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B型肝炎的危害不容小覷,嚴重時可引起癌變,患者應時刻注意

2021-01-13 文醫生聊健康

導語:我國是B肝大國,每年仍有將近30萬的患者因慢性B型肝炎併發症(如肝硬化、肝癌等)死亡,B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防治問題仍是肝病消化領域的一個重要問題。新發病例雖然在下降,但由於既往感染者基數過大,病情趨於慢性化,病程趨於長期化,患者趨於高齡化,最終進展為肝硬化、肝癌的風險也在增加,需要引起重視。

01慢性B型肝炎是什麼?了解基本的小知識,關愛B肝患者的身體健康

1、慢性B型肝炎的簡介

慢性B型肝炎是常見疑難病,病情容易反覆發作,其中大部分合併肝纖維化,甚至進一步發展為肝硬化、肝癌。中醫屬脅痛、黃疸、積聚、臌脹等範疇。中醫認為,同樣是B型肝炎病毒,侵襲於不同的人體,有的不發病也不產生抗體,有的產生B肝表面抗體。有的發生急性B型肝炎,甚至重症肝炎。

有的產生慢性B型肝炎,以及形成B肝病毒攜帶者;部分患者逐步發展成肝硬化或者肝癌。通過辨識患者的中醫體質狀態,選擇能夠糾正體質陰陽偏勝偏衰的合理中藥方劑,使患者的體質恢復氣血調和,陰陽平衡,有利於慢性B型肝炎的康復。

2、慢性B型肝炎的症狀

慢性B型肝炎因外感溼熱疫毒之邪、或過服肥甘厚味,蘊生溼熱,溼熱結於脾胃肝膽,膽汁不循常道,溢於脈外,發為黃疸。表現為脅脹脘悶、口粘口苦、納呆、身目發黃、尿黃、大便黏滯、舌苔黃、脈弦。患者日久不愈,精神壓力增加,情志失調,氣機不暢,肝氣鬱結,出現脅脹脘痞、脅下腫塊、精神抑鬱等症。

3、慢性B型肝炎的發病機制

B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低下,導致肝細胞受損及慢性化。B型肝炎病毒入血循環後,可刺激免疫系統產生致敏T淋巴細胞(細胞免疫)。當個體免疫功能低下時,免疫應答會變弱甚至無效。

特異性T細胞經抗原活化,誘導凋亡效應因子表達後其自身凋亡,同時輔助性T細胞的分泌會失衡,分泌細胞因子及其增殖的能力也隨之明顯降低,在T細胞的功能耗竭後,最終致使B型肝炎病毒持續複製趨於慢性化發展。

02慢性B型肝炎的感染方式都有哪些?可能是以下4點,還需提高警惕

1、家族性傳播

在我國,母嬰傳播是目前B型肝炎病毒傳播的主要方式,母親B肝e抗原陽性,她的子女如果沒有進行B肝疫苗的注射,其感染上B型肝炎病毒的概率會大大增加,有可能成為攜帶病毒者,這也是B肝感染患者家庭聚集(有2人以上)現象的主要原因。另外,男子的精液、女子的陰道分泌物也可傳播B型肝炎病毒。

2、嬰幼兒期感染病毒

由於我國B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家庭聚集性,使得嬰幼兒和兒童時期感染B型肝炎病毒的人群比例佔主導,嬰幼兒在免疫調節能力不健全的基礎上,缺乏免疫清除,很容易使其成為病毒的攜帶者或發展慢性B型肝炎。

3、既往有其他肝病病史感染病毒

如果有肝臟損傷性的病史,包括酒精性肝炎、脂肪肝等,一旦感染B型肝炎病毒後很容易發展成慢性B型肝炎。故導致慢B肝的危險因素複雜多樣,如長期大量飲酒、輸血、獻血、有創性檢查、共用牙刷或剃鬚刀、口服經肝臟代謝的藥物等因素均可增加感染B型肝炎病毒的機率。

4、其他

我國人口基數大,在B肝疫苗大力推廣下,仍有經濟條件受限和相關知識不足者預防意識差,造成慢性病例增多。在急性B肝發病時,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過程中,會破壞體內免疫平衡,從而演變成慢性B型肝炎;患有愛滋病或白血病等的病人,其免疫系統變得紊亂,更易被B型肝炎病毒感染。

