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消失案:銀河系發現神秘的新嫌疑人

2020-12-04 黑技公社

《暗物質消失案:銀河系發現神秘的新嫌疑人》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NGC1052-DF4和NGC1052-DF2兩個星系在宇宙中可見,它們幾乎沒有暗物質。Montz博士將為NGC1052-DF2解答下一個銀河之謎。#暗物質#

暗物質:顧名思義,是一種無形的神秘物質,是影響星系形成和生命維持的重要因素。

這樣就產生了強大的引力,促使星系形成,並使現有星系保持完整。

但是自去年「NGC1052-DF4」被發現以來,天文學家們一直感到困惑。NGC1052-DF4是一顆穩定且壽命長的暗物質星系。離開了這一點,星系會發生什麼?關於星系形成的理論有錯嗎?

如今,由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牽頭的一項國際性研究顯示,從一開始,暗物質就被極其貪婪的鄰居們所竊取。

MireyaMontes博士是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也是新南威爾斯大學科學和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的天文學研究員。他說:暗物質不存在,因為它已經消失了。在NGC1035附近,我們發現巨大星系的引力使恆星和暗物質消失。

這項研究發表在今天的《天體物理學雜誌》上,它解釋了為什麼如此多的暗物質會在星系中消失,而不會與現有的星系形成理論相矛盾。

Montes博士說:當兩個星系距離很近的時候,它們會受到對方的引力。在暗星體的深度成像中,我們發現暗星體被一個更大的稱為潮汐破壞的星系所牽引。

地球上也存在著相同的現象:就我們而言,月球的引力作用影響了地球上的海潮。但是潮汐破壞導致星系彎曲(其形狀不如地球或月球),使其變形。

如果潮汐擾動理論成立的話,更小的星系NGC1052-DF4很快就會顯示出更多的退化跡象。最終會完全崩潰的。

Montes博士說:在影響恆星之前,潮汐剝離會除去相當一部分暗物質。

假設星星出現在毀滅的開始,那麼大部分暗物質就會消失。

本文的合作者之一,加那利國際空間研究所(IAC)研究員 Ignacio Trujillo博士說:隨著時間的流逝,星系會被周圍的大系統(NGC1035)所吞噬。星星在深空中自由飄浮。

強放大鏡

莫茨博士和她的同事們使用強大的望遠鏡和深層成像技術(包括60小時長時間曝光的照片),在星系的外邊尋找暗淡的線索。

這項技術可以照亮非常暗的恆星和星系,也可以被天文學家稱為宇宙「低表面亮度」。

最初,NGC1052-DF4星系(中央星系)看上去很完整。但是在這張合成彩色圖片中,模糊的恆星離開了銀河系,以灰色陰影顯示,表明正在進行對銀河系的盜竊。NGC1035是它左邊的一個巨大的星系。

Montes博士說:初步研究顯示,星系的對稱形狀是非常鬆弛的,這表明沒有任何外部力量可以幹涉。

但是,更深一層的研究顯示,這個星系實際上受到了它的鄰近星系的影響,它只在相互作用開始的時候被捕獲。

星系內部仍然保持其形狀,但是在較暗的星系外,你可以看到這些潮汐尾部:脫離星系的恆星。

這次觀測使用了IAC80望遠鏡、 Gran Telescopio Canarias望遠鏡和哈勃空間望遠鏡(它們是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之一)。

由於暗物質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因此它只能通過恆星和星系等星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來觀測。

超深成像非常困難,這不僅是因為它需要大量的時間才能達到這個深度,還因為為了保護最脆弱的結構,IAC的第二作者Laurel-Invante-Sainz博士說,IAC的候選者——該研究的第二作者——需要非常仔細地處理數據。

蒙茨博士說:我們需要尋找比地球最暗天空多1000倍的特徵。

解密銀河新謎

維拉-C. Rubin天文臺,目前在智利處於領先地位的光學設備,將把深部成像能力提升到一個新水平。

天文臺的主要項目是時空傳統研究(LSST):一個為期十年的影像研究,將提供南半球有史以來夜空中最深的影像。

該項目由澳大利亞 UNSW Science的天文學家 SarahBrough教授主持。

她說, LSST將徹底改變低表面亮度天文學,改變我們對星系演化的認識。

此系統將為整個南方天空提供極深的影像資料,對澳大利亞未來的天文測量和科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這種LSST相機的尺寸與一輛小汽車差不多,可以讓研究人員探測出表面亮度較低的星系。還可以識別星系團內部和周圍的微弱特徵。

