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羅遠先(左一)在分裝盒飯
羅遠先是中建三局城市投資運營公司中法之星開發項目部的一名普通廚師,武漢蔡甸人。在中建三局接到武漢應急醫院建設任務時,她第一時間主動請纓,在工程建設和維保的19天時間裡,全力保障建設者的飲食供應。
1月23日晚7點,羅遠先在朋友圈看到中建三局招募應急醫院建設者的消息後,當即給中法之星項目部辦公室主任許鳳美打電話,表示她可以參與工友的飲食保障工作。
許鳳美正好也接到中建三局參加武漢市抗擊肺炎應急工程建設承擔綜合保障工作的通知,得知食堂第二天中午就必須開火,需要保障現場100人的夥食。就這樣,羅遠先火速加入了這場特殊的戰役。
當晚,羅遠先協助許鳳美,說服已放假的蔡甸本地廚師、幫廚來上班,並積極聯繫蔡甸本地的供貨商,保障所需的食材。
1月24日是大年三十,早上7:30,羅遠先便早早來到廚房做清潔、消毒,為開火做準備。由於市內交通管制,第一天食材供應還不夠充足,只能買到一些蔬菜。羅遠先便跑回自己家,把家裡準備的鮮肉、臘肉、蓮藕等年貨一股腦搬了過來。
項目領導得知情況後,對羅遠先表示感謝並提出支付費用。羅遠先起初堅決不同意,她說:「來搞建設的都是英雄,今天大年三十,他們卻離家無法跟家人團聚,一定要讓英雄們吃上肉、吃飽、吃好。」後來,經過項目領導反覆做工作,她才收下了食材的費用。
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及維保的19天裡,她既是廚師也是保潔,每天她都會第一個到達廚房,對廚房關鍵部位開展消毒。
圖為羅遠先和同事在廚房忙碌
6名廚師中,她是唯一的女性。從切菜、顛勺到打盒飯,她做事乾淨麻利、有條不紊,還會精心搭配主菜、配菜和調味料。很快,她便成了這個臨時組建廚師團隊的主心骨。
盒飯需求從最初的一天200份,逐漸增加到300份、500份、600份,最高峰達到每天1200份。連日無法休息,馬不停蹄切菜、炒菜、打飯、送飯,大家紛紛出現了腰酸胳膊疼的狀況。
當許鳳美詢問羅遠先需不需要換休時,她笑著說:「主任,你不是說這些建設者都是逆行的英雄,我們不能讓他們餓著肚子上戰場嗎?現在他們都說我們這裡的飯菜味道好,只要他們喜歡吃我做的飯,我就不覺得累了。」
「通過中建三局這個大平臺,我也能為舉國抗疫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再累都值得!」3月24日,中建中法之星項目復工,羅遠先第一個到崗,踏上了復工的新徵程。(餘凌雲 杜豔麗)
(責任編輯:陳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