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大學的ZJNUers
正在憧憬著
自己將會度過怎樣的大學四年
剛剛走入浙師不久的新老師們
也正在思考著
如何引領你們走過在浙師的金色年華
你們的開始亦是他們的啟航
「要尊重差別,學會包容」
「要以真為美,心存敬畏與謙卑」
初見萌新,總有一些期盼
他們想說在前頭
經濟與管理學院
唐常,博士,畢業於中央財經大學,研究方向為財政理論與政策。
同學們,大學是夢想開始的地方,是青春最美好的時光。希望你們積極調整心態,實現角色轉變,儘快適應大學生活。在學習上掌握新的方法,培養自學能力,紮實學好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大學時代的友誼真誠而質樸,希望你們學會與不同的人相處,學會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此外,大學裡也有很多機會與選擇,面對各種選擇,不要盲從,努力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志不求易、事不避難。同學們,期待你們大學四年豐富多彩,收穫累累碩果。
法政學院
張偉霞,博士,畢業於日本神戶大學,研究方向為移民、教育、農村農業問題。
跟你們一樣,我也懷抱著滿腔熱情剛剛來到這裡,浙師大雖然不在沿海省會城市,但這裡尚有可貴的靈魂與溫度。希望你們,也希望我們,以真為美,心存敬畏與謙卑,在知識的海洋裡尋找最動人的浩瀚之美;也希望你們展現出青春最美的力量,與我們一起,為你們,也為浙師大創造一個更新更輝煌的篇章。青春,加油!
馬克思主義學院
胡超,博士,畢業於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方向為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及倫理學。
大學教育的重心是關於對知識和對真理的追求。這種探索是永無止境的,所以我們必須不斷擁抱新想法和新觀點,嘗試新可能,即使偶爾可能會犯錯。請諸位不要因為害怕失敗而拒絕發出自己的聲音,要知道,真理就是在不斷的試錯中予以顯現的;也不要因為驕傲自滿而拒絕傾聽他人的言論,畢竟,真理只有在辯證的對話中才能變得澄明起來。最後,希望你們都能超越自我,去探索那些你們曾經所忽略的領域,並培養在多種不同的環境中成長的能力,這樣你們才有可能在未來的歲月中發現新的自己。
教師教育學院
丁菀,博士,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研究方向為家庭教育與兒童發展。
十年前我剛踏入大學,帶著對未來的期許和憧憬,想像未來的自己與世界的樣子。一路跌跌撞撞,有過迷茫、有過失敗,但更多的是收穫與成長。十年後,如我所想,我博士畢業後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浙師大教師,面對2020級大學生身上的朝氣蓬勃和青春希望,我感慨萬千,仿佛看到當初的自己。大學的四年可以說是人生中最為寶貴的時光,除了在不斷學習中充實自己,它還關乎多個重要人生課題,認識自我、結識友朋、確立理想、抉擇未來……希望同學們都能順利度過這段美好而充實的大學生活,成為更好的自己!也很高興與大家相遇,共同開始一段新的旅程。祝同學們都能得償所願,不負青春不負己!
幼兒師範學院
張曉敏,博士,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研究方向為兒童音樂教育、兒童音樂治療。
無聊是當代社會的常態。就像輕感冒,因為太普遍,也就少有人拿它當回事兒。其實,無聊是一種精神的低迷與委頓。當無聊即將攻陷,我們用什麼來對抗?除了無聊,如孤單、失意、煩躁、焦慮、悲傷、痛苦等等晦暗的情緒,我們又該用什麼來與之相處?我想,如果具備一點藝術創作的能力,可能就會完全不一樣。情緒沒變,還在那兒,變的是感知它們的態度。繪畫詩歌,攝影街舞,剪紙插花,凡屬藝術化的表達樣式,都會為我們帶來底氣。至少不再有機會感覺無聊——頭腦將被觀察、構思和靈感所充盈。創作的快感將稀釋內心的陰沉,那些「消極情緒」甚至會變得可愛起來,成為創作的推力與養分。在藝術中釋放自己的人是有福的——他們以幸福自己和他人的方式接近靈魂的生動與明亮。
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
王浩巖,博士,畢業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主要研究方向為高水平運動員的競技能力、運動員體液及電解質平衡、高溫環境下運動對熱病的預防與幹預等。
在這不平凡的一年裡,你們經歷了疫情、高考,克服了萬千困難,邁進了你們期待已久的浙師大校園。大學生是校園裡最有朝氣、最有激情的群體,而你們又給大學生群體帶來了新鮮血液和新的力量。大學生活將是你們人生中新起點。在這裡的學習、生活、交友、課餘活動,將是你們人生中最值得回憶,最有意義的時光。希望你們把握青春,珍惜當下,規劃未來,發憤圖強。祝願你們學有所成。
人文學院
