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免疫治療,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哪些?是時候該知道了!

2020-12-05 騰訊網

癌症的免疫治療起源很早,起初人們把一些病原微生物注射到患者體內,以激發機體的抗腫瘤活性,標誌著免疫治療的開始,大約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但大多免疫治療效果微弱,經過不斷的失敗之後,現在,免疫治療已是癌症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

目前,癌症的免疫治療主要是免疫檢查點PD—1/PDL1抑制劑的使用和CAR—T療法。CAR—T主要用於血液性疾病中,以腫瘤組織獲取T細胞後體外培養增多後,再回輸至體內讓它們同癌細胞去戰鬥。

常見實體瘤免疫治療主要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應用,一些也獲得了非常不錯的治療效果,但,是藥三分毒,免疫治療常見的毒性反應有哪些呢?

免疫治療的毒性作用具體機制還不是完全清楚,也許是藥物作用於腫瘤細胞的某種蛋白也可能存在於正常細胞,因此,免疫不良反應也就可能出現在各個系統,最常見的有皮膚毒性、胃腸毒性、肺毒性、肝毒性、內分泌毒性等。

皮膚毒性最多見的是各種皮疹,斑片狀皮疹、或丘疹、或膿皰樣、或白癜風樣皮損等。

胃腸毒性多表現為腹瀉,每日大便次數超過4—6次,或便秘,也可能有腹痛、便血、噁心嘔吐等情況,乏力明顯,多無發熱。

內分泌毒性多引起甲狀腺疾病、或糖尿病,臨床表現大多不明顯,檢查甲功、血糖或發現異常。

肺毒性病人或有咳嗽、呼吸困難,發生率比較高,資料顯示高達20%—40%多。

肝毒性可能會引起病人黃疸,肝功檢查提示膽紅素、轉氨酶升高,嚴重的情況或出現腹水。

免疫治療相關毒性反應大多都是輕度,中、重度的情況比較少,停藥後一般可自愈。皮疹反應較輕的情況可局部用一些抗過敏的藥膏,肺毒性、肝毒性、甲狀腺毒性等嚴重的情況下考慮停止免疫治療,激素、球蛋白、抗生素治療。

免疫治療相關毒性反應發生時間差異很大,快的有幾天,慢的一年多,大多發生在治療後3個月左右。腸胃毒性反應發生時間要早一些,腹瀉、便秘,再就是皮膚毒性,內分泌毒性出現晚、恢復慢。

