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霍金!宇宙之大,能容納得下他的「靈魂」

2021-01-22 軼工坊

剛剛收到朋友的簡訊:「你心中的那個神走了,節哀」。昨天還跟這位朋友聊到霍金,今天就聽到霍金去世的消息,冥冥之中透出一絲詭異。只是,這一切來得如此突然,讓人有種很不真實的感覺。

說實話,作為曾經的「半吊子」理科生,我並沒有資格發表悼詞,但在自己心中的那個「神」離去的時候,情緒有很大波動,很想寫點什麼來平復心情,既是紀念他,也是追憶自己逝去的青春。

記得第一次接觸霍金這個名字是在初中。當時,增加了一門新的課程:物理。有一次,班上由幾個學霸聊著宇宙、空間、時間,爭論著初中物理內容的科學性,我被他們的高談闊論所吸引。後來了解到,他們知道的知識是來自於霍金所著的《時間簡史》,於是自己千方百計的弄到了這本書,拿到書,迫不及待的翻開它,試著去讀懂其中的內容,卻無功而返。現在看來比較淺顯易懂的語言,在那時卻是如此的晦澀難懂,實在是看不出個所以然。幾天後,這本書就放回書架,這一放,就是兩年。

中考後,自己以馬馬虎虎的成績進入了一所省級示範高中就讀,又被編入一個馬馬虎虎的班級——重點班,那時有一個比重點班更重點的 「特重點班」,還有幾個普通班。高一的學習節奏比較緊湊,但不算累,有一次閒下來無聊,就翻開那本書看,沒看幾頁紙,我就被它帶入了浩瀚宇宙中,慢慢的,自己也跟著思考:時間有始有終嗎?宇宙是如何來的,又將歸於何處?

《時間簡史》被我讀了好幾遍,被自己當做寶物供奉起來,而這本書的作者自然就成了自己心目中的神靈。說實話,我並沒有完全讀懂霍金心中的宇宙,只是被他對宇宙和時間的表述震撼到了,我明白,在宇宙中,人類真的不是螻蟻,是一種比螻蟻還弱勢的存在,姑且可以認為是一粒塵埃;我想到,在某個突然的時間節點,在宇宙中某個特定的角落,因為某個特殊的環境,生命誕生了,這何嘗不是奇蹟;我甚至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在宇宙的另一個地方,一種新的生命體會被人類發現……

有一段時間,每天都在想著這些問題,為了探索心中的那個未知,自己也查閱過不少資料,在高一升高二暑假期間,我在圖書館裡翻看著各種與時間、空間、宇宙、黑洞有關的書籍,但與這方面相關的資料真的很少,就算有,也過於深奧,自己並沒有那麼高的理解水平,無法讀懂其中的內容。

除了被霍金的智慧折服,我還為霍金的堅強驚嘆,二十一歲開始肌肉萎縮,後全身癱瘓,不能言語,在輪椅上生活,就算這樣,他絲毫沒有放棄探索科學,一直在思考著宇宙。慶幸的是,在高科技的幫助下,他還能和人們交流他的思想,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他持續的為社會創造價值。

因為霍金,我選擇了理科。在高二分文理班的時候,班主任三番五次的勸說自己選文科(班主任帶文科班),我無動於衷,當時傻傻的認為,學理之後,會更懂宇宙、更懂時間。

大學時,幾個志趣相投的同學還在一起聊著宇宙,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很少再跟人談起,畢竟在多數人看來,宇宙、時間都是太虛無的東西,這種東西離我們生活很遠,不真實也就不會關注。

時至今日,我對宇宙的理解還停留在高中時的水平,因為生活的原因,也沒有精力去進行所謂的探究,不過,夢中會經常出現自己遨遊在太空中的情形,我想,那可能是自己本初的樣子。

