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啟研究中西方農業科學,編寫農業百科全書《農政全書》

2020-12-06 小新說文化

徐光啟是明代有名的科學家,政治家。徐光啟出生在上海,在他沒出生之前,上海沿海一帶一直遭受倭寇的騷擾。徐光啟在小的時候,常常聽到她的父親談起當地人民英勇反抗倭寇的英雄事跡。從那個時候起,他就心裡滋長了愛國的熱情。

徐光啟長大以後因為參加了科學考試,路過南京,聽說那兒來了一個歐洲傳教士利瑪竇。利瑪竇經常在南京講解一些西方的科學知識。南京的一些讀書人也都喜歡跟利瑪竇結交朋友。徐光啟經過別人的介紹,認識了利瑪竇。徐光啟從利瑪竇那裡聽到的科學道理,都是他過去沒有在古書上讀到過的。從那時候起,他就對西方的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又過了幾年,徐光啟考中了進士,轉到了北京,在翰林院做官。恰巧這個時候利瑪竇也在北京居住。於是徐光啟謙虛地去拜見利瑪竇為師。從此以後,徐光啟就跟利瑪竇學習天文、數學、測量、武器製造等各個方面的科學知識。有一次,徐光啟到利瑪竇那兒去學習。利瑪竇跟他提起了西方一本數學著作叫做《幾何原本》。《幾何原本》是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寫的一部重要著作。因為要翻譯成漢文很困難,徐光啟就說:」既然有這樣好的書,你又願意指教,不管怎麼困難,我也要把它翻譯出來。「

從那以後,徐光啟每天下午都會離開翰林院,趕到利瑪竇那兒去,跟利瑪竇一起合作,翻譯《幾何原本》。由利瑪竇講述,徐光啟手寫翻譯。在當時還沒有人翻譯過外國的數學著作。他們要把原著翻譯的準確,那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徐光啟花了一年多的時間,逐字逐句的反覆推敲,再三的修改,終於把前六卷《幾何原本》翻譯完成。

除了《幾何原本》之外,徐光啟還跟利瑪竇和另一外西方的傳教士熊三拔合作,翻譯過有關測量和水利方面的科學著作。後來他們又研究我國的古代曆法,並且吸收了當時歐洲在天文學方面最新的科學知識。對天文曆法的研究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並且編寫了《新曆法書》。

徐光啟在研究農業科學方面很有興趣,在他老年的時候,他在家鄉的田地上親自參加勞動,做了一些實驗。後來他把自己平時研究的成果寫成了一部著作,叫做《農政全書》。但這本書裡對我國的農具、土壤、水力、施肥、選種,嫁接等農業技術都有詳細的記錄。《農政全書》可以稱得上是我國古代的一部農業百科全書。

