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啟——學貫中西、名播四海的名相

2020-12-08 百家號

徐光啟從小聰穎好學,常常聽奶奶和媽媽給他講述倭寇侵擾的事情,以及鄉親們受倭寇的侵害;父親也以參加過抗倭鬥爭的親身經歷來教育徐光啟,既評論主事官的方略,又陳述自己的見解。這使徐光啟很小的時候就在心靈中紮下了愛國的種子。

徐光啟像

徐光啟少時家貧,但他學習非常刻苦認真。少年時代他就讀了不少家藏兵書,培養了他對軍事謀略的興趣和對國運民生的關心。有一次,先生讓徐光啟和同學們談起理想志向,有的同學說長大要當富翁;有的說長大要當道士,而徐光啟卻認真地說自己長大要做大官,以治國安邦,倡導正義,反對邪惡。徐光啟的志向獲得了老師的好評。徐光啟20歲之時,到金山衛參加縣學考試,並一舉考中秀才。同年,徐光啟與吳氏結婚。為了維持家庭的生計,徐光啟開始在村學裡教書。他博覽群書,並留心農田水利,思索科學治理之道。徐光啟多次參加科考都不中,這使他內心非常苦悶,他不得不久居鄉間,進行教書與科學的求索。徐光啟在南京結識義大利人利瑪竇,他與利瑪竇廣泛交流,二人的晤聚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次重要事件。利瑪竇廣博的西洋科技知識使徐光啟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有了翻譯西方科技書籍,學習西方科學的願望。在利瑪竇的影響下,向利瑪竇學到了很多科學的知識與科學的理論,使徐光啟眼界大開。他立志要借西洋科技富國強兵。

利瑪竇像

徐光啟以自己平時所學的東西去拯救時弊,他針對當時明王朝政治、軍事、經濟的腐朽現狀,曾經提出過一系列的改革方案,但是由於受到一些大官僚、大貴族的排擠,他的方案始終沒有得到施行。徐光啟的政治熱情也漸漸冷卻下來,於是他開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對西方科學技術的學習上。與徐光啟已經成為好朋友的利瑪竇教給徐光啟許多西方天文、數學 曆法,水利、地理等方面的科學知識,使徐光啟受益匪淺。同時更加堅定了他進軍科學的心。

公元1606年,徐光啟與利瑪竇兩人合作譯出了歐幾裡德著名的《幾何原本》。這是我國科學史上第一部系統地引進外國的幾何學著作。徐光啟在翻譯時所創立的幾何學名稱如幾何、點、線、面、直角、平行線等一直沿用到今天。此外,他還翻譯有 《測量法義》、《測量異同》、《勾股義》等。在數學方面,徐光啟還撰寫了《九章算法》、《讀書算》、《定法平方算術》等,他的數學成就為中國傳統數學的振興和發展,為我國近代數學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幾何原本》

徐光啟的父親去世後,做官的徐光啟要離職守喪三年。三年間,守喪在家的徐光啟一邊參加勞作,一邊寫下了推廣經濟作物種植的 《甘薯書》、《芫菁疏》、《吉貝書》等。就是在此期間,徐光啟開始了《農政全書》的撰寫。徐光啟在長期從事農業試驗和研究的基礎上,收集和匯總他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經驗,耗時二十餘年,終於完成《農政全書》的編著。《農政全書》共60卷,50多萬字,分開荒、水利、荒政、農本、蠶桑、牧養等12個類目,引用歷代著作300多種。該書內容豐富,既有古代農書的精華,又有當代農業的先進經驗和作者獨到的見解,是我國古代農業科學最完備的一部總結性著作,是科學的重要文獻。

《農政全書》

在當時內憂外患並重的時代,徐光啟從事科研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富國強兵。在國難當頭之時,他希望將自己的學識運用在拯救國家危亡之上,實現自己學術救國的願望。後來努爾哈赤率兵南侵,侵佔東北的撫順、清河等地。神宗皇帝面對外事的戰亂不息,不得不勵精圖治。將徐光啟晉升為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監察御史,管理練兵事務。徐光啟承擔了訓練新兵、防禦都城的任務之後,便開始了他的正兵計劃。他將有關練兵的事宜上疏朝廷。徐光啟還對火器在實踐中的運用,對火器與城市防禦,火器與攻城,火器與步、騎兵種的配合等各個方面都有所探求。實際上,徐光啟可以稱得上是中國軍事技術史上提出火炮在戰爭中應用理論的第一人。

明末形勢圖

在天文歷算方面,徐光啟決心重修曆法,並於公元1634年修成《崇禎曆書》。該書總結了我國古代曆法的優秀成果,並吸收了西曆的優點,為以後300多年的曆法工作打下了基礎。今天的農曆,就是在《崇禎曆書》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而在實際的天文觀測中,他在我國天文歷史上第一次使用了天文望遠鏡來觀測天體,比伽利略使用天文望遠鏡只遲了20年左右。他所作的《恆星曆指》在當時更是世界上最完備的恆星圖。崇禎五年,徐光啟被授予東閣大學士,成為崇禎帝的宰相,一年之後他又當上了文淵閣學士。他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擁有科學巨匠之稱的宰相。

