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化學的研究和海洋開發正方興未艾

2021-01-14 騰訊網

海洋裡生活著許多生物,海浪推動水流,提供許多生命所需要的養料。供給氧氣與潮汐等能量,平衡氣候,孕育著地球上的生命。

如果人類對海洋過度開發和利用,比如過度捕撈、獵殺鯨魚等,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地球.上氣候的變化都會直接改變海洋生態。一旦海洋消失了,地球上的生命也有可能就此走到了盡頭。

地球.上的海水四通八達、連成- -體,構成了世界海洋,海洋約佔地球面積71%。

海洋是資源的寶庫,海洋中可以被人類利用的物質、能量和空間總稱為海洋資源。如世界水產品中的85%左右產於海洋,以魚類為主體,還有豐富的藻類資源。已發現的海水中的化學物質有80多種,其中11種主要元素佔海水中溶解物質總量的99.8%以上。海水中的無機鹽大部分是食鹽,還有鎂的含量估計為2 100萬億噸,碘為9300億噸,銅和錳都是150億噸,金為100億噸,鈾約為50億噸,如果把海水中的無機鹽全部提取出來,重量將達到5x10的12次方噸。海洋中還含有大量稀有的元素,是地球.上最大的礦產資源庫。目前,全世界每年從海洋中提取淡水20多億噸、食鹽5 000萬噸、鎂及氧化鎂260多萬.噸、溴20萬噸,總產值達6億多美元。

由於海水運動產生的海洋動力資源,主要有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及海水因溫差和鹽差而引起的溫差能與鹽差能等。估計全球海水溫差能的可利用功率達100x 10的8次方千瓦,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及海水鹽差能等可再生功率在10x 10的8次方千瓦左右。

