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啟是誰?有哪些經歷?又有那些貢獻?

2020-11-22 騰訊網

這是文章頭部

徐光啟是上海人,我國古代著名的科學家。明世宗的時候,上海沿海一帶經常遭到倭寇的襲擊。徐光啟小時候,經常聽父親講上海人民反抗倭寇侵略的英勇故事,很受啟發和感動,特別敬佩像戚繼光那樣的抗倭愛國名將,他從小就有一股愛國熱情。

徐光啟從小就愛讀書,聰明好學,十幾歲就考中了秀才。長大以後,有一次參加科舉考試,經過南京,住了幾天。聽說南京來了個歐洲傳教士,名叫利瑪竇,常借傳教機會,講些西方科學知識,南京有不少讀書人跟利瑪竇有交往。經別人介紹,徐光啟也認識了利瑪竇,他聽了利瑪竇講他從沒有聽說過、在古書上也沒有讀到過的科學知識,從此就愛上了西方科學。

當時,中國人不信西方的天主教,朝廷也不支持西方人來明朝傳教。

利瑪竇傳播科學知識,主要是為了方便傳教,他認為皇帝不支持,他在中國的傳教就很難擴大影響,他想,如何才能取得皇帝的支持呢?只有用中國尚不完全具備的科學知識才能吸引皇帝,說服皇帝讓他傳教。當時明朝規定,不準外國傳教士到北京傳教。後來,利瑪竇請地方大臣在皇帝面前為他說好話,他自己也到北京去了,通過宦官馬堂,送給明神宗幾本《聖經》和幾幅聖母圖,還有幾個自鳴鐘。明神宗不信西教,不懂《聖經》,也不知聖母是何方人氏,但看了自鳴鐘,倒覺得怪新鮮,他琢磨不透這鐵疙瘩怎麼能自動報時,就讓馬堂把利瑪竇帶進宮來。

明神宗見了利瑪竇,問他是何方人氏,利瑪竇本來是義大利人,因為鄭和七下西洋,明朝和西洋各國交往密切,他為了自我炫耀,就說是大西洋國人。明神宗賞賜給利瑪竇一些財物,並允許他在北京傳教。這樣,利瑪竇就經常同朝廷官員接觸了,他的傳教活動也在北京開展起來。

過了幾年,徐光啟考中了進士,到了北京,在翰林院做了文職官員。聽說利瑪竇也早已到了北京,他很高興。他認為掌握了科學,再應用到各個方面,對富國強兵是大有益處的,於是就去拜利瑪竇為師,向他學習天文、地理、數學、測量、武器製造等各種科學知識。

從此,徐光啟一有空就到利瑪竇那裡,聽他講授科學知識。有一次,徐光啟又到利瑪竇那兒去學習,聽利瑪竇講到西方有一本數學著作叫《幾何原本》,可惜很不容易用漢文把它翻譯過來。徐光啟聽後說:「這書這麼好,只要你肯指教,我一定要把它翻譯成漢文。」利瑪竇看徐光啟決心很大,很受感動,於是就答應了。後來,徐光啟每天離開翰林院,就直奔利瑪竇住所,與他合作翻譯《幾何原本》。利瑪竇講述,徐光啟則翻譯記錄。當時,中國還沒有人翻譯過國外數學著作,要把原著準確地翻譯成漢文,確實難度很大。徐光啟整整花了一年多時間,逐字逐句翻譯,反覆推敲、修改,常常是廢寢忘食、通宵達旦。經過他的艱苦努力,終於將《幾何原本》的前6卷較為準確地翻譯成漢文本。後來,幾何學在中國得到廣泛的應用。

《幾何原本》翻譯完成以後,徐光啟又同利瑪竇和另外一個傳教士熊三拔合作,翻譯了測量、水利等方面的科學著作。徐光啟在利瑪竇那裡學到了不少天文學方面的知識,他把中國古代曆法與西方的天文科學結合起來,進行了深刻的研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徐光啟研究科學是多方面的。父親病死那年,他回到上海奔喪守孝。這年江南遭遇了大水災,莊稼全被淹了。水退下去以後,他幫助老百姓從福建引來一批甘薯秧苗,要大家栽種,自己還在荒地上帶頭試種,結果收穫豐碩。他看甘薯不僅福建沿海能夠種植,上海也可以種植,於是就編了一本小冊子,介紹如何種植甘薯。後來甘薯的種植就從福建推廣到浙江一帶,又很快推廣到江淮流域。

徐光啟不僅研究科學,對國事也非常關心。當楊鎬四路大軍差點在薩爾滸全軍覆沒的消息傳到京城以後,滿朝文武官員都大為震驚,大臣們紛紛呼籲朝廷挑選強將,增加兵力,徵討後金。徐光啟一連向明神宗上了三道奏章,認為後金越來越強大,已明顯與我明朝為敵,成為朝廷最大威脅,若要挽救危險的局面,只有選出精幹人才,訓練新兵,才能抵抗住後金將來可能對朝廷的侵略,他自願承擔訓練新兵的重任。明神宗知道他是個文官,又聽說他也通曉軍事,且有這般熱忱,就批准他到通州招募訓練新兵。