公元1633年11月8日 ,的徐光啟因病逝世,享年72歲。他是我國明朝晚期最傑出的科學家,不僅在農學,還在天文歷算、數學、農業科學、機械製造和軍事學領域以及編譯介紹近代西方科學等方面都曾做出過卓越的貢獻。

相關焦點

  • 志藏天地 學貫中西——哈爾濱劍橋學院校訓
    校訓: 志藏天地 學貫中西詮釋:「志藏天地」源於《三國演義》「有包藏天地之志,有吞吐宇宙之機」。「藏」,即「包藏、容納」,旨在說明東方劍橋的學生志向遠大,心懷天下。「學貫中西」,即融會貫通中西文化,正如其名「東方劍橋」,「東方」寓意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而「劍橋」蘊涵西方先進思想。
  • 徐光啟:第一位近代意義上的「上海人」
    他就是徐光啟。歡迎李天綱教授演講! (全場鼓掌)  ■有位著名作家說過,徐光啟是上海文明的源頭。我覺得這句話說得有點「大」了,但話大理不錯  今天,我想講講徐光啟。徐光啟於1633年去世,他去世210年後,上海於1843年11月開埠。對上海和整個中國來說,這都是一個歷史性的事件。那徐光啟和上海開埠有沒有關係?
  • 徐光啟是誰?有哪些經歷?又有那些貢獻?
    這是文章頭部 徐光啟是上海人,我國古代著名的科學家。明世宗的時候,上海沿海一帶經常遭到倭寇的襲擊。徐光啟小時候,經常聽父親講上海人民反抗倭寇侵略的英勇故事,很受啟發和感動,特別敬佩像戚繼光那樣的抗倭愛國名將,他從小就有一股愛國熱情。
  • 走在時代的前沿——明朝科學家徐光啟
    一般人知道徐光啟,大都是在高中的歷史課本上,通過一本很重要的農書來認識他,這本書就是《農政全書》。顯而易見這是一本有關農業的專著,並且還是一部大部頭。除此之外,我們大概就不再能說出些什麼有關徐光啟的相關事跡。
  • 《四海鯨騎》:四海難驚奇的「墾荒者」
    從整體數據而言,8月16日於愛奇藝動漫獨家上線的《四海鯨騎》並沒有取得爆點式的聲勢,首周累計播放量堪堪突破千萬體量。和那些動輒首周破億,上線即成爆款的頭部IP來比,確實稍顯暗淡。除了一部分平臺原因外,原著並沒有很好地運營本有的粉絲優勢。而對於目前《四海鯨騎》的表現狀況,筆者也將從幾個方面做初步分析。
  • 徐光啟是明代著名科學家,同時他還是一位溝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
    徐光啟是明代著名科學家,同時他還是一位溝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徐光啟字子先,號玄扈,上海徐家匯人。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商人,家道殷實,後來倭寇入侵上海,家產被毀。徐光啟的父親棄商務農。青年時的徐光啟為了生計,不得不到廣東、廣西等地教書。
  • 明代徐光啟的《農政全書》:「農本」思想下的災害防治手冊
    一、徐光啟:大明王朝官至禮部尚書、精通「農學」的傑出科學家;1官至禮部尚書:徐光啟,字「子先」明王朝後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是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人(現如今上海區域)。2多領域傑出的科學家:雖然仕途很順利,但徐光啟業餘時間仍然追求上進。他非常喜歡鑽研科學技術,在建築、數學、水利、醫藥、軍事等各領域內都有所研究,並取得了卓越的成績。例如我們知道的甘薯,就是徐光啟由福建沿海地區引入內地種植。
  • 公元1620年,徐光啟寫成了一部著作《農政全書》
    翰林院官員徐光啟,一連上了三道奏章,認為要挽救國家危局,只有精選人才,訓練新兵,還自願擔任練兵的工作。明神宗聽說徐光啟熟識軍事,就批准他到通州練兵。徐光啟是上海人。在他出生之前,上海沿海一帶遭倭寇騷擾十分嚴重。徐光啟小時候,常常聽他的父親談起當地人民英勇反抗倭寇侵略的情景,心裡滋長起愛國的激情。
  • 古代農政的開拓者,徐光啟和他的《農政全書》
    由於成績卓著,崇禎皇帝提升徐光啟為文淵閣大學士,參預朝廷機務,這使他有了施展政治抱負的機會。可惜的是,這時他已年逾古稀,加之受到庸儒貪鄙的大臣溫體仁、周延儒的排擠,使他不能有所作為,第二年就抑鬱病死,享年七十二歲。
  • 徐光啟研究中西方農業科學,編寫農業百科全書《農政全書》
    徐光啟是明代有名的科學家,政治家。徐光啟出生在上海,在他沒出生之前,上海沿海一帶一直遭受倭寇的騷擾。徐光啟在小的時候,常常聽到她的父親談起當地人民英勇反抗倭寇的英雄事跡。從那個時候起,他就心裡滋長了愛國的熱情。
