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如何辨別白鱀豚、江豚、中華白海豚:看它的吻和背鰭

2020-11-25 澎湃新聞

白鱀豚,體色較深,背鰭靠身後部,唇長約30釐米。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 供圖

近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綠髮會」)白鱀豚科考隊傳來在長江蕪湖段發現兩頭疑似白鱀豚的消息,並發布相關視頻。已被宣布功能性滅絕十年的白鱀豚再現長江,此消息無不讓人為之興奮。

遺憾的是,隨後就有專家根據視頻判斷,科考隊拍到的並非白鱀豚,而是江豚。

江豚,體色深,無背鰭,唇短。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 供圖

16日上午8時許,綠髮會官方微博再發消息稱,有專家認為,「綜合各方面因素,科考隊也許能看到目標,但是要拍到足夠大,足夠清晰的照片把握不是很大」。

綠髮會相關工作人員隨後亦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參與研判相關視頻的專家仍未給出最後的判斷,目前還不能確定科考隊拍攝到的是白鱀豚。

如何區分白鱀豚、江豚和中華白海豚?它們各自的特點有哪些? 

從吻的長度來區分它們相對比較容易

。5月16日,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一名水生生物專家向澎湃新聞介紹,白鱀豚的吻十分明顯。成年白鱀豚的吻一般長度可達30釐米左右,而中華白海豚的吻一般不足20釐米;江豚的吻則更加短,十分容易辨認。

體色也是區分它們的關鍵因素。

白鱀豚一生中體色變化不大,背部呈青灰色,腹部為白色;而中華白海豚的體色變化明顯,其幼體背部是黑灰色,長大一點後,背部黑灰色會逐漸褪去,呈現黑灰色斑點,底色為青白色,成年後主要為白色,並隨著水溫變化,呈現不同程度的粉紅色,腹部則一直是白色;江豚通體基本都呈黑灰色,顏色在三者中最深。

此外,白鱀豚的背鰭更靠身體後側,且偏矮;中華白海豚的背鰭更高,更靠近背面的中部;江豚沒有背鰭。

「白鱀豚生活在長江裡,因為水體渾濁,視力基本已經退化,所以它的眼睛非常小,像小綠豆一般大;而中華白海豚生活在海裡,視力挺好的,眼睛就大多了。」該專家介紹,「而且從體態上看,白鱀豚更優雅一些,中華白海豚更結實。」

十年前,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滅絕」,意味著這個曾經處於長江生態系統能量金字塔、食物鏈頂端的大型動物,已失去其在長江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和功能,喪失了自我繁衍後代的能力。

而江豚和中華白海豚,其面臨的生存條件也岌岌可危。5月9日,「長江江豚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專題論證會」召開,由中科院水生所研究編制的相關技術報告顯示,長江江豚保護已進入了最為關鍵的時期,目前可能是種群最後的拯救機會。

中華白海豚,體色隨年齡增大變淺,背鰭靠近中部更高,唇較短。 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 供圖

中華白海豚作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僅有的兩種鯨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之一(另一種是白鱀豚),今年以來,其死亡消息不斷被曝出,甚至被漁民捕獲後當街宰殺。

(感謝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文字資料及部分圖片,感謝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提供部分圖片)

【連結】

白鱀豚

英文名:Yangtze River Dolphin

拉丁文名稱:Lipotes vexillifer

數量:自2000年以後,沒有再發現過

哺乳綱、鯨目、淡水豚科、白暨豚屬,又被稱為「水中熊貓」,是中國特有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危(CR)」。身體呈紡錘形,全身皮膚裸露無毛,具長吻。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遊,以多種魚和其他物種為食。由於水利工程的開發,造成了白暨豚棲息地喪失或退化,加上船舶交通、漁業誤捕、港口建設等原因,使得白暨豚自2000年之後,就沒有再被發現過。

