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證據表明,恐龍滅絕後,極端生命在熱小行星坑中茁壯成長

2020-11-01 科技領航人

在撞擊事件摧毀了所有非鳥類恐龍之後,地球表面下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巖漿池。新的研究表明,這個地獄般的地下室託管了一個生物生態系統,這一發現可能為地球動蕩初期生命是如何出現的提供線索。

圖註:從國際空間站看到的尤卡坦半島上。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導致了大滅絕事件發生。

大約6600萬年前,當這顆小行星撞擊我們不幸的星球時,它創造了一個110英裡寬(180公裡)的撞擊坑,也就是現在的尤卡坦半島。今年早些時候提出的證據表明,撞擊還產生了一個巨大的地下巖漿室,這種巖漿室持續了數十萬年,甚至可能持續數百萬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根據今天發表在《天體生物學》上的新研究,這個熱液系統支持了整個微生物生態系統。

這兩項研究的主要作者、月球和行星研究所(LPI)的地質學家大衛·克林認為,希克蘇魯伯熱液系統有可能瞥見地球上早期生命開始出現時的狀況。克林的合著者是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馬丁·懷特豪斯(Martin Whitehouse)和德國新烏爾姆大學的馬丁·施密德(Martin Schmieder)。

在其高峰期,希克蘇魯伯巖漿室厚約1.86英裡(3公裡),包括33,500立方英裡(140,000立方千米)的地殼。相比之下,黃石國家公園的火山口比希克蘇魯伯小九倍。

克林和他的同事在從隕石坑的峰環中拉出的巖石核心發現了這種熱液系統的證據,這是在一些撞擊坑內發現的鋸齒狀環(這裡的例子很好)。在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劃和國際海洋發現計劃的支持下,從0.81英裡(1.3公裡)的深度中鑽探取出約33,000磅(15,000公斤)的巖石。

科學家們再次深入研究希克蘇魯伯(Chicxulub)的樣本材料,發現了黃鐵礦的細小球體,稱為黃鐵礦。 對這些類長石的硫同位素分析(直徑僅為百萬分之一米)指出,存在「還原性硫酸鹽生物的嗜熱菌落」,換句話說,就是一群嗜熱的微生物,對硫酸鹽有胃口。這項研究表明,這些微生物生活在"火山口地下的多孔、透水的巖石中,以通過巖石運輸的硫酸鹽為食",這種物質是由撞擊產生的熱液系統提供的。

正如作者指出,這些地下微生物利用熱液系統內部發生的化學反應,即在由巖漿加熱的富含礦物質的水中生存。在這個過程中,硫酸鹽轉化為硫化物,被保留為黃鐵礦。這些生物與今天在黃石發現的一些嗜熱細菌和古生物沒什麼兩樣。

這一發現本身就非常有趣,但它可能說明了地球早期發現的情況,特別是在大約38億年前結束的重磅轟炸(LHB)後期。在這段被稱為哈代(Hadean)時期,地球被大型小行星定期撞擊,地表完全混亂,很可能不適合居住。但是,地球上某些最早的生命形式可以追溯到35億年前,甚至可能是37.7億年前。

克林和他的同事推測,希克蘇魯伯(Chicxulub)隕石坑下的情況可能與LHB時期發現的情況相似,並且類似的極端微生物可能早就消失了。更重要的是,先前的證據表明,"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嗜熱的(嗜熱的)和超嗜熱的(真的是真正的嗜熱的」),因此「生命起源於撞擊坑」似乎是「合理的」。正如作者在一份兩頁的摘要中所寫的那樣,解釋"生命假說的撞擊起源"。

好吧,很棒的東西,但讓我們深呼吸,考慮一些重要的警告。 在希克蘇魯伯(Chicxulub)中看到的明顯的生命殘餘可能實際上不是生命。其他科學家可能會看相同的樣本,看到純粹的非生物過程在起作用,通常會在提出這樣的主張不足為怪。 而且,白堊紀晚期的環境條件與哈德族的環境條件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地球已經充滿了生命),因此,希克蘇魯伯(Chicxulub)熱液系統可能無法作為早期地球的良好模擬。

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支持影響起源假說,包括更多的化石證據和基本了解產生自複製分子的化學過程,即RNA和DNA。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驚奇地發現,我們最早的祖先可能出現在由小行星撞擊攪動得火熱的地下大鍋中。

