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諾福韋酯治療慢性B型肝炎: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的誘發因素是什麼?|...

2020-12-07 醫脈通

替諾福韋酯治療慢性B型肝炎: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的誘發因素是什麼?| AASLD 2020

2020-11-12 來源:醫脈通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導讀


長期使用富馬酸替諾福韋酯(TDF)治療慢性B型肝炎(CHB),對腎功能和骨礦物密度有一定的不良影響。本研究旨在調查使用TDF至少1年的CHB患者的氮質血症、低磷血症、蛋白尿和骨質疏鬆發生率及影響因素。


摘要號:813

替諾福韋酯治療慢性B型肝炎: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的誘發因素是什麼?


研究方法:共納入636例患者(男性406例,中位年齡52歲,28%HBeAg陽性),包括517例非肝移植CHB患者和119例肝移植患者,患者使用TDF的中位時間為48個月(12~120)。本項研究使用的數據來自患者檔案和醫院自動化系統。


從2008年開始,在每個2年期間評估患者開始治療的年齡。在治療開始和隨訪結束時測量腎小球濾過率(GFR)、血清磷和蛋白尿,並在末次隨訪時確定出骨質疏鬆患者。對存在合併症(糖尿病、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患者的參數分別進行評估。


研究結果:517例非肝移植患者中,400例為非肝硬化,78例為代償性肝硬化,39例為失代償性肝硬化。隨訪結束時,患者的病毒學(HBV-DNA陰轉)和生化(AST-ALT恢復正常)應答率分別為96%和92%。


患者開始TDF治療的年齡從2008年的41±12.1歲增至2018年的47.6±13.9歲(p<0.01)。TDF治療前後,非肝移植組GFR<60 mL/min的患者比率分別為5%和10%,肝移植組GFR<60 mL/min的患者比率從12%增加至23%(p<0.05)。治療前後,非肝移植組血清磷水平<2.5 mg/dL的患者比率分別為5%和18%,肝移植組分別為8%和38%。


開始TDF治療後,低GFR和低磷血症最常見於年齡>60歲、失代償性肝硬化和肝移植患者。38%的糖尿病患者、51%的高血壓患者、41%的缺血性心臟病患者在開始TDF治療後檢測到出現低磷血症、低GFR、蛋白尿或骨質疏鬆。



研究結論:CHB患者開始TDF治療的年齡逐漸增加。年齡>60歲、失代償性肝硬化、肝移植和非肝臟合併症患者,發生與TDF治療相關的低GFR和低磷血症的機率較高。


鎖定醫脈通肝臟科(medlive-hepatology),查看更多AASLD 2020熱點資訊!