中華白海豚

英文名:Indo-Pacific Humpbacked Dolphin

拉丁文名稱:Sousa chinensis

數量:約1200-1300隻

哺乳綱、鯨目、海豚科、駝海豚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近危(NT)」。中華白海豚身體修長呈紡錘型,喙突出狹長,一般會從初生的深灰色慢慢褪淡為成年的粉紅色。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印度的東海岸、中國和澳大利亞。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東南部沿海,棲息於大陸架水域,水深不超過100m的海域。由於棲息地喪失、捕撈其他魚類時被誤捕等原因,中華白海豚種群數量仍在不斷減少。

長江江豚

英文名:Yangtze Finless Porpoise

拉丁文名稱: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

數量:1000-1800隻

哺乳綱、鯨目、鼠海豚科、江豚屬,俗稱江豬,是唯一江豚淡水亞種,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易危(VU)」。體型較小,頭部鈍圓,額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闊,上下頜幾乎一樣長,吻較短闊,全身鉛灰色或灰白色,貌似海豚。長江江豚是獨特的淡水豚類,僅在長江流域發現。他們的智力水平與大猩猩相仿,並普遍缺少背鰭。他們食用魚蝦,但過度的捕撈造成的生態破壞使得江豚尋找食物變得困難。在長江的一些地方江豚的食物鏈已經斷裂。

關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創建於1948年, 為全球的自然保護工作提供相關數據、評價和分析,向公眾、民間組織和私營部門提供知識和技術支持。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由物種存續委員會(SSC)和幾個物種評估機構合作於1963年開始編制。每年評估數以千計物種的滅絕風險,將物種編入九個不同的保護級別。此名錄收集物種所面臨的威脅、生態需要、在哪裡生存、減少或避免物種滅絕的保護行動信息等,已被全球廣泛接受和應用。

關於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

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Wuhan Baiji Conservation Foundation, WBCF)成立於1996年12月25日,是我國第一個為長江豚類及其棲息地保護而成立的公募基金會。

