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次獲取!冰芯@喀喇崑崙山脈
近日,我國青藏科考隊利用自主設計的冰芯熱鑽系統和湖芯重力鑽系統,首次獲得境外喀喇崑崙山脈深冰芯和湖芯樣本,該樣本可用於重建泛第三極地區的氣候環境變化歷史
-
我國青藏科考隊首獲喀喇崑崙山脈境外深冰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1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我國青藏科考隊利用自主設計的冰芯熱鑽系統和湖芯重力鑽系統,於近日首次獲得境外喀喇崑崙山脈深冰芯和湖芯樣本,該樣本可用於重建泛第三極地區的氣候環境變化歷史。
-
我科學家獲取境外喀喇崑崙山脈深冰芯,有助中巴經濟建設綠色發展
冰芯,即冰川內部的芯,它如同年輪一般堆積而成(冬季氣溫低,雪粒細而緊密;夏季氣溫高,雪粒粗而疏鬆),其作用也同年輪一樣記錄著每一年的氣候環境自然變化的信息,也記錄著過去人類活動對於氣候環境的影響,因而在研究全球氣候變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
崑崙山脈
而在東半球最長最高的山脈,分屬崑崙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相比喜馬拉雅山脈的壯觀雄偉,崑崙山脈雖然顯得有地低矮、單薄,但卻完全在我國境內,而且被稱為萬山之祖,中國第一神山。而崑崙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穿新疆、西藏,一直延伸到青海境內,全長約2500公裡,寬130到200公裡,平均海拔在5500到600米。
-
中科院2020年第2季度兩類亮點工作篩選結果發布
中國南北方不同時期人群的遺傳特點變化圖中國青藏科考首次獲取喀喇崑崙山脈境外深冰芯和湖芯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020年5月,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徐柏青率領的「氣候轉型與特徵事件的冰川記錄」項目組科考隊,利用自主設計的冰芯熱鑽系統和湖芯重力鑽系統,首次獲得喀喇崑崙山脈境外的深冰芯和湖芯樣本,可用於重建泛第三極地區末次冰期以來的氣候環境變化歷史。
-
有獎投票 | 中科院2020年第2季度兩類亮點工作篩選啟動
近日,2020年第2季度「中科院科技創新亮點成果」「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兩類篩選活動網絡投票環節正式啟動,將持續到7月23日。2020年第2季度「中科院科技創新亮點成果」候選條目包括:新冠肺炎抗疫科研攻關取得系列研究進展古DNA揭秘中國史前人群遷徙動態與族群源流「墨子號」實現基於糾纏的無中繼千公裡量子保密通信中國青藏科考首次獲取喀喇崑崙山脈境外深冰芯和湖芯
-
冰芯與湖芯:揭秘青藏高原的兩部「無字天書」
近日,我國科研人員首次獲得喀喇崑崙山脈境外的深冰芯和湖芯樣本。那麼,這些冰芯和湖芯到底如何生成的?它們測定出的數據又有什麼現實意義呢?圖為研究人員展示冰芯樣本。來源/新華社在冰川中獲取冰芯,需要用一套特殊的鑽探系統。「一般都在冰川的頂部、地勢比較平坦的地方進行鑽探,這樣可以保證冰層信息的完整性以及連續性。」徐柏青說,為了保證打上來的冰芯不會融化,所以冰芯都要在夜裡打。
-
「無字天書」——冰芯是怎麼生成的?
本報記者 陸成寬冰芯被稱為「無字的環境密碼檔案庫」。近日,我國科研人員利用自主設計的冰芯熱鑽系統和湖芯重力鑽系統,首次獲得喀喇崑崙山脈境外的深冰芯和湖芯樣本。這些冰芯和湖芯樣本可用於重建泛第三極地區的氣候環境變化歷史。那麼,冰芯和湖芯到底如何生成的?它們有哪些記錄環境變化的指標?冰芯和湖芯測定出的數據,有什麼現實意義?
-
最美新疆:深入秘境,探訪神秘的天山山脈與崑崙山脈!
