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化學的角度看世界

2020-12-03 愛讀書的梧桐樹

化學是一門神奇的學科,也是初高中必學的基礎課程之一,化學在生活中有著很多應用,比如我們穿的衣服,所用的燃料,甚至是我們所品嘗的美食,都與化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很多時候我們生活在化學中卻不自知,如果你精通化學,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學好化學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知識進化圖解系列,太喜歡化學了》是由日本科學記者大宮信光所編著的科普讀物,全書分為6章,介紹了許多生活中常見的化學問題,將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相連接,用化學的角度重新認識和解決問題。

本書的定位是給學生的學科敲門磚,給成年人的思維躍遷工具,作為一本科普書,它所涵蓋的內容廣泛,語言通俗易懂,每一章的篇幅都很簡短,類似於科學版的十萬個為什麼,從化學的角度觀察生活,認識生活,進而熱愛生活。

書中有很多我們生活中經常忽略的冷知識,有些問題,我們經常遇到,但是卻選擇忽略,從來沒有想過會與化學有關係。比如說為什麼米要煮了之後才能食用?這是因為澱粉在大米的含量中大約有75%,澱粉不能溶於水,人體內也沒有消化生澱粉的酶,所以吃了生的澱粉會導致腹瀉。

只有將生澱粉在水中加熱,使之糊化,才能產生讓人體能夠消化的澱粉,但並不是只要加水加熱就可以了,還要掌握水量和加熱的時間,最好的狀態是火候到位,大米已經煮透了,米粒的表面乾濕剛好,煮米其實是一個簡單的化學反應,只有經歷正確的工具才算實驗成功,也就能得到香甜的米飯。

書中還介紹了一些技術與化學的關係,讀完書你會發現,你可能並不了解你家的家電。空調作為家庭必備的電器之一,冬天可以制熱,夏天可以製冷,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空調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利用了液體,在蒸發變成氣體時,會從周圍吸收大量的熱量,從而使周圍的溫度降低。

空調在製冷時會吸走室內的熱量,再經空調外機將熱量釋放出去,制熱模式則剛好相反,是吸收室外的熱量,並將其送到室內。空調與冰箱的原理十分相似,只是空調處在制熱模式時,製冷劑的運作過程恰好是與冰箱相反的。

化學不僅與人類有關係,生物與化學也是密不可分,我們都知道綠色是養眼的治癒系顏色,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用眼過度時,總有人提醒看看綠色的植物,但是為什麼植物是綠色的呢?

這是因為植物體內所含的一種色素,也稱之為葉綠素。葉綠素的存在並不是為了讓植物,好看那麼簡單,它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成分,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時,會吸收太陽光中藍色和紅色的光,未被吸收的綠色的光會被反射,所以植物看起來是綠色的。

我所介紹的只是書中的冰山一角,化學其實是諸多課程當中較為有趣的一門,它是以實驗為基礎,以探索世界的微觀結構為目的,學習化學不僅是為了取得好的成績,更是為了了解我們所處的世界,運用知識更好的生活。

