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辛芷蕾的一則原本普通的廣告微博發出後未曾想引起了人們的熱議,關注的焦點在於文案中的那句「不會用香水的女人沒有未來」。
網友表示這是什麼意思?難道說不會用香水的女人就沒有未來了嗎?
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表示不喜歡這樣的文案措辭。
對此,辛芷蕾也很快發文道歉,表示自己只是希望女同胞們活得精緻、精彩一些,但是沒想到產生了歧義,表示自己要再去複習下語文……
其實一般來說普通人看到這句「不會用香水的女人沒有未來」的時候也就猜出來了這句話背後的意思並不是說非要逼著你去學會用香水,但是直接去讀這樣的句子時能夠得出上述結論也是非常合理的。
不得不說我們語言的確是博大精深。
而提到語言,我們就不得聊聊「語文」了,我們先來看這樣的幾句話:
1、你看見王剛了嗎?看見了,王剛剛剛走了啊。
2、來到楊過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小龍女動情地說:「我也想過過過兒過過的生活。」
3、如果你到了我還沒到,你就等著吧。如果我到了你還沒到,你就等著吧!
4、走到奶茶店前,我有一點點想點一點一點點喝。
5、夏天能穿多少就穿多少,冬天能穿多少就穿多少。
好吧,我們都已經習以為常了,除了一些小朋友可能會存在讀和理解上的困難,對於絕大多數的國人來說應該可以非常準確的讀出這些話的準確意思。但是如果換成是外國人呢?
而且事實上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會存在著這樣的語言描述容易給他人造成誤解或者是困擾的, 所以我們從小的語文課就有一項學習就是針對「歧義句」的。
事實上很多人可能都沒有想到一個問題,比如我們在學令人很多人頭疼的英語時,除了「單詞」這個老大難的問題之外,還有一個叫做「語法」的東西會讓人困惱不已。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也看到了無數的出版物。
但是我們的「語文」大家有注意到有一本「語文語法」的書嗎?
提到這個,恐怕我們首先能夠想起來的也就是《新華字典》、《成語詞典》等等工具書了吧?
但是我們好像從來就沒有看到想英語語法書一樣各種各樣的漢語語法書……
但實際上也是有的,比如有本《實用現代漢語語法(第三版)》就是關於漢語的語法書。而這本書的推薦用戶是: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師以及具備一定漢語基礎的外國學生的必備工具書。
除此之外還有王力先生的《中國現代語法》也是銷量比較高的、非常權威的著作。
但是說真的,普通人家裡可能會有基本各種外語的語法書,但是我們卻真的很難見到有人在家裡準備了漢語的語法書。
事實上所謂的「漢語語法」中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嚴格意義的形態變化。20世紀著名的歷史學家威爾·杜蘭在《文明的故事》第一卷《東方的遺產》一書中,仍舊認為漢語沒有語法和詞類。
事實上在這方面的學習也是一直困擾很多學生的問題——很多孩子在當下的語文學習中基礎題基本上是不丟分的,但是問題對於一些「縮句」、「改病句」這樣的題目容易出錯。而到了高年級之後一些分析句子成分的題目就成為了很多學生的「攔路虎」。
這不能怪孩子們學習不夠認真,主要是我們在日常使用漢語的時候其實多數情況下所說的句子也不是嚴謹的,很多時候我們自己就常常在使用「縮句」或者「病句」在交流,但是並不影響我們的意思表達和正常的交流。
當然,也有因為一些歧義導致產生矛盾的情況,比如上面說的辛芷蕾的歧義句就屬於典型的表現。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關鍵是我們在日常要讓孩子養成這樣的表達習慣——無論是在造句的練習中還是在各種句子的學習過程中一定要給孩子進行足夠的補充學習,儘管老師們都會有要求,但是如果發現孩子在這類問題是總是頻繁出錯的時候,那就儘量去給孩子補充一些相關的資料進行練習。
事實上,當孩子們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他們就會在「語感」上自然而然地避免了一些歧義的表述。
現在看來,這樣的操作不僅僅有利於孩子們的成績提高,更重要的還可以在未來等孩子成名之後避免因為歧義表述而引起非議,您說是不是?所以辛芷蕾說要複習語文,我看直接複習「修改病句」可能效果就會比較顯著了——當然, 這是開玩笑的,事實上,辛芷蕾這句本身也是「自嘲」不是嗎?
最後,不語分享一份小學生病句修改的練習題,家長可以給孩子做一下。其他學習資料可以加入不語的「家庭教育」圈子,不語會定期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