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藥物以糖類藥物為主 開發「藍色藥庫」正當其時

2020-11-28 央視網

2019年6月,「科學三號」「創新二號」科考船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母港準備啟航。 新華社發

  海洋是由物理、化學、生物、地質過程耦合的開放的複雜系統組成的,如果從它的資源來看,它主要是由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海水資源、海洋能資源以及空間資源所組成的。

  海洋具有生物量大、物種豐富、豐度高、資源可再生的特點,尤其是海洋生物長期在高鹽、高壓、低溫、低光照的過程當中生存,生物之間存在共生、互為食物的關係,因此有大量的基因資源,過程當中通過化學防禦可以產生一大批活性糖類、蛋白、小分子之類的活性物質。所以海洋生物資源已經成為世界海洋強國戰略產業,尤其是新興的醫藥產業規劃的重要依據和資源支撐。

  海洋糖類有資源量非常龐大和再生的特點,海洋的藻類主要是植物資源,包括褐藻、紅藻、綠藻、藍藻等,動物資源也是非常豐富的,同時我們在藥用資源開發裡面還要關注微生物資源,有數十億種微生物資源,同樣可以產生大量糖類化合物。

  中國的海洋藥物很多是以糖類藥物為主。現在臨床在研的有一千多種抗老年痴呆藥物,近16年唯一通過臨床三期的就是海洋寡糖類藥物971。海洋多糖具有資源豐富、結構獨特、活性廣泛的特點。海洋糖產業具有鏈條完整、應用面廣、附加值高的屬性,是開發「藍色藥庫」的重要保障。

  比如,未來糖類藥的發展有一個重要例子就是新的篩選技術。目前小分子的細胞毒類藥物不適合於糖,我們從分子水平、細胞水平、動物水平建立適合於糖藥物的體系。2005年開發的糖晶片技術以及超算平臺,同樣也把糖加到裡面,來大大加快藥物篩選發現的速度。第二個例子是抗病毒方面,病毒種類非常多,可以跟它的神經氨酸酶進行作用,從多糖、寡糖的層面,研究表明這類化合物顯示了很好的活性。近期有七個糖類化合物正在做系統的臨床前研究,我們有一種藥物代號是DG136,不同於PD-1、PD-L1,它可以誘導產生一系列因子殺死腫瘤,預計今年年底會提交臨床申請獲得臨床研究批件。

  總之,海洋多糖是醫藥、食品、化工開發的優質資源,應用面廣、附加值高,以糖為基礎的海洋藥庫研發將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開發中國「藍色藥庫」正當其時。(作者:於廣利,系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藥物與生物製品功能實驗室副主任)