霍金走了,他只是離開了地球,或許在某個地方,他依然能通過時間的縫隙窺視著我們。不管怎樣,我始終相信,宇宙之大,能容納得下他的「靈魂」。

相關焦點

  • 霍金去世:輪椅太小,留不下有趣的靈魂,他終於去宇宙參加派對了.
    人世間博學而有趣的靈魂又少了一個。還好,他屬於宇宙。【這麼有趣的宇宙大王,今晚就給孩子講講他的故事吧!】而熱愛浩瀚星辰的他,憑藉超人的決心和有趣靈魂的心境,向宇宙多要了55年的假期。萎縮的肢體與奔放的思維,構成了霍金強烈的人生衝突。
  • 世界唏噓聲中送別霍金——「他回到了星辰宇宙」
    這位名人是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他以「黑洞理論」聞名,其科普著作《時間簡史》暢銷全球,他本人的形象常常是坐著輪椅、使用語音合成器與人交流。一位外國物理學家何以引發如此轟動?有人說,霍金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也有人認為,霍金在物理學界的真實地位或許被高估了。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當霍金說些什麼時,全世界都在聽」,沒有哪位科學家能像他這樣「引發社會大眾想像,讓全球千萬人喜愛」。
  • 霍金與黑洞|悼念霍金
    今天是愛因斯坦誕生139周年的日子,霍金離開了我們。為悼念霍金,特根據趙崢老師的報告整理本文。]霍金在1985年來過北京師範大學,他第一次來中國就只訪問了位於合肥的中國科技大學和北師大兩個地方,他在北師大的敬文講堂(當時叫五百座教室)發表了演講,並與北師大研究相對論的老師和研究生進行了學術交流。交流之餘他提出,想看看長城,我們的幾位研究生把他抬上了長城。
  • 沒讀過《時間簡史》就沒資格悼念霍金嗎?
    因為在朋友圈中刷屏霍金去世消息的網友中,很多人可能跟筆者一樣,或許壓根就沒有看過或者沒有看完他的那本暢銷幾千萬冊的名著《時間簡史》,又或者完全看不懂他的著作,不明白他創立的無邊界宇宙理論,甚至上中學時連物理考試都不及格。
  • 「宇宙之王」霍金的名言和預言
    史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患者,全身癱瘓,不能發音。霍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黑洞蒸發現象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
  • 「霍金沒有離開,他只是去宇宙旅行了」
    ◤後臺回復「禮物」有驚喜喔◢2018年3月14日 今天在大家都沉浸在白色情人節的浪漫裡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被稱為的「宇宙之王聲明稱,霍金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一個非凡的人,他的工作和成就的影響將會持續多年。    1959年17歲的霍金入讀牛津大學的大學學院攻讀自然科學用了很少時間而得到一等榮譽學位,隨後轉讀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    1963年,21歲的他不幸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即運動神經細胞病。
  • 身處果殼之中,仍是宇宙之王——再見,霍金!
    3月14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坎坷而光輝的生命終於來到了盡頭,他在英國劍橋的家中離世,享年76歲。這一天,恰是另一位偉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生日。愛因斯坦同樣卒年76歲。專題:身處果殼之中,仍是宇宙之王——再見,霍金!
  • 靈魂在太空飛舞,說說"宇宙之王"霍金
    霍金把他的一生全部都奉獻給了科學事業,他主要研究的是宇宙學和黑洞,他提出的這些理論對人類探索宇宙學產生了很大的幫助。醫生十分直言,甚至給一個正處於青春妙齡的人下了一個定論&34;。在隨後的一段日子裡,霍金的心情像是在冰山上滑雪一樣,一下子跌倒在了冰冷的山谷中。所有美好的夢想還沒來得及實現,難道就這樣抱著遺憾離開這個世界?他是多麼熱愛著這個世界,每天看著天上的星星,都好想把自己的心事講給它們聽,對著這個頭頂的浩瀚宇宙他還有太多的為什麼沒有解開。他渴望著把一切的答案都解出,然而時間是等不及了。
  • 霍金離世兩周年:弟子吳忠超撰文解讀霍金心目中的宇宙
    1988年,霍金出版了驚世之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在這本書中,他從研究黑洞出發,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歸宿,並嘗試回答了上述問題——在過去,這些問題只有神學才能夠給出答案。這本書被譽為人類科學史上裡程碑式的佳作,出版不過短短數年,該書的發行量就已經超過2500萬冊,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
  • 「科學」史蒂芬·威廉·霍金和他的宇宙黑洞
    霍金在21歲時不幸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但是他憑藉超人的毅力對物理學進行深入學習和研究,取得了許多超越前人的重量級研究成果,並多次獲得科學界及政府頒發的頂級榮譽,成為全球知名的偉大的物理學家,當霍金去世時,引發了全球各界的廣泛悼念;霍金作為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
