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靶向藥可能會引起皮膚不良反應?不要慌快來看一看!

2020-11-29 健康界

腫瘤靶向藥相關皮膚病

隨著現代醫學研究的進展,腫瘤治療方面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目前可以根據腫瘤中檢測到的特異分子異常,研發出靶向性治療藥物。這些靶向藥物較傳統化療藥針對性更強、治療效果更好、且較傳統化療藥物相關的副反應減少。但隨著腫瘤靶向藥物在臨床的廣泛應用及患者對生活質量期望的不斷提高,這些新型藥物的特殊不良反應越來越受到重視。其中皮膚不良反應事件較為常見,且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和藥物的進一步治療。 

常見引起皮膚不良反應的腫瘤靶向藥物

 

腫瘤靶向藥物引起的常見皮膚病

通常情況下,皮疹在治療的第1-2周開始出現,在治療的3-5周達到高峰,在治療停止4周內逐漸消退,但由於患者以腫瘤的治療為主,所以在不停止治療的情況下,皮疹可能會出現反覆和進展。下面我們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腫瘤靶向藥物引起的常見皮膚病。

1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抑制劑

靶向藥物中針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的藥物最易產生皮膚不良反應,包括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拉帕替尼、阿法替尼、奧希替尼等,和單克隆抗體如西妥昔單抗、帕尼單抗、帕妥珠單抗等。

EGFR在角質形成細胞、毛囊和皮脂腺中高表達,其調節角質形成細胞增殖、分化、移行和存活,並在維持表皮穩態中起關鍵作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或單克隆抗體抑制EGFR表達水平後可影響表皮的完整性,導致毛囊和皮脂腺的無菌性炎症。最容易引起的臨床表現是毛囊炎樣皮疹(丘疹膿皰型)、甲溝炎和脫髮等。

 

01

毛囊炎樣皮疹(丘疹膿皰型)

好發於皮脂腺豐富部位如頭面部和胸背部,表現為毛囊為基礎的無菌性丘疹及膿皰,一般無粉刺。初始的膿皰是無菌的,但可繼發感染。患者常伴明顯瘙癢。

奧希替尼引起的頭皮較為廣泛的毛囊炎樣皮疹

02

甲溝炎

足踇趾為好發部位,表現為趾甲周皮膚局部紅腫,常伴化膿性肉芽腫改變,可繼發感染。皮疹疼痛明顯,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阿法替尼引起的甲溝炎伴肉芽腫樣改變

03

皮膚乾燥症及瘙癢症

常因角質形成細胞異常分化所致的皮膚屏障受損、經皮水分丟失引起,嚴重時可有指端乾燥和皸裂。

 

04

毛髮異常

常表現為頭皮和身體的毛髮變脆、變細、變捲曲和脫髮。

 

阿法替尼引起的頭皮毛囊炎、毛髮異常和脫髮

2

其他小分子激酶抑制劑

01

VEGFR/PDGFR抑制劑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血小板生長因子受體(PDGFR)抑制劑是一組小分子激酶抑制劑,主要靶向抑制參與腫瘤生長和血管生成的一些酪氨酸受體和酪氨酸激酶,包括舒尼替尼、阿西替尼、索拉非尼、凡德他尼、瑞戈非尼等。這類藥物可引起許多皮膚反應,其中最常見的是手足皮膚反應、多形紅斑、其他如毛髮改變(可逆性瀰漫性脫髮、毛髮色素脫失等);鱗狀上皮增生性病變(角化棘皮瘤、鱗狀細胞癌);脂溢性皮炎樣面部和頭皮紅斑等。

手足皮膚反應

通常表現為紅斑基礎上局灶角化過度性胼胝樣皮損,好發受壓或摩擦部位,如指尖、手掌和足跟等,皮疹疼痛明顯。病理上主要表現為角質形成細胞壞死和小血管炎症。

瑞戈非尼引起的手足皮膚反應

02

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作用於BCR/ABL融合蛋白而抑制信號轉導,是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包括:伊馬替尼、達沙替尼、尼羅替尼、博舒替尼等。其皮膚不良事件有多種表現,包括斑丘疹、脫髮、色素沉著障礙、毛周角化病和光敏反應等,偶爾也可見重度皮膚反應。斑丘疹是最常見的皮膚不良事件,皮疹發生率通常呈劑量依賴性。表現為非特異性局部或全身性紅色斑丘疹性皮疹。

03

絲氨酸-蘇氨酸激酶抑制劑/BRAF抑制劑

可用作BRAF突變的激酶抑制劑,這類藥物包括威羅非尼、達拉非尼、恩考芬尼等。它們可以引起不同的皮膚毒性,最常見的是斑丘疹和脫髮,還有光毒性反應、鱗狀上皮增生性病變、掌蹠角化病等。