03慢性B型肝炎應該如何治療?掌握以下3點方法,中醫和西醫都可行

1、恩替卡韋治療

恩替卡韋作為鳥嘌呤核苷類抗病毒藥物的代表,具有起效快、抗病毒作用強、毒副作用小、安全性好,臨床耐藥性低的優點,其作用機制是恩替卡韋進入人體後,通過磷酸化作用轉化成具有活性的三磷酸鹽,與B型肝炎病毒多聚酶結合,阻止多聚酶與其天然底物三磷酸脫氧鳥嘌呤核苷酸結合。

相對幹擾素而言,核苷(酸)類藥物的抗病毒臨床療效較好,使用廣泛而方便,但其使用療程長、停藥難、有耐藥性,此外,恩替卡韋僅作用於病毒本身,並不影響機體免疫反應,所以對B肝e抗原血清學轉換作用較小。

2、水飛薊賓膠囊治療

水飛薊賓與磷脂醯膽鹼,在抗脂質過氧化、維持細胞膜流動性及保護肝細胞膜方面具有協同作用。水飛薊賓能調節肝臟脂肪代謝,降低脂蛋白水平,降低脂肪在肝內的浸潤和沉積作用。還能提高肝細胞酶活性,加快氧自由基清除速率。可顯著緩解由D-氨基半乳糖、四氯化碳等引發的肝損傷,目前在抗炎保肝方面應用廣泛。

3、益氣扶正方治療

益氣扶正方由黃芪、黨參、白朮、茯苓、五味子、酒女貞子、仙靈脾組成,有「扶正祛邪」之效,此處「扶正」指健脾補肝益腎。僅僅清熱解毒祛邪不能完全有效清除B型肝炎病毒,需要扶正以調節免疫。益氣扶陽類中藥可增強機體免疫力,血細胞吞噬作用增強,淋巴細胞得以轉化,球蛋白和T淋巴細胞的免疫功能增高。

在這一系列變化的協同下,血清中的B型肝炎病毒被有效抑制或間接排除,B肝e抗原實現血清學轉換,血清中HBV-DNA的含量得以降低。將中醫藥聯合抗病毒新藥,在中醫辨證論治思想的指導下,多靶點、多途徑地改善機體的免疫功能,調節機體的免疫狀態,可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

結語:在發展過程中,慢性B型肝炎表現的症候千變萬化,其治法也靈活多變。傳統中醫藥在調節免疫狀態、恢復肝功能、抗纖維化方面一直保持著獨特的治療優勢,正氣對應肌體的免疫調節功能,正與現代醫學的免疫低下或調節紊亂機制相一致。相信在未來醫學發展中,慢性B型肝炎會有高效的治療方式。

