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徐光啟譯著《幾何原本》看中國人的思維模式

2021-01-13 情感態度

自然環境塑造人文環境,而獨特的人文環境決定著一個民族的思維模式。從春秋起,中國的農耕文明的天空總不時地迴蕩著遊牧民族的蹄聲、懸掛著遊牧民族的彎刀,人們只得修築長城;到了元末明初,公元14世紀中期,東南沿海倭寇又開始猖獗。整個民族處在一個守勢的自戀中,一面是大國情懷,天朝之傲;另一面則是不仁不義的蠻族的入室搶劫、殺人放火。不思進取的守勢,就會恪守中庸之道,自然注重情感的分寸,而輕視邏輯推理;自戀難免自大,自大自然排外,於是與世界科學文明的互動停滯。但自大生發的自信也能同化入侵者,當然了,華夏的地大物博的容量也起著至關重要的稀釋作用。這就是為什麼中華古文明是維一沒有間斷並延續至今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因近代的脫節而致使倍受強盜小國蹂躪的原因。單就思維模式上講我們真的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中國在科學上從來就沒有形成邏輯上的嚴密的演繹推理,而徐光啟的《幾何原本》正好補救了這一缺陷,但終因思維慣性被無視地拋棄。那麼中國人能逃脫近代被揉搓的命運嗎?

中國的明朝算是比較開明的吧,但終究是送出去的多,拿進來的少。但也有明智之士大聲疾呼,可言者諄諄,聽者邈邈。比如徐光啟,1607年他與利瑪竇合譯的《幾何原本》前6卷。雖嘔心瀝血,但終因利瑪竇主張先出版前幾卷看世人的反應再定奪的主張,未能完成其大業。果不其然,當時國人反應寥寥,而三年後利瑪竇去世,令徐光啟只能「望洋興嘆」。他在《幾何原本雜議》中說:「能通幾何之學,縝密甚矣,故率天下之人而歸於實用者,是或其所由之道也。而習者蓋寡,竊意百年之後,必人人習之。」他又說:「續成大業,未知何日,未知何人,書以俟焉。」但直到250年後,才由烈亞力和李善蘭合譯出版了《幾何原本》的後9卷。那已是1857年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正「如火如荼」,就要燒到皇家的後花園了,此時的醒悟真正是馬後炮了。250年,足以讓我們成為強大的工業革命的天朝王國,但等到此時被搶炮打得稀巴爛才醒悟《幾何原本》科學思維的力量,晚到不只是病入膏肓,而是到了要亡國滅種的地步才想到借科學和民主的力量來挽救病體,為時已晚,只能「量中華之物力,結於國之歡欣」了。

我們之所以沒有走上印第安人的亡種的命運,是要感謝先進的強盜們分贓不勻而引發的兩次世界大戰,使得病入膏肓的我們有個喘息機會。「多行不義必自斃」只是農耕民靠天吃飯的惰性思維,300年的黑奴的三角貿易成就了西方的繁華就是不爭的事實。落後就要挨打,這是硬道理。虎狼盤於階前,還談因果仁義,被食過後還要嫌你東亞病夫的肉質不鮮美,自然是要感恩戴德了。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謹以此文警我等之私天下的中庸之道的思維慣性。

