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關於執行禁止進口和銷售發生狂牛症國家牛肉食品公告中有關...

2021-01-10 食品藥品化妝品法規網

  為防止狂牛症傳入我國,衛生部和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已於3月27日聯合發布公告,禁止進口和銷售發生狂牛症國家的牛肉食品,現就衛生部門在公告執行中的有關問題補充通知如下:

  一、自公告之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來自發生狂牛症國家的具體產品為:牛的腦、脊髓、眼、牛肉、牛骨、牛內臟、牛胎盤及其用上述原料加工製成的食品,包括牛肉漢堡、牛排、牛肉罐頭、牛肉香腸、牛肉鬆、明膠、胺基酸等,但乳及乳製品不在禁止範圍。

  三、進口商或生產銷售商對已進口或銷售的來自發生狂牛症的國家的上述產品,應立即暫停生產和銷售,並公告收回已售出的食品,作銷毀或退貨處理,處理結果應及時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

預防狂牛症(BSE)有關知識宣傳提綱

  一、 何謂狂牛症

  狂牛症全稱為「牛海綿狀腦病」,是一種發生在牛身上的進行性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症狀表現與羊瘙癢病類似,俗稱「狂牛症」。

  狂牛症和羊瘙癢病都是由於感染了一種奇特的致病因子,我們稱之為「狂牛症因子」所引起。到2000年7月,在英國有超過34000個牧場的176000多頭牛感染了該病。最高發病時間是在1993年1月,每月至少由1000頭牛發病。

  該病的發生可能是因為給牛餵養了含有患瘙癢病的羊製成的肉骨粉而引起,而造成在世界各國的更大範圍的傳播則是由於肉骨粉的大範圍出口造成的。

  二、 狂牛症是由什麼引起的?

  引起狂牛症和羊瘙癢病的病原因子的真正性質目前尚不清楚。但目前最被認可的理論是由一種叫做「prion」的正常細胞蛋白發生結構變異而造成。我們暫借稱之為「狂牛症因子」。狂牛症因子既不是細菌和病毒,也不是寄生蟲。目前能夠預防和殺滅感染性細菌、病毒的所有一般性措施都不能有效地滅活「狂牛症因子」。

  三、 在牛的哪些部位可以發現狂牛症因子?

  自然發生的感染病牛,其病原體主要存在於腦組織、脊髓和眼睛的視網膜。通過實驗還發現在患病牛的小腸、骨髓和脊背神經節也存在狂牛症因子。

  四、 在哪些國家報告有狂牛症?

  狂牛症發生在英國最多,1999年統計佔總發病數的99%。以後在其他歐洲國家也發現了本土的狂牛症。這些國家包括英國、愛爾蘭、瑞士、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德國、葡萄牙、丹麥、義大利、西班牙、列支敦斯登等,由於各國報告的方式及調查的時間不盡一致,因此,各國提供的報告不一定反映出真實情況。

  五、 狂牛症是如何傳播的?

  目前狂牛症的傳播被認為是通過給牛餵養動物肉骨粉傳播的。這種通過餵養肉骨粉提供牲畜蛋白質的方式已經普遍採用數十年了。在70年代後期,動物肉骨粉的製作(煉製)過程發生了一些變化。有種假設認為,是這種煉製過程的變化導致了羊瘙癢病因子的存活,並通過用肉骨粉飼養牛而將羊瘙癢病因子傳播給了牛。

  六、英國政府對狂牛症的傳播是如何處理的?

  為對付狂牛症的傳播,英國政府採取了許多減少該病傳播的措施,這些措施既包括對動物的保護也防止該病傳染給人。1988年6月規定BSE為報告病種,並很快制定了法律條文禁止用反芻動物來源的蛋白餵養反芻動物。1989年11月禁止人們消費使用某些特殊的高危險的牛雜碎(即:來源於6個月以上動物的腦、脊髓、扁桃體、胸腺、脾和腸)。1990年9月對牛雜碎的使用進一步進行限制,禁止用其餵養所有動物和禽類;1996年3月20日英國政府公開宣布英國10名克雅氏病者懷疑與牛海綿狀腦病有關,因而將大於30個月的牛和所有大於6個月的牛頭都不準食用,並將其排除到食物鏈中之外。採取以上措施之後,英國的狂牛症數量從1992年的36680例最高值開始下降。

  七、 我國會發生狂牛症嗎?

