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風光
大清流河
大清流河發源於資陽市安嶽縣,幹流總長度121.74公裡,東興區境內長90.1公裡,途經永福鎮、楊家鎮、白合鎮、石子鎮、平坦鎮、順河鎮、郭北鎮、新江街道、椑木鎮9個鎮(街道),有大小支流近20條。
近日,東興區政協、安嶽縣政協及相關部門人員來到大清流河邊,共同商討保護母親河行動。
◇周雪梅 文/圖
大清流河水清岸綠
河邊植被豐茂,清澈的河水倒映著藍天和岸邊的風光。11月9日上午,安嶽縣政協一行人到東興區調研大清流河保護工作,與東興區政協和區水利局、區人社局及永福鎮黨委一行人來到大清流河邊,實地察看河水治理情況,還察看了河長公示牌。
近幾年,東興區大清流河實行河長制,兩岸幹部群眾積極治理,讓河越來越美,水質一直保持Ⅲ類。
建立「上下左右」管理機制
東興區大清流河有3名區級河長、10名鎮級河長和98名村級河長,區級河長定期召開相關部門和鎮(街道)河長聯席會,總結部署工作、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
建立了上下遊、左右岸聯動機制,與上遊安嶽縣、中遊左岸的重慶榮昌區籤訂了合作協議,推進聯合巡查執法監管。永福鎮與天林鎮、石子鎮與吳家鎮、平坦鎮與清流鎮和遠覺鎮也籤訂了邊界合作協議,上下遊聯動、部門間協作、左右岸共管工作機制更加健全。
今年以來,已與安嶽縣開展聯合巡查4次、召開聯席會議1次,與榮昌區開展聯合巡查2次、召開聯席會議3次,協調處理非法設障、亂排汙水、亂倒垃圾等問題6起。
根據年度工作任務制定考核細則,強化督查督辦,今年區河長辦已向各鎮(街道)下發督辦單11份,督促解決問題20起,促進了河長制工作落實。
多管齊下治理汙染
為抓好大清流河汙染防治,全面營造社會共治氛圍,全區大力宣傳,除張貼標語、廣播通知外,還在紙媒和網媒上進行多種形式的宣傳。堅持區、鎮、村三級河長帶隊巡查監管與網格員常態化巡查監管相結合,建立巡河制度,要求區級每月至少一次、鎮級每旬一次、村級每周兩次。今年以來,區級河長已巡河21次、鎮級河長已巡河284次、村級河長已巡河8000餘次,發現並解決問題73處。
各鎮(街道)還深入開展了針對河道的「清四亂」行動,今年7月完成了大清流河劃界工作,進一步明確了河道管理範圍劃定。對管理範圍內亂佔、亂堆、亂採、亂建問題進行了全面清查,10月份發現2處問題,目前正在督促整改。
規範管理沿河垃圾站(庫),常態化打撈河面及沿岸白色垃圾、水葫蘆等漂浮物,完善「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置」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置機制,基本實現「日產日清」。投資1.9億元建成的東興區6個鄉鎮垃圾壓縮中轉站,日處理垃圾能力710噸,目前已全部完工,輻射大清流河整個流域,有效解決了流域內垃圾處理問題。沿線鎮(街道)生活汙水處理廠升級改造項目成功納入全市PPP項目包,正在有序推進。流域內25座水庫已全部解除承包合同,還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適養區。實施「351」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方案,推動石子鎮和郭北鎮發展稻田綜合種養產業帶,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減少農業面源汙染。
嚴厲打擊涉水違法行為,以畜禽水產養殖、生活垃圾汙染、企業作坊汙染等為重點,深入開展了大清流河沿線及支流汙染源摸底排查,明確整改時限和責任。同時,開展多部門聯合巡查和執法監督,處理非法捕撈、畜禽養殖等涉水案件。
了解東興區境內大清流河情況後,安嶽縣政協一行人認為,東興區治理管護措施到位,河水治理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他們將把這些經驗和做法帶回去學習。雙方承諾一定要把大清流河治理好,共同保護好母親河。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