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科學新思想和實學新興趣的出現造就了哪些文學作品

2020-12-06 子淵談史

引言

一種具有科學特徵的新思想方向,可能以不同程度的鬆散方式而與李贄的反傳統主義以及他對待經典傳統的懷疑態度聯繫起來了,而這種經典傳統在中國社會中,曾扮演過類似於基督教傳統在西方扮演的那種角色。

人們一般都把創造一種文獻和歷史考證的科學方法,歸功於顧炎武(1613~1682年)以及18世紀的那些大訓話學家們。事實上,人們可以把清代訓詁學派的起源上溯到16世紀。從1543年起,梅驁就揭露了歷史經典《古文尚書》的偽作特徵,認為它應斷代為漢代。

▲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

陳第(1541~1617年)是最早觸及到歷史語音學研究問題的人,這些問題於稍後又由顧炎武在其《毛詩古音考》一書(1606年)中,作了充分發揮。我們應該把第一次在字典中將漢字分為214個部首(偏旁)的做法,歸功於梅膺祚,這種分類從他那個時代起,就變成傳統了。該字典即《字彙》(1615年),其中共收33 179個漢文方塊字。

在宋末和元代就曾被大量學習研究的數學,在明代似乎遭到了遺棄,此種情況一直拖延到耶穌會神父們,以及他們之中最著名者利瑪竇重新引導大家注意數字科學的時代為止,他們於17世紀初引發了對中國數學及其歷史之好奇心的一種復興。但天文學和曆法科學在16世紀時,仍是人們研究和出版的內容。宗王朱載堉(1536~?年)熱衷於數學和音律學,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確定了平均律的人。

▲明代著名的律學家朱載堉

事實很可能正如李約瑟指出的那樣,由1584年出版的《律學新說》所闡述的研究成果,成了歐洲在1605~1608年間出現平均律的源頭。但當時的新思想主要表現在使用知識領域中。數目相當多的一批具有技術或科學特徵的著作,在明末問世了。它們幾乎涉及到了知識的所有分支(藥典、植物學、農業、手工技藝、輿地學……),並且無疑都表現了16世紀實現的某些進步。《工部廠庫須知》(1615年)是有關中國技術史的最豐富的資料寶庫之一。緊接著它之後的,便是於1637年出版的《天工開物》,這部圖解著作也全面論述了農業以及紡織、瓷器、冶金、漕運、兵械、筆墨和紙張等技術。

王徵(1571~1644年)在其諸多著作中,描述了由他發明的大量農業、水利和軍事機械。他也與德國耶穌會士鄧玉涵(Johann Schreck)合作,寫成了《遠西奇器圖說》一書。在明末也出現了大批農業論著:馬一龍(1490~1571年)的《農說》、有關明末浙江北部平原之農耕方法的《沈氏農書》、《農圃六書》(1636年),特別是利瑪竇的弟子和歐文科學著作的翻譯家徐光啟(1562~1633年)的《農政全書》。後者是有關中國農業技術的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其中也包括有關西方水利技術和地理的資料。

▲《遠西奇器圖說》內頁

在16世紀初葉和17世紀中葉,出版的醫學衛生(保健學、營養學、針灸學、婦科學等)和藥學著作中,我們應該特別提及李時珍(1518~1598年)的植物學和藥草志的不朽巨著《本草綱目》。這是一部於1552年開始,經過16年的艱苦工作,而於1578年完成的內容非常廣泛的著作,共包括對於可作藥用的一千多種植物和一千多種動物的記述,1596年被配以精美圖版刊印。我們於其中發現了對一種種痘術或接種術的首次記載,其基本原理與後來在西方產生了免疫學的那種接種方法沒有多大差異。

軍事科學同樣也證明了技術的這種基本發展,17世紀初的一部如同是與11世紀中葉宋代問世的名著《武經總要》之對應本的軍事藝術名著,出版於1621年,這就是茅元儀的《武備志》。他提供了有關火器的資料,並利用這一大好機會而於其中重提這類兵械,即從其開始在中國發展(10~13世紀)的時代起的全部歷史。中國式的火炮在明代仍保持了一種重要角色,它們在1407年的越南事變中曾被廣泛使用。威力更大的新火器(炮和輕武器)從德國修道士貝特霍爾德·施瓦茨(Berthold Schawarz,1310~1389年)的實驗開始,而在歐洲被改進,此後它們可能是由葡萄牙人在16世紀傳入了東亞。它們在中國不大受重用,因為那裡的人始終都依戀和重視傳統類型的臼炮,但它們卻在日本獲得了巨大成功。