  為了防止狂牛症傳入,我國農業部和有關部門多次下發了通知,禁止違法進口、經營和使用反芻動物及其產品、胚胎和反芻動物源性飼料。並加強了對狂牛症的監測工作。各地對本地區所有進口牛(包括胚胎)及其後代(包括雜交後代)、飼餵過進口反芻動物飼料的牛進行了全面追蹤調查,截止目前為止,我國未發現有狂牛症發生。

  八、 如何檢測狂牛症因子?

  目前全世界範圍尚沒有對狂牛症因子直接檢驗的方法。要檢測牲畜是否患有狂牛症,只有就將動物的腦組織通過注射方法接種給小鼠,觀察小鼠是否患病或死亡是目前檢測感染性的唯一方法。但即使試驗小鼠不死或不患病,也難以說明被檢驗的牲畜沒有患病,也可能是被檢驗的牲畜腦組織含有的狂牛症因子較少。這一方法至少需要300天時間,因此很不實用。 通過病理學檢查感染狂牛症的牲畜腦組織,可見特徵性的兩側對稱的灰質海綿狀變化,進一步用免疫組化和蛋白印記等方法可檢出致病性PrPSc的存在。

  九、人類是否有與狂牛症同樣的疾病?

  狂牛症屬於「可傳播性海綿狀腦病(TSEs)」中的一種,這種可傳播性海綿狀腦病為進行性神經海綿狀病變,患有該病無一生還。羊瘙癢病、貂腦病、貓海綿狀腦病、鹿和麝鹿的退行性病都屬於該病範圍。從1921年開始就發現人也患有被稱為「可傳播性海綿狀腦病」的疾病,用發現該病的兩個人的名字Creutzfeldt和Jakob命名,一般稱之為「克雅氏病」( Creutzfeldt- Jakob disease簡稱CJD)。以往的CJD患者的年齡段在50~70歲之間,發病者罕見,全世界平均每100萬人才有1人罹患此疾病。目前對該病尚無治療方法,一旦染上此種疾病,遲早腦部會受損,痴呆症狀日益嚴重,因起併發症而致死亡。

  十、 與狂牛症有關的新變異型克雅氏病是什麼病?

  1995年以後,英國發現有人患有與傳統的CJD有所不同的克雅氏病,全部10名患者都是以往CJD未曾出現的年齡段,為十幾歲至三十歲的年輕人。患者首先出現憂鬱症的病狀,後來變成不能行走,並呈現精神礙等痴呆症狀,最後死亡。該病被稱之為「新變異型克雅氏病(variant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簡稱vCJD)」。一開始就有人認為該病與狂牛症的傳染有關,但英國政府一貫持否定態度。到了1996 年3月,英國政府承認這種新變異型克雅氏病與狂牛症感染有關。

  十一、已經有多少人患有新變異型CJD?

  1995年下半年報導了兩例罕見的少年CJD病例,在隨後和數月內又發現了8例年輕的CJD患者。所有這10例病人臨床表現、臨床病程、易感年齡、腦電圖和影象學改變、病理學特徵都與傳統的CJD有所差異。截止到2000年11月已證實的vCJD在法國2例、北愛爾蘭1例。發病年齡大多為16歲到52之間(平均28歲),但最近在英國發現的1例75歲的vCJD患者使這一疾病的感染年齡範圍擴展到整個年齡組。

  從1995年到2000年10月,英國已經確定的vCJD有80餘例,平均每年約15例病人。有人曾對新變異型變異型CJD造成流行的可能性進行了統計學研究並建立了模型,這項研究是依據在英國出現前14例病例的時間以及新變異型變異型CJD的發病與BSE有關的推論進行的,根據這項研究,在英國總的感染人數將從小於100例到大於80,000例。

  十二、有哪些證據證明狂牛症與人vCJD有相關關係?