  • 透過徐光啟譯著《幾何原本》看中國人的思維模式
    中國在科學上從來就沒有形成邏輯上的嚴密的演繹推理,而徐光啟的《幾何原本》正好補救了這一缺陷,但終因思維慣性被無視地拋棄。那麼中國人能逃脫近代被揉搓的命運嗎?中國的明朝算是比較開明的吧,但終究是送出去的多,拿進來的少。但也有明智之士大聲疾呼,可言者諄諄,聽者邈邈。比如徐光啟,1607年他與利瑪竇合譯的《幾何原本》前6卷。
  • 「四海之內皆兄弟」四海是指哪四海?古人:那不是海!
    《論語·顏淵》:「君子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論語記載,司馬牛和子夏論道,憂愁的說:別人都有兄弟,只有我孤獨一人,愁啊!子夏說:君子以恭敬之心為本源而無過失,待人恭謙而有禮,那麼四海之內,都可以是你的兄弟,君子還怕沒有兄弟嗎?那麼四海是指哪四海?
  • 北宋這麼多名相,為什麼沒有讓大宋強盛,反而如此被動挨打?
    歷史上的名相也是非常的多,很多人以一人之力力挽狂瀾,挽救時局。當然了,也有很多奸相,沒有起到什麼好作用。說起大宋,有一句話估計很多人聽過,那就是「北宋多名相」。客觀地說,北宋的名相確實不少,像趙普、寇準、王安石、司馬光等等,這些人隨便拎出來一個都是家喻戶曉的大人物。
  • ...明代書畫作品亮相復旦 上海名人手跡傳承海派風尚[圖]-徐光啟...
    徐光啟書法作品手跡。  據悉,此次展覽共展示了徐光啟、顧炎武、黃宗羲、李時珍、張居正等明代名士的書畫作品52件。這些作品在展現非凡藝術價值與歷史文獻價值的同時,更折射出中國古代名士的精神世界和價值追求。  本次展覽上,幾位上海名人的作品引起了廣泛關注。徐家匯、喬家路、醉白池,這些熟悉的地名背後是徐光啟、喬一琦、顧大申這幾位明代名士;嘉定四先生、莫家三代、歸家三代,也都有墨寶亮相。
  • 北宋第一名相寇準:親們,雖然我愛喝醋,但我真不是山西人
    提起北宋第一名相寇準,相信很多人都會心一笑:歷史上最愛喝醋的清官,提到醋,還有誰比山西人寇準更有發言權?加上人們習慣稱山西人為「老西」,比如山西軍閥閻錫山,也叫閻老西。寇準愛醋,又叫「寇老西」,不是山西人是哪裡人?哎,歷史就是這麼個大忽悠,寇準還真不是山西人,而是正正經經的陝西渭南人。山西VS陝西,一字之差,相隔大幾百公裡。
  • 扁桃一一名相如實不相如
    清代的《燕臺口號一百首》就寫道:「但從苦味知甜味,巴旦(亦名八達)名傳杏子仁。」巴旦杏原產於西亞,現在也多在我國西北栽培。《本草綱目》專門有「巴旦杏」一條,也說「出回回舊地」。範成大當年來的是廣西,見到的當然不是它。東莞的農史學家楊寶霖在他的《自力齋文史農史論文選集》中,經過一番考證之後說:「扁桃既明,與芒果何涉?」
  • 一代名相陳廷敬祖籍地《陳氏族譜志》在臨漳問世
    一代名相陳廷敬祖籍地《陳氏族譜志》在臨漳問世 2018-10-11 1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縱橫四海》:三人行,春風了無痕
    所以,如果以功夫片裡常用的「文戲」和「武戲」來評價此片,我覺得《縱橫四海》文戲拍得精細飽滿,武戲打得有聲有色,二者緊密結合,相得益彰,富有感染力。何般電影能在險象環生的警匪動作中予人以優雅的浪漫?又是何般電影能在談笑嬉鬧的喜劇間將情與義的呈現如此真切動人?
  • 智貌雙全、學貫中西、才藝並舉!看看浙師新晉博士對大學生們怎麼說…
    今天的大學,不再是古代士子才人清貴仰望的廟堂之學,在這個信息技術覆蓋的、宛如神經網絡關聯交匯的「地球村」,大學還擔負著傳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一觀其會通的教學相長與「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這一去偽存真的珍貴品格的使命。隨著你們年歲漸長,這些大而化之的日新之德將陪伴你們的一生並成為大學給予你們最大的學。
  • 堪稱「雜誌界四海八荒第一美人」,她的妝容,女生都喊著要學!
    什麼時候讓你開始想學化妝?M小美:看到森繪梨佳的妝容時!森繪梨佳的妝容是很多女生想學化妝的衝動你也許記不住她的名字但也一定看到過這張無懈可擊的臉森繪梨佳堪稱日本的帶貨女王,行走的種草機凡是她帶貨過的彩妝系列女生看了只想買!買!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