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變異知識匯總

2021-01-15 上海金牌生物

無絲分裂沒有發生基因突變,有絲分裂只發生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不發生基因重組;減數分裂三種變異都有。


1、在雜種體內,等位基因雖然共同存在於一個細胞中,但是它們分別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進行減數分裂的時候,等位基因隨著配子遺傳給後代,這就是基因的分離規律。


2、由顯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的發病率是很高的,一般表現為代代遺傳。


3、在近親結婚的情況下,他們有可能從共同的祖先那裡繼承相同的隱性致病基因,而使其後代出現病症的機會大大增加,因此,禁止近親結婚。


4、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5、非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屬於染色體變異,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屬於基因重組。


6、基因重組的來源包括:①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②基因的交叉和互換③基因工程(轉基因技術)。


7、相對性狀、顯性性狀、隱性性狀、性狀分離的概念

相對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顯性性狀——雜種F1中顯現出來的親本的性狀。

隱性性狀——雜種F1中未顯現出來的親本性狀。

性狀分離——雜種後代顯現不同性狀的現象。


8、等位基因、純合體、雜合體、基因型、表現型的概念

等位基因——在一對同源染色體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

純合體——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育而成的個體。

雜合體——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育而成的個體。

基因型——與表現型有關的基因組成。

表現型——生物個體所表現出來的性狀。


9、分離規律的解釋

A、在F1(Dd)的體細胞中,控制相對性狀的一對等位基因D和d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B、F1進行減數分裂時,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D和d彼此分離,各進入一個配子。

