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電晶體計算機

2020-12-06 琴娛

Eniac延生後,數學家馮·諾依曼提出了重大的改進理論,主要有兩點;其一是電子計算機應該以二進位為運算基礎;其二是電子計算機應釆用「存儲程序」的方式工作,並且進一步明確指出了整個計算機的結構應由五個部分組成;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裝置和輸出裝置,馮·諾依曼的這些理論的提出,解決了計算機的運算自動化的問題和速度配合問題,對後來計算機的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直至今天,絕大部分的計算機還是釆用馮·諾依曼

方式工作。

從1948年開使,電晶體開始出現。電晶體和磁芯存儲器的大量使用,導致了五十年代中期第

二代計算機的產生,計算機的體積也隨之不斷減小,1960年,第二代計算機進入了商業領域、大學和政府部門。

第二代計算機用電晶體代替了電子管,還使用了現代的一竺部件,如印表機,磁帶,內存,作業系統等。計算機中存儲的程序使得計算機有很好的適應性,在這一時期出現了高級的COBOL和Fortran等語言,使計算機編程更容易,計算機性能有很大的提高。

第二代計算機的特點是體積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穩定。

第一次寫文章,寫得很詳細,很認真,也花了很長時間。

如果對你有用,請關注,也給我一些鼓勵,後面再給大家帶來好文章。

相關焦點

  • 編程是什麼——我國的計算機發展史
    119機第二代電晶體計算機研製(1965-1972年)>在研製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的同時,我國已開始研製電晶體計算機,1965年研製成功的我國第一臺大型電晶體計算機(109乙機)。在國外禁運條件下要造電晶體計算機,必須先建立一個生產電晶體的半導體廠(109廠)。經過兩年努力,109廠就提供了機器所需的全部電晶體。然後對109乙機加以改進,在兩年後又推出109丙機,它運行了15年,有效算題時間10萬小時以上,在我國兩彈試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被譽為「功勳機」。
  • 電晶體的改進將使柔性塑料計算機成為現實
    來源:RDECOM 日本國立材料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透露,在製造可用於製造柔性,薄如紙的計算機屏幕的電晶體的過程中,應該很快會做出改進。 科學家們回顧了光敏有機場效應電晶體研究的最新進展;包含有機半導體,放大微弱的電子信號並發射或接收光的設備。
  • 量子隧道場效應電晶體可為計算機節能99%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瑞士科學家表示,到2017年,利用量子隧道效應研製出的隧道場效應電晶體有望將計算機和手機的能耗減少到目前的百分之一。
  • [視頻]達人4.2萬電晶體手工打造計算機 展示電腦工作原理
    (原標題:[視頻]達人4.2萬電晶體手工打造計算機 展示電腦工作原理)
  • 1973年8月26日中國第一臺百萬次計算機試製成功
    1957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出了中國首臺電子計算機(模擬型),在1958年刻苦攻關,先後試製出了中國的首臺小計算機與大型電子管計算機「103」,也是我國的第一代計算機。在1958年我國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僅用了兩年就研製出了第一臺計算機「107」,這臺計算機的運行速度每秒1500次,從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到第二代電晶體電子計算機用了5年時間,在1963中國自主研製出運算每秒達5萬次的電晶體電子計算機「109」(中國第二代計算機)。
  • ...月球,計算機,科技, ——快科技(驅動之家旗下媒體)--科技改變未來
    這臺計算機每秒能完成5000次加法運算,400次乘法運算,是算盤的2萬倍,可以媲美一個中國的小學奧數班。不過提到計算機形態的構想者,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圖靈。第一臺通用性計算機的藍圖就是他做密碼破譯器的時候勾畫出來的。你們打LOL的時候別忘了謝謝人家。
  • 電晶體繼任者大步走來 憶阻器或成計算機領域新寵
    圖片來源: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普通電晶體的替代者或許能在這個10年後進入市場,這預示著傳統計算機功能結構將出現徹底性的重新設計。憶阻器——過去6年間大量研究的主題——將成為一系列新設備的基本構件,這些設備從「物聯網」內部的傳感器和記憶晶片,到科學家、工程師和華爾街職員用於處理海量數據的巨型計算機。
  • 下一代計算機的關鍵?單原子電晶體在原子尺度下操控量子計算
    微型技術可能對下一代計算機產生巨大的影響,大幅增強內存性能和處理能力。取得這些進步的關鍵在於數個原子甚至單原子電晶體的發明。據《科學新聞》(Science News)報導,該項嘗試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如何複製這麼小的電晶體,其作用類似於微型開關。憑藉其設計方法,NIST領導的團隊成為史上第2個造出單原子電晶體的團隊,也是第一個批量造出僅有單電子的電晶體的團隊,這些電晶體的幾何結構可以在原子層面上操縱。
