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我國是B肝大國,每年仍有將近30萬的患者因慢性B型肝炎併發症(如肝硬化、肝癌等)死亡,B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防治問題仍是肝病消化領域的一個重要問題。新發病例雖然在下降,但由於既往感染者基數過大,病情趨於慢性化,病程趨於長期化,患者趨於高齡化,最終進展為肝硬化、肝癌的風險也在增加,需要引起重視。
01慢性B型肝炎是什麼?了解基本的小知識,關愛B肝患者的身體健康
1、慢性B型肝炎的簡介
慢性B型肝炎是常見疑難病,病情容易反覆發作,其中大部分合併肝纖維化,甚至進一步發展為肝硬化、肝癌。中醫屬脅痛、黃疸、積聚、臌脹等範疇。中醫認為,同樣是B型肝炎病毒,侵襲於不同的人體,有的不發病也不產生抗體,有的產生B肝表面抗體。有的發生急性B型肝炎,甚至重症肝炎。
有的產生慢性B型肝炎,以及形成B肝病毒攜帶者;部分患者逐步發展成肝硬化或者肝癌。通過辨識患者的中醫體質狀態,選擇能夠糾正體質陰陽偏勝偏衰的合理中藥方劑,使患者的體質恢復氣血調和,陰陽平衡,有利於慢性B型肝炎的康復。
2、慢性B型肝炎的症狀
慢性B型肝炎因外感溼熱疫毒之邪、或過服肥甘厚味,蘊生溼熱,溼熱結於脾胃肝膽,膽汁不循常道,溢於脈外,發為黃疸。表現為脅脹脘悶、口粘口苦、納呆、身目發黃、尿黃、大便黏滯、舌苔黃、脈弦。患者日久不愈,精神壓力增加,情志失調,氣機不暢,肝氣鬱結,出現脅脹脘痞、脅下腫塊、精神抑鬱等症。
3、慢性B型肝炎的發病機制
B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低下,導致肝細胞受損及慢性化。B型肝炎病毒入血循環後,可刺激免疫系統產生致敏T淋巴細胞(細胞免疫)。當個體免疫功能低下時,免疫應答會變弱甚至無效。
特異性T細胞經抗原活化,誘導凋亡效應因子表達後其自身凋亡,同時輔助性T細胞的分泌會失衡,分泌細胞因子及其增殖的能力也隨之明顯降低,在T細胞的功能耗竭後,最終致使B型肝炎病毒持續複製趨於慢性化發展。
02慢性B型肝炎的感染方式都有哪些?可能是以下4點,還需提高警惕
1、家族性傳播
在我國,母嬰傳播是目前B型肝炎病毒傳播的主要方式,母親B肝e抗原陽性,她的子女如果沒有進行B肝疫苗的注射,其感染上B型肝炎病毒的概率會大大增加,有可能成為攜帶病毒者,這也是B肝感染患者家庭聚集(有2人以上)現象的主要原因。另外,男子的精液、女子的陰道分泌物也可傳播B型肝炎病毒。
2、嬰幼兒期感染病毒
由於我國B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家庭聚集性,使得嬰幼兒和兒童時期感染B型肝炎病毒的人群比例佔主導,嬰幼兒在免疫調節能力不健全的基礎上,缺乏免疫清除,很容易使其成為病毒的攜帶者或發展慢性B型肝炎。
3、既往有其他肝病病史感染病毒
如果有肝臟損傷性的病史,包括酒精性肝炎、脂肪肝等,一旦感染B型肝炎病毒後很容易發展成慢性B型肝炎。故導致慢B肝的危險因素複雜多樣,如長期大量飲酒、輸血、獻血、有創性檢查、共用牙刷或剃鬚刀、口服經肝臟代謝的藥物等因素均可增加感染B型肝炎病毒的機率。
4、其他
我國人口基數大,在B肝疫苗大力推廣下,仍有經濟條件受限和相關知識不足者預防意識差,造成慢性病例增多。在急性B肝發病時,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過程中,會破壞體內免疫平衡,從而演變成慢性B型肝炎;患有愛滋病或白血病等的病人,其免疫系統變得紊亂,更易被B型肝炎病毒感染。
03慢性B型肝炎應該如何治療?掌握以下3點方法,中醫和西醫都可行
1、恩替卡韋治療
恩替卡韋作為鳥嘌呤核苷類抗病毒藥物的代表,具有起效快、抗病毒作用強、毒副作用小、安全性好,臨床耐藥性低的優點,其作用機制是恩替卡韋進入人體後,通過磷酸化作用轉化成具有活性的三磷酸鹽,與B型肝炎病毒多聚酶結合,阻止多聚酶與其天然底物三磷酸脫氧鳥嘌呤核苷酸結合。
相對幹擾素而言,核苷(酸)類藥物的抗病毒臨床療效較好,使用廣泛而方便,但其使用療程長、停藥難、有耐藥性,此外,恩替卡韋僅作用於病毒本身,並不影響機體免疫反應,所以對B肝e抗原血清學轉換作用較小。
2、水飛薊賓膠囊治療
水飛薊賓與磷脂醯膽鹼,在抗脂質過氧化、維持細胞膜流動性及保護肝細胞膜方面具有協同作用。水飛薊賓能調節肝臟脂肪代謝,降低脂蛋白水平,降低脂肪在肝內的浸潤和沉積作用。還能提高肝細胞酶活性,加快氧自由基清除速率。可顯著緩解由D-氨基半乳糖、四氯化碳等引發的肝損傷,目前在抗炎保肝方面應用廣泛。
3、益氣扶正方治療
益氣扶正方由黃芪、黨參、白朮、茯苓、五味子、酒女貞子、仙靈脾組成,有「扶正祛邪」之效,此處「扶正」指健脾補肝益腎。僅僅清熱解毒祛邪不能完全有效清除B型肝炎病毒,需要扶正以調節免疫。益氣扶陽類中藥可增強機體免疫力,血細胞吞噬作用增強,淋巴細胞得以轉化,球蛋白和T淋巴細胞的免疫功能增高。
在這一系列變化的協同下,血清中的B型肝炎病毒被有效抑制或間接排除,B肝e抗原實現血清學轉換,血清中HBV-DNA的含量得以降低。將中醫藥聯合抗病毒新藥,在中醫辨證論治思想的指導下,多靶點、多途徑地改善機體的免疫功能,調節機體的免疫狀態,可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
結語:在發展過程中,慢性B型肝炎表現的症候千變萬化,其治法也靈活多變。傳統中醫藥在調節免疫狀態、恢復肝功能、抗纖維化方面一直保持著獨特的治療優勢,正氣對應肌體的免疫調節功能,正與現代醫學的免疫低下或調節紊亂機制相一致。相信在未來醫學發展中,慢性B型肝炎會有高效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