相關焦點

  • 換個角度看萬華化學:狂奔進化史
    (點擊可看大圖) 因此,本文把近年來勢頭最猛的科思創作為參照,將其財務維度各個方面與萬華化學做一個比較,希望以全球的視野來看一看萬華的投資價值。將分別從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研發投入的角度進行比較。 就研發投入一環,需說明的是,萬華化學每年的研發投入全部費用化,沒有資本化。這是非常謹慎嚴謹的做法,值得讚賞。
  • 仙道與輪迴的傳說,從人的角度看問題和世界
    01仙道和六道輪迴由來已久,人類對自身的周邊世界的認識還只存在於皮毛丁點,用科學可以解釋的東西就更加少之又少,科學以物質觀為走向,對於精神和意識、意念的領域卻很少有涉及。人們總是相信眼見為實,但是有些事物並不一定用我們的眼睛就可以發現,那麼能不能說明其不存在呢?
  • 乾貨系列|換一個角度看「化學需氧量(COD)」的本質
    那麼今天這篇文章將用一個新的角度——化學需氧量COD的測定,來探索COD概念形成的本質,同時幫助大家熟悉相關檢測方法!「化學需氧量(COD)是用化學氧化劑氧化水中有機汙染物時所消耗的氧化劑量。」《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化學需氧量COD是以化學方法測量水樣中需要被氧化的還原性物質的量。廢水、廢水處理廠出水和受汙染的水中,能被強氧化劑氧化的物質(一般為有機物)的氧當量。」
  • 《太喜歡化學了!》——用化學來化解生活中的為什麼
    我們不知道原因卻也從未想過這些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疑問居然可以運用化學的知識來為我們解惑,《太喜歡化學了!》無疑是給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化學世界的大門。本書作者大宮信光,科學記者。就讀於東京教育大學,大學時即開始擔任家庭教師、經營補習班。著有《大改變看世界的方式!》《現代科學的五十大發明、大發現》等科普讀物。
  • 從世界宏觀角度看古代中國落後伊始
    可以說明朝之前元朝在當時那都是霸主級別的存在,妥妥的老大哥,想打誰打誰,一直打到歐洲,差點把歐洲給殖民了,那是多大的排面,再換個角度但是元朝過後到了明朝,世界的發展翻開了嶄新的一頁,起因就是歐洲進行了文藝復興湧現出許多世紀型人才,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同時也進入了大航海時代,以西班牙,葡萄牙兩個國家為代表,哥倫布,胡安.德拉克薩,麥哲倫等等,歐洲湧現了許多著名的航海家,從15世紀開始,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以發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世界各地都出現了歐洲人的面孔。
  • 看· 專業的精彩!化學化工學院:與世界共享化學之美!
    ↓南京大學化學類專業宣傳片↓院系速查諮詢電話:025-89680289 025-89682319網址:http://chem.nju.edu.cn/化學是人類用以認識和改造物質世界的重要方法和主要手段之一。化學學科的誕生與飛速發展為推動人類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
  • 讓我們從另外一些角度看世界
    讓我們從另外一些角度看世界科技發展到今天,我們看到的世界,僅僅是整個世界的5%。這和1000年前人類不知道有空氣,不知道有電場、磁場,不認識元素,以為天圓地方相比,我們的未知世界還要多得多,多到難以想像。
  • 偏光片角度怎麼看_偏光片廠家排名
    偏光片角度怎麼看_偏光片廠家排名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12-02 13:40:53   偏光片角度怎麼看   偏光片的角度即拉伸方向,判別有三種方法
  • 【讀書會第9期】《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換個角度看世界
    也沒有免於接受化學閹割,自殺身亡的命運。有些現象,如果用已知的各種學科、各種知識都不能解釋的話,那麼對於剩下的那些解釋,不要看表面是否很荒謬或者離奇,都要學會去尊重。在你沒有真的了解一個理論的時候,不要輕易的引用,或者用來佐證,或者去反駁。你要先了解清楚,否則你很可能會成為一個笑話,因為你在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
  • 走進「陰陽」(另一個角度看世界)
