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聯社4日稱,韓國濟州島今年梅雨季從6月10日持續至7月28日,共49天,刷新歷史新高。中部地區降雨天氣已持續41天,有可能將超過2013年(49天)的歷年zui長紀錄。而中國、日本同樣遭到強降雨襲擊。所以有韓國專家認為,今年東亞遭遇強降雨天氣,與北極和西伯利亞地區的高溫天氣息息相關。
也有中國專家認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北極的創紀錄氣溫和我國南方暴雨有直接的聯繫。但全球變暖會改變全球大氣環流形勢,通過海洋和大氣、陸地和大氣的相互作用影響到局地的氣候,並導致極端事件的發生頻率增加、強度增強。
是誰在影響全球變暖?
經過對網絡資料的搜集,影響全球變暖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即太陽活動,有專家認為現在氣候變暖跟太陽周期有關;雲量減少,太陽活動的變化像蝴蝶的翅膀,改變著周遭的一切,比如會改變地球上空的雲量,這樣就會放大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從而影響氣候變化;溫室氣體,全球變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溫室效應,人類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出現了溫室效應,同樣改變了氣候變化,使全球變暖。
為何會出現溫室效應?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層厚厚的玻璃,使地球變成了一個大暖房。
這裡我們需要將關注點放在一個地方,即二氧化碳。事實上,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向大氣中排入的二氧化碳逐年增多,大氣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強,並引起了全球氣候變暖等一系列的氣候環境問題。
可以說,二氧化碳,是出現溫室效應的關鍵因素。
那二氧化碳來自哪裡?
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會製造產生二氧化碳。就比如人體的基本生存原理,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多數來自三個地方。
首當其衝,就是化石燃料的燃燒,這些化石燃料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氣等;
其次,動植物的呼吸作用,也會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包括人類呼出的二氧化碳,同樣體積龐大;
三,就是動植物屍體,動植物的屍體經過微生物的分解,會釋放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對溫室效應的影響是巨大的,而它對人體也有著健康威脅。
雖然空氣中存在著二氧化碳,但濃度低,對人體基本沒有什麼影響。但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一旦超過正常含量,人體呼吸中樞就會出現問題,比如呼吸急促等。如果身處通風不暢的室內,而室內又出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此時,室內人員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狀,如氣悶、頭昏、心悸,頭痛、眩暈,當二氧化碳濃度逐漸升高,室內人員就會喪失知覺、神志不清,終因呼吸停止而死亡。
所以,二氧化碳不僅對大氣環境有著嚴重的影響,對人類而言,同樣有著致命的傷害。
工業生產中,易出現二氧化碳洩漏的場所,安裝二氧化碳檢測儀是必備的安全生產要求,在一些有限空間內,同樣需要攜帶可攜式多種氣體檢測儀。
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就要從源頭抓起。二氧化碳檢測儀,雖然是檢測二氧化碳那濃度的儀器,但它的預警功能是很強悍的。當檢測到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檢測儀就會通過安裝的防爆聲光報警器,進行聲音上的警示預警,提醒相關人員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