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走筆:「一等於幾?」已成港人慣用思維模式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香港三月二日電 題:「一等於幾?」

     

                   中新社記者張傳熙

  一等於幾?本地港人可以這樣說:一等於二點五,等於二點六,等於數十萬,也可以等於六百五十萬。有時也會說:一少於一。

  接觸多了,就會發現港人對數字非常敏感。他們肚子裡的算盤打得闢啪響,思考問題常常像填六合彩號碼那樣費盡心思,用足數字。解釋一個觀點,不少港人會避免堆砌枯燥數字,而改用淺顯的語句,落地有聲,「一等於幾」就是慣用的思維模式。

  留意政府官員的講話,發現這種獨到的思維方式非常普遍。二月二十八日,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唐英年出席一個場合,談及引入內地專才放寬計劃時說,「按照經驗,每輸入一名專才,可在香港製造二點六個就業機會,並可為所屬公司帶來數十萬元的收益。」無獨有偶,同一天,配合香港十多部武打片在北美巡演拓展市場,在好萊塢附近鋪張聲勢,香港駐舊金山經貿處處長唐海怡,當著洛杉磯五百多位觀眾鼓動說:「香港政府支持電影業,在港拍攝投資一元,就能帶來兩元半的收益。」

  香港人考慮問題,數字難捨難分,大道理則能省就省。商業主導的社會,決定人們的思維模式就是數學的推延模式。政府下決心放低「曲高和寡」的入境政策,放寬限制引入內地專才,看到的就是一等於二點六,再加數十萬的數列上;至於新近成立一個機構,對電影公司提供高達佔總投資額三成的資助性貸款,主要是基於一等於二點五的公式。風靡海內外的影片《無間道》的成功,更令社會認可走創意工業、走高增值的道路,也啟發人們對「一等於幾」的進一步盤算。

  「一等於幾?」,在海外或內地一些地方,有時說不清。內地一度猛攻「拍腦袋」的決策行為,就因為一些地方吃過不善於算「一等於幾」的虧。在經濟低潮、失業嚴重,需要拉動內需抬高經濟增長指標的時候,一些地方按照凱恩斯理論,突擊基建投資,但採取的是「灑胡椒粉」做法,結果是投入多見效少,錢是花了,但收益看不到,修的一些公路就沒有人走。香港去年在經濟低潮時,也想到了凱恩斯,但很快改變主意,收緊基建投資,明確主攻有收益的重點項目,此做法一度遭輿論的反撲,但並沒有錯。多花些錢在一等二、等於三的投資上,香港當然會起得更快。其時,就有高官警告說,一些基建項目,花一元錢收回的只有五毫;給市民增加撥款消費,看起來也能刺激經濟,但流失的起碼有五毫。顯然,這種判斷得益於「一等於幾」的慎思。下周三,政府公布預算案,在削減財赤方面,「一等於幾」將會用得更加巧妙。

  時下,香港一方面利用扛杆原理,大肆砍低龐大的社會服務開支,另一方面全力推展高增值的產業。財赤,乃至整體經濟,在「瘦身」、「壯肢」中,悄悄地、艱苦地轉型。

  一等於幾?一個考驗經商智慧的題目,港人的長處就在於善於破解此道題目上。當然,過於執著,也有鑽牛角尖的時候,後者另當別論。(完)