自1997年始,基金會參與支持了包括2006年和2012年所有的大型長江豚類考察活動,並推動了包括鄱陽湖、洞庭湖等長江豚類重要棲息地的保護項目。同時,基金會大力支持參與天鵝洲及何王廟(集成垸)故道江豚的遷地保護區項目,為長江江豚保種工程奠定基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紀念白鱀豚
    白鱀豚,又遊上了我的物種日曆。2007年秋天,我第一次聽說它,從此掛念著這個名字。
  • 中華白海豚帶崽春遊,同為水中大熊貓,它和白鰭豚有什麼不同?
    近日,在廣西欽州三娘灣,接連出現中華白海豚帶崽春遊的罕見畫面。為什麼說罕見,當地從事保護工作的研究人員表示,野生白海豚本身就很難拍到,和幼崽一起出現就更少了,它們屬於瀕危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稱為海上大熊貓。
  • 這個女孩給中華白海豚拍了幾萬張照片,拼湊出一個既溫暖又傷感的海豚世界
    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給中華白海豚拍照,尤其是拍攝它們的背鰭。因為幾乎每一頭中華白海豚的背鰭都有自己的特徵,拍完照回去辨認,就可以知道哪一頭海豚當天出現了或是沒出現。雄性的中華白海豚,和雌性的中華白海豚,樣貌、體型上沒有太大的區別。
  • 「美人魚」中華白海豚
    【簡介】中華白海豚屬於鯨類的海豚科,是寬吻海豚及虎鯨的近親。很多人們都以為中華白海豚是一種魚類,其實它們和其他鯨魚及海豚都是哺乳類動物,和人類一樣恆溫,用肺部呼吸、懷胎產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兒。清朝初期,廣東珠江口一帶稱它為盧亭,也有漁民稱之為白忌和海豬素。有「美人魚」」「水上大熊貓」「媽祖魚。」之稱。01 白海豚的分布特點在整個白海豚當中,中華白海豚是最為珍貴的一種。
  • 關於中華白海豚你知道多少?
    中華白海豚在閩粵一帶被漁民尊稱為「媽祖魚」,1997年還被遴選為香港回歸祖國的吉祥物。中華白海豚的在我國被記載的歷史雖然可以上溯很久,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和了解它們。不信?!那來挑戰一下我們的「 豚豚知識競賽 」,看看你能答對幾道題。中華白海豚的體長,是比你的身高長還是比你的身高短,還是差不多?
  • 中華白海豚你真的了解嗎?中華白海豚知識科普
    吻部狹、尖而長,長度不到體長的十分之一。喙與額部之間被一道「V」形溝明顯地隔開。脊椎骨相對較少,椎體較長。鰭肢上具有5指。全身都呈象牙色或乳白色,背部散布有許多細小的灰黑色斑點,有的腹部略帶粉紅色,短小的背鰭、細而圓的胸鰭和勻稱的三角形尾鰭都是近似淡紅色的棕灰色。白海豚身上的粉紅色並不是色素造成的,而是表皮下的血管所引致。這與調節體溫有關。
  • 中華白海豚和江豚哪個更瀕危一些?_澎湃新聞-ThePaper
    首先摳一摳字眼,「江豚」在淡水裡和海水裡都有,是不同的亞種。一般如果表達的是淡水裡的江豚,建議使用「長江江豚」更加準確,這裡我覺得你應該指的就是長江江豚吧!如果非要進行比較的話,我個人覺得長江江豚更加瀕危一些:首先,它們的數量更少,下降的速度更快;其次,它們的生境——長江比海洋更加的惡劣:漁業資源枯竭、航運及其繁忙、水體汙染嚴重等等;再次,從保護措施上看,針對長江江豚已經採取了遷地保護、人工繁殖等措施,需要「保種」了,中華白海豚目前還不用擔心它們的繁育問題,但並不代表可以很樂觀,中華白海豚自己的問題也很嚴重。
  • 拒絕生寶寶的中華白海豚
    「人類常說自己是萬物之靈,但絕不可以因此高高在上,我們都要學會尊重,學會如何與其他生物共存。」命途多舛的中華白海豚它還有個暱稱叫「大麻繩」,因為在研究人員觀察它的10年間,它的背鰭上都有一條大麻繩,可能是海上的垃圾掛在上面了。
  • 拒絕生寶寶的中華白海豚-虎嗅網
    它還有個暱稱叫「大麻繩」,因為在研究人員觀察它的10年間,它的背鰭上都有一條大麻繩,可能是海上的垃圾掛在上面了。——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博士,他研究香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和江豚長達20餘年。研究人員用白海豚身上的斑點、圖案、背鰭塌陷的特徵區辨別它們,對每一隻進行編號、起暱稱,會定期出海對它們進行觀察。
  • [視頻]生態環境改善 廣西出現成群中華白海豚
    [視頻]生態環境改善 廣西出現成群中華白海豚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05日 14:18 來源: 進入[新聞30分]>>     CCTV.com消息(新聞30分):從昨天開始,三十多頭世界瀕危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出現在廣西欽州三娘灣海域。