C、F1形成含有基因D和含有基因d兩種類型比值相等的雌、雄配子。

D、兩種類型的雌配子與兩種類型的雄配子結合的機會相等。

所以F2出現DD、Dd、dd三種基因型,比值為1∶2∶1,出現高莖和矮莖兩種表現型,比值為3∶1。


相關焦點

  • 可遺傳變異與可遺傳的變異有區別嗎?
    觀點1:皮膚癌是由於紫外線照射導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變造成的,基因突變屬於可遺傳變異,所以這一說法是正確的。觀點2:皮膚癌是基因突變引起的,但因為發生在體細胞中,不能遺傳給後代,不屬於可遺傳的變異。觀點3:可遺傳變異與可遺傳的變異不同,只要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變異,都屬於可遺傳變異,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
  • 遺傳與遺傳變異
    大凡動物和鳥類的繁衍,都與遺傳基因的傳遞有著密切的關聯。遺傳通俗說,又分「純合子」和「雜合子」遺傳,諸如信鴿的同品種配對和兩個不同的品種配對,將會產生不同的子裔。同品種配對偶爾也會發生遺傳變異,其形態遺傳性狀表現不類似親鴿,一般又都表現在羽色上較多。
  • 美國權威機構發布遺傳變異的分類指南_遺傳變異_分類指南_基因檢驗...
    對於那些想要確定患者中鑑定出的遺傳變異是否與疾病相關的實驗室和遺傳學家而言,這些是很好的指南和資源。這個工作組的主席、Knight診斷實驗室的醫學主管Sue Richards表示,這些更新的指南為分類基因組變異提供了一種系統而合理的方式,這樣當東海岸的A實驗室和西海岸的B實驗室在報告結果時,他們能利用同一種方法來分類變異。
  • 走進微世界-微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微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研究微生物的重要領域,微生物遺傳學更是作為遺傳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發展十分迅速,通過對微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野來認識遺傳學的特點,特別是大量的微生物的基因組全序列完成測定,人們在基因的水平上更有針對性的研究了遺傳的規律和特點,為進一步揭示生命的奧秘做出貢獻。
  • 遺傳變異——染色體變異
    一、染色體變異概念 在真核生物的體內,染色體是遺傳物質DNA的載體。當染色體的數目發生改變時(缺少,增多)或者染色體的結構發生改變時,遺傳信息就隨之改變,帶來的就是生物體的後代性狀的改變,這就是染色體變異,它是一種可遺傳變異。
  • 新冠病毒發生變異,你了解其中原理嗎?—微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微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研究微生物的重要領域,微生物遺傳學更是作為遺傳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發展十分迅速,通過對微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野來認識遺傳學的特點,特別是大量的微生物的基因組全序列完成測定,人們在基因的水平上更有針對性的研究了遺傳的規律和特點,為進一步揭示生命的奧秘做出貢獻。
  • 中文版《ACMG遺傳變異分類標準與指南》發布—新聞—科學網
    與會遺傳學專家一致表示,該中文版指南的發布將有助於促進我國遺傳諮詢的標準化和正規化,進一步促進我國遺傳諮詢的發展,從而降低我國的出生缺陷率。 2015年,美國權威機構——美國醫學遺傳學與基因組學學會(ACMG)編寫和發布了《ACMG遺傳變異分類標準與指南》。
  • 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體目錄公布 有助深入認識基因功能發現...
    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體目錄公布有助深入認識基因功能 發現疾病相關基因141456個外顯子組和基因組序列的匯總(圖a)。圖片來源:《自然》網站英國《自然》《自然·通訊》《自然·醫學》雜誌近日同時發表來自多家研究機構的一系列報告,集中描述了對一個匯集了逾14萬人樣本的資料庫——基因組聚集資料庫(gnomAD)的應用,該資料庫擁有迄今最大規模的人類遺傳變異體公開目錄,是我們深入認識人類基因功能、發現新疾病相關基因的寶貴資源。
  • 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體目錄公布,有助發現新疾病基因
    141456個外顯子組和基因組序列的匯總(圖a)。圖片來源:《自然》網站英國《自然》《自然·通訊》《自然·醫學》雜誌近日同時發表來自多家研究機構的一系列報告,集中描述了對一個匯集了逾14萬人樣本的資料庫——基因組聚集資料庫(gnomAD)的應用,該資料庫擁有迄今最大規模的人類遺傳變異體公開目錄,是我們深入認識人類基因功能、發現新疾病相關基因的寶貴資源。
  • 高中生物知識點匯總(可下載)
    高考生物真題;高考生物知識點;高考生物;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高考生物實驗;高考生物資料;高三生物試卷;高中生物知識點;高考生物知識點;本文整理了高中生物必背的基礎知識;可按照章節進行學習;備註:(本資料可下載,後臺回覆:清北學霸)高考生物最全知識點匯總
  • 細菌的變異現象可能屬遺傳變異,也可能屬表型變異
    細菌的變異現象可能屬遺傳變異,也可能屬表型變異。判斷究竟是何種型別的變異必須通過對遺傳物質的分析以及傳代後才能區別。一般如屬表型變異,培養環境條件改變後也會發生改變;如屬基因型變異則不易隨環境變化而變化。
  • 初中生物知識點: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3、遺傳的概念:指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在性狀上的相似性。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等。   4、概述染色體、DNA、基因的概念,存在部位和功能:   (1)染色體:   ①概念:在細胞核中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叫做染色體。染色體在人的體細胞中是成對存在,而在生殖細胞中則是成單存在。
  • 砧木對遺傳和變異的影響是怎樣的呢
    砧木不能改變接穗的遺傳性:嫁接能使嫁接植株發生變異,這是否影響了接穗的遺傳特性呢?實際上嫁接和有性雜交是不一樣的。嫁接後砧木對接穗的影響,並沒有使接穗發生遺傳變異。例如,嫁接在矮化砧木上能引起樹木的矮化,但是如果將被矮化樹的接穗再接在喬化砧木上,接穗品種樹又被喬化,生長很高大。這就說明,嫁接所獲得的變異並沒有引起遺傳變異。
  • 《自然》: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資料庫公布,將破解基因功能...
    圖1:141,456個外顯子組和基因組序列的匯總。通過數十年來對嚴重孟德爾疾病的遺傳基礎的研究,此類變異已經揭示了許多有關人類生物學和疾病機制的信息,其中大多數是由雜合或純合狀態的破壞性變異驅動的。這些變體還被證明對鑑定潛在的治療靶點有價值:已確認的PCSK9基因中的LoF變體與低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6有因果關係,並最終導致了目前臨床上幾種PCSK9抑制劑的開發。用於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Science:與SNP相媲美的另一遺傳變異指標——CNV
    此報導首次在基因組範圍內,觀測了個體獨特的遺傳變異導致獨特的基因活動形態的機制。這項研究是由Sanger研究所有關HapMap計劃的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探究變異和疾病的一大挑戰是大多數突變是沒有結果的。
  • 【生物】高考複習:遺傳和變異連續三年分值較重
    新華中學 張鳳蘭         1 抓主幹知識 建知識體系         近幾年的高考理綜試卷的總體特點是:以知識技能為載體,注重考查生物學主幹知識,堅持以基礎知識為背景,能力測試為主導。這就要求我們踏踏實實地抓好主幹知識的複習,以其為主線,通過它所覆蓋的知識,整理、構建知識網絡。
  • 初中生物練習題之遺傳和變異現象
    第20章第1節遺傳和變異現象同步練習     1."龍生龍,鳳生鳳"所包含的生物現象是()     A.遺傳B.變異C.性狀D.遺傳與變異     2.水毛茛是一種水生植物,伸出水面的葉片呈扁平狀,而長期浸沒在水中的葉片分裂成絲狀,這表明()。
  • 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資料庫公布,將破解基因...
    圖1:141,456個外顯子組和基因組序列的匯總。通過數十年來對嚴重孟德爾疾病的遺傳基礎的研究,此類變異已經揭示了許多有關人類生物學和疾病機制的信息,其中大多數是由雜合或純合狀態的破壞性變異驅動的。這些變體還被證明對鑑定潛在的治療靶點有價值:已確認的PCSK9基因中的LoF變體與低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6有因果關係,並最終導致了目前臨床上幾種PCSK9抑制劑的開發。用於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迄今為止最全面的人類蛋白質編碼區遺傳變異記錄
    一項關於人類基因組外顯子組(蛋白質編碼區)的深度分析提供了迄今為止有關該區域最全面的遺傳變異記錄。登上本周《自然》雜誌封面的研究 Analysis of protein-coding genetic variation in 60,706 humans 被認為有助於從臨床發現與人類疾病相關的遺傳變異。
  • 《自然—遺傳學》:兩遺傳變異致人衰老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