  目前大量資料證實人類vCJD與狂牛症的暴發密切相關,主要依據如下:

  (1)狂牛症與人vCJD在流行病學上具有高度的時空吻合性。目前已證實的vCJD絕大多數發生於英國,首次報導時間在狂牛症暴發高峰期五年以後。

  (2)BSE感染因子和vCJD感染因子(PrP-res)的電泳帶型和糖基化比例一致。

  (3)實驗動物上BSE和vCJD感染因子在發病潛伏期、臨床病程、PrP-res蛋白在腦組織中的分布一致。

  (4)BSE因子可通過消化道感染非人類靈長類動物。

  (5)轉基因小鼠(人PRNP基因)

  十三、人類通過什麼途徑感染vCJD?

  人類vCJD的傳播途徑大多認為是通過食用了受狂牛症因子汙染的食物,從而通過消化道感染。感染因子先進入腸道局部淋巴組織並在其中增殖,在出現於脾臟、扁桃腺,最後定位於中樞神經系統。

  十四、為什麼要禁止有關食品進口及銷售和食用?

  大量可能帶有狂牛症因子的飼料及危險性牛製品出口是主要原因。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狂牛症暴發流行期,主要的發病國家如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家有大量的牛患病並被宰殺,同時英國和歐洲發生狂牛症的國家的牛肉及牛肉製品的出口受到了嚴格的限制。雖然發生狂牛症的國家採取了一些宰殺病牛的措施,但估計感染狂牛症因子的牛大大超過宰殺的數量,而這些未被宰殺的牛、牛肉及其製品則被投入了流通或消費市場,造成了很大的危險和恐慌。

  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都對尚未發生狂牛症的國家提出了警告,要求根據本國情況制定並實施相應的保護和預防措施。美國、日本等國均採取了不同程度的限制進口措施,就連歐盟內部國家之間也互相採取了限制措施。

  十五、牛的哪些部位傳染的相對危險性更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綜合有關研究的結果,認為病牛各部位的相對危險性如下:

  強傳染性:腦、脊髓、腦脊液、眼球

  低傳染性:小腸、背根神經節、骨髓、肺、肝、腎、脾、胎盤、淋巴結

  無傳染性:肌肉、乳汁、血、胰臟、胸腺、心臟、脂肪

  由於對流通中來自牛的產品及製品難以了解其加工方式和在加工過程中可能受到危險部位汙染的程度,因此,對可能感染狂牛症因子的相關產品,如明膠、血液及血產品等也不能肯定其安全性。 目前認為,來自以上地區的奶粉、化妝品尚不認為其具有傳染性。

  十六、衛生部門應該開展的工作 根據食品衛生法的規定,對公告中的涉及的產品採取以下措施:

  (一)對市場銷售的來自發生狂牛症國家(英國、愛爾蘭、瑞士、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德國、葡萄牙、丹麥、義大利、西班牙、列支敦斯登等)的牛的腦、脊髓、眼、牛肉、牛骨、牛內臟、牛胎盤及其用上述原料加工製成的食品,包括牛肉漢堡、牛排、牛肉罐頭、牛肉香腸、牛肉鬆、明膠、胺基酸等食品進行監督管理;

  (二)監督進口商或生產銷售商公告收回已售出產品,監督其進行銷毀或退貨。

  十七、進口商或生產銷售商的責任

  (一)清查有無進口或銷售列入禁止的食品;

  (二)配合各級衛生監督部門開展的調查工作;

  (三)如有進口或以進口的上述食品為原料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應按規定公告收回其產品,並作銷毀或退貨處理。

