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媒體統計:這10個疾病醫生都很容易誤診,你遇到過?

2021-01-17 高端私人醫生服務

——關注高師傅 行業盡掌握——

醫療健康行業最有價值微號「高端私人醫生服務」:kgn091(點上面藍字關注),專注私人醫生、健康管理、醫療健康、國際醫療、移動醫療、醫養地產、社區醫療服務行業。醫生、醫療健康行業投資人及行業人士請關注並加入業內高端人脈圈。

疾病不同,但症狀可能相似,有些甚至連專業醫生都會弄錯。美國「MSN生活網」最新載文,刊出美國多科醫學專家總結出的「醫生也會弄錯的七大症狀」。無獨有偶。英國《每日郵報》日前報導,36%的病人投訴與誤診有關。專家也總結出最容易誤診的7種病。我們結合兩個版本整理出十大易誤診疾病,請專家加以點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尿頻尿痛


常規診斷:尿路感染。

可能疾病:間質性膀胱炎。


美國加州聖約瑟夫醫院泌尿科專家布萊恩·諾羅茲博士表示,如果使用抗生素一療程後,尿路感染典型症狀仍不消退,就應請醫生進行尿培養(不同於尿液分析)檢查。若尿培養為陰性,應懷疑間質性膀胱炎的可能,其另外一個特徵是不會引起發燒。


泌尿外科主任陳卓介紹說,間質性膀胱炎的表現常常與尿路感染相似。在病程的早期,一般都有感染的因素存在,易被誤診。


2、鍛鍊時喘不過氣


常規診斷:支氣管炎。

可能疾病:運動誘髮型哮喘。


美國加州胸腔科專家喬安娜·比羅博士表示,鍛鍊可誘發哮喘。哮喘患者不鍛鍊時感覺很正常,一旦鍛鍊就可能出現胸悶、氣喘、嚴重咳嗽和/或氣短。支氣管炎症狀與此相似,但通常發生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後。


呼吸內科蔣光副主任醫師介紹說,運動性哮喘的患者一般有個特點,就是往往在劇烈運動停止後5~15分鐘內出現, 症狀主要有咳嗽、胸悶、氣短和喘息等症狀,檢查的時候可以發現伴有肺功能相關參數下降,但是一般30~60分鐘內可自行緩解。所以患者就診的時候一定要詳細向醫生說明自己的發病誘因,有助醫生與一般的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進行鑑別。


3、鍛鍊時頭昏眩暈


常規診斷:脫水。

可能疾病:低血糖。


美國心臟病專家史蒂芬·馬斯裡博士表示,頭暈是嚴重脫水的跡象,相對來說,低血糖少見一點,但服用降糖藥後或單次鍛鍊時間超過1小時,有出現低血糖的可能。馬斯裡博士建議,如果你長時間鍛鍊並懷疑有低血糖,最好在鍛鍊前30分鐘少吃點含健康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便餐。


糖尿病護理門診陳豔護士長介紹說,低血糖患者一般表現為頭暈、頭痛、心慌、手抖、飢餓、出汗、面色蒼白等症狀,嚴重的還可能出現昏迷。有些人會在運動後出現上述的低血糖症狀,預防就顯得很重要。


4、情緒多變 體重增加


常規診斷:抑鬱症。

可能疾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甲減)。


甲狀腺疾病專家艾倫·克裡斯蒂安森博士表示,多種疾病都可能導致情緒多變和體重增加。他建議,在考慮抑鬱症可能的同時,還應考慮甲狀腺疾病的可能。


內分泌科主任張永文介紹說,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患者在早期的時候,幾乎沒有特別的症狀。但會出現精神不振、貪睡、記憶力下降、不明原因的浮腫或是體重增加,很多患者在發病初期會把這些問題歸咎於亞健康而延誤治療,如長期不治療,甲減的危害會進一步增加,如抑鬱、心率降低、血脂紊亂、便秘、育齡期女性甚至會有不孕的風險。高端私人醫生服務微號kgn091,專注醫療健康服務行業,醫生必粉。如果感到容易情緒化、精神抑鬱、體重不明原因增加要及時到內分泌科就診。


5、慢性頭痛


常規診斷:應激性肌肉緊張。

可能疾病:牙周炎。


美國加州牙科專家唐·阿特金斯博士表示,磨牙、牙病也可能導致偏頭痛;而磨牙之類的問題則可能源於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他建議,患者睡覺時可以戴上牙套之類的裝置,以降低磨牙和頭痛機率。另外,拍張牙齒X光片即可判斷。


