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琦獲贈16冊《厚重河南》 家鄉人送上「厚」禮

2021-01-12 大豫網

  □記者 朱琨 王燦 文

  首席記者 杜小偉 攝影

  本報訊 月是故鄉明,情是故鄉濃。昨日下午,省外僑辦副主任傅勁松給崔琦帶來一份「厚重」的禮物——《厚重河南》(如上圖):「河南是咱大家的根兒,這套書一定要好好看看,子孫後代也要看。這是大河報社多年來派記者廣泛挖掘河南歷史文化、弘揚黃河文明的作品集,可以讓您更快了解家鄉變化……」

  中原文化以紙墨的形式擺在面前,崔琦趕忙從座位上站起來。他抽出一本,饒有興趣地翻看。這,是大河報特意送給崔老的回家禮物,16冊的《厚重河南》,是大河報數十位記者花費十餘年心力精心烹製的「文化大餐」。

  2008年9月17日,崔琦到北京與寶豐老家人一起過中秋節,大河報首席記者杜超貼身採訪,他不僅留下了「祝大河報越辦越好」的寄語,還對記者轉達的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的訪學邀請做出熱情回應:「再有機會,我一定到鄭州、開封這兩所大學走走看看。」5年後,崔琦踐行承諾,踏上了歸程,他笑意連連,捧著一杯家鄉的地道美酒,動情端詳、深深品嗅;拿著一套記載家鄉風土人情的《厚重河南》,他頻頻點頭、愛不釋手。

  崔老的太太琳達向記者表示,這次行程太緊,沒有時間回寶豐老家,但高校之旅,則是崔琦為了解家鄉學界發展而定下的行程。

  因為對計算機和手機等電子產品功能的強大推動力,霍爾效應一直在物理學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記者一提霍爾效應的「中國研究」水平,崔琦立馬眼睛一亮,笑贊:「很好!很棒!」他表示,國內物理學界已經在這方面形成了很好的學術氛圍,也有很多建樹,自己會持續關注,同時, 他透露此次回來就是要參加北大舉辦的一個相關的物理學術論壇。

(大河報)