相關焦點

  • 慢性B型肝炎患者:我為什麼要抗病毒?讓醫生告訴你實情
    目前,我國B型肝炎患者已達到幾千萬,其中有四成患者由於沒有經過正規的治療最終發展成肝癌,慢性B肝患者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生命周期,平安度過一生十分關鍵。 在慢性B型肝炎治療中,抗病毒治療十分重要,以下是對慢性B型肝炎為何需要抗病毒治療進行簡要介紹,希望對慢性B型肝炎的治療提供合理參考。
  • B型肝炎簡述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B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臟炎症為主要表現的傳染病。主要通過血液、母嬰和性接觸等腸道外途徑傳播,由人傳播給人;成年人感染多數自愈;幼兒感染則易成為慢性感染和/或發展為慢性肝炎,甚至導致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細胞癌。
  •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B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種世界性疾病。發展中國家發病率高,據統計,全世界無症狀B肝病毒攜帶者(HBsAg攜帶者)超過2.8億,我國約佔1.3億。多數無症狀,其中1/3出現肝損害的臨床表現。目前我國有B肝患者3000萬。B肝的特點為起病較緩,以亞臨床型及慢性型較常見。無黃疸型HBsAg持續陽性者易慢性化。
  • 什麼是B型肝炎表面抗體 B型肝炎的注意事項
    肝炎就是肝臟發炎了,如果程度嚴重的話,是非常有可能引起肝癌或者肝硬化的,你知道什麼是B型肝炎表面抗體嗎,B型肝炎表面抗體的病因有哪些呢,B型肝炎表面抗體的注意事項是什麼,下面通過文章來尋找答案吧。什麼是B型肝炎表面抗體至於什麼是B型肝炎表面抗體呢,其實就是機體受HBsAg刺激而產生的相應抗體,它可以與HBsAg結合在一起,然後在體內或者是其他免疫系統共同作用下清除病毒,用來保護機體不再受HBV的感染。所以抗-HBs是具有特異性保護功能的中和抗體,有抗-HBs,表明機體已產生免疫力。當抗-HBs可以在血清中檢出時,HBsAg從血清中轉陰已有2周左右。
  • 邢卉春:影響慢性B型肝炎病毒感染臨床結局的宿主因素
    )導語:慢性B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過程中,有些患者可自發HBeAg、HBsAg的清除或血清學轉換,也有一些患者會進展為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償或發生原發性肝癌而危及生命。慢性B型肝炎的發病機制複雜,大量研究表明,HBV不直接殺傷肝細胞,而是引起機體清除病毒的免疫應答,在清除病毒的過程中致肝細胞損傷,並誘發肝臟炎症。而肝臟炎症持續存在或反覆發生,是慢性B型肝炎進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HCC)的重要基礎。可見宿主因素在慢性HBV感染的臨床轉歸中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 B肝檢查的那些事兒|B型肝炎病毒|肝功能|膽紅素|-健康界
    反映膽紅素代謝及膽汁淤積的指標:主要包括血清膽紅素,通常血清膽紅素水平與肝細胞壞死程度有關,肝細胞變性壞死,膽紅素代謝障礙或者肝內膽汁淤積時,可以出現血清膽紅素的升高,但需與肝內和肝外膽汁淤積所引起的膽紅素升高鑑別。肝衰竭患者血清膽紅素可呈進行性升高,每天上升>1倍正常值上限(ULN) , 可>10xULN。
  • 急性肝炎來勢洶洶,這4個類型,危害性或不亞於慢性肝炎,要當心
    一提到慢性肝病人們都會膽戰心驚,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方法能徹底根治慢性肝炎。雖然慢性肝炎很兇險,但是急性肝炎的危害並不亞於慢性肝炎,不妨來了解一下。急性病毒性肝炎有哪些?1、A肝A肝是由A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肝臟炎症,起病急,不過癒合良好。此類病毒經過糞口傳播,食物或飲水受到患者病毒和血液中病毒汙染,進入健康人群體內就會被感染。
  • 什麼是B型肝炎表面抗原 它的誘發因素有哪些
    什麼是B型肝炎表面抗原B肝表面抗原(HBsAg)是B肝病毒的外殼蛋白,本身不具有傳染性,但它的出現常伴隨B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B肝病毒的標誌。它可存在於患者的血液、唾液、乳汁、汗液、淚水、鼻咽分泌物、精液及陰道分泌物中。在感染B肝病毒後2~6個月,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前2~8周時,可在血清中測到陽性結果。
  • 王貴強教授:慢性B型肝炎診斷難點和抗-HBc定量檢測的研究進展
    王貴強教授:慢性B型肝炎診斷難點和抗-HBc定量檢測的研究進展
  • 專家共識 | 聚乙二醇幹擾素α治療慢性B型肝炎_聚乙二醇幹擾素α...