口腔科主任周俊波介紹說,牙周炎的早期症狀不明顯,患者常只有繼發性牙齦出血或口臭的表現。如果不及時治療,口腔內的細菌,很有可能通過血管或淋巴管,危害鄰近的耳、鼻、眼等器官誘發頭痛等病症。建議牙齒不健康又易頭痛的患者注意口腔健康。


6、牙痛


常規診斷:牙周炎。

可能疾病:鼻竇炎。


阿特金斯博士表示,鼻竇與牙齒根尖距離很近。如果是鼻竇炎引起的牙齒酸痛,那麼使用緩解充血的噴鼻劑會有一定幫助。他建議,患者不妨先用一側鼻子呼吸,然後用另一側鼻子呼吸,以判斷牙痛是否為鼻竇炎所致。醫生可以拍X光片,並做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


耳鼻喉科主任楊明介紹說,鼻腔與口腔是鄰居,鼻腔的健康也會影響口腔的健康。鼻炎患者如果牙周炎反覆發作不易治癒,要注意是不是鼻腔疾患引起的。


7、雙手刺痛麻木


常規診斷:腕管症候群。

可能疾病:胸廓出口症候群。


美國加州霍格骨科研究所整形外科專家麥可·謝帕德博士表示,胸廓出口症候群是指鎖骨下動靜脈和臂叢神經在胸廓被壓迫而產生的、類似腕管症候群的症狀,患者可感到麻木刺痛等。


疼痛科主任周建斌介紹說,其實與胸廓出口症候群最容易混淆的是肩周炎。門診上至少有三成肩部疼痛的患者都誤以為自己是肩周炎,甚至連一些缺乏經驗的醫生都會誤診。這類患者的主要症狀是因為臂叢神經受壓導致的,雖然患側肩部及上肢疼痛,肩外展及內旋時疼痛加劇,有些像肩周炎,但是病情發展的嚴重程度比肩周炎更厲害。胸廓出口症候群的臨床症狀主要是手臂冰涼、容易疲勞或肩手臂或手有鈍性疼痛,一般較難鑑別,建議患者要及時就診。


8、氣喘籲籲 呼吸困難


常規診斷:哮喘。

可能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


病人一用力就氣喘籲籲、呼吸困難,逐漸加重,且伴有慢性咳嗽。常誤診為哮喘。哮喘與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共同點是呼吸困難,但哮喘的特點是今天有明天無。測肺活量是必需的檢查。


呼吸內科主任李芳介紹說,不少早期慢阻肺患者無明顯症狀,常錯過最佳診療時間,甚至誤診。一旦等到出現反覆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時,病情多已發展至中晚期。目前業內公認的診斷「金標準」是肺功能檢測。但常規體檢中往往沒這項。建議長期與廚房油煙打交道的家庭主婦、經常抽菸的「老煙槍」這兩類人群即使無症狀,也應從40歲開始每年做一次肺功能檢測。


9、肩膀僵硬 動作緩慢


常規診斷:肩周炎。

可能疾病: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症狀有肩膀僵硬、動作緩慢,70%的患者伴有顫抖、姿勢失常(身體過分前傾)、步伐變小。常誤診為肩周炎、原發性震顫。


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張林介紹說,除手腳顫抖,還有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非典型表現值得大家關注。長期腰腿疼痛是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狀之一,但一般易被患者們所忽視。比如早期部分老年帕金森患者會突然出現身體的疼痛,除了肩膀疼痛之外也可能會出現如後背疼、腰疼、腿疼等症狀,所以患者自己和家人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肩周炎等其他腰腿痛疾病,所以,如果這些疼痛經治療沒有明顯改善,要注意到神經內科就診進一步明確病因。


10、月經不調


常規診斷:痛經。

可能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有痛經、經血量大或月經不規則等。70%的患者會被誤診為腸易激症候群、痛經,甚至「心理疼痛」。


婦產科主任劉德佩介紹說,如果人到中年或者是原來沒有痛經史後來產生痛經的女性一般考慮是繼發性痛經,多是由於婦科疾病產生的,比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盆腔炎、附件炎、子宮內膜炎等等,而且不同疾病痛經特點各不同。比如子宮內膜異位症誘發的痛經特點是繼發性、進行性加重。疼痛多隨局部病變的加重而逐年加劇。(揚子晚報)