免疫治療效果總體上雖然不錯,但也不是所有的腫瘤病人都適合,比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身體狀況很差、非小細胞肺癌明確可以靶向治療等情況就不宜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期間應該嚴密觀察,有沒有新的症狀出現?肝功、甲功、血糖的檢查,需同主診醫生保持溝通,有些嚴重的毒性反應還是挺厲害的。我是@劉永毅醫生 ,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腫瘤免疫治療不良反應及處理
    其次,對於醫生來說,需要快速判斷患者出現的症狀是否是免疫治療的不良反應以及鑑別診斷、不良反應的嚴重程度,掌握好處理不良反應的用藥和停止免疫藥物的指證,還需要知道這些哪些不良反應是自己就可以解決的,哪些是需要專科醫生的協助會診。第一部分我想用天平這個模型再跟大家講一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與不良反應的關係。
  • 正確認識腫瘤免疫治療——免疫治療的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健康界
    把身體比作花園,腫瘤比作花園裡的雜草,免疫治療就好比往土壤裡添加除草肥料,這種肥料能夠使土壤肥沃,控制雜草。但是土壤中肥料過多可能會對花園造成損害。免疫治療作為時下熱門的癌症療法,自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之後更受到了多數患者的追捧。那麼,免疫治療適應哪些患者?治療後是否會有不良反應?如果有,怎麼應對?
  • 聽醫生詳解最先進的癌症治療方法——免疫治療
    近日,在市中心醫院腫瘤三病區醫護人員開展了一場「有愛無痛 與『艾』同行」宣教活動為患者講抗癌知識,送去關愛和溫暖掃去患者心頭的陰霾醫生向患者介紹了近幾年新興的治療手段免疫治療的機制及適應症癌症免疫治療免疫療法被稱為治癒癌症的新希望,該治療方法獲得
  • 免疫藥物常見 11 類不良反應,你都知道嗎?
    隨著免疫檢查點藥物的廣泛應用,藥物的不良作用也逐漸明確。現將免疫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列出,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觀察監測。 01 皮膚毒性 皮膚不良反應是免疫治療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皮疹、斑疹、白癜風。皮膚毒性通常發生在治療的早期,治療後幾天或幾周後都有可能出現,也可能延遲至治療數月後。
  • 康健園|當腫瘤免疫治療遭遇不良反應,該怎麼辦?
    腫瘤免疫治療的興起,為人類攻克癌症帶來了曙光。其中,PD-1藥物免疫療法是通過阻斷PD-1信號通路,增強免疫系統功能殺死癌細胞。PD-1藥物免疫療法在腫瘤治療領域,已經成為繼手術、放化療之後的一種有效治療方法。
  • 腫瘤免疫治療有哪些不良反應?這些應對法寶要收好!
    化療和免疫治療都是治療腫瘤的重要方式,而隨著醫學的進步,目前腫瘤的治療已不再局限於單獨一種治療方式。而是聯合多種治療方式的綜合治療模式。有鑑於此,化療和免疫治療的聯合應運而生,並且日益應用廣泛。
  • 腫瘤免疫治療,規範治療才更好,聽聽專家怎麼說
    現代醫學的發展,為癌症患者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治療選擇,從傳統的手術、放療、化療到精準的靶向治療,尤其是近年來免疫治療的快速發展,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時間大大延長。治療方式不再是抗癌路上的絆腳石,但癌症患者需要面臨的又一個問題是,「免疫治療該怎麼用,要用多久?」
  • 肺癌患者免疫治療序貫奧希替尼會導致嚴重不良反應?丨肺癌資訊
    將多種新療法同時引入標準實踐,可導致有關最佳治療順序和意外重疊毒性的臨床挑戰。  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H A Yu和M D Hellmann等的研究[1]顯示,PD-1/PD-L1抑制劑序貫奧西替尼與嚴重免疫相關不良事件(irAE)相關,並且在最近接受PD-1/PD-L1抑制劑的患者中最常見。
  • 當腫瘤免疫治療遭遇不良反應,如何轉危為安?
    腫瘤免疫治療的興起,為人類攻克癌症帶來了曙光。其中,PD-1藥物免疫療法是通過阻斷PD-1信號通路,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殺死癌細胞。PD-1藥物免疫療法在肺癌治療領域,已經成為繼手術、放化療之後新興的有效治療方法。
  • 20%的癌症病人因免疫治療獲益,免疫治療成為癌症最有前景的治療