3

PD-1/PD-L1抑制劑

PD-1抑制劑和PD-L1抑制劑屬於免疫治療,即通過調動患者自身免疫細胞來抵禦、殺死腫瘤細胞。其作用於同一通路(PD-1/PD-L1),通過阻斷PD-1與PD-L1的結合,增強T細胞對腫瘤細胞的識別與殺傷來實現抗腫瘤作用。但是PD-1/PD-L1抑制劑在增強T細胞抗腫瘤效應的同時,也可能異常增強對自身正常組織的免疫反應,產生相關的副作用,稱為「免疫相關不良反應」,可累及多個器官及系統。其中,免疫相關皮膚不良反應較為常見,約40%的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皮膚不良反應,或原有的皮膚病加重。但由於PD-1/PD-L1抑制劑的臨床應用不夠普遍,所以很多皮疹類型仍待發現與總結。

01

新出現的皮膚病

大多數的免疫相關皮膚不良反應被定義為「非特異性皮疹」,也就是說其表現各種各樣,且多為輕度,報導的有斑丘疹樣皮疹、白癜風、苔蘚樣皮疹、銀屑病、大皰性皮膚病、血管瘤等。少見的也會有重症藥疹如Steven-Johnson症候群、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TEN)等。

奧希替尼引起的頭皮較為廣泛的毛囊炎樣皮疹

02

原有皮膚病加重

由於PD-1/PD-L1抑制劑增強了自身免疫反應,所以如果患者本身患有與免疫有關的皮膚病如銀屑病,則可能會加重。

 

信迪利單抗引起的原有的銀屑病加重

03

腫瘤靶向藥相關皮膚病的診治

1)腫瘤靶向藥物種類繁多,常常可引起的各種類型的皮膚不良反應,但皮膚不良反應是腫瘤治療過程中的一個伴隨症狀,總體來說並不會影響腫瘤治療的進程,也有一些研究表明皮膚不良反應程度與更好的腫瘤治療效果相關。

2)腫瘤靶向藥相關皮膚病儘管不影響腫瘤患者整體預後,但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嚴重時影響腫瘤治療藥物的選擇。臨床上治療依據皮疹的類型、皮疹的面積和發病的部位選擇治療的藥物、劑型和給藥方式。例如手足皮膚反應,好發手足部位,疼痛明顯影響生活質量,可外用強效糖皮質激素治療,如皮疹破潰則局部溼敷。毛囊炎樣皮疹初發為無菌性毛囊炎,並可合併繼發感染,皮疹輕可局部外用抗生素,皮疹泛發可口服四環素類抗生素如米諾環素治療。PD-1/PD-L1抑制劑誘發的免疫炎症性皮膚病可以局部外用中/強效糖皮質激素,嚴重者可以系統使用糖皮質激素。

侖伐替尼引起的臀部疼痛性多形紅斑治療前後變化

3)腫瘤靶向藥相關皮膚病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治療不能一概而論,需要結合特定的皮疹類型針對性的治療。普遍認為皮疹嚴重程度Ⅰ級為皮疹面積<10%的全身體表面積,皮疹對症處理,並不影響腫瘤靶向藥物治療;Ⅱ級為皮疹面積約10~30%全身體表面積,如無明顯的伴隨症狀並不影響生活自理能力,皮疹可對症處理,並不影響腫瘤靶向藥物治療;Ⅲ為皮疹面積>30%全身體表面積,伴有嚴重的瘙癢、疼痛或影響生活自理能力,需要考慮暫停腫瘤靶向藥物治療,並積極治療皮膚不良反應;Ⅳ級為皮疹面積>30%全身體表面積,伴嚴重皮膚感染、Steven-Johnson症候群、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TEN)或大皰性皮疹等,需要暫停腫瘤靶向藥物治療,並積極治療皮膚不良反應,並可入院治療。有Ⅲ~Ⅳ級皮疹的患者皮膚好轉後,病情需要,腫瘤靶向藥物可減量使用。