▲使用火槍的士兵們

曾在16世紀中葉蹂躪中國海岸的倭寇就已經使用了火槍。由於這是引入種子島(Tanegashima)的武器,所以該島名在日本變成了對這種武器的通稱。當明朝軍隊於1593~1598年間,在朝鮮反擊由豐臣秀吉將軍率領的日本侵略軍時,這些新武器無疑給日軍造成了麻煩。明朝正是從此時起,才尋求採用歐式火槍,它們在中國以「佛朗機銃」之名而著稱。為了在遼河流域反擊滿族人,明朝通過耶穌會神父們的斡旋,讓澳門的葡萄牙人鑄造火炮。但中國人很可能是通過葡萄牙人之外的其他渠道在16世紀了解到了歐洲火炮。

在嘉靖年間(1522~1566年),出版了一部著作《西域土地人物略》。它論述了西域、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直到君士坦丁堡的山水系統、物產和人物,它似乎為明代中國與當時地中海沿岸的近東之間的關係,提供了某些證據。其他的輿地學著作,也都揭示了明末有關外國知識的進展。《殊域周諮錄》(其序寫於1574年,刊印於1583年)論述到了朝鮮、日本、琉球、安南、吐蕃、西域和蒙古的情況。福建人張燮的《東西洋考》(完成於1617年,刊印於1618年)主要是論述東南亞國家的,但它也提供了有關日本人、荷蘭人和航海技術的某些珍貴資料。正是在出版物非常豐富的17世紀的上半葉,才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輿地學家徐宏祖(徐霞客,1586~1641年),他是第一位對地形和地理產生強烈興趣的學者。

▲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

他的著作是直接考察,並於30年間穿過中國南部和西部旅行期間,所作筆記的結晶。徐霞客發現了廣東的大江-西江以及長江的源頭。他考察印度諸大江大河的上遊時發現,與當時普遍流行的觀點相反,薩爾溫江和湄公河在其上遊是具有明顯區別的。但這位輿地學家的偉大才華,主要是通過其遊記和地質考察的價值表現出來的。市民文學一種更接近口語方言而不是古典語言寫成的消遣文學,在明末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發展。它是針對渴望消遣娛樂的市民大眾的,這些人的文化修養不高,但卻不受由經典培養所灌輸的文化束縛力的限制。大家在大量通俗出版物中,發現了這類以大眾為讀者主體的直接佐證。

▲徐霞客畫像

在萬曆時代(1573~1619年),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術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次廉價出版物的出版高潮;出版了大量通俗性書的福建北部的書局,從1571年左右開始成為這類出版物的主要中心之一。明末的傳奇文學,出自可以追溯到11~13世紀的開封與杭州娛樂場所,它後來脫離了原形,並表現出了某些只能通過風俗習慣的深刻發展來解釋的新奇特徵,其中想像、杜撰、心理推測和發揮的成分,要比在14世紀的著名小說中大得多,比如《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它們的內容也都豐富和發展起來了。其作者們有的是官吏,但更多地則屬於那個人數眾多和無職務的文人階級,他們通過一些迫不得已的途徑來謀生,即試圖從有職有權者的訂貨人中,或者在家庭教師或學校教員的職業中,獲得微薄收入以維持生計。

結語

明末有兩部最著名的小說,即1570年左右出版的、敘述高僧玄奘和猴子孫悟空赴印度朝聖取經期間所經過的冒險經歷的《西遊記》;描述了山東一個富商的生活、可斷代為1619年左右的《金瓶梅》。它們均提供了風俗習慣的變化和文學藝術發展的資料。前者有一點兒拉伯雷的文風和諷刺挖苦的格調,大量地從差異最為紛繁的靈感之源中吸取資料;後者系現實主義和市民階級的著作,是有史以來的第一部風俗著作。