相關焦點

  • 狂牛症危害大 科學家發現能精確檢測狂牛症的方法
    他們描述了一種檢測血液中朊病毒的方法。小規模樣本檢測實驗顯示,該方法精確度很高。闌尾和扁桃體樣本分析顯示,英國每2000個人中就有一個朊病毒攜帶者。沒有人知道最終會有多少攜帶者發展成為vCJD。這一疾病的潛伏期可以長達50年。一旦症狀發生,受感染的人會出現幻覺、睡眠紊亂、失語症、肌肉萎縮和進行性痴呆等症狀,並會在發病的一年內死亡。已知有四個人通過無症狀攜帶者的輸血而感染了vCJD。
  • 衛生部公告七月起禁止在麵粉中使用致癌溴酸鉀
    9號公告》,禁止一種名為「溴酸鉀」的食品添加劑在小麥粉中的使用,立刻在麵粉行業中引起了震動。衛生部這一公告稱,根據溴酸鉀危險性評估結果,決定自2005年7月1日起,取消溴酸鉀作為麵粉處理劑在小麥粉中使用。
  • 生態環境部關於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
    生態環境部關於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 2020-11-26 09:28:00
  • 香港查獲162噸走私凍肉,牽涉內地牛肉進口上升需求
    走私增多有風險近些年來,針對西南地區部分邊境走私活牛和牛肉日益活躍的現象,國家相關部門及地方政府加大了打擊和查獲力度。但因今年牛肉需求缺口加大,價格持續上漲,業內人士普遍擔心牛肉走私現象可能會增多。分析這一鏈條的基本模式:出於食品安全和動物防疫等因素的考慮,中國檢驗檢疫制度嚴格,很多國家的肉類不具備進口到中國的資質。
  •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關於食品添加劑對羥基苯甲酸丙酯等33...
    2011年第156號關於食品添加劑對羥基苯甲酸丙酯等33種產品監管工作的公告   根據衛生部辦公廳《關於〈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1)有關問題的復函》(衛辦監督函[2011]919號,見附件),現就監管工作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各省級質量技術監督局不再受理對羥基苯甲酸丙酯、對羥基苯甲酸丙酯鈉鹽、噻苯咪唑、次氯酸鈉、二氧化氯、過氧化氫、過氧乙酸、氯化磷酸三鈉、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十二烷基磺酸鈉、1-丙醇、4-氯苯氧乙酸鈉、6-苄基腺嘌呤、單乙醇胺、二氯異腈氰尿酸鈉、凡士林、矽酸鈣鋁、
  • 我國獲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狂牛症風險可忽略認證
    5月27日,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第82屆大會第三次全體會議討論認可我國內地達到狂牛症風險可忽略標準,5月29日,OIE主席施瓦本博爾博士和總幹事瓦拉特博士向中國代表團頒發證書,並表示祝賀。
  • 海關總署發布禁止從動物疫病流行國家地區輸入的動物及其產品一覽表
    66號(關於解除英國30月齡以下剔骨牛肉禁令的公告)   2018年7月2日海關總署 農業農村部公告2018年第86號(關於解除德國禽流感疫情禁令的公告)
  • 狂牛症問題引起日本內外一片恐慌
    人民網日本版9月11日專訊:自從日本農林水產省10日證實千葉縣一個制酪場發現一頭可能感染了狂牛症的奶牛後,在日本國內外引起了一片恐慌。    日本發現第一例狂牛症的消息傳出後,國內的麥當勞、吉野家以及烤肉店等飲食界紛紛發表聲明,稱本公司所用的牛肉是從國外進口的產品,請消費者不用為之擔心。而日本農林水產省官員也表示,雖然日本境內發現了首宗牲畜感染狂牛症的病例,不過狂牛症不會大規模爆發,公眾可以放心食用日本牛肉及牛奶。
  • 國家再次公布151種食品和飼料中非法添加名單
    中國網4月23日訊 據衛生部網站消息,為進一步打擊在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中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保障消費者健康,全國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自2008年以來陸續發布了五批《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為方便查詢方便,衛生部日前將五批名單匯總發布。
  • 圖解|中國將恢復進口美國牛肉,你之前吃的洋牛肉都是哪兒的
    澳大利亞在1995年至2015年間對中國出口牛肉的總額達到了7.13億美元,是第二名烏拉圭的1.5倍,佔中國全球牛肉進口總額的29%。除此之外,中國人還愛買來自紐西蘭、巴西、阿根廷和加拿大的牛肉。內蒙古農業大學在研究中指出,上述這七個國家在1997年至2014年佔到我國世界牛肉進口總量的99%之多,但中國也並非一直從上述七國進口牛肉。
