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成像技術

2021-02-08 西電科大光電成像工程中心

[1]Fei Liu, Pingli Han, Xiaopeng Shao, et al. Deeply seeing through highly turbid water by active polarization imaging[J]. Optics Letters Vol. 43 No. 19, (2018).

[2]Pingli Han, Fei Liu, Xiaopeng Shao, et al. Active underwater descattering and image recovery[J]. Appl. Opt. 56, 6631-6638 (2017)

[3]Fei Liu, Lei Cao, Xiaopeng Shao, et al. Polarimetric dehazing utilizing spatial frequency segregation of images[J]. Applied Optics, 2015, 54(27): 8116-8122.

[4]Fei Liu, Xiaopeng Shao, Jie Xu, and Pingli Han, Design of a circular polarization imager for contrast enhancement in rainy conditions[J], Applied Optics,2016 55(32):9242-9249.

[5]衛毅,劉飛,楊奎,韓平麗,王新華,邵曉鵬,淺海被動水下偏振成像探測方法研究[J],物理學報, 2018 67(18)

[6]韓平麗,劉飛,張廣,陶禹,邵曉鵬等,多尺度水下偏振成像方法研究[J],物理學報,67(5): 2018 

[7]許潔,劉飛,劉傑濤,等,基於渥拉斯頓稜鏡的單路實時偏振成像系統設計[J],物理學報,2016 65(13). 

[8]韓平麗, 劉飛, 魏雅喆, 邵曉鵬. 用於海面目標探測的中波紅外實時偏振成像系統研究[J]. 紅外與毫米波學報. 