天山山脈介於新疆美景實在是太過繁雜,光是名川大澤就包含數百種,而在新疆山脈最出名的還是天山與崑崙山脈,天山山脈繼承了新疆遼闊寬廣的地理特徵,整個山川猶如一條巨龍攀附在這塊大地上,將新疆阻隔為南疆與北疆。
-
新疆之天山,崑崙,阿爾泰山脈
天山山脈是新疆的象徵,由天山山脈發源的條條河流,養育著天山南北的各族兒女。豐富的寶藏,為1900多萬各族人民開發新疆、建設新疆,提供了眾多的資源。天山山脈是亞洲最大的山系之一。我國境內的天山山脈,西起位於帕米爾山結的烏恰縣克孜爾河谷,橫亙逶迤向東而行,直到哈密星星峽以東。
-
同為「無字天書」 冰芯凝氣候歷史 湖芯藏環境檔案
視覺中國供圖科考隊鑽取的冰芯樣品 受訪單位供圖冰芯被稱為「無字的環境密碼檔案庫」。近日,我國科研人員利用自主設計的冰芯熱鑽系統和湖芯重力鑽系統,首次獲得喀喇崑崙山脈境外的深冰芯和湖芯樣本。這些冰芯和湖芯樣本可用於重建泛第三極地區的氣候環境變化歷史。
-
中科院舉辦公眾科學日,在家觀察冰芯觸摸化石挺真切
科研人員帶領大家來到我國海拔最高的冰芯庫,這裡保存了大量從雪域高原採集的冰芯,每段冰芯直徑大約10釐米。據介紹,為了保持冰芯的純淨,冰庫常年低溫,並且絕不允許存放其他物品。科研人員告訴大家,冰芯不僅僅是我們想像中的「大冰棍」,它很冷,卻能告訴我們很多關於「暖」的事情,比如氣溫的變化、氣候的變遷。
-
南極獲取270萬年前冰芯!「最老冰棍」刷新紀錄
冰川解凍後復甦的恐怖遠古寄生蟲警惕著人們全球變暖的嚴重後果然而那些被埋藏在冰塊下的神秘遠古信息依舊誘惑著我們不斷探索近日,發表於《科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指出,由普林斯頓大學領導的科研團隊最近在巴黎舉行的哥德斯密特大會上首次宣布
-
2020年,中科院這些科研成果令人矚目,有液態陽光、新冠疫苗等
近日,經專家評選和網友建議,中科院確定了2020年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和科技創新亮點成果,這些黑科技都有哪些呢?下面帶大家盤點一下。先來看看中科院2020年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1.該項目將二氧化碳作為碳資源進行轉化,首次將太陽能規模轉化為液體燃料,提供了高壓輸電之外的太陽能利用新途徑,為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全新技術。2.
-
《科學》公布2017年度十大突破:人類首次「看見」引力波摘下桂冠
《科學》公布2017年度十大突破:人類首次「看見」引力波摘下桂冠 Evelyn Zhang • 2017-12-25 14
-
一片「冰芯」在南極
中國南極崑崙站所在的冰穹A地區,海拔4000多米、冰層厚度3000多米,是國際公認的南極冰蓋理想的深冰芯鑽取地點。深冰芯則如同大自然的「年輪」和歷史檔案館,展現出百萬年來地球氣候環境的演變狀況。 崑崙站於2009年1月建成後,科考隊員在挖出來的一個40米長、5米寬、3米深的雪坑裡搭建起一間深冰芯房,隨後相繼鑽出了深冰芯鑽探導向孔並安放套管,安裝了深冰芯鑽機系統。2013年1月21日,中國深冰芯第一鑽在崑崙站深冰芯房正式開鑽。隨後,各次科考隊繼續向深處鑽進,將鑽探深度推進至800米。
-
南極270萬年前冰芯被挖出 科研領頭人打算挖更多
根據刊登在《科學》雜誌的一篇文章的描述,該科研團隊最近在巴黎舉行的哥德斯密特大會(Goldschmidt Conference)上,首次宣布了這塊「百萬年冰芯」的發現。此前,許多遠古氣候預測模型都已經揭示出,遠古時期低水平的二氧化碳濃度是推動當時的地球進入一系列「冰河時代」所必備的條件。
-
什麼是冰芯
冰芯,顧名思義,就是取自冰川內部的芯。在大氣中的物質會隨大氣環流而抵達冰川上空,並沉降在冰雪表面,最終形成冰芯記錄。
-
中科院自動化所光學分子影像技術臨床應用獲突破
中科院自動化所光學分子影像技術臨床應用獲突破 2014-06-25 21:22:1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科院自動化所/供圖 中新網北京6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5日從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獲悉,該所採用光學分子影像手術導航系統成功研製的中國國內首臺乳腺癌早期臨床檢測設備,通過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等多家醫院開展臨床應用,目前已成功診治百餘例的乳腺癌患者,從而實現光學分子影像技術在臨床應用的重大突破。
-
中科院院士姚檀棟:7000米冰川上守護青藏高原
姚檀棟也成為該獎項設立136年來首位獲獎的中國科學家,也是獲此榮譽的首位亞洲科學家。 30多年來,姚檀棟一直奮戰在青藏高原,經常要攀登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在零下30攝氏度的冰山上一住就是一個月。由他發起的「第三極環境計劃」不但凝聚了國際上從事青藏高原研究的精英,也取得了重大科學發現。近日,姚檀棟向記者講述了他鮮為人知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