相關焦點

  • 「學用新思想、奮進新時代」主題徵文啟事
    「學用新思想、奮進新時代」主題徵文啟事 發布時間:2020-04-16 08:08:57
  • 中古時期英國的文學和史學
    早期詩歌作品是一些箴言詩和英雄史詩的片段,創作於遙遠的多神教時代,詩歌中提到的諸神名字在以後的英語中尚存清晰的印跡。現存盎格魯撒克遜前期的詩歌裡,英雄史詩和宗教題材佔有很大部分,長篇史詩《貝奧武甫》反映了盎格魯一撒克遜時期英語文學的最高成就。
  • 明清理學的發展比較:清朝取代了明朝,應為華夏的退步
    其實,明朝晚期最能接受與西方傳教士的明朝士大夫,主要是一批心學門徒。明朝晚期出現徐霞客、李時珍、宋應星等,不是沒有緣由的,與當時實學發展息息相關。4,心學門徒中,出現了很多離經叛道之人,最具代表性的是李贄,喊出了孔子非聖,四處講學時經常有很多婦女聽講。可以說,明朝市井文化繁榮到出現《金瓶梅》、接納西學、出現諸多離經叛道的學者等,都與心學關係密切。
  • 清朝取代明朝,進步還是退步?明清理學發展對比揭開謎團
    其實,明朝晚期最能接受與西方傳教士的明朝士大夫,主要是一批心學門徒。明朝晚期出現徐霞客、李時珍、宋應星等,不是沒有緣由的,與當時實學發展息息相關。4,心學門徒中,出現了很多離經叛道之人,最具代表性的是李贄,喊出了孔子非聖,四處講學時經常有很多婦女聽講。可以說,明朝市井文化繁榮到出現《金瓶梅》、接納西學、出現諸多離經叛道的學者等,都與心學關係密切。
  • 明朝小冰河時期,用花粉科學考古證明那千年極寒的四十年
    在人類歷史上的15至17世紀的200餘年內,全球處於小冰期氣候,世界上發生了很多自然災害,這個時期太陽活動處於極小值,也許這是小冰河時期產生的原因。當時的明朝最後四十年,1600年到1643年,似乎在歷史記載中是中國歷史上最寒冷的一個時期,更有人說這是千年極寒,氣溫降到了人類所經歷的極寒時期。
  • 文藝復興時期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文學
    2實質是反對封建觀念、擺脫中世紀宗教教義和封建思想的桎梏,建立適應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和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是西方近代文化的開端。3它的指導思想是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人文主義:1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反教會鬥爭中形成的思想體系、世界觀或思想武器,也是這一時期資產階級進步文學的中心思想。
  • 霍金預言2032年地球進入冰河時期是真的嗎?專家:明朝出現過
    史蒂芬·霍金是當代最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於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300年前的近代科學之父伽利略也正是在這同一天逝世,有不少人認為這兩位科學巨匠有什麼未知的聯繫。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論和奇點定理都對人類探索宇宙有著巨大的貢獻。更難能可貴的是,這樣突破性的理論居然是全身癱瘓,無法發聲的霍金提出的。
  • 宋朝時期的「金國」和明朝時期的「後金」是同一個民族建立的嗎?
    在中國的歷史上,因為各種原因,國號經常被重複使用,比如說「周」、「魏」、「漢」等國號,就拿「周」這個國號為例,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周朝(周武王建立)」、「北周(宇文覺建立)」、「武周(武則天建立)」、「後周(郭威建立)」。
  • 安南屬明時期,明朝在越南是如何統治的?
    明成祖在安南設置交趾郡後, 除了在該地區實行各種政治、經濟政策外,還實行了一系列文化教育政策,客觀上促進了中越文化交流和漢文化在越南的傳播,為越南黎朝文化的繁榮和發展打下一定基礎。但是,過激的同化政策和官吏的失職引起了交趾民眾的不滿和反抗,最終成為明朝統治失敗的原因之一。
  • 譚好哲:「文學革命」與中國現代「人生論」文藝觀的確立
    然而,二者在運動的表現形式上卻是很不相同的,西方近代的文藝復興運動是借了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和藝術的形式傳播人文主義的新思想,而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則是以徹底反對傳統思想文化的姿態引領運動潮流的,在這一點上,五四新文化運動倒更像是17、18世紀歐洲特別是法國以理性之光碟機散黑暗,用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新思想激烈批判封建專制制度和宗教愚昧的啟蒙運動。
  • 外國文學作品選複習匯總
    (3)深刻表述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新思想。第六篇:拉伯雷《巨人傳》(一)選擇題1、 拉伯雷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法國重要的人文主義作家之一。9、歌德在「狂飆突進」運動時期的代表作品是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10、歌德和席勒開創了德國「古典文學」時代,歌德在這一時期完成的作品是《浮士德》第一部和敘事長詩《赫爾曼與竇綠苔》。11、在《浮士德》中,欲將浮士德引向墮落,並與浮士德訂下靈魂契約的是靡非斯陀。12、在《浮士德》中,浮士德晚年雙目失明,他在海邊聽到的鐵鍁聲是:小鬼在挖掘墳。