醫療健康行業最有價值微號「高端私人醫生服務」:kgn091,專注私人醫生、健康管理、醫療健康、國際醫療、移動醫療、醫養地產、社區醫療服務行業。醫生、醫療健康行業者及地產人士請關注並留言加入業內高端人脈圈。給高師傅點下贊吧:)

相關焦點

  • 從誤診到高難度手術,摺疊人恢復直立背後,是一個疾病的生態變遷
    他的人生本可不摺疊,如此嚴重的脊柱畸形並非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必然歸宿,而是多次誤診的結果。臨床醫生說:近年來強直被誤診的概率越來越小,這得益於社交媒體的發展。從診斷、藥物到費用,強直的診療生態發生著很多變化,李華是這些變化的受益者。
  • 漳州49歲農婦被恙蟲叮咬 因醫生誤診不治身亡
    因被誤診,她於7月2日搶救無效死亡,死於恙蟲病。這也成為漳州市今年首例恙蟲病死亡病例。導報記者了解到,今年夏季以來,漳州已發生至少4起的遭恙蟲叮咬引發重症甚至死亡的病例。不幸:被恙蟲叮咬 農婦10多天後死亡6月中旬,平和縣49歲的農婦賴菊花跟隨丈夫到蜜柚林裡噴農藥、包柚子。
  • 這種腫瘤全身都能長,誤診、漏診率高,很多人卻把它...
    非功能性腫瘤主要就是腫瘤發生後,不再分泌激素,臨床上80%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是非功能性腫瘤,這類腫瘤有一部分生長速度很慢。陳潔教授在臨床上診治過一個胃泌素瘤患者,腫瘤長了十幾年還不到1釐米,有的患者從發現症狀到確診可能要經過5~7年。易誤診,建議做PET-CT檢查除了不容易被確診,在臨床中神經內分泌腫瘤還經常存在誤診。
  • 醫生提醒,帕金森病初期症狀不典型,易被誤診
    75歲的福州依伯素來身體健康、精神氣足,可兩年前,他突然變得萎靡不振,白天嗜睡、晚上失眠,最後連生活都無法自理。看了許多醫生,但得到的診斷結果卻各不相同,多次診療後,依伯仍舊沒有好轉。近日,依伯來到福建省級機關醫院,被確診為帕金森病,經過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他的病情明顯好轉。
  • 有時你對疾病的「誤解」,只因不了解這三個概念
    前段時間孩子得了手足口,症狀不輕,孩子奶奶給出建議:「小區有個大一點的孩子,之前也得了手足口,用了一種藥,吃了兩天就好了。要不我們也給孩子用用?」這樣的對話是否似曾相識?相信很多人也遇到過類似的「親身經驗」和「成功案例」,今天,我想把同類型情況的三個概念一併解釋,以便在面對疾病時更加理性。
  • 甲亢的非典型症狀,易誤診為其它疾病,十大症狀要引起重視
    甲亢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簡稱,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所致的一組常見內分泌疾病。 典型的甲亢症狀有甲狀腺腫大、突眼、情緒易激動、多言好動、多食易飢、消瘦、怕熱、易出汗。然而,有20%的甲亢患者症狀不典型,易誤診為其它疾病,以致貽誤治療,必須引起重視。
  • 有5種癌症,醫生遇到也很頭疼,記住3個字,儘早預防
    導語:如果你感冒咳嗽了去醫院,醫生很快就能給你開出藥方並且告訴你應該怎麼調理,很快就能痊癒。但是癌症卻不一樣。癌症不止是讓患者受到折磨的疾病,更讓醫生覺得頭疼。治療癌症更加複雜,而且有5種癌症,醫生遇到也很頭疼。
  • 多發性骨髓瘤,容易誤診的「螃蟹病」
    其實除了這兩種疾病以外,還有一種疾病的發病率也非常高,在我國約為1.4/10萬,僅次於淋巴瘤已升至血液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它就是多發性骨髓瘤。 但是容易誤認為其他疾病,如腰椎間盤突出、骨質疏鬆等。 症狀多樣化極易被誤診
  • 白皮書數據顯示43%患者曾有過淋巴瘤誤診經歷
    白皮書數據顯示43%患者曾有過淋巴瘤誤診經歷 2019-09-2201:58 來源:工人日報 參與互動    《2019淋巴瘤患者生存狀況白皮書》發布  43%患者曾有過誤診經歷
