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20年10月14日,聯盟號MS-17載人太空飛行器成功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第64遠徵隊俄羅斯太空人謝爾蓋雷吉科夫和謝爾蓋庫德斯維奇科夫以及美國宇航局太空人凱特魯賓,開始為期6個月的國際空間站飛行任務。
「聯盟MS-17」號載人飛船的考察組成員正在為以創紀錄3小時超快飛行模式前往國際空間站作準備,該飛船將於10月飛往國際空間站。
「俄國家航天集團總裁羅戈津7月時表示,「聯盟MS-17」號可能首次採用3小時超快飛行模式前往國際空間站。
當地時間2020年10月13日,俄羅斯加加林太空人訓練中心,「聯盟MS-17」號飛船發射在即,太空人參加線上發布會。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SpaceX開始了一項常規任務,太空人將乘坐太空船從美國本土前往國際空間站,這是NASA商業成員計劃的一部分。
NASA和SpaceX公司的「Crew-1」任務是第一次有四名太空人乘坐商業飛船執行機組輪換任務,這也是第一次有國際合作夥伴參與。
美國宇航局太空人麥可·霍普金斯(Michael Hopkins)維克多·格洛弗(Victor Glover)、香農·沃克(Shannon Walker)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野口聰一((Soichi Noguchi))將乘坐SpaceX公司的「龍」號太空船在「獵鷹9號」火箭的推動下前往空間站。
「Crew-1」任務的太空人將飛船命名為「韌性」號,強調了參與此次任務的團隊所表現出的奉獻精神。任務指揮官邁克·霍普金斯解釋了這個命名的意義,他說:「我認為我們所有人都同意,2020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全球大流行、經濟困難、內亂、孤立。『韌性』這個名字是SpaceX和NASA團隊的榮譽。」
其實空間站是分為兩類的,其中單一形式的就比較簡單,那就是更加的方便太空飛行器能夠一次性的進入到預想的軌道,減少不必要的失誤,也杜絕了很多的危險,至於組合式的,那這樣可就多了,不僅是能夠方便方便太空飛行器的飛行,而且還能夠使人類長期的在太空中進行研究,也就是說,空間站的就是人類在太空中的一個落腳點,更加方便了探索的過程。
太空人,或稱航天員,指以太空飛行為職業或進行過太空飛行的人。確定太空飛行的標準則沒有完全統一。
年輕是成為太空人的首要條件。儘管太空人50多歲照樣飛天,但是歐洲航天局只會接受年齡在27歲至37歲之間的申請者。
太空人候選人須擁有大學學歷,而且必須是工程學、理科、醫學或數學專業的大學學歷。候選人還必須能講英語(太空之旅的主要語言),會講俄語則會讓候選人多一個優勢。
在有機會實現自己的航天夢想之前,太空人最少也要等上五年時間。首先,基本訓練會持續18個月,接下來是為期兩年的高強度訓練,主要學習掌握同國際空間站有關的每一套系統,還必須掌握在緊急情況下勝任水管工或電工的技能。候選人在獲得參加某項太空任務選拔資格後,還要針對這項任務進行一年半的培訓。
在人類徵服太空的徵程中,先後發生過兩次太空梭災難,其他類型的事故同樣不勝枚舉。早期的太空人都是從空軍飛行員或試飛員中挑選出來的,面對死亡的風險,要能坦然接受,剛毅的意志品質能讓他們在各種艱苦環境中保持鬥志。
太空人長期面對的是:由任務控制人員、科學家、工程師和相關官員組成的300人任務小組。任何自視清高、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都不是航天局招募的對象。
在短期的太空梭飛行任務中,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只作短暫休息。太空人必須調整心態,對陌生的生活環境做好心理準備。失重是最奇怪的感覺,不過,三四天後就要習以為常。
太空人的表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在太空中的表現。連續11天,每天工作15個小時,能一點兒錯誤不犯嗎?誰都做不到這一點。所以,太空人的重要素質之一是能夠直面挫折,挫折或是由自身所犯錯誤導致的,或是由不受控制的外部環境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