相關焦點

  • 成像光譜偏振技術
    成像光譜偏振技術將可望成為未來新一代的傳感技術以完成對目標的精確探測和識別。對成像光譜偏振技術的相關理論、技術、實驗和應用進行總結和凝練,是該技術發展的必然。第二部分重點論述成像光譜偏振技術和成像光譜偏振儀,包括:第 8 章靜態成像光譜偏振技術;第9 章基於液晶可調諧延遲器的高分辨通道型幹涉成像光譜偏振技術;第 10 章孔徑與視場分割成像光譜偏振技術;第 11 章基於透鏡陣列的快照式成像光譜偏振技術。
  • 機器視覺成像中的光偏振技術
    視頻和機器視覺系統依賴於電子成像儀,這些成像儀通常顯示從8位到12位的信噪比。
  • 稿件速遞|超分辨螢光偏振成像
    導讀近年來,研究者將一系列超分辨成像技術與螢光偏振顯微術結合,實現了納米尺度上乃至單分子水平的螢光偶極子成像。北京大學席鵬副教授課題組總結了已有的螢光偏振成像技術,介紹了最近開發的兩種超分辨螢光偏振成像技術,比較了各種螢光偏振成像技術的優劣。
  • 偏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優點
    雖然偏振片是機器視覺中常用的一種,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線掃描偏振相機用於捕捉多偏振狀態的圖像。      偏振提供了許多好處,它不僅檢測幾何和表面,而且測量無法用常規成像檢測的物理性質。在機器視覺中,它可以用來增強難以區分的物體的對比度。與相位檢測技術相結合,偏振成像的成像靈敏感比傳統成像方法高得多。
  • 多光譜偏振成像偵察系統設計實現
    摘要:介紹了以STC89C52RC為核心的電動變焦、對焦、變光圈以及以PC104為平臺的圖像處理多光譜偏振成像偵察系統組成及工作原理,
  • 高分辨顯微成像:偏振可控多焦點超構透鏡
    撰稿 | 楊大海(哈爾濱工業大學 博士生)在光學成像領域,偏振顯微成像和偏振螢光激發是兩種非常重要的技術手段。而這其中的偏振顯微成像可以揭示光學各向異性,偏振成像被廣泛地應用於表徵材料的結構,用於鑑別病理組織,以及手性藥物的識別等。
  • 高分辨顯微成像:偏振可控多焦點超構透鏡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撰稿 | 楊大海(哈爾濱工業大學 博士生)在光學成像領域,偏振顯微成像和偏振螢光激發是兩種非常重要的技術手段。而這其中的偏振顯微成像可以揭示光學各向異性,偏振成像被廣泛地應用於表徵材料的結構,用於鑑別病理組織,以及手性藥物的識別等。這些特殊的功能都是常規成像無法做到的,所以生物工作者和醫學工作者對偏光顯微鏡是情有獨鐘的。圖1.光學成像STED應用圖源: Laser Photonics Rev. 10, No. 1, 2016.
  • 表面等離激元調控非線性上轉換發光:多光子生物成像和螢光偏振技術
    表面等離激元調控非線性上轉換發光:多光子生物成像和螢光偏振技術尤其是上轉換納米晶一般被808和980納米近紅外光激發,恰好處於第一個生物透明窗口,具有生物組織穿透性強和低光熱損傷等特性。然而,上轉換納米晶的量子效率一般都很低(低於1%),嚴重阻礙了它們的實際應用。為了克服這種缺陷,科學家們研發了眾多的物理和化學手段來提升它們的吸收和發光效率。比較常見的有表面鈍化,調控能量轉移,改變宿主晶格結構等方法。
  • 偏振雷射的應用
    散射介質的特性可以通過改變入射光的偏振狀態而後分析出射光的偏振特性得到,運用偏振手段可對生物組織病變前後的偏振參數進行測量、對比、分析,從而給醫療診斷提供了一種新的信息分析手段,偏振檢測特別適用於雙折射和表面旋光性的組織,並且可以排除組織界面的鏡式反射;同時偏振成像技術國外已應用於生物醫學成像,偏振靈敏光學OCT、利用偏振差分成像、以及偏振門等技術都能在成像領域裡取得獨特的效果。
  • 光偏振技術再次迎來進步,光偏振在機器視覺中的應用
    偏振光技術是成像數十年來用於圖像增強的一種濾波技術,它也被廣泛用於商業攝影和機器視覺圖像採集中。
  • 光偏振技術再次迎來進步,光偏振在機器視覺中的應用來得
    偏振光技術是成像數十年來用於圖像增強的一種濾波技術,它也被廣泛用於商業攝影和機器視覺圖像採集中。自2018年以來,隨著偏振光相機和成像組件發布,機器視覺中偏振光的新應用和用途不斷湧現。要了解偏振光應用,需要了解最新的偏振相機和傳感器,並需要了解使用偏振技術的優勢和局限性。
  • 雷射水下成像技術及其進展
    由於從物體返回來的第一個光子經受的散射最小, 所以選通接收最先返回的光子束可以獲得最好的成像效果。如果要獲得物體的三維信息, 可以通過使用多個探測器設置不同的延遲時間來獲得物體在不同層次的信息, 因而它提供了成像物體準三維信息的能力。  1. 2 水下雷射三維成像技術  以上兩種技術不能提供完善的三維信息能力,而條紋管水下雷射三維成像技術可提供很好的三維信息。
  • 「博採眾議」偏振成像:揭開纖維面紗的新方法
    ,進而確定描述材料排列程度的偏振指標。前言穆勒偏振測量作為一種非標記、無損傷檢測技術,能夠提高組織淺表層對比度,同時能反映散射介質微觀結構,並且對亞波長微觀結構變化十分敏感,在生物醫學,特別是腫瘤檢測領域表現出獨特的優勢。用光學參數定量診斷病變組織是當前生物醫學光子學領域中研究的熱點問題。
  • 【Light在線】問答實錄:超分辨成像與單細胞分選技術
    問:關於偏振結構光這裡,對於雷射幹涉的相干SIM成像系統,結構光投影過程受MTF的限制,沒辦法產生高對比度精細條紋,這個難題有沒有較好的解決方向? 還有就是在SIM系統中,用偏振調控的話,因為用到大NA物鏡,它幹涉成像時雷射偏振態不能忽略,這個難點的解決思路應該如何?
  • 最新綜述:偏振信息傳輸理論及應用進展
    郭忠義,汪信洋,李德奎,王鵬飛,張 寧,胡天偉,張 曼,高 雋1 合肥工業大學 計算機與信息學院2 北京機電工程研究所主要內容早在上世紀中葉,基於光偏振的研究就已經被廣泛開展,伴隨計算能力的提升,攜帶多維信息的偏振技術相比較於傳統光強度傳輸技術的優勢逐步浮現出來
  • 偏振概論
    圖4:P和S是線性偏振,由它們相對於入射平面的相對方向定義為了選擇光的特定偏振,使用了偏振片。偏振片大致可分為反射,二向色和雙折射偏振片。反射型偏振片在反射其餘部分的同時透射所需的偏振。線柵偏振片是這種情況的常見示例,它由許多彼此平行排列的細線組成。沿著這些導線偏振的光被反射,而垂直於這些導線偏振的光被透射。
  • 中山大學化學學院顯微拉曼偏振成像光譜儀採購項目公開招標公告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中山大學化學學院顯微拉曼偏振成像光譜儀採購項目 詳見公告正文 代理機構聯繫方式 詳見公告正文 附件: 附件1 貨2020-457號化學學院化學學院顯微拉曼偏振成像光譜儀
  • 偏振光學成像去霧:「擦去」照片上的霧霾
    由於霧霾等散射顆粒散射太陽光形成的大氣光都具有部分偏振特性,因此,偏振光學成像去霧(效果如圖1)適用於各種場景的各類霧霾天氣,應用範圍廣泛,成為研究熱點之一。   (a) 霧霾圖像 (b) 去霧效果圖圖1 偏振去霧效果偏振光學成像去霧技術主要分為被動偏振光學成像去霧技術和主動偏振光學成像去霧技術。
  • 模擬偏振敏感的散射過程
    該散射模型由MSP.DLL文件定義,它考慮了非序列模式下入射光的偏振屬性,模擬了散射對光線的傳播方向和偏振態的影響,並且該模型還可以用來模擬考慮米氏散射 (Mie Scattering) 的螢光現象。在模擬生物成像時,考慮螢光以及偏振敏感的散射現象是十分重要的。最後,本文還總結了基於MSP.DLL體散射模型的7個應用示例。
  • 對偏振敏感!這款相機可用於無人駕駛、人臉識別、機器視覺等領域
    目前的偏振相機結構(圖片來源:Harvard SEAS)創新近日,美國哈佛大學約翰·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高度緊湊、便攜的相機,它可在一次拍攝中對偏振成像。技術論文高級作者、SEAS應用物理系教授、電氣工程系高級研究員費德裡科·卡帕索(Federico Capasso)表示:「這項研究正在改變成像技術的遊戲規則。大多數相機只能檢測光線的強度與顏色,但是無法看到偏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