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有關國足的撕X大戰,就這樣毫無徵兆的發生了。
商業大佬,著名教授,知名解說,以及為數不多的幾位足球名宿。有的約戰約架,有的怒目圓睜,有的錄了一段20分鐘的狂噴視頻。
應該說,在有關國足的話題中,發酵到如此之地步實屬不易。連太原的小鬼子……不對,連北大的學者都驚動了。
15日,暢銷書《中國不高興》的作者,畢業於北京大學的王小東在社交平臺痛斥國足,稱將國足和清華北大的貢獻相提並論,是開玩笑。在長達20分鐘的視頻中,王小東列舉了北大清華對於社會的種種貢獻,在視頻中點名國足。
之前說過,中國足球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堡壘。
因為成績差,踢得臭,在多數時間裡,中國足球都有一方自己獨立的天地,人數不多不少,有人把它當愛好,有人把它當飯碗。
但絕大部分人的眼中,提到中國足球這四個字的時候,都是微微一笑,然後說出一個臭字。
只有在極少、極少、極少、極少數的時候——國足贏韓國時候,國足亞洲杯贏球的時候,國足世預賽個別場次贏球的時候,才有一大群人扔下這吐了無數口痰卻依舊陌生的痰盂,穿上印著中國兩個字的衣服,拼命吶喊,熱淚盈眶。
然後第二天醒來,去百度上提問:
什麼是越位?
對於如何形容國足在國人心中的位置,我最喜歡舉的一個例子就是,2017年中韓戰,國足在萬眾期待中拿下了韓國,當天的網絡上,熱搜上,一水的國足,一片的淚目。但半年後,當那場表現優異的馮瀟霆再次說起那場勝利的時候,網絡上的言論變成了:
一場球,至於麼……
在這種環境之下,絕對不能指望這個世界能理解中國足球,因為在一個唯成績論的社會裡,任何為國足或者中國足球辯解的話語,都是蒼白的。
無論你是範志毅,還是劉建宏。
王教授的視頻,我看了,我能感受到他在視頻中那種咬牙切齒的憤怒。
再仔細一看,原來王教授是那本曾火遍中國的書——《中國不高興》的作者,我便更加理解了這種憤怒。
確實,相比於清華北大的成績,國足的成績只能用狗屎二字來形容了。
從清華北大走出的人才,基本都走上了各行各業的城門樓子,也讓中國逐漸強大起來;而國足這幾十年來的成績,一直圍繞著自己的大腳脖子。
而且中國足球沒讓我國在世界足球領域強大起來不說,還挨了不少的嘲諷,而且這種嘲諷從原來的日韓發達國家,已經逐漸過渡到越南泰國這種發展中國家了。
為了這個沒皮沒臉、毫無底線,絲毫不能體現我們形象的東西,他憤怒了20分鐘。
在語言上,王教授也放棄了同行教授們的雲山霧罩,用最樸實、最平民、宛若鄰居家大媽的詞句來痛斥、來嘲諷中國足球。我知道,這絕不是因為王教授語言的蒼白,而是因為只能用這種蒼白的語言來侮辱臭不要臉的中國足球。
我心疼王教授,因為說了中國足球,他的嘴髒了。
但是我還是要勸一勸王教授,別再罵中國足球了,它不值得你罵。
對於這種噁心的東西,王教授下次再遇到,最好的方法就是當你腹部不適,中氣亂串的時候,迅速的跑到廁所,脫下褲子,然後大吼一聲「中國足球」,上進下出,由此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有益身心健康。
對,用王教授的語言風格來講,就是把國足當個屁放了吧。
當然,如果能把這些濁氣收集起來,存入某地,等到積存到一定數量的時候,它可能就會變成沼氣,用來發電,用來燒火,用來為人民造福。
也沒準,被人當成屁的中國足球,在沉默的積攢了一波之後,突然搖身一變,成為了人們的驕傲。
這年代,最不缺的就是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