4)腫瘤靶向藥相關皮膚病發生率較高,但正確認識疾病發生和變化特點,同時結合皮膚科專科醫師的診治以及多學科的合作可以。

相關焦點

  • 口服靶向藥注意事項有哪些?一文讀懂不良反應管理!
    3、口服靶向藥哪些水果是不能吃的呢?  大部分水果無需擔心,都是可以正常食用的,注意適量就行。重點監控對象是「柚子家族」。為什麼呢?  原因是「柚子家族」可能會影響靶向藥物在體內的正常代謝過程,造成體內血藥濃度過高,引起不良反應的發生。
  • 腫瘤免疫治療有哪些不良反應?這些應對法寶要收好!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科龍健婷副主任醫師介紹,免疫化療對治療腫瘤有一定的協同作用,能達到1+1>2的治療效益。 但與此同時,免疫化療也會帶來一定的不良反應,包括輸注反應、感染、間質性肺炎、B肝病毒再激活和腫瘤溶解症候群等五大方面。
  • 腫瘤免疫治療不良反應及處理
    其實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成:人體免疫系統不是越強越好,要處於一種平衡狀態才是最合適的,如果免疫抑制,那麼就可能會出現腫瘤、免疫缺陷病等疾病;如果免疫過度激活,人體免疫細胞反而會攻擊我們自身器官,產生諸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狼瘡、肌炎等自身免疫病。所以,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既不要出現免疫缺陷,讓「外敵」-腫瘤有可乘之機;也不要過強攻擊自己的組織從而導致產生自身免疫病,造成「自己人打自己人」的尷尬局面。
  • 腫瘤筆記:EGFR-TKI 所致皮膚黏膜不良反應處理
    然而 EGFR-TKI 導致的皮膚不良反應,不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還可能導致正常治療無法繼續,嚴重影響腫瘤的治療效果,其中又以皮疹/痤瘡樣皮疹和甲溝炎兩類不良反應最為常見。EGFR-TKI 所致皮膚不良反應的類重程度不僅與 EGFR-TKI 的種類和治療時間相關,同時也與患者自身因素相關,如吸菸、免疫狀態、遺傳變異(如K-ras 突變)等相關。
  • 靶向藥治療後會有這些副作用,不要隨意停藥。副反應與療效無關
    靶向藥是最近十餘年治療腫瘤最火的藥物。靶向藥靶點明確,可以對腫瘤細胞精準殺傷,對正常細胞殺傷小。由於靶向藥的治療機制,所以靶向藥具有效果好、副作用小的特點。
  • 癌症的免疫治療,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哪些?是時候該知道了!
    免疫治療的毒性作用具體機制還不是完全清楚,也許是藥物作用於腫瘤細胞的某種蛋白也可能存在於正常細胞,因此,免疫不良反應也就可能出現在各個系統,最常見的有皮膚毒性、胃腸毒性、肺毒性、肝毒性、內分泌毒性等。 皮膚毒性最多見的是各種皮疹,斑片狀皮疹、或丘疹、或膿皰樣、或白癜風樣皮損等。
  • 藥物引起的皮膚過敏有哪些不良反應
    藥物引起的皮膚過敏有哪些不良反應?藥物是一種常見的致敏物,由藥物引起的過敏可以稱為藥物過敏,而且它容易引起一些不良反應,那麼藥物引起的皮膚過敏有哪些不良反應?  蘇州膚康皮膚病醫院指出,藥物引起的過敏一般可以使皮膚出現紅疹、瘙癢等過敏反應,但是也有些患者會出現一些嚴重的不良反應,常見的有發熱、胸悶心慌、喉頭髮緊、臉色蒼白、四肢發麻、血壓下降、呼吸困難等,反應嚴重者還可出現神志不清、昏迷、驚厥,如不及時搶救不,還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 靶向藥的5個副作用、三大條件,提前了解,才能少走彎路
    治療的同時,很容易引起毒副作用。而靶向藥的出現,給大多數患病人群帶來希望,它能精準的定位到病變部分,釋放有效成分,同時藥物的毒副作用較少,給癌症患者帶來了希望。 常見的非小細胞肺癌、乳腺癌、胃腸腫瘤、腎癌、黑色素瘤、甲狀腺癌、血液腫瘤等病症都可通過靶向藥治療。
  • 你夢寐以求的長睫毛,竟是靶向治療的毒性反應?
    對於皮膚而言,治療過程中因表皮細胞的正常EGFR表達亦受到抑制,因此EGFR-TKI可引起不同類型和程度的皮膚毒性反應[3-4],其中最常見的是痤瘡樣皮疹(丘疹伴膿皰,通常最早發生)、皮膚乾燥/瘙癢、甲溝炎等[6-7]。「長睫毛」竟是不良反應的一種!究竟咋回事?
  • 靶向藥能包治百病?吃中藥治癌有沒有用?關於腫瘤,這場講座信息量很大
    顧名思義,我們體內首先要有相應的靶點,而這個藥物就是針對性的治療這個靶點,從而起到控制腫瘤的效果,這就是靶向治療。那麼什麼是我們需要的靶點的呢?就是引起腫瘤發生發展的基因,這些基因由於各種原因發生了突變,使得正常細胞的增殖失去了控制,從而導致腫瘤的發生。那麼我們如何找到這些突變的基因呢?那就需要進行基因檢測找到它、發現它。從而給予相應的治療。
  • 免疫不良反應有何徵兆?九個...