  • 大明朝史:明朝太監和宮女「對食」到底是怎麼回事?
    大明朝史:明朝太監和宮女「對食」是怎麼回事?【註:本文由[金帆娛樂]作者獨家原創,本作品未經作者允許,禁止抄襲轉載。擅自侵權者,雖遠必究!】說起明朝時期的,太監和宮女對食來,那就讓人很無奈了,其實這就是一個封建時代的產物,而且這個產物還很悲劇。在明朝時期對食的意思很簡單,直白的說就是太監可以和宮女談戀愛搭夥過日子,這就是所謂的太監和宮女對食。估計說到這裡很多小夥伴都會很懵,宮女怎麼會和太監談戀愛呢?太監根本就不是男人啊?
  • 中國明朝有小冰河時期,那同時期的歐洲有嗎?
    有的,雖說現在沒有比較可靠的科學推測可以表明小冰河時期的確切起止時間,但小冰河這種氣候異象是全球範圍內發生的大規模氣候變化,它逐步開始於13世紀初期,在17世紀對全球逐漸產生鮮明的影響。所以明朝末期既然碰上了小冰河時期,那麼同時期的歐洲絕對是有的。
  • 俄羅斯讀者歡迎反映中國現實的文學作品
    在作家徐虹看來,文學是文化交流的先鋒。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的俄羅斯文學群星璀璨、經典頻出,對世界尤其對中國文學影響至深。繼上世紀五十年代中俄文化交流的繁盛時期之後,兩國當代作家非常渴望就價值觀念、文學理念、藝術流派、創作現狀進行全面交流與合作。此次「中國作家俄羅斯文學之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開端。
  • 全國2006年7月自學考試中外文學作品導讀真題
    《論語》和《孟子》B.《論語》和《墨子》C.《墨子》和《莊子》D.《孟子》和《荀子》3.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韓非子4.下列作品屬於屈原所作的是( )A.《九辯》B.《九歌》C.《九嘆》D.
  • 為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
    (《中國青年報》2016年9月26日第10版)發表後,所引起的關注和反響令我始料未及。    「四大名著」是否適合孩子閱讀,本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作為流傳數百年的文學經典有其存在的價值,自不待言。真正重要的問題並不是「四大名著」到底適合不適合孩子閱讀,真正重要的問題是:當孩子開始識字讀書時,家長要給他們買哪些書來讀?
  • 神話是古埃及文學最早的源頭,到底有哪些文學作品摘自於神話故事
    本文由作者溫暖而淡然的今天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古埃及的神話也和其他民族的神話一樣,他們也有著神話中的創世說、來世說等。神話是他們文學最早的源頭,許多文學作品都是摘自神話。這種認識當然也深深地影響了古埃及人生活和社會的各個方面,即使在古埃及人的日常生活中也無不體現出了這種神話的色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時候,上下埃及就實現了統一,以前那種地區性崇拜的神祇形成的宗教就走向了融合。全國統一的宗教出現,這樣那些列為創世神的神話也就少之又少了。古埃及人信仰非常的虔誠,他們不管對任何事物,一旦遇到什麼難題就會求救於神話的解釋,向神話找答案。
  • 特殊時期的文學滋養|QED英文文學與創意寫作線上課程啟動
    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點後,英國文學經典的精讀是最好的、使英語學習更上一層樓的方法。英語文學超越了語言,不僅承載了大英帝國的歷史,還傳遞了人類共通的主題,比如愛、戰爭、欲望、正義等等。 QED英文文學課程將以經典英文名著為綱,包括GCSE、A-level甚至是大學教學內容中通常出現的《偉大的蓋茨比》、《簡·愛》、莎士比亞作品、《蠅王》等名著。通過研讀名著,拓展學生思維,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開闊視野,並嘗試探討人類共通的主題。同時,學生還會了解更多小說創作的背景,分析歷史時期和歷史原因對於其寫作風格的影響。
  • 真正的恐懼是什麼:恐怖文學中的人類原始情感
    這種超越時空的恐怖在古典文學中已然留有痕跡,而現有證據也表明它在 敘事文學中有更為深刻的影響,並曾一度與文學經典交相輝映,卻最終因缺乏書面記錄而遺失殆盡。到了中世紀,各類詭異怪誕且無處不在的黑暗傳說再次賦予了它呼之欲出的巨大動力。而與此同時,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坊間與學院均以不同形式、不同種類的民間傳說和卡巴拉式神秘學與法術的研究維持並擴展著這重負於肩的黑暗遺產。
  • 如果把中國經典濃縮到10本書上,你會推薦哪些作品?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但如果要把經典內容濃縮到10本書上,你會推薦哪些作品呢?筆者推薦以下10本。1、《周易》《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