    近幾年腫瘤的免疫治療一直是熱門話題。據相關數據統計,大概20%的癌症病人因為免疫治療而獲益,其中有部分癌症病人甚至可以長期獲益。所謂長期獲益,就是有部分癌症晚期的病人經過免疫治療後可以長期生存,這對癌症晚期的病人來說是一種革命性的治療方式和治療藥物。
  • 怕不良反應,不敢用免疫治療?教你一招提前預防!
    實驗動物模型中已證明維生素D對多種自身免疫病和移植排斥反應有抑制作用。由此提示維生素D可能作為一種新的T細胞調節免疫抑制劑,成為臨床預防與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移植排斥反應的一種新方法。
  • 癌症:單純免疫治療 有效性不足30%
    放療過程也是一個照射過程,可以促進腫瘤抗原的釋放,激發免疫效應,很多的冷腫瘤變成了熱腫瘤,有利於治療。反過來,免疫治療也同樣能解決制約放療效果的一些瓶頸,比如通過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療會使腫瘤血管正常化,從而改善腫瘤常見的乏氧狀態,使癌細胞對射線更敏感,容易被放療殺傷,再聯合免疫治療,可能互相助力。
  • 有了免疫治療,我們離「攻克癌症」還有多遠?
    所以至少帕博利珠單抗的長期毒副反應是可預見的,大部分是可管控的。這就讓我們可以「放開手」,在臨床上至少給病人一個使用免疫一線治療的機會,讓一部分人可以長期生存,而這恰恰又是化療或靶向藥物治療目前還無法做到的。
  • 免疫治療癌症的成功率-北聯nk免疫細胞
    近幾年,癌症的治療牽掛是不少醫患的心,繼手術治療、放化療外,免疫治療儘管很多尚在研發階段,但無疑給腫瘤患者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那免疫治療癌症的成功率是多少呢?一起看看相關的介紹吧。
  • 《細胞》子刊重磅:癌症免疫治療的未來,這裡有十個問題
    不空談理論,舉兩個實例:常用的鼠結直腸癌模型MC38,它的高腫瘤突變負荷(TMB)能夠反應結直腸癌超突變/微衛星不穩定(MSI)的特點,但是MC38的突變與人類常見的突變並不一致[2];而另一種結直腸癌模型CT26,雖然特徵與未分化/難治性人類結直腸癌一致,但卻同時具有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免疫顯性抗原,免疫原性更高[3]。
  • 美國頂尖癌症中心:巨噬細胞介導的免疫抑制如何影響癌症治療
    【美國《尤裡卡警報》新聞網站12月21日文章】題:乳腺癌研究揭示巨噬細胞可能會以怎樣的方式弱化治療。丹娜法伯/布列根和婦女癌症中心在《自然癌症》發表的研究表明,巨噬細胞介導的免疫抑制是PARP(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治療的薄弱環節,研究小組正在研究如何提高對PARP抑制劑反應。
  • 用於控制血壓的藥物可以改善癌症患者對免疫治療的反應
    當我們遇到威脅時,刺激「戰「或」逃」反應的生化觸發器可能會幫助腫瘤細胞茁壯成長。羅斯維爾帕克綜合癌症中心的一組研究人員正在尋找打破這種動態的方法,以便使癌症治療更加有效。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癌症研究協會的《臨床癌症研究》雜誌上,該研究表明,一種廣泛用於控制血壓的藥物可能會改善患者對癌症免疫療法的反應。
  • 免疫不良反應有何徵兆?九個...
    心情愉快,免疫系統也會更加健康。第五,保證均衡、多樣化的飲食。加強營養,增強免疫力,也是對患者最基本的保障。問題二:您能不能給廣大癌症患者介紹一下,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包括哪些?張宇教授:肺癌的治療手段主要包括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和抗血管生成治療等。
  • 張毅:撬動癌症治療的「支點」——腫瘤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分為兩種,採取措施來激活或放大免疫系統反應的策略為激活免疫療法,反之,抑制免疫系統反應則稱為抑制免疫療法。免疫療法通過採用調控免疫系統的策略來達到恢復免疫系統平衡的目的。大量的臨床研究已經證明,腫瘤患者免疫功能受到極大抑制,因此,目前採用激活免疫系統療法來用於腫瘤的治療。
  • 癌症免疫治療十大挑戰
    抗癌免疫反應在骨骼微環境中也似乎受到特殊限制,存在的細胞因子(例如TGFβ)以及MDSC的存在增加所致。此外,淋巴結,肺和皮膚等部位通常可能是抗癌免疫的更有利部位,這可能是由於這些特定器官中免疫細胞的存在相對較高,同樣,最近的數據表明,可以採用器官特異性治療方法,並且聯合治療的其他研究可能會闡明免疫機制匹配療法對患者的特殊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