相關焦點

  • 河南籍諾貝爾獎得主崔琦:我寧願留在家鄉做一輩子農民,奉養父母!
    1956年,崔琦在香港求學。那天清早,金克敬陪同崔父崔母將背著小包袱的他送到村口大路上,崔琦落了眼淚。父母之死崔琦從河南寶豐縣去了北京,在大姐家裡沒住多久,就去了香港。「主要是來北京辦出境證件,在河南辦不了。那時剛解放,估計去香港還比較容易。」王達人說。
  • 謝伏瞻會見美國華裔河南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崔琦
    10月23日上午,省長謝伏瞻在鄭州會見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崔琦及夫人琳達。副省長趙建才參加會見。  謝伏瞻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對崔琦教授及夫人來豫考察、講學表示歡迎,對他長期以來對河南教育事業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並介紹了河南省情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他說,河南是中國的縮影。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崔琦在河南捐資建"希望小學"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崔琦在河南捐資建
  • 諾獎得主美籍華人崔琦為何不願回河南故鄉
    諾獎得主,成為河南寶豐的榮耀。寶豐縣領導曾先後兩次赴京,與來訪的崔琦教授面談,希望他回家鄉看看。崔琦一直推脫。「他雖然沒有詳細說,但我感覺他之所以不回去,主要因為那裡是傷心地。他父親大躍進期間是在那裡餓死的。他對外的說法是:父母永遠在我的心中,回不回去不重要,不在於形式。」崔琦的外甥王達人對記者說。
  • 諾獎得主崔琦62年後首次回鄉 與河南學子談教育
    22日晚從西安飛來,崔琦與太太馬不停蹄,把遊子回鄉的行程「密密織」。23日,他參觀了河南省博物院,盼望新世紀河南能延續歷史輝煌;他接受河南省省長謝伏瞻會見,分享對河南發展加速度的驚訝;24日,他一口氣趕了兩個「場子」,與河南高校學子親密接觸……這位諾獎得主以治學做人之光,所到之處,掀起了一陣讓家鄉自豪的「諾風」。
  • 崔琦12歲離開家鄉求學,入美籍獲諾貝爾獎,為何晚年表示後悔了?
    年僅12歲時,他離開河南農村到香港讀書,然後去美國深造,加入了美國國籍。為什麼他在晚年坦言自己後悔?崔琦於一九三九年二月底生於河南平頂山寶豐縣。父親42歲出世,母親王雙賢41歲出世,家中有三個妹妹。那時候封建思想還在,所以40歲的時候父母拼四胎,生一個兒子,讓崔家有個繼承人。
  • 諾獎得主崔琦不願回河南故鄉:不出來父母就不會餓死
    圍攻方方的愛國熱,本質上是一場懲善揚惡的鬧劇疫情下的中國,真實地讓人可怕你的憤青式愛國,正在誤國,也在傷己「國」是什麼?為什麼批評也是一種愛國?     諾獎得主,成為河南寶豐的榮耀。寶豐縣領導曾先後兩次赴京,與來訪的崔琦教授面談,希望他回家鄉看看。崔琦一直推脫。     「他雖然沒有詳細說,但我感覺他之所以不回去,主要因為那裡是傷心地。他父親大躍進期間是在那裡餓死的。他對外的說法是:父母永遠在我的心中,回不回去不重要,不在於形式。」崔琦的外甥王達人對記者說。
  • 諾獎得主崔琦不願回河南故鄉:不出來父母就不會死
    前面是「崔琦教授事跡展覽館」,館後還闢出一小片花園。展館內除了以四個展區、用圖片與文字呈現崔琦事跡和舊居重建經過外,還在櫥櫃內放置了「崔琦教授少年時期曾經用過的油燈」等物———實際上崔琦用過的油燈早已無處可尋。諾獎得主,成為河南寶豐的榮耀。寶豐縣領導曾先後兩次赴京,與來訪的崔琦教授面談,希望他回家鄉看看。崔琦一直推脫。
  • 美華裔諾獎獲得者崔琦時隔62年重返河南故土(圖)
    >  與大學生交流:要有所成就,不要迎合社會,要遵從自己內心  10月23日,闊別家鄉62年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崔琦教授,偕夫人琳達女士重返故土。身為科研巨子,家鄉河南的高等教育發展現狀是崔琦教授關注的重點之一。10月24日,他偕妻子應邀開始了在河南的高校之旅,當天上午,在河南省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領導的陪同下,先後前往河南工業大學、鄭州大學參觀考察,並與學生座談交流,一起聊學習和生活。兩校領導均表示,崔琦教授是中國的驕傲,更是河南的驕傲,希望老先生能對河南的大學教育以及科研給予相關建議。
  • 崔琦12歲離開家鄉河南,在美國獲得諾貝爾獎,晚年為何後悔來美國