相關焦點

  • 「藍色藥庫」開發計劃實現梯次布局 青島國際寡糖製備中心揭牌成立
    「藍色藥庫」開發計劃實現梯次布局青島國際寡糖製備中心揭牌成立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6月18日下午,青島市支持「藍色藥庫」開發計劃聯席會議暨「612」鑄就共同夢想主題座談會在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召開。副市長耿濤主持會議並為青島國際寡糖製備中心揭牌。
  • 2020海博會:開啟通往「藍色藥庫」大門
    海洋是人類的「藍色寶庫」。海洋生物醫藥業的研究與產業化已成為海洋大國、強國爭相布局的熱點領域之一。10月15日至18日,2020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以下簡稱「海博會」)將在深圳舉辦。記者昨天從海博會執行機構深圳市特區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獲悉,作為今年新增的展示內容,海洋生物醫藥板塊將帶領公眾探秘「藍色基因」。
  • 青島明月海藻:瞄準海洋功能食品,向海洋要市場
    隨著「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功能食品行業作為健康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預計到2020年底,我國功能食品產業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 隨著社會物質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食品功能性需求逐步加強,海洋食品因營養豐富、味道鮮美以及獨特的保健功效和潛在的藥用價值等特點,在世界範圍內都是重要的食物來源。
  • 權威人士透露:中國海洋藥物創新拉開了大幕!
    2020生命科學與未來健康大會暨海洋藥物與應用大會暨腦神經免疫大會倒計時10天!21世紀是腦科學和海洋的世紀近年來,世界各國對有著藍色經濟帶之稱的海洋資源重視力度空前高漲,世界主要國家已將其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
  • 未來人類應大力發展海洋「藍色經濟」
    巨大的人口增長給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無論是食物、能源、材料、運輸、藥物等。未來人類的發展空間在哪裡?肯定是海洋,因為海洋佔了地球面積的71%。全世界超過70%的貿易是在海上,中國90%的貨物進出口在海上,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具有全球戰略視野。
  • 2020年中國海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規模與發展趨勢分析未來增長空間...
    發展痛點多,技術方面亟待突破海洋生物醫藥行業是指以海洋生物為原料或提取有效成分,進行海洋生物化學藥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藥物的生產活動,例如基因、發酵工程藥物、基因工程疫苗、抗生素、維生素、血液製品等。海洋藥物和海洋生物製品的研究與產業化現已成為海洋大國爭相競爭的熱點領域。
  • 2020年中國海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市場規模...
    海洋藥物和海洋生物製品的研究與產業化現已成為海洋大國爭相競爭的熱點領域。但是與美國、法國等海洋生物醫藥行業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國海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存在較多痛點。例如由於開發海洋藥物的周期更長、成本更高,對於藥企而言,開發海洋藥物的風險比其他藥物更大。
  • 海洋觀測的「第二次革命」!探索藍色未知世界!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園區2000年,以中國工程院院士管華詩為代表的海洋科學專家們提出建設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的建議。2013年,科技部同意進行試點,2015年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正式試點運行。
  • 海洋藥物將成為我國天然藥物研究新熱點
    新華網北京5月14日電(記者李穎、李京華) 藥物專家說,我國將加強對海洋藥物應用基礎研究的資金投入,擴大研究隊伍,把對海洋藥物的研究與開發作為21世紀中國天然藥物研究的新熱點。  北京大學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林文翰教授介紹,目前我國已成功地以海底泥、藻類,烏魚墨、海參苷、帶魚鱗、鯊魚軟骨等海洋生物為原料製成新型抗菌抗病毒類藥、抗腫瘤藥物、作用於心腦血管系統和消化、泌尿系統的藥物。  他介紹說,從海洋生物中分離出的抗腫瘤藥物對白血病、乳腺癌、皮膚癌、肺癌、結腸癌等癌症均有明顯療效,而不會殺傷骨髓或降低機體免疫功能。
  • 山東建設海洋強省,5類海洋產業規模居全國首位
    海洋強省建設,山東乘風破浪海洋生產總值佔全國16.3%,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等5產業規模居全國首位●在深海技術裝備領域,蛟龍號、向陽紅01、科學號以及海龍、潛龍等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深遠海裝備投入使用,有效拓展了認識海洋、開發海洋的廣度和深度
  • 山東乘風破浪建設海洋強省 5個產業規模居全國首位
    有效拓展了認識海洋、開發海洋的廣度和深度。   「十三五」期間,山東加快發展高端海工裝備製造業,助力海洋開發邁向深遠海,已初步建成船舶修造、海洋重工、海洋石油裝備製造等三大海洋製造業基地。   在深海技術裝備領域,蛟龍號、向陽紅01、科學號以及海龍、潛龍等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深遠海裝備投入使用,有效拓展了認識海洋、開發海洋的廣度和深度。
  • 位於鰲山灣畔的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打造世界級藍色高地
    今年年初,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召開學術年會,120個專題報告、22個青年學者報告和87個牆報,集中展示了2019年新取得的科研碩果:「透明海洋」「海底發現」「藍色開發」等重大戰略任務穩步推進,全球最大的區域海洋觀測網「兩洋一海」定點觀測系統邁入實時化時代;一批深海觀測與探測核心技術與裝備自主研發取得突破;深海多圈層能量與物質循環理論取得重要進展。
  • 海洋藥物研究發展現狀及展望
    ,已經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積累和豐富的研究資料,特別是近年來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海洋藥物開發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發展方向。    5、海洋中藥資源     海洋中藥是我國中藥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民間長期用藥經驗的總結。歷代本草中經現代臨床實踐證明療效確切的海洋藥物有110多種,是尋找先導化合物和開發海洋藥物的重要資源。從海洋中藥中開發新藥具有針對性強、見效快、周期短等特點。
  • 觀點|我們真的能從老藥庫中找到治療COVID-19的藥物嗎?
    COVID-19藥物。多倫多大學Aled Edwards從藥物重定位的真實現狀提出質疑,我們真的能從老藥庫中篩選出治療COVID-19的藥物麼? 背景幾十年來,學術機構和科學基金一直支持這樣一種觀點,即對老藥庫進行針對藥物靶點虛擬篩選、疾病相關的生化測試、或基於細胞的篩選能發現它們的新用途。
  • 臺灣合成治療藥物 「瑞德西韋」 !同時研發連續肺音監測儀
    臺灣已經合成出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瑞德西韋」!臺灣衛生研究院長梁賡義說,目前已經完成瑞德西韋毫克級的合成,純度97%,預計在2星期內就可以提升到公克級合成,未來可以配合疫情爆發時之所需,但希望是「備而不用」。
  • 山東舉行「十三五」時期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
    煙臺船舶及海工裝備基地成為全球四大深水半潛式平臺建造基地之一、全國五大海洋工程裝備建造基地之一,國內交付的半潛式鑽井平臺80%在煙臺製造。  五、建設「藍色藥庫」,海藻酸鹽產能全球第一。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是我國最具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其複合增速是海洋生產總值增速的2倍。山東省是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大省,產值超過200億元,約佔全國的比重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