  • 霍金預言是什麼?為什麼他沒能得諾貝爾獎?
    2018年3月14日凌晨,史蒂芬霍金教授的家人宣布,最偉大的英國物理學家「現代科學之父」霍金先生逝世,享年76歲。霍金的逝世是世界人民的損失,他的科普影響力無人能及。提到霍金,就算有些對科學物理沒有關注的朋友來說,也知道他的存在。
  • 霍金的偉大不僅在於他是一位科學家
    多家媒體援引霍金家人的發言人報導了這一消息。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代表作品有《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等。(3月14日中新網)霍金駕鶴西去令世人惋惜,人們以各種方式表達對這位大科學家的悼念。
  • 霍金:宇宙那麼大,神住哪裡呢?
    黑洞爆炸霍金是帶著可怕的惡疾走向星雲深處的,惡疾沒有成為他的噩夢,相反成為他專注於外星空研究、想像的一種助力。至1970年他已經無法行走了,隨著病情的惡化,全身可以活動的僅三根手指,但霍金的大腦依然活躍,他的輪椅是他「解鎖充滿可能性的宇宙」的出發地。他認為,「和宇宙相比,人類顯得微不足道,因此殘疾也沒什麼大不了」。
  • 霍金也與牛頓一樣,認為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看看霍金如何解釋靈魂
    霍金:假設一個人從A點到了B點,我們通常會看見他整個人連同身體上所有的東西都從A點移動到了B點,但是一些量子卻在運動中脫離了身體,停滯在A點,甚至可以在原處停留幾十年甚至百年之久。在某一特定條件下,這種量子會突然顯現在我們眼前,成為我們俗稱的「靈魂」。這是霍金以量子科學的術語,對靈魂下的定義。
  • 回到星辰宇宙的霍金經歷了怎樣的一生?
    據BBC新聞等多家媒體3月14日消息,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當人們都在極盡哀榮、悼念他的偉大之時,我們很少有人能講明白說霍金說了什麼,他經歷了怎樣的一生。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
  • 回顧霍金一生:狹窄的輪椅束縛不住我的靈魂
    霍金出生於伽利略逝世300周年,逝世於愛因斯坦誕辰的日子。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向人類揭示了宇宙和黑洞的奧秘,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在統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力學這 20 世紀物理學兩大基礎理論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寫了《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等著作。
  • 靜夜思|他是探索宇宙的傳奇!告訴人類「時間有開端」
    霍金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世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今天,霍金的三個孩子發表聲明,宣布了父親當天去世的消息,稱他的勇氣與堅持鼓舞了全世界。霍金的成名始於他對黑洞的研究成果。在結合了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理論進行研究之後,1974年3月1日,霍金在《自然》上發表論文,闡述了自己的新發現——黑洞是有輻射的。這一發現被認為是多年來理論物理學最重要的進展,他的論文也被稱為「物理學史上最深刻的論文之一」。
  • 霍金離世兩周年,弟子吳忠超撰文解讀霍金心目中的宇宙
    1988年,霍金出版了驚世之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在這本書中,他從研究黑洞出發,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歸宿,並嘗試回答了上述問題——在過去,這些問題只有神學才能夠給出答案。這本書被譽為人類科學史上裡程碑式的佳作,出版不過短短數年,該書的發行量就已經超過2500萬冊,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
  • 霍金:宇宙那麼大,我要去看看
    我們知道的是,霍金是天文學、理論物理學家,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 悼念霍金去世一周年,那他都有什麼成就呢?緬懷他,就該了解他
    年的今天,有一位大神忽然離我們而去,他就是:霍金。緬懷這位大神的同時,如果能對他的成就稍微有點了解,那發朋友圈都顯得有底氣了。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霍金一輩子都幹了些什麼呢?不過,霍金喜歡的這位霍伊爾教授是反對宇宙大爆炸學說的,他的學說叫做穩恆態宇宙模型,意思就是說,宇宙從古到今就一個樣,沒變過。霍金一開始也很認同霍伊爾教授的理論。後來,他發現不對,這個模型裡面有個常數算錯了,經他一推導,就推出了大爆炸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