  • 什麼是和牛?和牛的種類有哪些?國內牛肉進口情況怎樣?
    許多人用「霜降」一詞,來形象形容這種在牛肉肌理之間網狀的細小脂肪。因而和牛肉也是當今世界上最貴的牛肉,其以肉質鮮嫩、營養豐富、適口性好馳名於世。 由於日本和牛的肉多汁細嫩、風味獨特,肌肉脂肪中飽和脂肪酸含量很低、營養價值極高,因而在日本被視為「國寶」,在歐洲市場也極其昂貴。就在前段時間,有關日本和牛的也出了一個新聞,對於和牛的基因,日本乾脆直接進行了立法保護。
  • 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有關負責人就 《關於全面禁止進口...
    SMM網訊:近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發布《關於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針對《公告》出臺的背景和意義、主要內容、注意事項等問題,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有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的提問。一、《公告》出臺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
  • 關於批准葉綠素銅等2種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等的公告(衛生部公告2013...
    2013年   第2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管理辦法》的規定,經審核,現批准葉綠素銅等2種食品添加劑新品種,N-對苯乙腈基薄荷烷基甲醯胺等2種食品用香料新品種,批准維生素E等10種食品添加劑擴大使用範圍、用量,調整食品營養強化劑維生素
  • 江西省人民政府 工作動態 關於轉發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安部...
    江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公安廳 衛生廳關於轉發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安部衛生部《關於加強含麻黃鹼類複方製劑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的通知(贛食藥監流[2012]99號)各設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安局、衛生局,樟樹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現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安部
  • 時隔18年日本和牛重返中國!「牛肉中的愛馬仕」還有競爭優勢嗎?
    來源:一財網香而不膩、肥瘦均勻、入口即化,日本牛肉令很多人一試難忘。對於中國「吃貨」來說,一個好消息是未來可能不用再跑到日本吃牛肉了。海關總署網站22日公開了兩份文件,公告自12月19日起解除日本狂牛症禁令以及日本口蹄疫禁令。這意味著時隔18年後,日本牛肉有望重回中國人的餐桌。
  • 進口冷凍食品為何不能一禁了之?
    11月24日,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張穎表示,海聯冷庫感染來源確定為北美進口豬頭。   此外,在溯源過程中,多個病例將矛頭對準冷鏈及相關環節。有關專家曾表示,在事實證據的累計下,我們可以認為,來自疫情國家的冷凍食品等極有可能將病毒一併帶到中國。
  • 狂牛症會感染人類嗎
    早在18世紀初,西歐國家就在羊身上發現了羊瘙癢症。羊患上這種疾病後全身發癢,拼命在樹木和柱子上搓擦身子。羊瘙癢症,是一種症狀與狂牛症完全相同的致命性疾病。  將患有羊瘙癢症的羊宰殺後,利用其內臟、肉和骨頭製成肉骨粉,並作為牛的飼料餵養,是導致牛感染同樣疾病的主要途徑。
  • 衛生部發布公告:嚴禁水解動物蛋白作為奶粉原料
    衛生部發布公告
  • 巴西出現狂牛症例暫停向中國出口牛肉,消費缺口或增大
    中國和巴西兩國2015年籤署的牛肉雙邊協議中規定,當發現肉牛患病出現狂牛症風險時,暫停出口機制自動啟動。 巴西農業部表示,「罹患狂牛症屬於一種自發和偶發的現象,並且和攝入汙染飼料無關」,「該病例發生在一頭17歲待宰母牛身上。在緊急屠宰期間,所有狂牛症風險物質都已從動物身上移除,並在同一屠宰場進行焚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