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生效的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疫病名錄
2020年生效的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疫病名錄在病的種類和病種的數量方面與2018、2019年的基本一致,包括117種疾病,涉及13個陸生和水生動物種類,但先後次序有調整,如在多種動物共患病病種中多了結核分枝桿菌感染(Infection with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在牛病中少了牛結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另外,對部分疾病名稱的描述也有變化
-
首屆全國動物衛生風險評估委員會由62名專家組成
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周媞媞 董峻)農業部日前成立全國動物衛生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以進一步加強動物防疫和動物產品安全監管體系的建設。 第一屆全國動物衛生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由來自國家有關部門、高等院校、科研單位、農業系統和社會有關方面的62名資深專家組成,是一個依法開展動物衛生風險評估和獸醫管理決策諮詢的專家組織。
-
...2020年9月2日,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公布馬來西亞登嘉樓州...
【海關總署:防止馬來西亞非洲馬瘟傳入我國】海關總署公告,2020年9月2日,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公布馬來西亞登嘉樓州(Terengganu)發生1起非洲馬瘟。為保護我國畜牧業安全,防止疫情傳入,禁止直接或間接從馬來西亞輸入馬屬動物及其相關產品(源於馬屬動物未經加工或者雖經加工但仍有可能傳播疫病的產品)。
-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動物福利國家聯繫人肖肖:COVID-19與農場...
在1月8日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主辦的「新冠疫情大流行背景下動物保護與動物福利挑戰」網絡分享會,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副研究員、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動物福利國家聯繫人肖肖博士在題為《COVID-19與農場動物福利》中從農場動物福利角度,探討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及其應對措施。新冠疫情已席捲全球180餘個國家和地區,造成190萬多例死亡。
-
瑞士科學家發現狂牛症致病蛋白可侵襲動物全身
新華網華盛頓1月20日電(記者曲俊雅)人們過去認為,引發狂牛症的變異普裡昂蛋白只分布在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中。但瑞士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顯示,感染引發的免疫反應可能將大量變異普裡昂帶到全身,侵襲多種器官。 變異普裡昂蛋白可引發嚴重破壞大腦組織的海綿狀腦病,如狂牛症、羊瘙癢病和人類新型克雅氏症。
-
狂牛症危害大 科學家發現能精確檢測狂牛症的方法
當前,世界上公認狂牛症的傳染因子是患病動物體內攜帶的朊病毒。牛感染狂牛症的主要原因來自受朊病毒汙染的動物肉骨粉飼料,由於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英國的牛肉骨粉飼料就出口到許多國家。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稱,全世界有100多個國家面臨狂牛症的危險。人感染了朊病毒後,其症狀與傳統的克雅氏症相似,但發病年齡和病理變化明顯不同,因而將其命名為變異性克雅氏症。
-
衛生部關於執行禁止進口和銷售發生狂牛症國家牛肉食品公告中有關...
為防止狂牛症傳入我國,衛生部和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已於3月27日聯合發布公告,禁止進口和銷售發生狂牛症國家的牛肉食品,現就衛生部門在公告執行中的有關問題補充通知如下: 一、自公告之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來自發生狂牛症國家的具體產品為:牛的腦、脊髓、眼、牛肉、牛骨、牛內臟、牛胎盤及其用上述原料加工製成的食品,包括牛肉漢堡、牛排、牛肉罐頭、牛肉香腸、牛肉鬆、明膠、胺基酸等
-
國際組織 |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Should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Human Resources athr.dept@oie.int.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詳情信息
-
野生動物引發的疫情,知多少?
蝙蝠、駱駝引發的疫情 據世界衛生組織介紹,已有的研究顯示,冠狀病毒在蝙蝠和駱駝等動物中很常見,只在極少情況下病毒才會發生變異傳染給人類。 世衛組織提示,食用奶和肉類等生的或者沒有煮熟的動物產品,面臨著較高的可在人間致病的各類生物體感染危險。食用經過適當烹飪或者巴氏滅菌法處理的動物產品較為安全,但也應當謹慎操作,避免與沒有烹飪的食物出現交叉汙染。
-
狂牛症的易發部位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綜合有關研究結果認為,病牛各部位的相對危險性如下: 一、強傳染性部位:腦、脊髓、腦脊液、眼球視網膜等。 二、低傳染性部位:小腸、背根神經節、骨髓、肺、肝、腎、脾、胎盤、淋巴結等。 三、無傳染性部位:肌肉、乳汁、血、胰臟、心臟、脂肪等。
-
非典型羊瘙癢病引發的經典狂牛症
體外蛋白錯誤摺疊循環擴增法( protein misfolding cyclic amplification,PMCA)檢測朊病毒的播散活性(seeding activity),結果表明狂牛症朊病毒存在於非典型瘙癢病分離株中。非典型瘙癢病限制性稀釋接種的綿羊PrP轉基因小鼠也檢測到狂牛症朊病毒的播散活性。
-
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HACCP)體系認證實施規則
受審核方認為認證機構行為嚴重侵害了自身合法權益的,可以直接向國家認監委申訴。 5.6跟蹤監督 認證機構應依法對獲證組織實施跟蹤監督,包括監督審核、跟蹤調查等。 5.6.1監督審核 認證機構應根據獲證組織及體系覆蓋產品的風險,合理確定監督審核的時間間隔或頻次。
-
世界衛生組織:電磁輻射對健康有什麼影響?