文獻索引:Kapar C, Çavuş B, Atasoy A, et al.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in chronic hepatitis B:what are the triggers of drug-related adverse effects? AASLD 2020 Abstract 813. Hepatology.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替諾福韋與恩替卡韋治療慢性B型肝炎發生肝...
    目前尚不清楚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和恩特卡韋與慢性B型肝炎患者發生肝細胞癌風險的關係是否不同,既往開展的薈萃分析得出了與實質性的異質性相互矛盾的結論。本研究旨在是通過分析更新的數據,來闡明異質性的來源。
  • 替諾福韋與恩替卡韋治療慢性B型肝炎發生肝細胞癌的薈萃分析
    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資料庫中搜索了相關研究,這些研究提供了接受替諾福韋和恩替卡韋單藥治療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發生肝細胞癌的及時事件數據,隨訪時間至少為1年。
  • 替諾福韋與恩替卡韋治療慢性B型肝炎發生肝細胞癌的薈萃分析
    二吡呋酯和恩特卡韋與慢性B型肝炎患者發生肝細胞癌風險的關係是否不同,既往開展的薈萃分析得出了與實質性的異質性相互矛盾的結論。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資料庫中搜索了相關研究,這些研究提供了接受替諾福韋和恩替卡韋單藥治療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發生肝細胞癌的及時事件數據,隨訪時間至少為1年。
  • 亞盛醫藥IAP抑制劑APG-1387聯合恩替卡韋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II期...
    聯合恩替卡韋治療慢性B型肝炎(CHB)的II期臨床研究已經在中國完成首例患者給藥。但目前這些藥物的長期治療只能使少部分的患者獲得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陰轉,以及停藥後的持續免疫應答。大部分患者仍然需要長期甚至終身用藥。因此,在有限的療程內獲得安全有效治癒B型肝炎的藥物,最大限度地降低疾病進展的風險,仍是巨大的、尚未滿足的臨床醫療需求。
  • 什麼是B型肝炎表面抗原 它的誘發因素有哪些
    肝炎,顧名思義就是肝臟發炎了,可是為什麼還會有B肝和A肝的區別呢,你知道什麼是B型肝炎表面抗原嗎,B型肝炎表面抗原的誘發原因有哪些呢,B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正常值是多少呢,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看文章內容吧。急性B型肝炎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轉陰,慢性B型肝炎患者該指標可持續陽性。B肝表面抗原誘發的原因誘發B肝的原因之一在於急性肝炎急性肝炎會誘發B肝主要是因為當人體感染B肝病毒後,體內的T細胞會攻擊肝臟細胞,並使其釋放入血的B肝病毒,並與特異性抗體所結合,使得幹擾素生成增多。
  • 邢卉春:影響慢性B型肝炎病毒感染臨床結局的宿主因素
    、HBsAg的清除或血清學轉換,也有一些患者會進展為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償或發生原發性肝癌而危及生命。這種不同的臨床結局是病毒、宿主及環境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慢性B型肝炎的發病機制複雜,大量研究表明,HBV不直接殺傷肝細胞,而是引起機體清除病毒的免疫應答,在清除病毒的過程中致肝細胞損傷,並誘發肝臟炎症。而肝臟炎症持續存在或反覆發生,是慢性B型肝炎進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HCC)的重要基礎。可見宿主因素在慢性HBV感染的臨床轉歸中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 慢性B型肝炎的危害不容小覷,嚴重時可引起癌變,患者應時刻注意
    01慢性B型肝炎是什麼?了解基本的小知識,關愛B肝患者的身體健康1、慢性B型肝炎的簡介慢性B型肝炎是常見疑難病,病情容易反覆發作,其中大部分合併肝纖維化,甚至進一步發展為肝硬化、肝癌。中醫屬脅痛、黃疸、積聚、臌脹等範疇。
  • 慢性B型肝炎患者:我為什麼要抗病毒?讓醫生告訴你實情
    目前,我國B型肝炎患者已達到幾千萬,其中有四成患者由於沒有經過正規的治療最終發展成肝癌,慢性B肝患者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生命周期,平安度過一生十分關鍵。 在慢性B型肝炎治療中,抗病毒治療十分重要,以下是對慢性B型肝炎為何需要抗病毒治療進行簡要介紹,希望對慢性B型肝炎的治療提供合理參考。
  • 廣生堂:B型肝炎治療藥「恩替卡韋」獲一致性評價
    中國網財經7月30日訊 廣生堂今日早間公告稱,近日,公司收到國家藥監局下發的關於公司恩替卡韋膠囊一致性評價的受理通知書(CYHB1850134 國)。  公告顯示,恩替卡韋是各國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一致推薦的治療慢性B型肝炎一線藥物,用於病毒複製活躍,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持續升高或肝臟組織學顯示有活動性病變的慢性成人B型肝炎的治療,具有抗病毒效果好、安全性高、低耐藥的特點,在我國目前核苷類抗B肝病毒市場佔有率第一。