相關焦點

  • 《幾何原本》歷600餘年完整傳入中國
    札馬魯丁是當時元上都為數 不多的既識阿拉伯文又懂天文歷算的人之一,是最有學問的數學家,所以,這部《幾何原本》應當是他從西方來的時候帶來的。這部《幾何原本》在當時雖沒有被翻譯成中文,但據記載有不少人進行了學習。據《多桑蒙古史》記載:「成吉思汗系諸王以蒙哥皇帝較有學識,彼知解說Euclid氏之若干圖示。」
  • 幾何原本是中國古代科學智慧的結晶,被希臘假冒
    其關鍵證據是:西方的《幾何原本》所有版本均完全誤讀了中國的《幾何原本》,因此產生了全面性的錯誤,而唯獨徐光啟版《幾何原本》(下稱「徐版」)是正確的。《(幾何)原本》在西方的出現應不早於蒙古二次西徵,即耶元1235年,其以西文形式的出現,應不早於耶元1400年,並且此《(幾何)原本》應是殘破的。徐光啟版《幾何原本》才是真正的原版《幾何原本》。
  • 被譽為數學家的《聖經》,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究竟有多珍貴?
    文/夏小憂談到數學這門學科,很多人都會叫苦不迭,尤其是其中之一的分支——幾何,對空間想像能力匱乏的人而言,學起來那叫一個費勁,加上這個定理,那個公式的一堆,如果沒有吃透其中的奧妙,即使死記硬背住了,實際解題時還是免不了兩眼一抹黑、看啥啥不會的囧樣。
  • 歐幾裡得和他的《幾何原本》
    明朝末期的徐光啟——《幾何原本》傳入中國的首位譯者,在評論該書時說:「此書為益能令學理者祛其浮氣,練其精心;學事者資其定法,發其巧思,故舉世無一人不當學。」它在人類科學的發展史上影響了不計其數的科學巨匠,笛卡爾,費馬,高斯等等,甚至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都是參照《幾何原本》的格式來寫的。
  • 重新認識《幾何原本》,致那些年白學的幾何(完整版)
    這時候你會由衷的感嘆邏輯的偉大,科學的偉大,許多年後你可能會忘了《幾何原本》裡的那些定理。但是,推導那些定理的那些過程和那種思維的範式都會深深的印在你的腦海裡,而這些東西,才是《幾何原本》留下來最珍貴的東西。
  • 徐光啟是誰?有哪些經歷?又有那些貢獻?
    這是文章頭部 徐光啟是上海人,我國古代著名的科學家。明世宗的時候,上海沿海一帶經常遭到倭寇的襲擊。徐光啟小時候,經常聽父親講上海人民反抗倭寇侵略的英勇故事,很受啟發和感動,特別敬佩像戚繼光那樣的抗倭愛國名將,他從小就有一股愛國熱情。
  • 徐光啟:第一位近代意義上的「上海人」
    ■徐光啟是近四百年、甚至五百年以來最了不起的中國人,他使當時的中國和世界站在了一起  今天徐匯區的光啟公園,是徐光啟的墓地,那裡的十字架讓我們知道徐光啟是一位天主教徒。徐光啟兒子的親家是嘉定人孫元化,他也是天主教徒,嘉定城裡的天主教堂就是孫元化當初建的。當年徐光啟和孫元化他們加入天主教,學習和了解了一些西方先進的東西。
  • 張卜天《幾何原本》譯後記
    2400年來,它從希臘文先後被譯成阿拉伯文、拉丁文和各種現代語言,無數人對它做過研究。 《幾何原本》的原希臘標題中本無與「幾何」對應的詞,中文的「幾何」二字是1607年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1610)和徐光啟(1562-1633)合譯出版《幾何原本》前六卷時經過認真考量添加的。
  • 為400年前的「外教」利瑪竇點讚,他為中國培養了眾多科學牛人
    1580年,時年利瑪竇28歲,他千辛萬苦、不遠萬裡來到了中國澳門傳道。一進入中國,他就愛上了博大的中國文化,認真的開始研究東方大國的文化,同時也當起了「外教」,把自己擅長的天文、數學、地理等科學知識傳授給中國文人。
  • 公元1620年,徐光啟寫成了一部著作《農政全書》
    徐光啟畢生致力於數學、天文、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奮著述,尤精曉農學,譯有《幾何原本》《泰西水法》《農政全書》等著書。同時他還是一位溝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為17世紀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楊鎬統率的四路大軍在薩爾滸幾乎全部覆沒,滿朝文武大臣都十分震驚。大家齊集在宮門外,呼籲明神宗增加兵力,調撥軍餉,抵抗後金。
  • 徐光啟——學貫中西、名播四海的名相