儘管這項為期十年的調查要到2023年才能開始,但科學家們仍然期待著銀河探險。

莫茨博士說:這項研究表明,通過獲取更深層次的圖像,我們可以了解宇宙中怪異的東西有多重要。

深層影像可以幫助解釋不能被解釋的秘密。

相關焦點

  • 暗物質的希望?人類利用銀河系「反推」暗物質的存在!
    暗物質是科學家猜想的一種未被證實的物質,而這種物質的存在可以解釋許多我們無法解釋的現象,但是暗物質始終未能被觀測到。近日,科學家計劃利用銀河系來反推暗物質的存在,暗物質真的會被觀測到嗎?為什麼科學家會從銀河系入手?因為科學家們認為暗物質在銀河系中心周圍產生了一個明亮的球狀x射線輻射暈。
  • 科學家利用銀河系尋找暗物質
    惰性中微子,3.5keV線,銀河系的新發現能為我們揭開暗物質的神秘面紗嗎?科學家們認為暗物質在銀河系中心周圍產生了一個明亮的球狀x射線輻射暈。雖然研究遙遠星系神秘信號的科學家們並沒有如他們所願發現暗物質。但是他們用來探測這種奇怪信號發明的新技術,即利用我們自己的星系來尋找暗物質的技術,可能會提升對這種令人難以捉摸的物質的搜尋機率。
  • 科學家發現一暗物質星系 99.99%物質神秘未知
    中國日報網8月26日電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8月25日報導,科學家近日新發現了一個暗物質星系,其內部物質99.99%是神秘、未知的暗物質。這個星系名叫「蜻蜓44」,距離地球大約3億光年。「蜻蜓44」的質量和銀河系相當,但其能量僅有銀河系的1%。科學家推測,「蜻蜓44」只是眾多暗物質星系之中的一個。
  • 銀河系中央發出的伽馬射線也許由暗物質產生
    來源:新浪科技新研究指出,暗物質或許也是銀河系中央發出的神秘伽馬射線的來源。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神秘的暗物質也許是解釋來自銀河系中央的伽馬射線的關鍵。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在一篇新論文中指出,此前將暗物質當作伽馬射線來源的模型也許存在一處致命缺陷。麻省理工學院理論物理中心的博士後研究員瑞貝卡·萊恩(Rebecca Leane)指出:「假如事實證明這些信號的確是暗物質的話,將大大影響我們對宇宙的認知。我們知道宇宙的大部分都由暗物質構成,但我們並不清楚暗物質究竟是什麼東西。
  • 暗物質是否是銀河系中心的伽馬射線源之一?
    如果有人問:整個銀河系中最神秘的物質什麼?我們可以看到銀河系中心的奇異閃光,多出的伽馬射線是否可能源自暗物質雖然,人類目前對宇宙中各物質形態的具體情況還不甚了解,但基本可以確定其主要構成部分的物質量佔比,比如,我們目前通過系外行星探索發現的新行星,它們都是可見物質中的一部分,而它們和那些未被發現的星體,以及我們自己所在的太陽系,全部加起來也只佔據了宇宙質量的5%
  • 重大發現!太陽系受暗物質「襲擊」,地球正走向銀河系黑暗地帶
    宇宙中大部分空間都屬於這種星際空間,這裡漆黑一片,天體數量稀少,偶爾的光亮可能就是那些逃離星系的恆星正在快速流浪,令人們不禁感嘆宇宙的神秘,畢竟一直以來,銀河系在人類的心中都是一副漫天星光閃爍,因為銀河系中無數的恆星都在散發著耀眼的光芒,為漆黑的宇宙作點綴,直到近些年,暗物質這一概念逐漸流傳開來,人類才對宇宙產生了另一層面的理解,對此有科學家指出,在這個宇宙中,人類可以看見的物質均稱為重物質,在整個宇宙的質量面前
  • 重大發現!太陽系受暗物質「襲擊」,地球正走向銀河系黑暗地帶!
    宇宙中大部分空間都屬於這種星際空間,這裡漆黑一片,天體數量稀少,偶爾的光亮可能就是那些逃離星系的恆星正在快速流浪,令人們不禁感嘆宇宙的神秘,畢竟一直以來,銀河系在人類的心中都是一副漫天星光閃爍,因為銀河系中無數的恆星都在散發著耀眼的光芒,為漆黑的宇宙作點綴,直到近些年,暗物質這一概念逐漸流傳開來,人類才對宇宙產生了另一層面的理解,對此有科學家指出,在這個宇宙中,人類可以看見的物質均稱為重物質,在整個宇宙的質量面前
  • 又一神秘結構在銀河系中心被發現,這裡到底蘊藏著多少秘密
    在此之前,有些科學家將這個現象解釋為暗物質的湮滅,這個理論也一直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不過,最近的一項研究將這個理論推翻,使得銀河系中心的這些伽馬射線顯得愈發神秘。但奇怪的是,當科學家們將銀河系中心的這些天體全部考慮進來,再對比費米望遠鏡的數據時,發現二者並沒有完美匹配,理論上的伽馬射線能量不足以解釋費米望遠鏡的實際觀測結果。於是,科學家們紛紛提出不同的看法,而暗物質也成為了解釋這一現象的候選者之一。沒有人知道暗物質到底是什麼,我們只知道它能夠提供引力。
  • 最小暗物質團塊科學家發現,暗物質真的存在嗎?或許事實並非如此