    可見古人是從物質世界的本質——「氣體」和氣體的「運動」這兩個角度定義「陰陽」的。古人不稱「陽陰」而稱「陰陽」,這與古人的世界起源邏輯有關。其世界創生次序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即天地)。。。「無極」即「混沌」,「混沌」即散漫飄蕩的水汽。「太極」即圓心,而圓心的出現是和圓周運動的發生同時刻的。圓周運動的主體就是散漫的水汽。
  • 但斌薦讀|《奇點臨近》:換個角度看世界
    本期,東方港灣董事長但斌為我們講述:換個角度看世界。——Ray Kurzweil換個角度看世界很多人擔心經濟發展,但如果切換到數字經濟,比如晶片、5G、人工智包括基因技術,你看到的其實是世界的另外一個角度。我覺得人類社會的發展是指數級變遷的結果。
  • 但斌薦讀 | 《奇點臨近》:換個角度看世界
    本期,東方港灣董事長但斌為我們講述:換個角度看世界。——Ray Kurzweil換個角度看世界很多人擔心經濟發展,但如果切換到數字經濟,比如晶片、5G、人工智包括基因技術,你看到的其實是世界的另外一個角度。我覺得人類社會的發展是指數級變遷的結果。
  • 從量子的角度看生命
    (原標題:從量子的角度看生命)
  • 是時候改變你看世界的角度了
    ——《系統之美》讀後感不同的書有不同的讀法,文學類的可以用觀光的心態輕鬆讀,實用類的可以用考古的心態研究讀。如果你想通過閱讀獲取知識,增長能力,那就要做好面對艱苦過程的準備,這種艱苦主要是心理上的。如果你認為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完整讀完一本學習類的書,那是因為你還沒讀第二遍。《系統之美》是我第一本按照「強力研讀法」學習的書(你很難想像我開始第二遍閱讀時克服的心理障礙有多大),並記錄了完整的筆記,同時我也以實踐的方式驗證了這種讀書方法的有效性,接下來我試著用自己的理解方式來介紹一下什麼是系統思考。
  • 陰陽 ▎ 走進「陰陽」(另一個角度看世界)
    可見古人是從物質世界的本質——「氣體」和氣體的「運動」這兩個角度定義「陰陽」的。古人不稱「陽陰」而稱「陰陽」,這與古人的世界起源邏輯有關。其世界創生次序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即天地)。。。「無極」即「混沌」,「混沌」即散漫飄蕩的水汽。「太極」即圓心,而圓心的出現是和圓周運動的發生同時刻的。圓周運動的主體就是散漫的水汽。
  • 用科學的角度去看「鬼擋牆」到底是怎麼回事!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也都明白了,鬼擋牆這件事情只不過是人們自己在嚇唬自己的一種行為,世界上並沒有鬼打牆這件事情的存在,21世紀的我們更願意用科學的角度去看待世間萬物。對於這件事您怎麼看?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 從化學的角度看,汽車蓄電池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
    1.放電過程將蓄電池的化學能轉化成電能的過程稱為放電過程。將正、負極板放入電解液中,正極板上的活性物質二氧化鉛的氧進入電解液中,和電解液的氫結合生成水,同時,硫酸根和正極板上的鉛結合生成硫酸鉛;負極板上也發生硫酸根和鉛結合,生成硫酸鉛的反應。化學反應過程如圖1-10所示。
  • 盤點世界上2個人造「斜塔」,傾斜角度讓人看了都怕,你去過嗎?
    盤點世界上2個人造「斜塔」,傾斜角度讓人看了都怕,你去過嗎?相信大家都聽過義大利的比薩斜塔,因為地面土質變松,本為一座鐘樓的它開始慢慢傾斜,變成了現在為大家所熟知的世界名勝——比薩斜塔。但這也是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接下來要為大家盤點世界上2個人造「斜塔」,傾斜角度讓人看了都怕,你去過嗎?一起來看看吧!盤點世界上2個人造「斜塔」,傾斜角度讓人看了都怕,首先要說的就是位於西班牙首都馬德裡的兩座大廈「澳洲之門」。這是兩座向內傾斜的塔形寫字樓,傾斜角度互向對面傾斜15度,這座斥巨資建造的建築,因通向巴黎的公路正好通過此門,故稱「歐洲門」。
  • 從哲學的角度看「時間」,這下懵了……
    用大哲學家塞拉斯(Sellars)的話說,這涉及關於世界的「科學圖像」(the scientific image)和「在世之人的昭顯圖像」 (the manifest image of man-in-the-world)的衝突。在他看來,說明和處理這種衝突構成了現代哲學的基本任務。
  • 用宗的角度來衡量下科學
    〈用宗教的角度來衡量下科學〉一、宗教都有創世神話世界上所有宗教都有創世的神話,中國盤古開天女媧造人,耶和華七天創世等等。神學基點都是放在高層空間,是高層空間生命來管理教化低層的生命。比如兩人作題,一個人得用智慧計算,而另一個不用智慧,張嘴就來,誰厲害?所以科學教「奇點大神」自然大神,比神創論還玄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