噁心機制:人類進化出來的自我保護本能
然而,蜘蛛對人類的威脅並不大,甚至還因為吃蟑螂、蒼蠅等而被歸入「益蟲」的行列。地球上棲息著約3.5萬種蜘蛛,其中只有十來種對人類構成致命威脅。在美國,死於蜜蜂叮咬的人數比死於蜘蛛叮咬者多10倍。從適者生存的進化角度看,人類似乎更應該害怕老虎、狗熊、鯊魚等,但事實上甚少有人對這些兇猛動物害怕到恐懼症的程度——許多孩子還喜歡抱著泰迪熊睡覺呢!
人們為什麼害怕蜘蛛?研究發現,害怕蜘蛛的人特別容易感到噁心,而且反應強烈,往往也會害怕老鼠、蛇、蟑螂等一大類小型動物。英國蘇塞克斯大學心理學教授格雷厄姆·戴維博士認為,這些動物都引起了人們噁心的情緒——這種反應不同於後背發涼的恐懼感,而是一種拒絕食物的下意識反應。噁心有著獨一無二的面部表情:皺鼻,是為了避免吸入病菌;嘴角下垂,是讓口中的東西流出來以免吞下,這樣做是為了阻止疾病傳播。能引起噁心的東西有黏液、屎、嘔吐物等,裡頭往往帶有病菌,可以傳播疾病,為了避免接觸,確保不會把它們放到自己口裡誤吞,人類就進化出噁心的感覺。
老鼠、蟑螂讓人噁心,是因為會傳播疾病。有的動物雖然不會直接傳播疾病,但往往是疾病來襲的信號,例如蛆。蛇、蛤蟆、蠕蟲等身上黏糊糊的,讓人聯繫到黏液和屎。蜘蛛是怎樣和噁心扯上關係的呢?有研究顯示,對蜘蛛的恐懼是與生俱來的,在進化上的意義顯然是避免被毒蜘蛛咬死。
戴維查找歷史資料發現,蜘蛛與歐洲中世紀的傳染病大流行有關。在中世紀,被蜘蛛碰過的任何東西都被當時的人們認為有傳染性,如果蜘蛛掉到水裡,水也會被認為有毒。蜘蛛一度被視為鼠疫的先兆,後來人們才知道是老鼠和跳蚤惹的禍,蜘蛛是無辜的。在歐洲廣泛存在的蜘蛛恐懼之所以一代代流傳下來,可能有文化的因素。例如,蜘蛛恐懼可以在家庭內部傳播,人們通過學習的方式對蜘蛛產生強烈的噁心反應。
在另一方面,有的地方人們並不怕蜘蛛。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及南美少數國家,蜘蛛是土著們的傳統美食。在印度文化中,蜘蛛還被視為吉祥的象徵。
蜘蛛溫順如小貓,在家幫你吃蟑螂
要克服對蜘蛛的不必要恐懼,我們需要了解蜘蛛,看看它們是否真的很「歹毒」。黑寡婦是最負盛名的毒蜘蛛,其紅色沙漏圖案、黑得發亮的圓肚、尖銳帶鉤的長腿讓人看一眼就毛骨悚然。最近,美國洛瑪連達大學的科學家對黑寡婦展開研究,用一根膠手指模仿人手刺激它們,發現其反應並不可怕——
手指碰到黑寡婦後,它們通常會躲開。
手指反覆碰,它們會朝手指吐蜘蛛絲。
手指捏蜘蛛腿,它們有時會咬手指,檢測發現只是沒有釋放毒液的「幹咬」。
手指捏蜘蛛的身體,它們會立刻兇狠地反咬並釋放毒液。
黑寡婦的神經毒素會讓人劇痛數天到一個月,產生噁心及膈肌輕度麻痺,多數人能恢復過來,僅少數兒童和體弱者被咬後容易出危險。但是,毒液和蜘蛛絲都是需要蜘蛛花不少代謝成本來生產的,黑寡婦並不「歹毒」,攻擊性不高,只是在必要時反擊。這跟小貓有些類似,逗一逗不打緊,要是要傷害它,它就跟你玩命。
廣東人的家裡常有白額高腳蛛出沒,它像一隻巴掌那麼大,常常把家人嚇得夠嗆,民間傳言說它會拉「蠄蟧尿」致人口角潰爛。其實,研究發現嘴角潰爛可能是由隱翅蟲引起的,與白額高腳蛛無關。這種蜘蛛無毒、怕人、不結網,卻喜歡吃蟑螂、蒼蠅等害蟲,堪稱人類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