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收到朋友的簡訊:「你心中的那個神走了,節哀」。昨天還跟這位朋友聊到霍金,今天就聽到霍金去世的消息,冥冥之中透出一絲詭異。只是,這一切來得如此突然,讓人有種很不真實的感覺。
說實話,作為曾經的「半吊子」理科生,我並沒有資格發表悼詞,但在自己心中的那個「神」離去的時候,情緒有很大波動,很想寫點什麼來平復心情,既是紀念他,也是追憶自己逝去的青春。
記得第一次接觸霍金這個名字是在初中。當時,增加了一門新的課程:物理。有一次,班上由幾個學霸聊著宇宙、空間、時間,爭論著初中物理內容的科學性,我被他們的高談闊論所吸引。後來了解到,他們知道的知識是來自於霍金所著的《時間簡史》,於是自己千方百計的弄到了這本書,拿到書,迫不及待的翻開它,試著去讀懂其中的內容,卻無功而返。現在看來比較淺顯易懂的語言,在那時卻是如此的晦澀難懂,實在是看不出個所以然。幾天後,這本書就放回書架,這一放,就是兩年。
中考後,自己以馬馬虎虎的成績進入了一所省級示範高中就讀,又被編入一個馬馬虎虎的班級——重點班,那時有一個比重點班更重點的 「特重點班」,還有幾個普通班。高一的學習節奏比較緊湊,但不算累,有一次閒下來無聊,就翻開那本書看,沒看幾頁紙,我就被它帶入了浩瀚宇宙中,慢慢的,自己也跟著思考:時間有始有終嗎?宇宙是如何來的,又將歸於何處?
《時間簡史》被我讀了好幾遍,被自己當做寶物供奉起來,而這本書的作者自然就成了自己心目中的神靈。說實話,我並沒有完全讀懂霍金心中的宇宙,只是被他對宇宙和時間的表述震撼到了,我明白,在宇宙中,人類真的不是螻蟻,是一種比螻蟻還弱勢的存在,姑且可以認為是一粒塵埃;我想到,在某個突然的時間節點,在宇宙中某個特定的角落,因為某個特殊的環境,生命誕生了,這何嘗不是奇蹟;我甚至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在宇宙的另一個地方,一種新的生命體會被人類發現……
有一段時間,每天都在想著這些問題,為了探索心中的那個未知,自己也查閱過不少資料,在高一升高二暑假期間,我在圖書館裡翻看著各種與時間、空間、宇宙、黑洞有關的書籍,但與這方面相關的資料真的很少,就算有,也過於深奧,自己並沒有那麼高的理解水平,無法讀懂其中的內容。
除了被霍金的智慧折服,我還為霍金的堅強驚嘆,二十一歲開始肌肉萎縮,後全身癱瘓,不能言語,在輪椅上生活,就算這樣,他絲毫沒有放棄探索科學,一直在思考著宇宙。慶幸的是,在高科技的幫助下,他還能和人們交流他的思想,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他持續的為社會創造價值。
因為霍金,我選擇了理科。在高二分文理班的時候,班主任三番五次的勸說自己選文科(班主任帶文科班),我無動於衷,當時傻傻的認為,學理之後,會更懂宇宙、更懂時間。
大學時,幾個志趣相投的同學還在一起聊著宇宙,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很少再跟人談起,畢竟在多數人看來,宇宙、時間都是太虛無的東西,這種東西離我們生活很遠,不真實也就不會關注。
時至今日,我對宇宙的理解還停留在高中時的水平,因為生活的原因,也沒有精力去進行所謂的探究,不過,夢中會經常出現自己遨遊在太空中的情形,我想,那可能是自己本初的樣子。
霍金走了,他只是離開了地球,或許在某個地方,他依然能通過時間的縫隙窺視著我們。不管怎樣,我始終相信,宇宙之大,能容納得下他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