  • 當心這可能是一種精神病
    讓我們先來聽聽雙相障礙患者的心聲及欣賞一下他們的畫作: 案例:時而自信滿滿時而懷疑人生 90後的遠晴是個自媒體撰稿人,治療前和父母親關係緊張。17歲那年高二會考後,自己偷偷申報了英國學校並出國留學。
  • 醫生:讓超級英雄都受不住的「結腸癌」,離我們並不遙遠
    「『超級英雄』也遭不住的『結腸癌』,離我們並不遙遠」 在最近的幾天,接連有兩位名人因為疾病而上了熱搜。一位是因為「潰瘍性結腸癌」而辭去日本首相一職的安倍晉三,一位是因為「結腸癌」過世的《黑豹》主演查德維克·博斯曼。兩位患上的疾病中,都有「結腸」一詞,其實這兩種疾病,也的確有所聯繫。
  • 醫生發現幕後真兇竟是它……
    醫生一看他兒子的核磁共振片,連連搖頭,38歲的人,腦萎縮得很明顯,相當於七、八十歲老人的核磁共振的影像,而且腦室也擴大,一看就不正常。經驗豐富的專家多了個心眼,仔細問了下生活史。老人吞吞吐吐地表示,兒子以前有毒品接觸史,不良生活也比較混亂。醫生高度懷疑,這可能是個神經性梅毒!果然,抽血化驗結果證實,梅毒篩查試驗強陽性,梅毒螺旋體抗體陽性!
  • 2歲兒童不說話,被誤診為自閉症……
    2 作為一個親身體驗者,「自閉症」這三個字壓在任何一個家庭頭上都太沉重了,特別是在國內,會給這個家庭帶來無法想像的壓力。 自閉症的診斷本身就是一個需要持久觀察,反覆跟蹤的過程,但實際上國內現在很多醫院根本做不到這一點。
  • 被誤診了20年,這個甲亢病人其實是甲減
    除糖尿病之外,甲狀腺疾病也可以說是內分泌科醫生的「老朋友」了。而甲亢和甲減這對「雙胞胎兄弟」總是讓臨床醫生倍感頭疼。在CSE 2020會議上,來自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滕曉春教授就從一個誤診了20年的甲亢病例,為在線的內分泌醫生詳細剖析了難治性甲減的臨床思維。
  • CT、核磁檢查結果正常 87%患者首診被誤診 你不知道的一種疼痛
    CT、核磁檢查結果正常 87%患者首診被誤診 你不知道的一種疼痛 21世紀經濟報導 2019-03-18 07:
  • 醫生:1種情況要注意,小心笑性癲癇
    這一查才發現,醫生確診,孩子是患了笑性癲癇。聽到孩子是因為癲癇才出現的大笑症狀,玲玲爸媽驚愕不已,不是說孩子笑是健康、開心的表現嘛,怎麼還成癲癇了?這麼小的孩子就有癲癇,以後該怎麼辦呀。玲玲媽,瞬間眼淚直流。那麼到底什麼是笑性癲癇呢?又該如何判定,寶寶的笑是正常的開心,還是疾病的症狀呢?這種疾病能不能預防呢?
  • 這些症狀你有嗎?
    2020-06-10 14: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40%的植物人被誤診 專家稱家屬有權對醫生診斷提出質疑
    中國網財經3月28日訊 我國被診斷的植物人每年在50萬到120萬之間,武警後勤學院附屬醫院植物人昏迷促醒-康復中心主任董月青在研究中發現,植物狀態的患者有超過40%的被誤診,病人一旦被貼上「植物人」標籤,就很難擺脫它。董月青表示,醫院沒有完成全面測試時,病人家屬有權對醫生的「植物人」診斷提出質疑。
  • 醫生告訴你N個不能拒絕的...
    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醫聯體單位關注我們,全面了解更多胃腸知識如果你超過45歲還沒做腸鏡的話,年底之前你一定要做一次腸鏡,做一次腸鏡管你五年、十年沒問題,你不會得直腸癌,因為有息肉切掉可以預防,這是癌症基本的規律,所以說結腸癌篩查是非常有效的辦法。結直腸癌,也就是大腸癌,90%就是息肉變來的。
  • 懷孕3個月被告知弓形蟲感染 人流後卻發現是誤診!!
    懷孕3個月被告知弓形蟲感染 人流後卻發現是誤診!! 懷孕3個月,年輕夫妻期待著小生命的降臨......這本是人生最幸福的階段,但這一切都一個晴天霹靂般的產檢結果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