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n之後又出新成果,浙大徐晗組揭示社交行為調控的新機制

2020-07-25 brainnews

來源: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

2020年7月22日,浙江大學醫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附屬二院徐晗教授課題組在Science Advance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Cell type-differential modulation of prefrontal cortical GABAergic interneurons on low gamma rhythm and social interac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揭示了前額葉皮層抑制性神經元在社交行為中的活動規律,並發現了其調控社交行為的神經網絡活動機制。這些研究結果不僅加深了我們對社交行為發生機制的認識,並且為自閉症等神經精神疾病患者社交障礙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人在清醒的時候,有高達80%的時間都在從事各種形式的社會交往活動。社交是人的基本需求,對於個人的成長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不幸的是,社交障礙是自閉症、抑鬱症、精神分裂症以及社交焦慮症等主要精神疾病的一個高度共有病徵,嚴重危害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闡明社交行為的神經機制不僅有助於理解社交行為發生的生物學基礎,並且對於揭示社交障礙的發病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以往的研究表明,前額葉皮層在社交行為中發揮重要作用,並且維持其興奮性與抑制性的平衡對於正常社交的發生至關重要。然而,參與社交行為的抑制性神經元類型以及它們調控社交行為的網絡活動機制並不清楚。為了回答這些科學問題,研究人員首先利用光遺傳學標籤(opto-tagging)技術,在體精確鑑定並記錄小鼠前額葉皮層中兩大類抑制性神經元,即PV陽性神經元和SST陽性神經元。他們發現當實驗小鼠與刺激小鼠進行交互時,PV陽性神經元動作電位發放率顯著升高而SST陽性神經元發放率則沒有明顯變化。

與此同時,社交行為與前額葉皮層局部場電位伽瑪振蕩活動,尤其是低頻伽瑪振蕩活動密切相關。相應地,用藥理遺傳學方法抑制PV陽性神經元能夠顯著降低伽瑪振蕩能量和小鼠社交性,而抑制SST陽性神經元對伽瑪振蕩能量和社交性都沒有影響。此外,非常有趣的是,用光遺傳學方法以低頻伽瑪頻率激活PV陽性神經元或者SST陽性神經元均能增強低頻伽瑪振蕩能量並產生促社交的行為效應。這些實驗結果表明小鼠正常社交行為依賴前額葉皮層網絡低頻伽瑪振蕩活動,並且前額葉皮層中PV陽性神經元和SST陽性神經元在伽瑪波振蕩活動和社交行為中具有差異性的功能調控作用。

Neuron之後又出新成果,浙大徐晗組揭示社交行為調控的新機制

圖:前額葉皮層調控社交行為的抑制性神經元和網絡活動機制

徐晗教授課題組一直專注於「社交行為與社交障礙神經機制」的基礎研究。繼2019年課題組在Neuron發表研究論文揭示社交恐懼行為的神經環路機制,本論文是研究團隊在社交行為的神經機制研究方向取得的重要進展。課題組成員劉玲、許海峰、汪軍、李傑和田園園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徐晗教授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了浙江大學段樹民教授、吳志英教授、李曉明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徐天樂教授和復旦大學何苗教授的指導和幫助,受到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相關焦點