  • 中華白海豚瀕危仍在加劇,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現狀不容樂觀
    今年的6月8日是第十一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二個全國海洋宣傳日,談及世界海洋日 「珍惜海洋資源 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主題,中科院海洋所李新正研究員形容,「很正常,也很及時,確實需要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海洋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那年春天的清晨,我正在伏案筆書,樓裡一陣雀躍,『快看!白海豚!』
  • 大灣區裡的中華白海豚
    ▲白海豚海上監測工作中華白海豚是世上現存的唯一一種白色的海豚。中華白海豚並不是生來就擁有雪白的膚色,它的一生中經歷了非常獨特的變化。如果能辨認白海豚的個體,就能幫助我們回答這些問題。因此,在多次野外考察中,我們為海豚拍「證件照」,給它們建立「檔案」。這些照片會被用來跟資料庫中的照片比對,確認個體信息。研究人員可以通過照片中海豚背鰭後緣不同形狀的缺刻和身上的斑點大小、分布來辨別出它們的不同個體。如果有新發現的個體,我們會給它編號,起名字,加入到資料庫裡。
  • 在惠州擱淺的中華白海豚有新消息!解剖發現……
    11月24日,在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來自國內漁業科學研究專家團隊對中華白海豚遺體進行了解剖。此前,這頭海豚在惠州東江博羅段發現,隨後發生擱淺,並不幸死亡。24日下午,在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臨時搭建的戶外解剖棚內,中華白海豚體表有少量傷痕和烏青。
  • 全港僅存47條,96年女孩拍下中華白海豚生存困境
    編號CH34的中華白海豚——「大麻繩」的背鰭 震撼保育屆的CH34,它的悲慘命運不僅僅是馱著死去的寶寶在海上漂浮..... 它還有個暱稱叫「大麻繩」,因為在研究人員觀察它的10年間,它的背鰭上都有一條大麻繩,可能是海上的垃圾掛在上面了。
  • 釣魚釣到「白鱀豚」?釣魚圈熱傳的白色豚形生物到底是什麼
    因此,這條「白鱀豚」也是在網絡迅速引發無數關注和討論。白鱀豚真的重新出現了嗎?長江君也是第一時間關注了,然而了解後發現,這條「白色豚形生物」其實是在廣東東江(珠江幹流之一,通海)被人發現擱淺的,並非被人釣魚(路亞、錨魚)釣起。
  • 視頻丨在惠州擱淺的中華白海豚曾在香港出沒,解剖發現……
    擱淺惠州的中華白海豚曾在香港出沒,解剖發現腎臟器官腫大  發現疑似致死原因  海豚腎臟器官病變腫大  下午15時,南方+記者在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戶外臨時搭建的解剖棚內看到,中華白海豚遺體靜置在鋪有塑料布的桌面上,周身乳白,體表光滑,但略有少量傷痕和烏青,身著白色防護服的專家已經到位
  • 世界海豚日|僅次於人類智商的動物不是黑猩猩,而是它!
    海豚是海洋界裡出了名的「聰明孩子」,家裡的大人從小就說:「觀觀,你看別人家的海豚多聰明%&*¥#@…」觀觀心想,拜託!它是海豚,我是海豹!沒它聰明怪我咯?!不過沒關係,這並沒有影響觀觀和海豚成為好朋友。海豚智商很高,它們喜歡遊戲,喜歡親近人類。但你對海豚的了解僅僅停留在這兒嗎?
  • 臺灣中華白海豚瀕危 不到100隻(組圖)
    臺海網4月12日訊 臺灣環保團體要向政府買地,保護受到嚴重威脅的中華白海豚。臺大生態所所長李培芬認為,可畫設「野生動物保護區」來保護。
  • 中華白海豚
    是一種背鰭基部隆起的海豚科動物,胎生哺乳,妊娠期為10~11個月,每胎產一仔。攝食對象主要是河口鹹淡水魚類,以中小型魚類為主。中華白海豚為近岸定居性動物,除非遭受自然變故,一般都棲息在同一海域。中華白海豚不喜歡集成大群,常3~5隻在一起,或者單獨活動。
  • 獻給長江江豚的四季戀曲
    >「那涓涓細流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那傾流而下的趨勢是善是惡終看我們每一條細流」靈性動物有一種萌星,霸榜全網表情包——它,就是長江裡的江豚。它們的「兄弟」13年前功能性滅絕說起江豚,你可能會想到另一種豚,白鱀豚或海豚,有什麼區別?白鱀豚有長吻,海豚有背鰭,江豚統統沒有,只在背上有幾行顆粒狀突起物,延伸至尾鰭前端,摸上去像車裡的防滑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