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免疫治療的興起,為人類攻克癌症帶來了曙光。其中,PD-1藥物免疫療法是通過阻斷PD-1信號通路,增強免疫系統功能殺死癌細胞。PD-1藥物免疫療法在腫瘤治療領域,已經成為繼手術、放化療之後的一種有效治療方法。雖然免疫治療可通過增強免疫系統功能產生確切療效,但是因免疫檢查點阻斷導致的不良反應不容忽視。關鍵在於人們能否識別它,並設法解決;無論不良反應如何變幻,盡在把握。
老郭(化名)是一名接受PD-1免疫治療的肺癌患者,正當他與家人感受著醫學進步時,治療出現了波折。一月前,他突然出現一系列嚴重的胃腸道不適,噁心嘔吐,甚至到了無法進食、無力行走的境地。家人趕緊將他送至仁濟醫院急診。血檢報告結果令經驗豐富的急診科醫生咋舌,老郭的血鈉僅117mmol/L(正常值為136-145mmol/L)。血鈉是維持人體血漿滲透壓的重要電解質,血鈉降至125mmol/L以下時,易並發腦水腫,病人表現為頭痛嗜睡、肌肉痛性痙攣、神經精神症狀和可逆性共濟失調等。若腦水腫進一步加重,可出現腦疝、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當務之急是,合理補充鈉離子,糾正血液電解質紊亂,但是急診科醫生發現,經過積極補充鈉離子後,老郭的血鈉指標依然達不到正常水平,主診醫師立即聯繫內分泌科會診。敏銳的會診醫生發現老郭的低鈉非同尋常,迅速收治入內分泌科病房。
內分泌科主任麻靜及其團隊仔細評估老郭內分泌激素水平後發現,老郭的低鈉血症源於垂體功能減退,孤立性ACTH缺乏。位於腦內的垂體是人體最重要的內分泌腺體,分泌多種激素控制人體代謝及生長發育、生殖等生理功能。垂體分泌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缺乏將引起腎上腺的內分泌功能減退,導致身體抗應激能力下降、電解質紊亂等。老郭低鈉血症的原因終於找到了,經內分泌科綜合治療後,他的血鈉迅速恢復正常,症狀顯著改善。同時在PET-CT腫瘤評估中,團隊欣喜地發現,經過腫瘤科PD-1腫瘤免疫治療1年後,原本已處於肺癌晚期轉移的老郭,體內的腫瘤活性基本得到抑制,腫瘤控制得非常好。
腫瘤科主任王理偉表示,PD-1藥物免疫治療療效好,但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該類藥物可能造成內分泌系統損傷,須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不然會有生命危險。老郭目前採用PD-1藥物免疫治療收效很好,但出現了副作用,而目前療程尚未結束,如果中斷治療,腫瘤復發的風險非常高,需要內分泌科團隊介入管理,評估補充內分泌激素,確保患者治療安全。
內分泌科主任麻靜團隊在診治過程中發現,老郭的垂體功能減退,表現為孤立性ACTH激素缺乏,即垂體分泌的眾多激素中僅有ACTH一項缺乏,導致頑固性低鈉血症。這種情況在臨床比較少見,罕有報導。團隊查閱了最新診療指南和研究文獻資料,考慮腫瘤免疫治療損傷內分泌腺體功能,導致患者自身免疫性垂體炎表現。麻靜主任表示,除垂體外,腫瘤免疫治療還會導致身體其他內分泌腺體例如甲狀腺、腎上腺、胰腺的損傷,進而表現各種腺體內分泌功能的紊亂。內分泌科規範的評估可及早發現此類併發症,積極治療,幫助患者更好地治療腫瘤。
腫瘤免疫治療藥物相對較新,臨床醫師對於腫瘤免疫治療中內分泌紊亂的認識和處理經驗不足。為此,仁濟醫院腫瘤科聯合內分泌科,對於免疫治療中的腫瘤患者進行內分泌相關指標監測和管理,為此類患者的腫瘤治療保駕護航。隨著該類藥物納入醫保,相信會有更多的腫瘤患者獲益。
楊明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內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