  • 第七屆國際薄膜電晶體計算機輔助設計會議舉行
    第七屆國際薄膜電晶體計算機輔助設計會議舉行 2016-11-02 微電子研究所 【字體: 小】 語音播報   10月26日至28日,第七屆國際薄膜電晶體計算機輔助設計會議
  • 製造電晶體,未來的計算機將可以更小
    隨著智慧型手機、筆記本電腦和計算機變得更小、更快,它們內部控制電流和存儲信息的電晶體也變得越來越小,但是傳統的電晶體只能縮小這麼多。現在,史蒂文斯理工學院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原子薄磁性半導體,它將允許開發以完全不同方式工作的新電晶體;它們不僅可以利用電子的電荷,還可以利用其自旋的能量,為創造更小、更快的電子元件提供了另一種途徑。
  • 製造電晶體,未來的計算機將可以更小!
    文章來自:(www.bokeyuan.net)隨著智慧型手機、筆記本電腦和計算機變得更小、更快,它們內部控制電流和存儲信息的電晶體也變得越來越小,但是傳統的電晶體只能縮小這麼多。現在,史蒂文斯理工學院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原子薄磁性半導體,它將允許開發以完全不同方式工作的新電晶體;它們不僅可以利用電子的電荷,還可以利用其自旋的能量,為創造更小、更快的電子元件提供了另一種途徑。
  • 碳基計算機時代來臨,首個完全碳基的電晶體金屬線被成功製造
    為打破傳統矽基晶片發展面臨的物理制約瓶頸,科學家們近年來開始研究替代矽基晶片的新型材料,碳基電晶體以其優越的性能,成為提高計算機運行速度,降低電子設備功耗的一代新星。但是,多年來一直面臨製造工藝、材料等方面的發展難題。
  • 單原子電晶體的創新將使量子計算機具有無與倫比的內存和處理能力
    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的研究人員與馬裡蘭大學合作,開發出進行原子級控制的新型單原子電晶體以生產原子級裝置,可以精確地調整單個電子流過其電晶體中的物理間隙或電子勢壘的速率,儘管經典物理學會禁止電子這樣做,因為它們缺乏足夠的能量。
  • 革命性的計算機技術:金屬碳電路元件可在更快,更高效的碳基電晶體...
    圖片來源:UC Berkeley圖片由Daniel Rizzo提供 碳金屬線是用於碳基計算機的完整工具箱。 基於碳而不是矽的電晶體可以潛在地將計算機的速度提高並降低一千倍以上的功耗(想想一部手機可以保持數月的電量),但是構建有效的碳電路所需的工具集仍然不完整。現在。
  • 電晶體的歷史-電子發燒友網
    各種各樣的創新使現代計算機(如我們今天所知)得以實現。但是,有一項基本發明幾乎是所有其他事物所依賴的,那就是不起眼的電晶體。讓我們看看這個不起眼的設備是如何變成的。 對電晶體的需求 從本質上講,所有計算機基本上都是執行數學運算的機器。最早的是手動計數設備,例如算盤,而將來開發的設備是使用機械零件。
  • 電晶體的來源及發展歷史
    而這就是最終製作出電晶體的思路。電晶體工作原理。   電晶體可以看做是由N型和P型材料層交替疊加而成的三明治。在NPN電晶體中,提高中間層(P型)的電壓會增加中間層的電子,從而令中間層的導電性強於外層材料,使得通過電晶體的電流增加。PNP電晶體中的導電過程與NPN電晶體類似,但電流強度不受電子數量控制而是由中間層帶正電的空穴數量決定的。從最基本的層面上來說,電晶體就是電子放大器。
  • 分子大小的電晶體新鮮出爐
    在這樣的原子尺度上,電子流通常很難得到可靠地控制,電子會跳到電晶體外,導致電晶體無效。英國《衛報》網站21日報導稱,研究團隊使用一個掃描隧道電子顯微鏡,將銦原子放置在精確位置上,並對通過柵極的電子流進行控制。他們意外發現,位於電晶體中心的酞菁染料分子的方向是由其電荷決定的,這意味著,與傳統電晶體只有一種簡單的類似開關的狀態相比,新型電晶體可能並不只限於此。
  • 集成電路:從電子管、電晶體到CPU
    這也使計算機確定了從電子管到電晶體,從專用設備到全社會普及的發展之路。電子管:二戰帶來的抉擇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46056.htm  在教科書中,ENIAC就是電子計算機的起源,而電子管也就在那一刻,確定了其在計算機發展史中的地位。
  • 0.167nm電晶體達成:摩爾定律到此為止-半導體,電晶體,摩爾定律...
    來自英國衛報的消息,德國PDI固體電子學研究所、日本NTT基礎研究實驗室、美國海軍等單位,近日研製出了目前最小的電晶體,直徑是167皮米(0.167nm)。0.167nm,是人類已知最強的IBM 7nm 1/42、人頭髮的60萬分之一、DNA鏈的1/15。
  • 幾十億的電晶體——CPU是怎麼設計出來的
    電晶體收音機學名:電晶體收音機,又名半導體收音機,簡稱半導體,又名戲匣子。由於點接觸型電晶體製造工藝複雜,存在噪聲大、大功率時難以控制、適用範圍窄等缺點,肖克利提出了用一種「整流結」來代替金屬半導體接點的大膽設想。半導體研究小組又提出了這種半導體器件的工作原理,1950年,第一隻「PN結型電晶體」問世了,它的性能與肖克萊原來設想的完全一致。今天的電晶體,大部分仍是這種PN結型電晶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