    像楊振寧、李政道等人都是諾貝爾取得者,他們都是我們華人及整個中華民族的驕傲,但是另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崔琦,卻在晚年坦言自己後悔來到美國,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提起崔琦這個人,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他的名氣既比不上首個華裔諾貝爾得主楊振寧、李政道,也比不上近年來的莫言和屠呦呦。
  • 崔琦,傷心的故鄉
    崔琦家土地不多,後來他的舅舅又幫忙置了一些,解放時被定為富農,平分了土地。「在範莊,批鬥時用棒子、石頭,有這種情況。但沒有那麼嚴重。崔琦家一生都勞動,只是土地比別人多大約十多畝,有部分租給別人種。土改時,土地給分了,他舅家送的一些衣服首飾也給分了。」金克敬說,解放時崔琦家共三間房,其中一間坍塌,一直沒修繕。
  •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71年後回河南老家,崔琦舊居終於等到了主人
    中華民族一個優秀的文明古國,歷史上誕生了太多的名人,每個時代都有其評判英雄的不同尺度,每個時代的英雄都引領風騷。2019年時,闊別家鄉71年後,83歲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崔琦教授攜夫人終於回到寶豐老家我們總在說:「希望歸來時,還是那個少年」,我們每個人都在闖蕩,但很難以達到崔琦先生的成就
  • 華人諾獎得主崔琦的一聲痛哭!
    崔琦於1939年出生在河南平頂山寶豐縣肖旗鄉範莊村,崔琦乖巧聰慧,家裡儘管貧寒,父母都是目不識丁老實巴交的農民,但也設法送他上學。1949年小學畢業後,由於方圓幾十裡沒有中學,崔琦不得不輟學在家務農。1951年,有個機會可以讓他出外讀書,臨行的前幾天,崔母一針一線地為崔琦趕做了一件黑棉襖、一條藍棉褲、兩身內衣和幾雙鞋襪。
  • 諾貝爾獎獲得者崔琦教授回鄉訪問
    2014年4月21日-25日,在省、市外僑辦有關負責同志的陪同下,75歲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籍華人崔琦教授攜家人回到平頂山市寶豐老家探親訪問,與鄉親重敘舊情,與中學、高校師生座談,感受璀璨的中華文化。這是崔琦教授闊別家鄉63年後重回故裡。
  • 美籍華人、諾獎獲得者崔琦回河南故裡省親(圖)
    4月21日至22日,闊別家鄉63年的美籍華人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崔琦教授攜家人回到老家河南寶豐縣肖旗鄉範莊村省親。
  • 諾獎得主崔琦為何不願回祖籍地?
    前面是「崔琦教授事跡展覽館」,館後還闢出一小片花園。展館內除了以四個展區、用圖片與文字呈現崔琦事跡和舊居重建經過外,還在櫥櫃內放置了「崔琦教授少年時期曾經用過的油燈」等物———實際上崔琦用過的油燈早已無處可尋。諾獎得主,成為河南寶豐的榮耀。寶豐縣領導曾先後兩次赴京,與來訪的崔琦教授面談,希望他回家鄉看看。崔琦一直推脫。
  • 崔琦捐建小學寶豐學子受益
    諾貝爾獎得主崔琦在家鄉寶豐縣捐建的希望小學日前投入使用崔琦教授捐了希望小學又捐電腦  中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記者昨天從寶豐縣獲悉,美籍華人、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崔琦教授捐資35萬元在家鄉寶豐縣肖旗鄉範莊村建造的崔琦希望小學日前投入使用。
  • 12歲從河南農村走出的崔琦,到美國獲得諾獎,晚年為何後悔了?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我們中國人獲得諾獎的卻很少,不過算上全世界的華人,也就是算上外籍華人的話,也不算太少了,而且他們所取得的成就也是舉世矚目的,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比如楊振寧(2015年由美籍改回中國籍)、李政道、李遠哲、丁肇中、朱棣文、錢永健、高坤等,今天要講述的是另外一個美籍華人物理學家,12歲從河南農村老家走出的崔琦,到美國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晚年為何後悔了?
  • 記者採訪十數人 獨家講述崔琦和他母親的故事
    面對楊瀾的提問,崔琦流淚了,他給出了一個讓世界動容的回答:「如果我不出來,三年困難時期,我的父母就不會死。」□東方今報記者 王秋欣首席記者 趙媛/文 記者 沈翔/圖崔琦先生雖然在美國功成名就,但他心裡永遠抹不去未曾盡孝於雙親的遺憾。他說他寧願在河南當一輩子農民,也不想與父母天各一方,永不能相聚。他的母親,是對他人生影響最大的人。
  • 諾獎得主崔琦62年後首次回鄉
    23日,他參觀了河南省博物院,盼望新世紀河南能延續歷史輝煌;他接受河南省省長謝伏瞻會見,分享對河南發展加速度的驚訝;昨日,他一口氣趕了兩個「場子」,與河南高校學子親密接觸……這位諾獎得主以治學做人之光,所到之處,掀起了一陣讓家鄉自豪的「諾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