    宇宙在無限的膨脹之中,而且根據現在科學家的研究發現,這種大膨脹在加速之中。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宇宙大膨脹和我們以往以往的理論,相互之間完全違背,似乎有一種力量在加速宇宙的膨脹速度。另外星系之間的引力,完全無法拉住恆星、行星的離心力,但是星系依然存在,並且我們人類就在銀河系中存在。
  • 銀河系內潛伏著多少暗物質?
    晴朗的夏季夜晚,我們能夠看到跨越天空、由數不清的恆星組成的星帶,然而這些恆星實際上只是我們銀河系的一部分。目前科學家認為星系由看不見的「暗物質暈」 包裹,銀河系外圍的暗物質暈可延伸至星系盤尺度的十幾倍開外。
  • 銀河系內潛伏著多少暗物質?
    晴朗的夏季夜晚,我們能夠看到跨越天空、由數不清的恆星組成的星帶,然而這些恆星實際上只是我們銀河系的一部分。目前科學家認為星系由看不見的「暗物質暈」 包裹,銀河系外圍的暗物質暈可延伸至星系盤尺度的十幾倍開外。
  • 暗物質到底是什麼?最新星系觀測發現新線索
    科學界的一個普遍共識是,迄今發現的的星系中,大部分質量都由看不見、摸不到的暗物質組成。宇宙包含大量不可見物質的設想,最早可追溯到 1930 年代。當時的天文學家發現,遙遠星系的運動速度,較其可見質量要快得多。這意味著背後有比他們所能看到的大得多的幕後質量,也就是所謂的「暗物質」。
  • 暗物質是宇宙中最神秘的物質嗎?
    作為膠水的物質是暗物質,然而它非常神秘:因為它沒有發出光,沒有人能直接看到它。沒人知道它是什麼,儘管有很多荒誕的假設。對於我們的星系(和其他大部分星系)保持穩定來說,物理學家認為宇宙中的暗物質比常規物質要多得多。
  • 不是暗物質湮滅的證據!費米銀河系中心暗物質之謎,現在終於破解
    該研究的合著者、物理與天文學教授馬諾伊·卡普林哈特(Manoj Kaplinghat):在許多模型中,這種粒子的質量從質子的10倍到1000倍不等,從理論上講,質量越大的粒子作為暗物質粒子的吸引力就越小,新研究排除了超過有利範圍的候選暗物質。
  • 來自哈勃的新數據,解釋了消失的暗物質
    這個星系位於銀河系的鄰居鯨魚座(Cetus)之中,名為NGC1052-DF2,距離我們4500萬光年。NGC 1052-DF2星系的這一奇怪發現,令天文學家倍感意外,因為依據現有的理解,暗物質是當前星系形成和演化模型中的關鍵組成部分。
  • 暗物質之戰,新研究:銀河系內找不到惰性微中子衰變產生的X 射線
    過去,我們曾在其他星系中觀測到不明X 射線,科學家將目標鎖定在透過重力相互作用的「惰性微中子」這種暗物質,並且按照道理,銀河系應該也要能偵測到這種不明X射線。然而一篇新研究很遺憾地指出:完全找不到。儘管科學界共識已認定宇宙中存在暗物質,但依然缺少最關鍵環節,我們知道暗物質在哪裡、量有多少,卻不知道它的本質,其中一種猜想認為暗物質是由惰性微中子(sterile neutrino)構成,這種粒子不會參與除了重力以外的任何作用。
  • 神秘的暗物質究竟是啥?新發現驚人
    宇宙學標準模型告訴我們,宇宙中普通物質只有4.9%,剩下26.8%是暗物質,68.3%是暗能量。顧名思義,我們看不到暗物質,因此它們的存在只能依據理論模型,或觀測宇宙的大尺度結構,以及它們對可見物質產生的明顯引力作用來推斷。
  • 暗物質探測器發現潛在假想粒子
    圖片來源:ENRICO SACCHETTI近日,有物理學家宣布尋找到了神秘暗物質粒子,從而引發了一場媒體炒作風波。 《科學》對此事件做了報導,並表示,該研究小組並未排除其他可能性。自2006年起,XENON國際合作組織在義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建造了一系列用於尋找暗物質的探測器,其中運行著全球最靈敏的暗物質實驗XENON1T。
  • 如果人類轉化成暗物質會怎樣?立即「隱形消失」
    地球引力作用使人體保持在地面上,而地球上原子之間的電磁力阻止我們「跌穿」地面,與此同時,地球圍繞太陽運轉,太陽在銀河系以獨特曲線軌跡運行。但如果不在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身體成分轉變為暗物質,那將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如果人體不是標準模型粒子構成,而是經歷所有基本力的完全集合作用,我們將過渡為由粒子構成,依據當前我們所知,它們將僅與引力發生交互作用嗎?
  • 銀河系中心異常伽瑪射線區域,或是暗物質與普通物質作用的證據
    科學家握有整個銀河系的伽馬射線分布圖,知道銀河系中心有個伽瑪射線能量超標的異常區域。最近麻省理工學院團隊新研究指出,這個明亮的伽馬射線爆發地區很可能是暗物質作用的結果。然而在最新研究中,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重新評估分析,認為當年很可能落入了模式錯誤假設(mismodeling effect),真相也許不是脈衝星,而是回歸暗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