所有這些都是海洋化學要研究的,海洋化學的研究和海洋開發正方興未艾,必將有越來越多的海洋資源來造福人類。

相關焦點

  • 海洋藥物研究發展現狀及展望
    ,已經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積累和豐富的研究資料,特別是近年來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海洋藥物開發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發展方向。現代的化學研究方法與多種生物技術越來越緊密地結合,已成為當今海洋藥物研究發展的主流,並且是今後數十年海洋藥物研究的主要趨勢。     (一)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     1、海洋天然活性成分的發現     海洋天然活性成分的研究是海洋藥物開發的基礎和源泉。海洋生物種類繁多,存在著許多特殊的次生代謝產物。
  • 廣東將加快推進海洋能源開發和利用研究
    廣東將加快推進海洋能源開發和利用研究 2012年07月24日20: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 碳纖維複合材料應用於海洋領域,促進我國海洋能源開發
    碳纖維複合材料自身有著優良的耐皮性能、抗蝕性能,在海洋領域的開發拓展中佔有優勢,現如今,碳纖維複合材料在海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一、碳纖維複合材料在海底油氣田建造中的應用碳纖維複合材料可以用作油田鑽井平臺中的生產井管、抽油杆、儲藏槽、海底輸油管、甲板等部件。其製造工藝分為拉擠成型工藝和溼法纏繞工藝。拉擠成型法一般用在普通管材和連接管上。
  • 海洋科學:探索海洋的奧秘
    目前人類對於海洋的了解甚至少於對於太空的了解。 海洋科學是地球科學領域中的8個主要學科之一。海洋科學是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基礎科學。 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樓章華教授說:「海洋科學,顧名思義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
  • 海洋一所海洋化學專業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在國際TOP期刊上連續發表
    中國網5月15日訊 近期,海洋一所2017級海洋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吳丹妮同學,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TOP期刊上連續發表兩篇研究論文,推動海洋一所研究生科研創新工作再結碩果。在導師陳軍輝研究員和何秀平副研究員的指導下,吳丹妮同學聚焦海洋藻毒素檢測及環境行為研究,通過不懈努力、刻苦鑽研,在近海養殖環境海洋藻毒素賦存特徵、時空變化規律和溯源,以及貝類養殖區海洋藻毒素汙染監測和風險預警技術領域取得了創新性研究成果。
  • 海洋的「死亡地帶」正急劇擴大
    圖據路透社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隨著海水溫度變暖以及海平面升高,一種被稱為「深海大洋最小含氧帶」(OMZ)的「海洋死亡地帶」的數量正不斷增加,從50年前的45處增加到如今的700處,危及數十億海洋生物的生存。
  • 海院新進人才(97)| 譚羽俊副教授,海洋化學與汙染控制研究團隊
    編者按:2015年以來,海洋科學學院新引進人才143名,其中專任教師35名、專職研究人員108名,他們正逐步成為一支可靠的、可信賴的、高水平的學術中堅力量。譚羽俊,「百人計劃」引進副教授,於2021年1月正式加入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譚羽俊於2017年在香港理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加入芬蘭赫爾辛基大學開始博士後的工作。
  • 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第九期參會通道開啟|2020年海洋裝備產業...
    活動在海洋觀測探測、海洋生態保護、海洋資源開發、海洋標準化體系建設等重點涉海領域的應用、困難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探討,針對現狀及問題提供更好的專家諮詢意見和建議。會議開播以來,共計1萬餘名來自於中國海洋學會會員單位、涉海高等院校和高新企業的專業科研人員與企業管理人員參加會議。第九期將聚焦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於11月26日下午2點在線舉行。
  • 第三屆海洋知識競賽題庫42:海洋油氣開發
    當前制約海洋礦產資源開發的因素主要是資源的可利用性和可採性、經濟合理性和對環境影響的預測。412. 海洋油氣開發包括哪三個方面的內容?海底油氣的開發,開始於20世紀初,它的發展經歷了從近海到遠海,從淺海到深海的過程。海洋油氣生產過程可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海底油氣資源的勘探,常用地震波的方法來尋找海底油氣礦藏。
  • 【日本海洋能源開發】(1)「海明」和「巨鯨」引領全球技術開發
    從合計值來看,如果擁有相當水平的技術,便可開發相當於42座核電機組的發電量。從圖中可以看出,潮流及海流基本可利用現有技術,實現實用化已為期不遠。波力和溫度差發電潛力較大,隨著研究開發成果的進步,會進一步擴大。 日本環境省於2012年9月公布了在2030年之前使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佔3成時的目標値。該值是以技術開發加速為前提估算得出的。
