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導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簡稱特醫食品)是指為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者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製而成的配方食品,包括適用於0月齡至12月齡的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和適用於1歲以上人群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我國對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實行嚴格的註冊審批管理。
目前嬰兒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主要包括無乳糖/低乳糖配方、部分水解配方、深度水解配方、胺基酸配方、早產或者低出生體重嬰兒配方、母乳營養補充劑和胺基酸代謝障礙配方等。
購買特醫食品要先諮詢醫生或臨床營養師。曹麗娟/圖
●無乳糖或低乳糖配方食品
乳糖不耐受在嬰幼兒中十分常見,表現為進食奶製品後導致的腹瀉、腹脹、腹痛等症狀,其中原發性乳糖酶缺乏在生活中是非常罕見的,常見的乳糖不耐受主要是一些疾病因素導致的小腸黏膜受損而繼發的,比如常見的病毒性腹瀉、炎症性腸病、食物過敏誘導的腸病等,是導致遷延性慢性腹瀉的主要原因之一。繼發性乳糖不耐受的母乳餵養嬰兒可選擇繼續母乳餵養,添加外源性乳糖酶,人工餵養的嬰兒,建議使用低/無乳糖配方,並建議使用1—2周,腹瀉停止後轉為原來餵養的方式。
●水解配方食品
食物過敏在兒童中常表現為嘔吐、餵養困難、拒食、腹脹、腹瀉、便血、溼疹、哮喘、生長發育障礙等,經過醫生診斷食物過敏的患兒,建議母乳餵養者仍繼續母乳餵養,母親嚴格迴避奶製品。人工餵養患兒更換深度水解奶粉或胺基酸配方奶粉餵養(重度),迴避至少6個月,或至9—12月齡,逐步嘗試轉換深度水解、適度水解及普通奶粉。水解配方奶粉營養豐富,可滿足患兒生長需求,但仍需監測患兒營養、生長發育狀況,通過母親迴避的母乳餵養患兒且需評估母親營養和心理狀態。
●早產或者低出生體重嬰兒配方食品
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是生長遲緩、發育落後的高風險人群,母乳餵養不能滿足或不能進行母乳餵養患者,需使用早產兒配方奶進行強化。一般來說,需應用至矯正胎齡38-40周後轉化為早產兒過渡配方,其中中危、生長速度滿意的患兒需繼續過渡配方強化至糾正月齡3月,而高危及宮外生長發育遲緩的孩子需要強化至糾正月齡6月甚至更久。但需要定期監測生長發育指標,在醫師指導下終止強化。
●母乳強化劑/母乳營養補充劑
母乳強化劑又稱為母乳營養補充劑,是一種為滿足早產兒特殊營養需求的包含多種營養素的添加劑。推薦出生體重<1800克的早產兒使用,而宮外生長遲緩早產兒、尚未完成追趕生長的小於胎齡早產兒、因疾病狀況限制液體入量的早產兒,需在醫務人員指導及監測下使用。建議母乳餵養量達50—80毫升/(公斤·天)時開始使用,從半量開始,如可耐受,於3-5天內達到足量的強化,如耐受性差,可適當延長達到足量的時間。使用時限主要由患兒體格生長狀況決定,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漸停止添加母乳強化劑。
●治療胺基酸代謝障礙特殊配方
苯丙酮尿症是一種先天性胺基酸代謝異常的疾病,是影響腦發育,導致小兒智能障礙的重要原因,飲食營養治療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嬰兒期:先予無苯丙氨酸奶粉餵養至體內苯丙氨酸接近正常,逐步增加母乳或普通奶粉餵養,但必須保證80%的蛋白質來自無苯丙氨酸飲食(80%的無苯丙氨酸奶粉+20%普通奶粉或母乳)。
兒童期:可選用蛋白質替代品,日常生活中食用少量苯丙氨酸含量小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地瓜、芋頭等。對於蛋白含量高的食物應謹慎食用或禁用,如雞蛋、魚、肉、豆類、海鮮、奶酪等。(遊潔玉)
(作者為湖南省兒童醫院消化營養科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