奚皓暉,博士,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研究方向為外國文學。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學的使命賦予新世紀的一代以文化日新的生命。當同學們離開家庭的庇佑,投入大學的懷抱,你們的未來勢必在萬象更替的中國留下「只看後浪催前浪,當悟新人勝舊人」的時代風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今天的大學,不再是古代士子才人清貴仰望的廟堂之學,在這個信息技術覆蓋的、宛如神經網絡關聯交匯的「地球村」,大學還擔負著傳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一觀其會通的教學相長與「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這一去偽存真的珍貴品格的使命。隨著你們年歲漸長,這些大而化之的日新之德將陪伴你們的一生並成為大學給予你們最大的學。希望大家不負青春的使命,把浙師當成自己匯入世界大洋的貼心港灣,在世界之中見中國,在中國之中看世界,以世界主義的視角廣採各民族科學與文化之眾長,為人人自由平等與公平正義之世界秩序貢獻自己的力量。
外國語學院
劉珉,博士,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主要研究方向為人文科學(東洋哲學)。
《論語》有言:「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憲問第十四)此處「為」讀第四聲,即古代理想的學習者為了自己而學,我們也應當效而為之之意。如何才是「為wèi己」而學?我想北宋程頤的這句話,可以是一個很好的註腳:「如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後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朱熹《論語集注·論語序說》所引,與《程氏遺書》卷十九的原文稍異)讀書之後,自己變得與讀書前有所不同,這便是「為己」而學。裡的學習不僅限於讀書,所讀之書更不限於《論語》。但是通過學習,讓自己發生變化,我想可以是為學的共通之義。進入大學是人生新階段的開始,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同學們將不斷探索、發現自己,同時找到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願在浙師的學習,能讓你變成更完美的自己!
音樂學院
李晶,博士,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研究方向為西方音樂史。
大學是認知自我和重塑自我的過程。希望同學們鎖定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多讀書、多思考、勤實踐,認真投入到自己的專業學習與研究中來。除了有目標和堅持,還要學會自我管理,努力提升自身修養。學會與周圍的人相處、溝通,學會與他人分享、合作,做一個有心胸、有氣度、有大局觀的人。相信四年的大學生活,將成為你們人生中最重要的坐標,譜寫出自己絢麗多彩的人生篇章。
美術學院
金麗華,博士,畢業於俄羅斯列賓美院,研究方向為藝術學。
記得小學時有一堂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深深地影響著我!我以此為榜樣,這種榜樣的力量讓我在遇到困惑和困難的時候,有了破解的智慧和前行的動力。大學是我們成年後邁出的第一步,面對新的環境、新的生活,可能你會迷茫會受挫,但是只要你時刻銘記初心、堅定目標,相信定會收穫不菲;大學也是我們踏入社會的一個起點,以」心中的榜樣「為鏡,明辨是非,定能克服和戰勝未來世界一切的誘惑和危險。同學們,雖然我們沒能成為周總理那樣的人,但是我們能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
羅輝,博士,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研究方向為兒童電影、中小學影視教育。
時光倒流是電影藝術最鍾愛的主題之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暗示著「重返過去,改變命運」是現代人類的普遍訴求。然而,生活不是電影,青春不可再來。與其在將來哀怨「如果當時」,不如當下就行動起來:到學術報告廳去,到圖書館去,到實踐平臺去,做與時間賽跑的人。知識的具體內容和獲得方式也許會迭代更新,但「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念從不過時。你們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塑造著未來的自己,也決定著你們人生的高度。願你們奮鬥無悔,不負韶華!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
李小波,博士,畢業於浙江大學,研究方向為機器學習、數據挖掘、智能計算、生物信息學、腫瘤病理學。
大學四年如何度過?這是一個被追問了無數遍的話題。我想,浙師大校訓「礪學礪行,維實維新」就是最好的答案。對於你們來說,大學是一個新環境,大學學習也是一種新的學習模式,大學生活更是人生中重要的新起點。不管過往如何,現在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是時候開始新徵程了!希望你們沿著這三條路走出自己的光明未來:首先,要勤學多思、善學好問,所謂不學不成,不問不知;其次是知行合一,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最後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自強不息,與日俱進。或許你們早已經千百次地精心構想了自己的大學生活,接下來,拿出你們的勇氣和智慧,在這張尚還空白的圖紙上,用自己的雙手為它填滿繽紛的色彩吧!