  • 海洋測繪研究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許多國家已投入相當資金髮展海洋產業,海上運輸,捕撈,養殖,科學考察等活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海洋測繪是一項基礎性建設工作,是海洋科學技術的一部分,海洋科學技術的歷史進程已從認識海洋推進到為開發海洋服務的新階段。
  • 中國海洋藥物以糖類藥物為主 開發「藍色藥庫」正當其時
    新華社發  海洋是由物理、化學、生物、地質過程耦合的開放的複雜系統組成的,如果從它的資源來看,它主要是由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海水資源、海洋能資源以及空間資源所組成的。  海洋具有生物量大、物種豐富、豐度高、資源可再生的特點,尤其是海洋生物長期在高鹽、高壓、低溫、低光照的過程當中生存,生物之間存在共生、互為食物的關係,因此有大量的基因資源,過程當中通過化學防禦可以產生一大批活性糖類、蛋白、小分子之類的活性物質。所以海洋生物資源已經成為世界海洋強國戰略產業,尤其是新興的醫藥產業規劃的重要依據和資源支撐。
  • 【地理素養】新高考——海洋資源與開發
    一、新課標解讀新課標解讀核心素養Ⅱ-2.5說明主要海洋資源的基本特點和應用前景。Ⅱ-2.6舉例說明當前海洋資源開發的重大技術。1.區域認知:知道不同海岸帶的開發的優勢,各類海洋資源的特點。2.綜合思維:從經濟、技術、環境等多角度綜合分析各種資源開發利用的影響因素,利用前景。 3.地理實踐力:運用地理信息技術和其它地理工具收集海洋資源的特點與應用前景,及開發技術,能對某種海洋資源的開發有理有據提出開發對策。
  • 為什麼是海洋,還是海洋?
    海洋是維持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動力能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和化學資源。全球海洋專屬經濟區內蘊藏著世界已探明石油儲量的87%,提供著世界漁業產量的94%。海洋還是國際經濟交流的主要載體,國際貿易量的95%是由海運完成的。大規模合理有序、可持續開發和利用海洋是解決人類21世紀陸地資源的逐漸匱乏、人口的膨脹性增長的重要途徑。
  • ...推進海洋強國建設――全國政協「協調推進海洋資源保護與開發...
    實施深海進入、深海探測和深海開發。推動南海綜合科考,對南海資源進行海洋探測;抓緊啟動深海空間站;加大國際合作力度,加強深海資源、生態環境和氣候變化問題研究。  二是圍繞海洋核心關鍵技術提升自主創新。加強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建設。在科技計劃專項中側重支持海洋生物、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核心關鍵技術攻克;利用海島海洋環境推進耐鹽防腐材料研發。
  • 中國海洋開發存六不足 全球化競爭催生新海洋戰略
    圍繞著海路安全、海島主權和海底資源,各國海洋戰略競爭日漸明顯。與陸地開發不同,開發利用海洋更加依靠科技力量。沒有高科技,即使坐擁大片海域,也只能望洋興嘆。因此,21世紀的海洋之爭,本質上是科技之爭。中國工程院院士管華詩在接受半月談記者採訪時說,海洋是非常複雜的系統,從發現資源、獲取資源、利用資源到形成產業鏈,各個環節都需要科技支撐和突破,而且涉及物理、化學、生物、地質等多個學科和工程技術的多個領域。如今,發達國家海洋經濟科技進步貢獻率已達到70%,而我國只有30%。同時,海洋開發能力是海洋安全的重要保障。
  • 海洋物種面臨滅絕危機 碳排放改變海水化學成分
    海洋物種面臨滅絕危機 碳排放改變海水化學成分 2015-01-17 10:41:26和陸地相比,海洋仍有望恢復生態健康。  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的生態學家麥考利在《科學》雜誌前天刊載的研究報告中指出:「我們可能即將面臨大滅絕。」  該研究報告的另一名作者、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海洋生態學家平斯基說:「我們可說是非常幸運。(海洋受到的)衝擊正在加速,但還沒有到不可逆轉的地步。」
  • 在「十四五」時期協調推進海洋資源保護與開發 推進海洋強國建設...
    四是引導金融、保險和社會資金投向海洋發展,探索海洋經濟發展基金、開發銀行,積極發展涉海保險。四、加強科技引領,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力。一是聚焦深海領域。實施深海進入、深海探測和深海開發。推動南海綜合科考,對南海資源進行海洋探測;抓緊啟動深海空間站;加大國際合作力度,加強深海資源、生態環境和氣候變化問題研究。二是圍繞海洋核心關鍵技術提升自主創新。
  • 護膚資訊 | 海洋深層水開發:各路護膚領域齊齊佔領
    近年來,世界各國對於海洋產物應用性的研究愈加深入,海洋元素與人類生活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緊密聯繫。其中,海洋深層水因其富含礦物質、微量元素成分高、純淨無汙染等特質更是成為關注的焦點。目前,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對海洋深層水開發較為成熟,尤其在化妝品行業更為突出。
  • 【日本海洋能源開發】(4)全球唯一處於運轉狀態的海洋溫差發電設備
    日本也在1974年開始實施的陽光計劃中列入了海洋溫差發電,1979年在島根海域實施了首項海上實驗,但之後就中止了研究。 在這種情況下,佐賀大學一直在堅持進行研究。2003年3月,建成了全球首座綜合海洋能源研究中心。主要由海洋溫差發電設備(上原循環系統,30千瓦)、海水淡化設備(每天10噸)、氫製造及儲藏設備、鋰回收基礎實驗裝置以及海洋深層水環境模擬實驗裝置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