相關焦點

  • 都說小行星撞擊導致了恐龍滅絕,超新星爆發生物滅絕,證據在哪?
    六千五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恐龍滅絕事件是大家津津樂道的,主流科學界都認為是小行星撞擊導致了此次滅絕,不過大部分朋友在提到這個滅絕原因都會加上一句,迄今為止仍然還在猜測中,事實上確實是沒有直接證據,但並不表示我們取得的間接證據不能證明此次事件。
  • 「小行星撞地球致恐龍滅絕」假說添佐證
    新華社華盛頓9月12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科研團隊為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的假說找到新證據。
  • 恐龍滅絕於小行星撞擊?那顆小行星在哪裡?或許在這個大坑中!
    恐龍滅絕於小行星撞擊?那顆小行星在哪裡?或許在這個大坑中!文/全程科技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眾說紛紜,有較多支持者的假說有:小行星撞擊說、氣候變遷說、被子植物中毒說、酸雨說、物種鬥爭說、大陸漂移說、地磁變化說等等。其中最為權威的,支持人數最多的當屬小行星撞擊說。
  • 恐龍為什麼會滅絕?是行星撞地球導致,還是被餓死的?
    尤其是在發現恐龍的化石之後,我們人類的對這些遠古的事物就更加感興趣了。隨著我們對這些事物的深入研究,在這裡面發現了很多謎團,其中之一就是恐龍是怎麼滅絕的。作為當時地球的霸主,這個星球上食物鏈頂端的生物,為什麼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突然全部消失?恐龍滅絕的原因?是行星撞地球導致,還是被餓死的?
  • 導致恐龍滅絕的那次小行星撞擊,產生的坑是在哪裡?
    就連現在的人們在博物館中觀看恐龍的化石時,都會不自覺地發出無限的感嘆。那人們由此會提出疑問:行星碰撞到了地球後,會殘留什麼東西嗎?由於全球氣候的變冷導致了近85%物種的滅絕。第二次發生於3.65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也是由於全球氣候的變冷和海洋的冷卻。第三次時間是為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世界上96%的生物都慘遭了無情的滅亡,尤其是海洋生物和陸地脊椎動物。第四次是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那第五次就是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此時期正好與行星撞地球的時間相互吻合,因此人們就猜測,行星撞擊地球後導致了恐龍的滅絕嗎?
  • 都說恐龍滅絕於小行星撞擊,那顆小行星在哪裡?就在這個大坑中
    小行星撞擊造成恐龍滅絕,這一說法基本上已經成為各門類科學家的廣泛共識,之所以大家都認可這一說法,不只是因為它是一種,假說或者理論,而是有著生物和地質考古的實物證據的,比如造成恐龍滅絕的最直接原因——隕石和隕石坑,基本上都已被科學家們發現。
  • 希克蘇魯布小行星撞擊後的進化:生命對末端白堊紀質量的快速反應
    形成Chicxulub火山口(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撞擊事件導致6600萬年前地球上75%的物種滅絕,其中包括非禽類恐龍。一個沒有經歷太多滅絕的地方是深處,因為生活在深淵中的生物通過大規模滅絕事件而做到了這一點,而只是改變了群落結構。
  • 恐龍因小行星撞擊地球滅絕,那麼這個巨大的撞擊坑在哪裡?
    6500萬年前,恐龍在地球上遊走。後來,在地質學的一瞬間,他們在全球滅絕。排乾墨西哥灣的海水…… 能解釋滅絕的原因嗎? 故事不是起源於墨西哥灣,而是1500裡外的美國紐澤西。
  • 科學家推測: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不是餓死凍死,而是熱死的
    而恐龍滅絕的原因,大家公認地認為其實是由於行星碰撞地球,導致地球環境變化,最後恐龍無法適應變化了的地球環境,走向了滅絕。所以說關於恐龍滅絕事件,我們仍然還有太多的未知。謎題之一就是導致恐龍滅絕的那一顆行星的隕石到底是哪個?有人認為是希克蘇魯伯隕石,因為這個隕石坑有一百八十千米的隕石坑,而行星則是有十千米。從這個數據可以得出當時的撞擊力有多大,造成的結果也可以說是毀滅性的,足以導致恐龍的滅絕。
  • 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毀滅了恐龍 而一座火山幫助生命繁榮
    但是,火山活動到底是在大滅絕中起到了作用,還是恰恰相反幫助了新生命的繁榮? 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向地球,形成了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寬124英裡(200公裡),現在被埋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地下。小行星撞擊的「後遺症」導致了物種大規模的滅絕,地球上的恐龍數量銳減。