相關焦點

  • 左腦思維者慣用右耳聽電話
    該研究發現,超過70%的測試者都用慣用手同側的耳朵聽手機。左腦思維者更傾向於用右手寫字和做其他日常的事。約有95%的人都是左腦思維者,他們的講話與語言中心位於左腦。這項研究也發現,大多數左腦思維者都用右耳聽電話,儘管他們的左右耳聽覺並沒有明顯差別。右腦思維者則更傾向於用左手把手機放在左耳邊。
  • 程式設計師吐槽oppo的hr:面試不真誠,空談理想,慣用小作坊思維模式
    程式設計師吐槽oppo的hr:面試不真誠,空談理想,慣用小作坊思維模式!高舉著幾十年前的旗幟和面試者空談理想,不講真話,愛演戲,從這個hr的身上就可以看出oppo的本質還是傳統製造業,慣用的小作坊思維模式。」對於這樣的面試,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有些hr面試就像調查戶口,把面試者當成犯人一樣審問;而有些hr則會問很多技術相關的知識,很顯然技術不是每個hr都懂得,但是她會問面試者很多關於項目或技術的問題,以顯示自己的專業度。
  • 用慣用思維和現代思維探討「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句話
    用慣用思維和現代思維探討「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句話以下只是個人觀點:史料記載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句話與諸葛亮性格、家庭有關係,都知道那時候的襄陽城西有不少名士,諸葛亮是隨叔父到的隆中也算是慕名而來
  • 香江學者馬曉華:「學者計劃」讓內地與香港聯繫更加緊密
    「香江學者計劃」第三期項目籤約儀式暨學術年會時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 今年年初,馬曉華從香港大學學成歸來,但她與導師和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的聯繫並沒有因此減少,反而比過去有了更多的交流與溝通,「與港大導師和香港同學的交流已經成了日常和長期的事。」 對比內地與香港的教學情況,馬曉華對香港大學的硬體服務和管理工作印象深刻。
  • 大漠之行也,天下為「功」——《行走吧,我們》走筆(五)
    至此,「四天三夜」,「96小時」,「108公裡」,這幾個詞對他們而言不再冷冰冰,因為他們已用雙腳和汗水踐行。穿過無人區,走出沙漠……多少情緒,多少感想難以言說,唯有形諸於文,將自己的震撼和感動藏在字裡行間。
  • 2018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獲選結果公布
    」)協議書》的規定,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和香港學者協會分別於今年4月份和6月份在北京和香港組織專家對2018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申請者的材料進行評審,最終確定60名資助人選和5名候補人選(具體名單見文後列表)。
  • 2018年度「香江學者計劃」開始申報
    一、項目內容「香江學者計劃」每年選派內地博士到香港指定的大學,在港方合作導師的指導下,以港方大學合約研究人員的身份開展博士後研究
  • 中考英語閱讀每日一練:為什麼慣用右手的人比慣用左手的人多
    歡迎來到中考英語閱讀每日一練。每天和大家分享往年中考英語閱讀,成就你的英語夢。今天我們要閱讀一篇關於慣用左手和慣用右手的文章。相信每個人的周圍都會有一個慣用左手的朋友,這是為什麼呢?一起來讀一下吧!02精彩翻譯世界上大部分人是慣用右手的。在歷史上也似乎如此。在1799年,科學家研究從公元前1500年到1950年間不同時期的藝術作品。
  • 2020「香江學者」、「澳門青年學者」獲選結果公布
    香江學者」60人、資助「澳門青年學者」30人和6名候補人選。(簡稱「香江學者計劃」)協議書》的規定,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和香港學者協會分別於今年5月份和7月份在北京和香港組織專家對2020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申請者的材料進行評審,最終確定60名資助人選(名單見附件)。
  • 2020年度「北京市傑青」「香江學者」名單出爐!
    8月27日,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發布《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與香港學者協會聯合培養博士後研究人員計劃(簡稱「香江學者計劃」)協議書》,確認60名赴港開展博士後研究的人員,每人資助36萬元用於生活開支,住房補助,醫療保險等。
  • 香江學者刁增輝:橫琴不遺餘力吸引高層次人才
    刁增輝對港珠澳大橋的開通也充滿欣喜。「這就是飛躍!插上了翅膀,飛得更高!」他認為,大橋的開通為珠海、香港、澳門打開了共同飛躍的局面,也為廣東省特別是珠三角地區帶來了良好的發展契機。刁增輝博士現為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先後入選青年珠江學者、香江學者和仲愷青年學者。
  • 博士後國際交流計劃和香江學者計劃辦理手續說明—新聞—科學網
    關於2013年度博士後國際交流計劃和「香江學者計劃」派出人員辦理相關手續等問題的說明
  • 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關於2020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獲選結果的...
    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關於2020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獲選結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中共海南省委人才發展局,中國科學院人事局,中國社會科學院人事教育局,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幹部局,有關博士後設站單位: 根據《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與香港學者協會聯合培養博士後研究人員計劃(簡稱「香江學者計劃」)協議書》的規定,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和香港學者協會分別於今年5月份和7月份在北京和香港組織專家對
  • 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區別在思維模式
    因而在節日時,除了節日本身的意義外,能夠吃好喝好成了我們節日的核心目的。/03/簡單理解,人們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即個人的思維模式,它對人們的語言和行動起到決定性作用。不同國家、文化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是不同的,也就是他們的思維模式不同。
  • 《香江科技》2017屆香江學者王勝正博士與盛春泉教授《Chemical Reviews》:天然產物的結構簡化
    針對這些問題,王勝正博士與海軍軍醫大學盛春泉教授共同提出將天然產物的結構化繁為簡,在保留活性的同時提高其成藥性。首次系統地歸納整理了天然產物結構簡化的實例,分析總結出結構簡化的原則、方法和策略。這些理論對於天然產物進行結構改造,提高成藥性,進而開發新藥提供了理論指導。
  • 【職場】思維決定發展,快來測一測!
    這天有家合作單位主動將已經蓋好章的幾份合同送了過來,小張到公司的大門口整包取了上來,由於當場沒有清點的場地而且主管還在居家隔離,小張就將合同入柜上鎖了。過了有一個多星期,主管上班要合同,小張一清點就傻了,有一份合同少了一份!找遍了柜子也沒有,聯繫對方說也沒落下。真是啞巴吃黃連,只得捲鋪蓋走人了。
  • 測試:你慣用左腦還是右腦?
    思維是認知世界的工具,而大腦則是思維的物質基礎。
  • 透過徐光啟譯著《幾何原本》看中國人的思維模式
    自然環境塑造人文環境,而獨特的人文環境決定著一個民族的思維模式。從春秋起,中國的農耕文明的天空總不時地迴蕩著遊牧民族的蹄聲、懸掛著遊牧民族的彎刀,人們只得修築長城;到了元末明初,公元14世紀中期,東南沿海倭寇又開始猖獗。
  • 陳新滋:港校北上貴在提供「香港模式」教育
    中新社香港4月5日電 題:港校北上貴在提供「香港模式」教育——專訪香港浸會大學校長陳新滋  中新社記者 賈思玉  化學世界裡,特定元素組合可發生催化反應,釋放能量。眼下在香港浸會大學(浸大),一場以創意作「催化劑」,貫穿多學科、調動校內外學者元素的「反應」蓄勢待發。「期待帶來突破性、革命性的進步。」校長陳新滋說。
  • 香江學者劉俊珊:香港的大學實驗室管理運作方式值得借鑑
    圖為香江學者劉俊珊博士(右)與參會的其他青年學者。[中國網 高瞻 攝]中國網11月17日訊(記者 張銳)香江學者劉俊珊博士在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她從「香江學者計劃」中收穫良多,尤其是在香港的大學實驗室管理運作方式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