及周晨晞成為狼,剩餘的姜梓新、孔繁浩、羅澤麗以及舟奕博成為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