    第三,從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雖然免疫單藥的有效率偏低,不超過20%,但是免疫聯合化療/放療/抗血管生成藥物等,有效率可能達到50%,也是目前腫瘤免疫治療一個重要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免疫治療提倡早用,在病人一般情況良好的時候應用,能充分調動起免疫系統,給病人帶來更好的療效。
  • 腫瘤藥物資訊:非小細胞肺癌的一二三四代EGFR-TKI靶向藥
    EGFR-TKI靶向作用機制被稱為「不幸中的萬幸」的著名靶點:EGFR突變現在肺癌患者或多或少都會做基因檢測,以此來看是否有針對性的靶向藥可服。因為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已經進入了「個體化」治療階段,效果更好且副作用更小的靶向藥物正在逐漸取代傳統化療藥物成為一線藥物。
  • 應對胰島素不良反應可以停藥嗎?
    如何應對胰島素的不良反應胰島素治療過程中,很多朋友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不良反應,造成了一些恐慌。其實這些不良反應在臨床上屢見不鮮,只要應對得當,就不會有太大問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常見的胰島素治療不良反應及其應對方式。
  • 「無藥可治」的KRAS突變腫瘤有了新突破?
    正常情況下,KRAS和GTP結合後會切掉GTP的最末一個磷酸基,使其變成GDP,進而引起失活。但是當KRAS基因突變後,KRAS蛋白持續保持與GTP結合的活化狀態,自主激活下遊信號通路,從而促進細胞的異常增殖。  雖然與KRAS的戰爭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爭,但近期的幾項研究開始逐漸讓我們看到勝利的曙光。
  • 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腫瘤專家:規範合理用藥才是關鍵
    靶向藥:腫瘤治療步入飛躍時代  肺癌治療的手段一直在更新迭代。  「至於什麼樣的患者適合靶向治療,還是要看基因檢測的結果。」廖美琳教授說,晚期肺癌患者在決定治療方案之前,一定要進行基因檢測,並根據檢測結果採用對應的靶向藥,如易瑞沙、特羅凱、凱美納等,在亞洲,特別是我國,有EGFR基因突變的肺腺癌患者佔到了50%左右,患者千萬不要因為沒有進行基因檢測而錯失良機。
  • 正確認識腫瘤免疫治療——免疫治療的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健康界
    把身體比作花園,腫瘤比作花園裡的雜草,免疫治療就好比往土壤裡添加除草肥料,這種肥料能夠使土壤肥沃,控制雜草。但是土壤中肥料過多可能會對花園造成損害。免疫治療作為時下熱門的癌症療法,自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之後更受到了多數患者的追捧。那麼,免疫治療適應哪些患者?治療後是否會有不良反應?如果有,怎麼應對?
  • 一文讀懂:乳腺癌靶向藥及其副作用總結
    最常見的不良反應(>5%) 腹瀉,噁心,腹痛,疲勞,嘔吐,皮疹,口腔炎,食慾減少,肌肉痙攣,消化不良,AST或ALT升高,指甲異常,皮膚乾燥,腹脹,體重下降和尿路感染。
  • 吃靶向藥不注意這幾點,等於白吃!
    不科學、不合理的用藥,可能會產生比傳統化療更多的副反應! 服藥靶向藥,這5點需記牢! 1、避免突然增量或減量 靶向藥物的服用次數和劑量都是經過反覆多次的動物以及臨床試驗才得出結論的,只有按時按量的服用才能達到穩定的血藥濃度,發揮最佳的治療效果。突然的增量或減量都會導致血藥濃度產生波動,影響藥效不說,還會導致耐藥性的提早出現,甚至產生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
  • 頭頸部放化療期間不良反應多?這樣做讓身體恢復得更好
    頭頸部是腫瘤的好發部位,而放療是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放療是利用放射線治療腫瘤的一種方法,具有殺傷力強、見效快的特點。但放療是把雙刃劍,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不可避免的會對人體正常細胞造成損傷,發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
  • PLD不良反應中國專家共識權威發布 | 袁芃教授詳解共識要點
    2020年6月7日-9日,開展了在線雲會議,會議期間,在內分泌與化療專場,袁芃教授權威解讀了即將要發表的《聚乙二醇脂質體多柔比星不良反應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以下簡稱《共識》)。袁芃教授主要從共識發布的背景、聚乙二醇脂質體多柔比星(PLD)的理化性質及藥代動力學、PLD不良反應及其管理三大方面進行了詳細解讀。《共識》發布背景傳統蒽環類藥物特點:抗瘤譜廣、抗瘤作用強、療效確切,但受到明顯的劑量依賴性心臟毒性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