徐光啟滿懷希望,決心練好新兵,加強國防。不料朝廷各部門腐敗透頂,練兵衙門建成以後,徐光啟既要不到人也要不到軍餉,急得團團轉,好容易要來一點軍餉,就到通州檢閱新兵,誰知7000多新兵大多是老弱病殘。徐光啟大失所望,眼看自己的抱負不能實現,沒有辦法,只好辭去新兵衙門的職務。

明神宗死後,他的兒子朱常洛即位,這就是明光宗。不久明光宗也病死了,太子朱由校即位,這就是明熹宗。明熹宗執政後,又召徐光啟進京。徐光啟復官後,見後金對明朝的威脅越來越大,而明朝的防禦能力越來越差,他又上奏朝廷,極力主張多造西洋大炮。兵部尚書卻極力反對,為此,他們之間爭執不休,矛盾很大。結果徐光啟沒有鬥過那個勢力大的兵部尚書,又被排擠出來。

徐光啟辭官回鄉時,已是年過花甲的老人。由於他本來就喜歡研究農業科學,回鄉後,就在自家田裡幹農活,同時做些試驗,經過長期的研究記錄,寫成了一部很有名的著作,叫《農政全書》。

這是文章尾部

相關焦點

  • 徐光啟——學貫中西、名播四海的名相
    徐光啟從小聰穎好學,常常聽奶奶和媽媽給他講述倭寇侵擾的事情,以及鄉親們受倭寇的侵害;父親也以參加過抗倭鬥爭的親身經歷來教育徐光啟,既評論主事官的方略,又陳述自己的見解。這使徐光啟很小的時候就在心靈中紮下了愛國的種子。
  • 走在時代的前沿——明朝科學家徐光啟
    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徐光啟應該是一位很擅長農田水利的農業專家,其實不僅僅如此,準確地來說,徐光啟應該是一名傑出科學家,還是一名政治家。他在數學、天文學、曆法、水利等方面皆有成就,除了自己著書立說外,還翻譯過西方的科學著作,是一位溝通中西方文化的先行者,為當時我國溝通西方文化作出傑出貢獻。徐光啟與耶穌教緣分很深。他祖籍原蘇州,世代以務農為業,後來遷至上海。
  • 明代徐光啟的《農政全書》:「農本」思想下的災害防治手冊
    例如我們知道的甘薯,就是徐光啟由福建沿海地區引入內地種植。明末大炮的改良和與步兵、騎兵多軍種配合策略的提出者,也是徐光啟。3著有多部農學巨著:在諸多科學中,他又以「農學」方面的貢獻最為突出。二、《農政全書》:成書於萬曆年間,譽為「五大農書」之一;1研習前輩著作,學習理論知識: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到了明末時期,農業發展已經經歷了幾千年,對於農學也有諸多的研究,並通過著作的形式流傳了下來。
  • 公元1620年,徐光啟寫成了一部著作《農政全書》
    徐光啟畢生致力於數學、天文、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奮著述,尤精曉農學,譯有《幾何原本》《泰西水法》《農政全書》等著書。同時他還是一位溝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為17世紀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楊鎬統率的四路大軍在薩爾滸幾乎全部覆沒,滿朝文武大臣都十分震驚。大家齊集在宮門外,呼籲明神宗增加兵力,調撥軍餉,抵抗後金。
  • 徐光啟:第一位近代意義上的「上海人」
    他就是徐光啟。歡迎李天綱教授演講! (全場鼓掌)  ■有位著名作家說過,徐光啟是上海文明的源頭。我覺得這句話說得有點「大」了,但話大理不錯  今天,我想講講徐光啟。徐光啟於1633年去世,他去世210年後,上海於1843年11月開埠。對上海和整個中國來說,這都是一個歷史性的事件。那徐光啟和上海開埠有沒有關係?
  • 徐光啟是明代著名科學家,同時他還是一位溝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
    徐光啟是明代著名科學家,同時他還是一位溝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徐光啟字子先,號玄扈,上海徐家匯人。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商人,家道殷實,後來倭寇入侵上海,家產被毀。徐光啟的父親棄商務農。青年時的徐光啟為了生計,不得不到廣東、廣西等地教書。
  • 有發明家之稱的魯班,一生都發明了什麼?有哪些經歷呢?
    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平時玩的遊戲裡面,有一個叫做魯班的英雄,其實他是真實的存在於我國歷史上的,後世對他的記載比較詳細,他一生做了很多的貢獻,作為一個工匠,他發明創造的東西可以說是非常多的,那到底在他的一生中都做了哪些東西呢?生活中又有哪些經歷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 中國古代有哪些科學家,又有哪些成就,和近代西方科技差在哪裡
    而中國古代又有哪些科學家呢?以下列舉著名的古代科學家:張衡:我國東漢時期,傑出的科學家,他精通數科,天文學,數學,建築學、天文學等,都有非常大的成就,幾乎是古代的一位全才,還被譽為"木聖"。他在數學上留下很多著作,還是一個著名的發明家,如地動儀、指南車、混天儀等。這些發明讓中國人都引以為豪!