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薛瑞,物理系,博士,畢業於南京大學,研究方向為高能天體物理。
恭喜各位同學進入到大學,這樣人生中的一個新階段。與中學階段一樣,學習仍然是最重要的事情。但同時,學習並不是唯一的重要。大學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希望每位同學能在這四年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要尊重差別,學會包容,勇敢的多去嘗試新鮮事物,多去感受。迷茫是大學的常態,因為這時同學們要逐漸開始自己作出一些選擇,希望大家可以學會並保持獨立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獨立人格,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袁浙梁,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方向金屬有機化學和氟化學。
「親愛的20級學弟學妹們,大家好!作為一名老學長,熱烈歡迎你們加入浙師大這個大家庭,師大因為你們的加入而更加精彩!大學將是你們新的起點,在這裡,你們會遇見和藹嚴謹的老師,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是找到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Ta,希望你們能書寫屬於自己的精彩。在大學四年裡,希望你們志存高遠、以夢為馬、砥礪前行,做到「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懂得選擇!」,為以後的人生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胡嘯波,博士,畢業於法國波爾多大學,研究方向為分子識別、分子自組裝。
歡迎同學們來到浙江師範大學!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青春是我們奮鬥的資本。大學,夢起飛的地方,是人生成才,事業成就的新起點。願同學們能在浙師大,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以夢為馬,砥礪前行,收穫友誼,實現夢想!
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
徐澤瓊,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研究方向為環境地理。
親愛的小朋友們,祝賀你們進入了全新的人生階段。在未來的四年裡,你們將擁有人生中最為自由的一段時光,你們將慢慢學習對自己負責,為自己的決定買單,這是一種甜蜜的負擔。希望你們在未來的學習中,在兼顧本專業方向的同時,多多參加其他方向的學習和活動,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假期的時候,不要窩在宿舍裡,多出去逛一逛,趁著年輕,趁著有閒;在這個過程中,或許你也能慢慢地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不管它是否是你最開始的選擇,一切都來得及。
工學院
葉蘭杭,博士,畢業於日本名古屋大學,研究方向為交通流建模與仿真。
大學不是青春的驛站,而是揚帆起航的港口。希望諸位能在自己最美好的年華裡,以開放的心態去廣泛汲取知識,以求真的態度去認識自己,了解世界。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包容的心態看待身邊的一切,須知參差多態,乃幸福本源。
胡意立,博士,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研究方向為壓電精密驅動與控制技術/壓電能量採集技術。
2020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你們註定也是不平凡的驕子。恭喜你們順利地通過高考的洗禮,步入大學生活,開啟人生新的篇章。不同於以往的校園生活,大學是從學校到社會的一個過渡,這裡是追求夢想的一個殿堂。祝願各位學子能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善於思考,勇於挑戰;向陽而生,逆風而行;在逐夢的路上,迎風奔跑;在往後的時光,閃耀生輝!
國際文化與教育學院
孫琳,博士,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研究方向為漢語國際教育。
親愛的小萌新,不知你是否喜歡遊泳,又是否嘗試過平板支撐?我願用這兩項平凡的運動來幫助你理解大學四年的非凡意義。遊泳的要義在於找到自己的節奏。一下一下,尊重自己的呼吸,尊重手腳配合最舒服的頻率,並始終堅持自己的方向。平板支撐則是最常見的靜力練習,看起來不如跑跳那麼劇烈,實則強度驚人。只要肯默默堅持,量變就會帶來質變。四年的大學時光,願同學們首先學會「遊泳」——了解自己、明確方向、把握自己的節奏;同時也不妨試試「平板支撐」,相信堅持的力量。願你們愛上四年後的自己!
非洲研究院
陳立,博士,畢業於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方向非洲安全與發展。
終於等到你!一場抗擊新冠肺炎的嚴峻鬥爭,放慢了你們走進大學校園的腳步,讓你們經歷了磨鍊,收穫了成長,也使你們切身體會到前進的道路從不會一帆風順!你們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願你們珍惜韶華、奮發有為;願你們胸懷理想、志存高遠;願你們堅毅執著、勇於擔當。有信念、有理想、有奮鬥、有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杭州高等研究院
管祖光,博士,畢業於瑞典隆德大學,研究方向為光學工程。
親愛的20級同學,歡迎來到金華,歡迎來到浙師大。金華是一座務實的城市,師大是一座知行合一的大學。秉承師大成立六十餘年的校訓「礪學礪行,維實維新」,你們將在這裡學知識、學本領、學做人。這四年時間會是你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時光,也註定會給你們留下最美好的回憶。祝願你們每天都充實的度過,在校園裡留下的每一滴汗水在以後的生活中都會算數!「師大人」的烙印,從你們走進校門就開始打上,並將伴隨你們榮耀一生!
大學之大
不只在於牆瓦之間
你的大學有多大
由你來決定
素材由本人提供
攝 影 | 應琳歆 張慧凝 黃舒婷 柳揚 來楚漪 劉奕呈 陳軒野
制 圖 | 陳雨萍
原標題:《智貌雙全、學貫中西、才藝並舉!看看浙師新晉博士對大學生們怎麼說…》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