會增加癌症的風險嗎?在上期節目中,我們通過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介紹詳細了解了什麼是電磁輻射,本期再來看看電磁輻射和健康的關係。【健康效應的總結】如果你暴露在了電磁場中會發生什麼?國際電磁場項目為了回應公眾日益增長的對於暴露在數量和種類越來越多的電磁場來源下可能產生的健康效應的擔憂,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96年啟動了這一大型的多學科的研究項目。國際電磁場項目整合了現有的知識和主要的國際、國家組織和科研機構可以利用的資源。
-
日本設立普裡昂研究中心 抵禦「狂牛症」侵擾
日本設立普裡昂研究中心 抵禦「狂牛症」侵擾 2002年9月23日15:5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9月23日電 截至目前,日本國內共發現5例狂牛症
-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轉基因食品的20個問題
英文原文見:http:www.who.intentityfoodsafetypublicationsbiotechen20questions_en.pdf中文版見:http:www.who.intentityfoodsafetypublicationsbiotechen20questions_ch.pdf這些問題和解答已由世界衛生組織擬定,以應對世界衛生組織一些會員國政府就轉基因食品的性質和安全提出的問題和關注
-
狂牛症的成因找到了?小心!「同類相食」可能再釀慘劇
這種疾病最早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在英國,當時人們稱之為「狂牛症」。對於這種疾病的成因存在多種推斷,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推斷被證實是準確的。 這種疾病涉及到一種名叫朊病毒的蛋白質錯誤摺疊,羊患上的羊瘙癢症以及會感染人的克雅病都存在蛋白質錯誤摺疊現象。研究人員向小鼠體內注射了羊瘙癢症病毒的變種,通過基因操縱手法產生牛源朊病毒。
-
「狂牛症」仍困擾科學家(圖)
狂牛症屬於傳染型海綿狀腦病(TSE)的一種,科學家相信它是由錯誤「摺疊」的普裡昂(Prion)蛋白造成的。 狂牛症對科學家而言仍然是令人頭痛的謎語,引發狂牛症的元兇既不是病毒、細菌也不是任何微生物,因此這種病無法引起生物體免疫系統的警覺,並可以自由地從一個物種傳播到另外一個物種。 本報綜合報導 不久前,加拿大一頭奶牛被發現感染狂牛症(正式名稱為:BSE牛海綿狀腦病),這就足以引起牛肉製品交易商的恐慌。加拿大對外奶牛和牛肉交易被迫中斷。
-
你還在相信牛吃牛導致狂牛症?其實沒人知道第一頭瘋牛是怎麼來的
英國狂牛症數量的變化,英國政府在1988年禁止用反芻動物的蛋白餵養反芻動物,在1989和1995年要求屠宰場去除高危組織(如牛腦和脊髓),1996年禁止30個月以上的牛當作肉牛。 圖片來源:(DOI)10.1136/bmj.322.7290.841 但是 Purdey 卻不相信政府的說辭,他不認為狂牛症僅靠肉骨粉就能解釋。他開始從大英圖書館借閱學術論文自學化學和生物學。
-
世界衛生組織提升對奈及利亞拉薩熱疫情的響應級別
世界衛生組織2月1日消息,世界衛生組織正在提升對奈及利亞拉薩熱疫情的響應級別,動員更多的專家介入調查、跟蹤病人接觸者以及防控風險,以幫助奈及利亞控制黃熱疫情的爆發。埃多州為黃熱疫情最為嚴重的州,世界衛生組織的負責人奧斯弗(DavidOsifo)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將繼續提升當地衛生工作者的專業水平,開展疾病監測以及病人接觸者跟蹤等工作。(羅藝)
-
「殭屍鹿」病在北美傳播 有傳人風險?專家:機率非常低
圖文無關「殭屍鹿」病是一種朊病毒導致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美國於1967年首次報告發現該病,阮病毒通過體液和身體組織接觸等方式傳播,侵襲鹿的大腦、脊髓等組織,引起體重急劇減輕、協調能力變差、流口水、走路不穩等症狀,並最終導致死亡。有專家認為,這種病毒未來存在傳播給人類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