    (以下簡稱慢B肝)的臨床專家建議和共識,《幹擾素治療慢性B型肝炎專家建議》(簡稱《專家建議》)於2007年在《中華傳染病雜誌》上發布,並於2010年和2012年分別進行了更新。2017年,專家組在遵循《專家建議》原則的前提下,對部分建議進行細化和補充,並對當前聚乙二醇幹擾素治療的相關熱點問題進行探討,形成新版《聚乙二醇幹擾素α治療慢性B型肝炎專家共識》,以進一步規範聚乙二醇幹擾素治療慢B肝的臨床應用,提高療效,幫助更多患者實現慢B肝治療目標。
  • 替諾福韋酯治療慢性B型肝炎: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的誘發因素是什麼?|...
    替諾福韋酯治療慢性B型肝炎: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的誘發因素是什麼?
  • 肝炎吃什麼食物好 多吃這七種食物
    患A肝時造成肝細胞損害而引起一系列臨床症狀,如發熱、全身不適、乏力、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尿黃或腹痛等。第2、B型肝炎簡稱B肝,在我國流行是非常廣泛的。患B肝後的症狀輕重不一。有的患者沒有不舒服的感覺,和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只是通過體檢和化驗才被發現。典型的症狀有易疲勞,乏力,進食量減少,噁心,厭油膩食物,腹脹氣,兩肋下疼痛不適等。
  • 專家詳解:病毒性肝炎與肝癌有何關係?
    在「病毒性肝炎與肝癌」主題科普講座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肝病中心主任賈繼東表示,原發性肝癌(主要是肝細胞癌)在我國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已嚴重威脅到國民身體健康。他介紹,肝癌多發於中老年群體,因為致癌因子的作用需要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
  • 亞盛醫藥IAP抑制劑APG-1387聯合恩替卡韋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II期...
    該項研究為一項國際多中心、開放性的Ⅱ期臨床研究,旨在評估APG-1387聯合恩替卡韋用於初治或經治慢性B型肝炎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並計劃全球多國共入組104例患者。但目前這些藥物的長期治療只能使少部分的患者獲得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陰轉,以及停藥後的持續免疫應答。大部分患者仍然需要長期甚至終身用藥。因此,在有限的療程內獲得安全有效治癒B型肝炎的藥物,最大限度地降低疾病進展的風險,仍是巨大的、尚未滿足的臨床醫療需求。
  • 慢性B型肝炎簡稱CHB,治療困難,世界醫研者正齊心致力新藥研發
    導語:經歷過2020年的疫情,談及肺炎,想必大家會率先聯想到新冠肺炎,其實從前更為常見的肺炎是一種叫做慢性B型肝炎的肺炎。慢性B型肝炎(CHB)的發病機制相當複雜,治療也相當棘手。長期以來,許多基礎和臨床學者為此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現就CHB發病機制及病因治療的進展概述如下。
  • 慢性病引起的肝纖維化不容忽視!
    如今肝纖維化的越來越年輕化,兒童肝纖維化,多半是先天性肝纖維化,受遺傳因素影響,病程後期一般均會導致門脈高壓症,50% 的患者可因消化道大出血死亡。肝纖維化本身不具有傳染性,但是某些導致肝纖維化的病因,如病毒性肝炎是具有傳染性的。當人們被傳染了乙型或C型肝炎病毒後,可能在患病一段時間後逐步發生不同程度的肝纖維化。
  • 諾獎解讀|發現C型肝炎的故事:從非甲非B型肝炎到治癒
    未知的罪魁禍首肝炎(Hepatitis)即肝臟的炎症,長期以來一直伴隨著人類的歷史。不幸的是,肝炎的症狀對許多人來說十分熟悉,包括腹痛、疲勞、黃疸(皮膚和眼睛發黃)等;在許多嚴重的病例中,還會出現肝功能衰竭和死亡。直到20世紀,科學家才發現大多數肝炎病例是由感染肝臟細胞的病毒引起的。
  • 王安生揭秘:B型肝炎有多常見?在美國有多達140萬人攜帶這種病毒
    B型肝炎有多常見? 疾病控制中心說,感染這種疾病的人數正在下降。利率從20世紀80年代的平均每年20萬下降到2016年的2萬左右。年齡在20歲到49歲之間的人最有可能得這種病。 只有5%到10%的成人和5歲以上的兒童患有B型肝炎,最終導致慢性感染。
  • 病毒性肝炎知識-中國質量新聞網
    健康人飲用了該糞便汙染的水,食用了病毒汙染的蔬菜水果、河海裡的貝類,可引起A肝或戊肝的暴發流行;病人糞便汙染了日用生活工具,又通過手或其他日常用具在生活中間接傳播給其他人,可以造成接觸性小規模暴發。A型肝炎的病死率不高,多在兒童及青少年中流行,病程約3-4個月,休息後自愈,不發展成慢性肝炎。戊型肝炎發病多見於成年人和老年人,病死率比A型肝炎高,黃疸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