  • Neuron之後又出新成果,浙大徐晗組揭示社交行為調控的新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前額葉皮層抑制性神經元在社交行為中的活動規律,並發現了其調控社交行為的神經網絡活動機制。這些研究結果不僅加深了我們對社交行為發生機制的認識,並且為自閉症等神經精神疾病患者社交障礙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人在清醒的時候,有高達80%的時間都在從事各種形式的社會交往活動。社交是人的基本需求,對於個人的成長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可或缺的。
  • 昆明動物所揭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相關蛋白TDP43穩定性調控新機制
    昆明動物所揭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相關蛋白TDP43穩定性調控新機制 2021-01-07 昆明動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毛炳宇組研究揭示ALS相關蛋白TDP43穩定性調控的新機制
    這些基因廣泛參與了細胞內蛋白質穩定性、RNA代謝及穩定性和細胞骨架動態變化等過程的調控。其中TDP43、FUS、C9orf72和SOD1基因突變導致了約70%的家族遺傳性ALS的發生。TDP43和SOD1致病突變的病理學原因是由於突變蛋白在運動神經元胞體中的異常累積導致的神經毒性。正常生理狀態下,TDP43主要定位在運動神經元的細胞核中,參與RNA代謝的調控。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揭示乙烯調控種子休眠新機制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揭示乙烯調控種子休眠新機制 2019-03-08 中國科學報 丁佳 【字體 語音播報   日前,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劉永秀團隊同德國馬普植物育種所、弗萊堡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揭示了乙烯調控種子休眠形成的新機制
  • 【科技前沿】周軍課題組揭示纖毛穩態調控的新機制
    近日,周軍教授課題組在Protein & Cell在線發表題為O-GlcNAc transferase regulates centriole behavior and intraflagellar transport to promote ciliogenesis的論文,揭示了O-GlcNAc在纖毛穩態調控中的新機制【3】。
  • 武大科研團隊揭示膽固醇合成調控新機制
    中新網·湖北武大科研團隊揭示膽固醇合成調控新機制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17日 10:21 來源:湖北日報今日熱點:湖北省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成果不斷提升國家再評專精特新「小巨人」國家統計局: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福島核燃料取出作業前景不明 機械研發因疫情停滯秘魯總統梅裡諾上任未滿一周辭職 前總統關注局勢武大科研團隊《自然》雜誌發表論文揭示膽固醇合成調控新機制
  • 上海生科院揭示光合碳代謝效率調控新機制---中國科學院
    上海生科院揭示光合碳代謝效率調控新機制 2016-06-02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但由於Rubisco酶本身的特性,它的活力調控機制還存在許多未解之謎。
  • 昆明動物所毛炳宇組研究揭示ALS相關蛋白TDP43穩定性調控的新機制
    圖示RNF220調控脊髓運動神經元TDP43蛋白穩定性及ALS的發生發展全球範圍內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每年新發ALS患者為每10萬人中1-2例,發病率和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大而增加,大約10%的ALS為家族遺傳性,其餘為散發性。對ALS致病基因與致病機制的研究一直是本領域的研究熱點。
  • 【學術前沿】周軍團隊揭示血管新生調控的新機制
    【學術前沿】周軍團隊揭示血管新生調控的新機制 2020-11-24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植物株型發育新機制 揭示如何調控基因表達
    光明網訊(記者 宋雅娟 張蕃) 7月13日,《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等6家單位合作研究的關於作物株型發育基因表達調控的最新研究成果。
  • 徐晗課題組揭示前額葉皮層抑制性神經元在社交行為中的活動規律
    大腦的興奮性與抑制性就好像一輛汽車的油門和剎車,兩者在相互配合、相互制衡中,促進人的正常社交行為的發生。近年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徐晗教授課題組一直專注於「社交行為與社交障礙神經機制」的基礎研究。近日,課題組揭示了前額葉皮層抑制性神經元在社交行為中的活動規律,並發現了其調控社交行為的神經網絡活動機制。
  •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FOXO3a調控神經細胞凋亡的新機制被...
    BIOON/ --2015年1月21日,著名期刊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發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袁增強課題組及宣武醫院吉訓明課題組題為HDAC2 Selectively Regulates FOXO3a-Mediated Gene Transcription during Oxidative Stress-Induced Neuronal Cell Death的最新研究成果
  • Protein & Cell | 周軍課題組揭示纖毛穩態調控的新機制
    Protein & Cell在線發表題為O-GlcNAc transferase regulates centriole behavior and intraflagellar transport to promote ciliogenesis的論文,揭示了
  • 北京基因組所揭示去泛素化酶USP33調控線粒體自噬新機制
    北京基因組所揭示去泛素化酶USP33調控線粒體自噬新機制 2019-08-30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相關研究成果在8月26日以USP33 deubiquitinates PRKN/parkin and antagonizes its role in mitophagy 為題在線發表於Autophagy
  • 朱健康院士等揭示SnRK2蛋白激酶調控miRNA合成的新機制—新聞...
    朱健康院士等揭示SnRK2蛋白激酶調控miRNA合成的新機制III型核糖核酸酶DCL1、鋅指蛋白SE以及雙鏈RNA結合蛋白HYL1是miRNA合成複合體的核心組分。已知植物激素脫落酸和滲透脅迫應答途徑能夠影響miRNA的積累,但詳細的分子機制並不清楚。 朱健康研究組發現植物激素脫落酸和滲透脅迫應答途徑的核心組分SnRK2蛋白激酶能調控miRNA合成途徑中的核心組分,並調控miRNA的合成。
  • 劉國生課題組揭示金屬調控氮自由基選擇性攫氫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碳氫鍵活化是有機化學的聖杯,而基於碳氫鍵活化的有機分子精準轉化則是聖杯中的明珠,一直備受合成化學家關注。自由基的氫原子轉移策略是實現碳氫鍵官能團化一種有效途徑,得到廣泛地研究。然而,為了實現有機分子的精準轉化,實現有機分子中碳氫鍵的自由基選擇性攫氫和控制攫氫後的碳自由基的不對稱轉化等兩個非常關鍵的科學問題亟待解決。
  • 上海科學家揭示染色質修飾調控植物基因表達的新機制
    原標題:上海科學家揭示染色質修飾調控植物基因表達的新機制  植物沒法靠遷徙躲避不利的自然困境,它們又是如何適應環境開花結果的呢?8月6日,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何躍輝研究組,和杜嘉木研究組合作,分別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遺傳學》上背靠背發表研究論文。
  • 研究揭示去泛素化酶USP33調控線粒體自噬新機制
    PINK1-Parkin介導的線粒體自噬在線粒體質量控制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其調控異常與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生相關已有研究表明Parkin蛋白泛素化和去泛素化修飾參與線粒體自噬調控過程,但Parkin蛋白的去泛素化酶及其調控線粒體自噬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趙永良研究組發現,去泛素化酶USP33通過去除Parkin蛋白Lys435位點的K63泛素鏈來調控線粒體自噬的發生,進而調控神經毒性劑MPTP誘導的神經腫瘤細胞的凋亡。
  • 上海生科院揭示線粒體心磷脂調控肝癌細胞凋亡的新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線粒體心磷脂調控肝癌細胞凋亡的新機制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6-11-17   今日/總瀏覽:1/2831
  • 研究揭示細胞壁蛋白調控植物耐鹽的新機制
    研究揭示細胞壁蛋白調控植物耐鹽的新機制 2018-12-07 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字體:大這些結果揭示了鹽脅迫下RALF多肽如何調控FER蛋白的活性。這項科研成果將會為培育抗逆高產作物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該論文第一作者為植物逆境中心博士趙春釗和普渡大學博士研究生Omar Zay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