  • B肝抗病毒藥物的選擇
    急性B型肝炎一般不需要抗病毒治療,慢性B型肝炎如果病毒載量高或合併肝纖維化、肝硬化,就需進行抗病毒治療,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藥物為幹擾素和核苷(酸)類似物(NAs)。B肝抗病毒在核苷(酸)類似物未研發出來前,我們只有幹擾素作為B肝抗病毒藥物,目前我國批准的幹擾素治療藥物有聚乙二醇幹擾素
  • 吉利德B肝新藥韋立得在華獲批,用於治療慢B肝
    十年來首款獲批治療B肝的新型口服方案,腎臟和骨骼安全實驗室參數相較富馬酸替諾福韋酯, TAF,以丙酚替諾福韋計25mg)可用於治療成人和青少年(12歲以上,體重至少為35kg)的慢性乙型肝(HBV)。 韋立得?是一種新型替諾福韋靶向前體藥物,研究顯示其類似于吉利德韋瑞德?(富馬酸替諾福韋酯/TDF,300mg)的抗病毒功效,但劑量僅為後者的十分之一。數據顯示,與韋瑞德?相比,韋立得?
  • 恩替卡韋、TDF、TAF,B肝患者如何選擇?
    2019年最新版《中國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以「強效低耐藥」為原則,將恩替卡韋(ETV)、富馬酸替諾福韋酯(TDF)和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TAF)作為慢B肝抗病毒治療的一線推薦藥物。
  • B肝前瞻性研究,替諾福韋酯加幹擾素,觀察是否提高e抗原轉化率
    B肝前瞻性研究,替諾福韋酯加幹擾素,觀察是否提高e抗原轉化率本試驗目前已經完成,開始於2016年11月,2020年6月30日初步完成,2020年7月31日整體完成,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研究人員主辦,臨床試驗編號:NCT03013556,試驗題目:HBeAg陽性慢性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方案的研究。
  • 慢B肝:核苷酸藥物的優化治療及挽救治療
    >酸)類藥物治療慢性B型肝炎,強調首選高耐藥基因屏障的藥物;如果應用低耐藥基因屏障的藥物,應該進行優化治療以提高療效和減少耐藥性產生。 什麼是核苷(酸)類藥物的優化治療? 「優化治療」最早是根據替比夫定(LdT)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全球臨床試驗結果提出來的。
  • 慢性B型肝炎簡稱CHB,治療困難,世界醫研者正齊心致力新藥研發
    導語:經歷過2020年的疫情,談及肺炎,想必大家會率先聯想到新冠肺炎,其實從前更為常見的肺炎是一種叫做慢性B型肝炎的肺炎。慢性B型肝炎(CHB)的發病機制相當複雜,治療也相當棘手。長期以來,許多基礎和臨床學者為此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現就CHB發病機制及病因治療的進展概述如下。
  • 專家共識 | 聚乙二醇幹擾素α治療慢性B型肝炎_聚乙二醇幹擾素α...
    >‍‍作者:張文宏 張大志 竇曉光 謝青 江家驥 陳新月 任紅(審閱)作為國內應用聚乙二醇幹擾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治療慢性B型肝炎(以下簡稱慢B肝)的臨床專家建議和共識,《幹擾素治療慢性B型肝炎專家建議》(簡稱《專家建議》)於2007年在《中華傳染病雜誌》上發布,並於2010年和2012年分別進行了更新。
  • TDF 治療導致腎功能損傷的慢B肝患者應及時換用 TAF
    2018 年 2 月我院門診定期檢查肝功能異常:總膽紅素正常,ALT125U/L、AST44U/L,B肝五項定量: HBsAg 23739IU/ml、HBeAg 1706.27S/Co、HBc-Ab 8.70S/Co,HBV DNA:2.17×108IU/ml,腎功能、上腹部 B 超檢查未見異常,遂住院行肝穿刺檢查(肝臟病理提示慢性B型肝炎 G2S1)。
  • B肝生存率,長期口服恩替卡韋或替諾福韋酯,八年生存率為94.1%
    一項發表於2018年肝病學雜誌內容,能夠揭示長期口服恩替卡韋(ETV)或替諾福韋酯(TDF)治療慢性B肝的生存率問題。來源J Hepatol的一項研究顯示,長期口服ETV/TDF和8年總生存率成密切相關性,揭示了抗病毒治療與不接受抗病毒的區別。
  • B型肝炎簡述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B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臟炎症為主要表現的傳染病。主要通過血液、母嬰和性接觸等腸道外途徑傳播,由人傳播給人;成年人感染多數自愈;幼兒感染則易成為慢性感染和/或發展為慢性肝炎,甚至導致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細胞癌。
  • 抗B肝藥物市場一瞰:核苷類用藥成主流 內外企分庭抗禮
    [2]慢性B型肝炎(B肝)的治療終點是:HBV脫氧核糖核酸(HBV DNA)水平長期抑制、B肝e抗原(HBeAg)消失[有或無抗HBeAg抗體(抗-HBe)血清學轉換]、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正常和B肝表面抗原(HBsAg)消失[有或無抗HBsAg抗體(抗-HBs)血清學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