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不老是很多人的願望,尤其古人更是相信有長生不老的存在,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很多人一直都在追尋著長生不老藥的下落,而在一些考古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特殊的丹藥。
首先在1965年時,發掘人員在象山的東晉大墓裡,發現了200多粒很奇怪的東西,它們和米粒一樣大小,通體紅豔,直徑在0.4~0.6釐米,每顆的重量也不一樣,大的有0.468克,小的有0.275克,平均每粒重0.372克,很遺憾的是大部分都已經變成粉末,剛發現時,「紅米粒」放在一個直徑約10釐米的圓形漆盒內,並且放在墓主人的頭部位置,可見這東西對墓主人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員王志高介紹說,古墓的主人是王羲之家族,王斌的長女王丹虎,死的時候58歲,由於終生沒有嫁人,死後就葬在了父母墳的右邊,讓考古專家們高興的是,這些「紅米粒」雖然已經過了1600多年,至今還是比較完整,只是不知道這到底是1600年前的水果?還是主人生前服用的丹藥?
對於這些"紅米粒「,考古專家們也摸不清究竟是什麼,因為這東西在當時是首次發現,且不能摸不能碰,更不能去咬,為了解開」紅米粒「的秘密,有關專家拿了三粒進行化驗,最終被認定這就是東晉時期,非常流行的長生不老丹。
那麼它的成分究竟是怎樣的?又是如何煉製而成的呢?不要說現代人搞不清楚,也許在東晉,也是撲朔迷離,加上煉丹是非常私密的事情,師徒相傳並且嚴守秘密,這就給不老仙丹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再次發現不老丹藥,是在1998年的高菘家族的墓裡,1998年的6月17日,南京師範大學新校區在施工中發現了一處六朝磚室墓群,隨後迅速的組織了考古隊,於6月下旬至8月上旬,對古墓進行了搶救性考古挖掘,這次發掘在當時曾轟動一時,並且被列入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王志高回憶說,當時一共發掘了三座磚石墓,磚木規模較大,全場有7米以上,墓葬為凸字形的單室墓,出土了金器、銅器、鐵器、玉器、玻璃、琥珀、水晶、陶瓷等文物200餘件。
在眾多出土的文物當中,又見到了紅色的丹藥,就擺在墓主人右手臂的附近,還有個非常精緻小巧的鎏金帶蓋銀頂,像是專門放丹藥用的,但是這些不老仙丹由於氧化嚴重,很快就成了粉末,但這也說明在東晉,一些名士都是吃這種藥丸的。
第三個就是西漢南越王趙昩的墓裡,在墓室西耳室西側牆根發現了一堆五色藥石,包括紫水晶173.05克,硫磺193.4克,雄黃1130克,處10 219.5克,和松綠石287.5克,這些藥石與古籍記載的五色藥石成分有所出入,這可能與個體差異及煉製方法的不同有關。
而中國古代一直有著煉丹求長生不老的做法和記載,南越王墓首次出土了五色藥石,為研究2000多年前中國煉丹術提供了有利的證實。
除了首次發現的五色藥石,在南越王墓裡面還發現了一些可疑的丹砂,在西耳室的丹藥旁,發現了528個小丹丸,丹丸的直徑是1.8釐米,單個重31.5克,值得注意的是這批丹丸製作的相當精細,大部分中間還有一個小圓孔,但是不穿透,當年的考古人員和專家都很疑惑,這批藥丸具體是做什麼用的?
經過考證,古代煉丹時煉製出的丹砂,也就是硫化汞和鉛用於內服,這樣能夠產生顯著的鎮靜、安神定喘的功效,讓人自覺神清氣爽飄飄然,有了這種感覺,就算服用這種金丹的人死了,竟被視為仙逝。
有批學者大膽的推測,西耳室內的小鉛丸可能就是南越王讓人精心煉製的礦物丹藥,其中還有一個物證,是在主棺室的棺槨頭端還發現了一顆與528枚小丹丸一致的小鉛丸,因為丹藥一般大熱大毒,所以吞服後會產生一時的興奮,時間長了就會毒發。
南越王體弱多病,40多歲的時候就去世了,而墓室內有大量的五色藥石和鉛丸,趙昩很有可能就是服食了這種丹藥,而導致中毒的受害者,但是墓主人的屍骨所剩不多,具體情況也只能進一步的檢驗才能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