相關焦點

  • 古代農政的開拓者,徐光啟和他的《農政全書》
    由於成績卓著,崇禎皇帝提升徐光啟為文淵閣大學士,參預朝廷機務,這使他有了施展政治抱負的機會。可惜的是,這時他已年逾古稀,加之受到庸儒貪鄙的大臣溫體仁、周延儒的排擠,使他不能有所作為,第二年就抑鬱病死,享年七十二歲。
  • 公元1620年,徐光啟寫成了一部著作《農政全書》
    徐光啟畢生致力於數學、天文、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奮著述,尤精曉農學,譯有《幾何原本》《泰西水法》《農政全書》等著書。同時他還是一位溝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為17世紀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楊鎬統率的四路大軍在薩爾滸幾乎全部覆沒,滿朝文武大臣都十分震驚。大家齊集在宮門外,呼籲明神宗增加兵力,調撥軍餉,抵抗後金。
  • 明代徐光啟的《農政全書》:「農本」思想下的災害防治手冊
    明末大炮的改良和與步兵、騎兵多軍種配合策略的提出者,也是徐光啟。3著有多部農學巨著:在諸多科學中,他又以「農學」方面的貢獻最為突出。關於「農學」方面,他著有《農政全書》、《甘薯疏》、《泰西水法》、《農書草稿》等書籍。
  • 為什麼農業生產工具的發展,在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產生了重要作用?
    中華先民的傑出創造,還表現在科學地使用土壤,充分發揮「地力」的效能,使土地「常新壯」而不衰。棄耕制是早期恢復地力的主要方法。農業豐產的關鍵是精細的田間管理。「鋤不厭數」是中華先民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引水灌溉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中華先民在與洪澇乾旱的抗爭中,掌握了興修大規模水利工程的科學原理和施工技術。
  • 走在時代的前沿——明朝科學家徐光啟
    一般人知道徐光啟,大都是在高中的歷史課本上,通過一本很重要的農書來認識他,這本書就是《農政全書》。顯而易見這是一本有關農業的專著,並且還是一部大部頭。除此之外,我們大概就不再能說出些什麼有關徐光啟的相關事跡。
  • 徐光啟——學貫中西、名播四海的名相
    徐光啟多次參加科考都不中,這使他內心非常苦悶,他不得不久居鄉間,進行教書與科學的求索。徐光啟在南京結識義大利人利瑪竇,他與利瑪竇廣泛交流,二人的晤聚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次重要事件。利瑪竇廣博的西洋科技知識使徐光啟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有了翻譯西方科技書籍,學習西方科學的願望。在利瑪竇的影響下,向利瑪竇學到了很多科學的知識與科學的理論,使徐光啟眼界大開。他立志要借西洋科技富國強兵。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中國農業發展史
    鐵器牛耕出現,勞動工具大發展   耒耜 (lěi sì)傳說是我國古代神農發明的農具, 用於農業生產中的翻整土地、播種莊稼。耒是耒耜的柄, 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後來, 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人們又將耒耜發展成犁。
  • 徐光啟是明代著名科學家,同時他還是一位溝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
    這期間,徐光啟七次回家應舉,都沒考中。長期處於生活底層,奔波各地,眼界漸廣,他因此特別留意經濟之學,並且對鑽研科學問題有濃厚的興趣。三十五歲那年,他以第一名考中舉人,七年後,中進士,做了翰林院庶吉士。晚明時期,社會矛盾尖銳。國際上,葡萄牙入侵澳門,西班牙、荷蘭入侵臺灣,倭寇不斷進犯東南沿海。明皇朝北面,後金軍隊不斷進攻長城內外。農民起義風起雲湧。
  • 《中國氣象百科全書》是怎樣煉成的
    當時,國際上最有名的氣象百科全書是美國科學出版社出版的 《大氣科學百科全書》,其次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天氣和氣候百科全書》。  在國內,《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按照學科分類,編寫了 《大氣科學、海洋科學、水文科學卷》,涉及到大氣科學的條目有347條,共約50萬字。
  • 徐光啟是誰?有哪些經歷?又有那些貢獻?
    徐光啟從小就愛讀書,聰明好學,十幾歲就考中了秀才。長大以後,有一次參加科舉考試,經過南京,住了幾天。聽說南京來了個歐洲傳教士,名叫利瑪竇,常借傳教機會,講些西方科學知識,南京有不少讀書人跟利瑪竇有交往。經別人介紹,徐光啟也認識了利瑪竇,他聽了利瑪竇講他從沒有聽說過、在古書上也沒有讀到過的科學知識,從此就愛上了西方科學。
  • 《中國植物保護百科全書》編纂工作啟航
    據悉,《中國植物保護百科全書》被列為國家「十二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和國家辭書編纂出版規劃項目,獲得了國家出版基金重點資助。《全書》共設8卷19冊,是一部關於植物保護學科全面系統的學術巨著。國家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建龍在發言中表示,中國林業出版社組織策劃並編纂出版《中國植物保護百科全書》,對於普及植物保護知識、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促進農林業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必將有力推動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
  • 為400年前的「外教」利瑪竇點讚,他為中國培養了眾多科學牛人
    利瑪竇不僅是一名傳教士,也是第一位閱讀中國文學並對中國典籍進行鑽研的西方學者。他的著述不僅對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對日本和朝鮮等國家認識西方文明也產生了深遠影響,他是中國文人在西方天文學、數學、地理等科學技術知識領域的老師,在中國頗受士大夫的敬重,被尊稱為「泰西儒士」。
  • 科學常識一、我國科學成就二、外國科學成就;生活科學常識
    第四章-科學常識(一)第三節 科學常識一、我國科學成就二、外國科學成就三、生活科學常識(一)天文(二)地理(三)醫學(四)農學和手工業(五)四大發明1.天象記錄(1)商朝:最早記錄日食、月食、流星雨和新星。
  • 一心思慮戰後祖國農業重建,聯合國高薪挽留他卻堅辭不就
    次年元月,考入杭州覽橋甲種農業學校。入學後,不但專心聽課,還在課餘博覽農書,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又自學日文。有一次花了相當於一個多月的夥食費,買了一冊日文的《植物生理學》日夜誦讀,刻之於懷。寒暑假回家,和他三哥一同下地耕作,把在校所學到的農業技術加以驗證,深得父兄讚許。
  • 百科全書
    西方百科全書:起源於古代希臘.柏拉圖和他的學生亞裡斯多德被認為是西方百科全書的始祖.他們通過講學記述當時已有的全面知識.古羅馬的瓦羅(Marcus Terentius Varro)編寫的《學科要義九書》(Disciplinarum libri IX)和《聖俗事物古蹟》(Rerum divinarum et humanarum antiquitates)等著作均屬百科全書性質.羅馬時期最重要的百科全書是老普林尼
  • 明朝時期科學新思想和實學新興趣的出現造就了哪些文學作品
    引言一種具有科學特徵的新思想方向,可能以不同程度的鬆散方式而與李贄的反傳統主義以及他對待經典傳統的懷疑態度聯繫起來了,而這種經典傳統在中國社會中,曾扮演過類似於基督教傳統在西方扮演的那種角色。在宋末和元代就曾被大量學習研究的數學,在明代似乎遭到了遺棄,此種情況一直拖延到耶穌會神父們,以及他們之中最著名者利瑪竇重新引導大家注意數字科學的時代為止,他們於17世紀初引發了對中國數學及其歷史之好奇心的一種復興。但天文學和曆法科學在16世紀時,仍是人們研究和出版的內容。宗王朱載堉(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