    徐光啟多次參加科考都不中,這使他內心非常苦悶,他不得不久居鄉間,進行教書與科學的求索。徐光啟在南京結識義大利人利瑪竇,他與利瑪竇廣泛交流,二人的晤聚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次重要事件。利瑪竇廣博的西洋科技知識使徐光啟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有了翻譯西方科技書籍,學習西方科學的願望。在利瑪竇的影響下,向利瑪竇學到了很多科學的知識與科學的理論,使徐光啟眼界大開。他立志要借西洋科技富國強兵。
  • 徐光啟研究中西方農業科學,編寫農業百科全書《農政全書》
    徐光啟是明代有名的科學家,政治家。徐光啟出生在上海,在他沒出生之前,上海沿海一帶一直遭受倭寇的騷擾。徐光啟在小的時候,常常聽到她的父親談起當地人民英勇反抗倭寇的英雄事跡。從那個時候起,他就心裡滋長了愛國的熱情。
  • 「幾何」名稱的由來
    學過數學的人,都知道它有一門分科叫作「幾何」,然而卻不一定知道「幾何」這個名稱是怎麼來的,是誰首先把「幾何」一詞作為數學的專業名詞來使用的,是誰用它來稱呼這門數學分科的呢?他就是明末傑出的科學家徐光啟。  《幾何原本》是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得在總結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於公元前3世紀編成的。這部世界古代的數學名著,以嚴密的邏輯推理的形式,由公理、公設、定義出發,用一系列定理的方式,把初等幾何學知識整理成一個完備的體系。  徐光啟歷時一年,將《幾何原本》譯出六卷,刊印發行。
  • 從「歐幾裡得」到「幾何」,這門學科經歷了什麼?
    幾何原本》說起。》1573版圖 / 百度百科‍實際上,《幾何原本》由公理、定義出發給出的一整套定理體系敘述方法,和中國古代數學著作的敘述方法相去甚遠,但徐光啟作為第一個接觸這一嚴密邏輯體系的人但如果按照它的內容,譯成《形學原本》,又顯得太陳舊。利瑪竇說,中文裡的「形學」,英文叫作「Geo」,它的原意是希臘的土地測量,能不能在中文的詞彙裡找個同它發音相似、意思也相近的詞。徐光啟查考了十幾個詞組,都不理想。後來他想到了「幾何」一詞。「幾何」原是虛詞,比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徐光啟借用來代指一切度數之學。於是,便建議把書名譯成《幾何原本》,利瑪竇也十分贊同。
  • 從《幾何原本》看科學的傳承
    作者 | 劉瑞祥我讀《幾何原本
  • 徐光啟是明代著名科學家,同時他還是一位溝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
    徐光啟是明代著名科學家,同時他還是一位溝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徐光啟字子先,號玄扈,上海徐家匯人。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商人,家道殷實,後來倭寇入侵上海,家產被毀。徐光啟的父親棄商務農。青年時的徐光啟為了生計,不得不到廣東、廣西等地教書。
  • 明代徐光啟的《農政全書》:「農本」思想下的災害防治手冊
    一、徐光啟:大明王朝官至禮部尚書、精通「農學」的傑出科學家;1官至禮部尚書:徐光啟,字「子先」明王朝後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是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人(現如今上海區域)。4與「利瑪竇」合作,共同促進東西方科學文化交流:在明朝後期,有一名義大利的天主教牧師來到中國傳教,他是個中國通,精通漢字並說一口流利的漢語,且熟悉並尊重當時的中國禮節。徐光啟和他交好,兩人關係不錯,並一起合作翻譯了當時歐洲著名數學家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
  • 古代農政的開拓者,徐光啟和他的《農政全書》
    由於成績卓著,崇禎皇帝提升徐光啟為文淵閣大學士,參預朝廷機務,這使他有了施展政治抱負的機會。可惜的是,這時他已年逾古稀,加之受到庸儒貪鄙的大臣溫體仁、周延儒的排擠,使他不能有所作為,第二年就抑鬱病死,享年七十二歲。
  • 歐幾裡得與《幾何原本》(上篇)
    用「知之甚少」已不足以形容我們對這位留下《幾何原本》及其他數種著作、被尊為「幾何之父」的偉大先賢的生平了解之貧乏。而阿基米德之所以出現在對歐幾裡得生活年代的界定中,乃是因為他在《論球和圓柱》一書中提到過《幾何原本》,但這只能說明《幾何原本》成書於《論球和圓柱》之前,並不足以在歐幾裡得的生活年代與阿基米德的出生年份之間建立確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