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進行雜交育種的適當理由,以個人的經驗和看法,可歸納出下列五個情形,當其中之一成立,雜交育種即可實行.想看更多內容關注圖片水印吧。
1.在一個已建立的系統中無法找到你所想要的表現型,如更大型的背鰭等,原因單純在於這樣的特性於此系統是不存在的
2.在維持一已建立系統碰到如子代體形縮小或後代數目大量減少的情形時
3.欲得到大型的參賽魚
4.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如上述在展覽會中購得的公魚,郄沒有相對應的母魚可交配
5.培育新品種
我們將逐一討論這五種情形,同時也會讓各位知道為什麼這個看似靠運氣的育種方法是值得一試的.包括了如何在各種不同的雜交育種方法中固定所選擇的表現型.
在第一種情形中,你必須已建立了一個穩定的系統,在此系統中郄缺少了某一個重要的表現型,此表現型無法藉自交(inbreeding)或同系統自交系間交配(linecrossing)得到.舉個例子來說,假設你手上有一個紅色的系統,但色澤總是沒有別人的亮麗.研究孔雀魚基因的Larr教授已發現有大約 4 —5個不同的基因控制紅色的表現,如果你的紅色系統自始以來就是缺少了其中某一個或兩個基因,就可以試著以雜交的方式重新引入這些基因,以增加系統中紅色的表現.或是以作出大型的背鰭為例,你可以依傳統自交的方法,經過好幾個世代細心地選種,也許可以得到大型鰭的個體,不過也可以利用雜交育種,快速引入大型背鰭的基因,在短時間內完成育種.
當然,在引入系統外的基因同時,系統本身的優良性狀也必需保留著,因此你必需持續維持原本的系統,否則原系統的特性將會消失不見.在進行雜交育種時要選擇什麼樣的系統作為引入基因的對像呢?雜交用系統也必須是經過自交或同系統互相交配多代後所得到的穩定系統,也就是說在這樣的系統中,每一代雄魚的外表都不會有太大的差異.
雜交用系統必須跟你原本維持的系統為同一類型的種類,也就是說,紅色系跟紅色系雜交,藍色系跟藍色系,或禮服同色系之間也是可以互相交配的.當然,此系統必須帶有你想引入的表現型.
在找到符合上述條件的雜交用系統時,接下來要作的是分別選擇兩系統中表現型最好的公魚和母魚,然後相互交配,這樣你就會得到兩個交配的組合數(雜交用系統 ♂x原系統♀或原統統♂x雜交用系統♀).這麼做的原因是在於我們不知道哪種組合會最好,而得到的子代當然必需分開飼育,如此一來才可在未來分辨出何種組合是最好的雜交組合.
雜交後得到的第一個世代稱之為F1,第二個世代稱之為F2,接著以此類推.如果你幸運的在F1的雄魚中發現你所想要引入的特性已表現出來,這表示控制這些特性的基因是顯性的,因此會在F1就表現.這樣的情形不是時常發生,當你碰到此情形時,將F1中你認為最好的雄魚挑出,並與原系統的母魚交配(記得要維持好你的原系統!).這樣做可以讓你在雜交後快速的回到原系統進行固定基因的工作.F1雄魚挑選的要點在於,必須選擇表現形和原系統最像且帶有你想引入的特性的魚只,接著將此魚與原系統母魚交配,產生F2.這個方的的重點在於只使用原系統的母魚,並反覆將交配後的最佳雄魚選出,與原系統母魚進行交配的動作. 這樣一來就可以很快的把欲引入的基因導入原系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