  • 徐光啟研究中西方農業科學,編寫農業百科全書《農政全書》
    徐光啟是明代有名的科學家,政治家。徐光啟出生在上海,在他沒出生之前,上海沿海一帶一直遭受倭寇的騷擾。徐光啟在小的時候,常常聽到她的父親談起當地人民英勇反抗倭寇的英雄事跡。從那個時候起,他就心裡滋長了愛國的熱情。
  • 楊振寧、錢學森在物理技術方面誰更厲害?他們對中國有哪些貢獻?
    近代傑出的中國科學家 錢學森、鄧稼先、楊振寧都是近代傑出的華人科學家,並且在各自的領域都有極其卓越的科學貢獻,以至於常常會有人拿他們來做比較高低。
  • 有哪些公認貢獻很大,但卻沒有入院士?
    公認貢獻很大,但是卻沒有入選科學院院士的科學家,主要有屠呦呦和袁隆平。兩院院士是對於科學家的最高學術榮譽,我國對於院士的評選也是非常慎重和嚴謹的,但是有兩個公認貢獻巨大的科學家卻沒有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古代農政的開拓者,徐光啟和他的《農政全書》
    由於成績卓著,崇禎皇帝提升徐光啟為文淵閣大學士,參預朝廷機務,這使他有了施展政治抱負的機會。可惜的是,這時他已年逾古稀,加之受到庸儒貪鄙的大臣溫體仁、周延儒的排擠,使他不能有所作為,第二年就抑鬱病死,享年七十二歲。
  • 袁隆平楊振寧都是科學家,貢獻都有哪些,如選你最喜歡的會選誰?
    :39 來源: 環球科學貓 舉報   在袁隆平和楊振寧兩位科學家中選一位最崇拜者,您會選誰?
  • 被譽為數學家的《聖經》,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究竟有多珍貴?
    (當然了,傳教士的存在同樣也是功不可沒的)首先我們來說說這本書的「翻譯」——明朝人徐光啟,他20歲(一說19歲)就中了秀才,任誰都覺得這位青年前途一片光明,結果......翻車了,之後徐光啟多次報考舉人,卻屢考屢敗,迫於生計壓力,徐光啟只得找了份教書的活計,勉強養活自己,好繼續趕考。
  • 那些讓人不理解的科學家都有誰?
    那些讓人不理解的科學家都有誰?不計其數的科學家憑藉其傑出的貢獻,推動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但是其中不少人也有不少作死的行為,雖然有時是為了科學研究,但不得不說他們這些做法真的是有點讓人不理解。讓我們看看誰最能作死?
  • 周有光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他究竟有哪些貢獻?
    那麼,周老先生對《漢語拼音方案》究竟做出過哪些貢獻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    當時國內對字母有研究的學者非常少。周有光在紐約和倫敦工作過幾年,因為語言接觸的影響,他在倫敦期間閱讀了大量文字學的書籍,是國內最早接觸字母的學者。在這一時期,周有光在《語文知識》月刊上發表了很多關於字母的文章,並且最終編成了《字母的故事》一書。
  • 你知道首屆諾貝爾獎獲得者都誰嗎?他們作出了哪些傑出貢獻?
    目前諾貝爾獎設立的獎項有化學獎那麼,首屆諾貝爾獎獲得者都誰嗎?他們作出了哪些傑出貢獻?第一屆諾貝爾獎頒發於1901年,共計有六個獲得者(其中和平獎為兩個人共同獲得),分別是:1、首屆諾貝爾物理學獎此外,他在電介質的磁效應、氣體比熱容、晶體導熱性、壓電現象、光偏振、光電關係、物質彈性、以及毛細現象都作出了一定貢獻。
  • 英國頂級名校的那些中國名人都有誰?
    英國頂級名校的那些中國名人都有誰?在英國有著中國很多的留學生,他們學成後歸國後無論是在文學上還是經濟上給中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們都是誰呢?李嘉誠香港首富李嘉誠因為其渴求知識並熱心教育事業之心與劍橋的校訓不謀而合,而獲得了英國劍橋大學榮譽法學博士稱號。
  • 愛因斯坦和牛頓,誰對科學界的貢獻更勝一籌?都有什麼?
    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和牛頓對科學界的貢獻誰更勝一籌答案不會統一,每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每人都想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我也不例外,但我會盡力客觀公正地敘說我的看法,希望能獲得大多數人的認同。一,從對人類貢獻時間長短和日常需要上的比較首先兩人都很偉大,他們對人類科學的貢獻相差無幾。單從科學水平和思想上,愛因斯坦當然比牛頓要高得多,儘管有很多人不接受他的相對論。
  • 從「歐幾裡得」到「幾何」,這門學科經歷了什麼?
    學過數學的人都知道數學有一門分科叫那麼,是誰首先把「幾何」一詞作為數學的專業名詞來使用且用它來稱呼這門數學分科的呢?:不必疑、不必揣、不必試、不必改;有四不可得:欲脫之不可得,欲駁之不可得,欲減之不可得,欲前後更置之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