  •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是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嗎?可能另有其主!
    恐龍滅絕的原因,絕大部分的資料都認為是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所致,當然這有切實的證據,不過讓各位比較意外的是可能有兩次小行星撞擊,但具體是哪次就有些不好說了,因為兩次小行星撞擊相隔時間並不十分久遠。
  •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是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嗎?可能另有其主!
    恐龍滅絕的原因,絕大部分的資料都認為是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所致,當然這有切實的證據,不過讓各位比較意外的是可能有兩次小行星撞擊,但具體是哪次就有些不好說了,因為兩次小行星撞擊相隔時間並不十分久遠。
  • 恐龍滅絕的真實原因被確定,小行星只是導火索,不是準確答案
    在每一次大消亡的事件中,原因基本上包括地球氣候異常、超級火山噴發、小行星撞擊、甚至是超新星爆發。而恐龍滅絕的事件發生在6600萬年前,是第五次生物大消亡,原因歸咎於小行星撞擊,我們現在認為尤卡坦半島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就是當年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出來的。
  • 再現6600萬年前場景,恐龍死亡的藍屏警告究竟是來自火山還是行星
    通過模擬這次撞擊事件,科學家&34;了一個規模龐大、難以生存的恐龍絕跡現場。這顆小行星在66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撞擊了墨西哥海岸外的地球,並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被認為是導致所有恐龍物種滅絕的原因。當然,關於恐龍滅絕的假說一直都有其他的聲音。
  • 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以致命角度撞擊地球
    新聞速遞 小夥伴們一定都看過《侏羅紀世界》系列的電影吧? 這個曾經的地球霸主究竟是如何消失的呢? 約6600萬年前,一顆來自宇宙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釋放出數十億噸的硫磺,激起塵埃漫天遮擋住太陽,引發了核冬天。地球上四分之三的生命死於這場天降的災難,而曾經的地球霸主恐龍也因此滅絕。
  • 猶加敦半島有個隕石坑,專家說:也許是坑中的礦物,導致恐龍滅絕
    恐龍滅絕是地球上最大的謎案之一,科學家們給出了各種各樣的推測,其中最主流的說法是小行星撞擊地球,但不過還缺乏直接的證據。近年來,西方科學家在尤卡坦半島,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物質,或許這種物質,就能直接證明恐龍滅絕的罪魁禍首就是小行星。究竟是什麼樣的物質呢?
  • 6500萬年前行星撞擊地球後,恐龍就滅絕了嗎?它們到底堅持了多久?
    根據史料記載,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出現,大約已經有38億年的時間。早在地球誕生之初,生物的結構比較單一,大多都是單細胞生物。隨著地球環境的不斷變化,慢慢出現了其他的生命形式。縱觀整個生命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時期的生物種類,其表現出來的樣子也是大不相同。你敢相信嗎?
  • 恐龍是如何滅絕的?恐龍滅絕的原因,時間,小行星撞擊,隕石,恐龍滅絕的真相​
    目前,大多數人認為,恐龍滅絕是由於小行星或隕石的撞擊等滅絕事件導致的。少數人認為,恐龍滅絕是由於病毒,或傳染病導致的,但這種可能性不大。《海奧華預言》一書並沒有特別提到恐龍的滅絕。不過,Tom Chalko在其網站上寫道,"在大約500萬年前的時候,地球2顆小衛星中的一顆(2個月亮中的一個)撞向地球,造成全球大災難、洪水等,恐龍就滅絕了。
  • 6600萬年前那一天,恐龍的倒黴事不僅僅是滅絕...
    在猛烈的碰撞中,小行星本身被瞬間汽化,衝擊波則沿著地球表面、向著地球深處快速運動。聲波移動較慢,數個小時後才抵達北美洲內陸地區。 這次小行星撞擊導致了所有恐龍(鳥類的祖先除外,下文不再註明)在內,75%地球物種的滅絕。其他大陸上,或許沒有北美洲那樣慘烈的場景,但大量的煤煙悄無聲息地隨風到達了地球的各個角落,長時間的「核冬天」讓其他生物無路可逃。
  • 恐龍為什麼滅絕?科學家發現巨大隕石坑,或許與行星撞擊有關!
    眾所周知,在龐大的宇宙中包含著數以萬計的星體,由於地心引力的作用,地球才得以和月球、太陽保持始終的距離,地球才有了潮汐潮落、日升日暮。在我們無法探測的領域中,每天都會發生行星相撞的事件。在遙遠的恐龍時期,曾經就有一顆小行星光臨了地球,才使得恐龍時代落下帷幕。科學家在探索隕石的奧秘過程中,就發現過一個隕石坑,經過多方面的研究,科學家猜測,這個隕石坑也許就是恐龍滅絕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