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襲擊人畜,出於自衛將其殺死犯法嗎?能事後報仇嗎?

2020-12-05 動物志

人與動物的衝突一直是世界性難題,處理不好容易激化社會矛盾,影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很多人由於缺乏相關法律知識,對如何處理人與動物的衝突存在很多誤區,網上也有很多謠傳。時至今日,很多人依然認為,以「正當防衛」或「報仇」的名義,就可以肆意戕害國家保護動物。本文為大家梳理下有關規定,澄清一些謠言,告訴大家處理人獸衝突的正確做法。

大熊貓

01與動物有關的防衛和避險

如果野生動物要吃人,自衛將其打死要負刑事責任嗎?當然不用,不構成犯罪!即使不學習任何法律知識,單憑「人命高於一切」的常識性觀念,也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但問題是,這是「正當防衛」嗎?

正當防衛,是指為制止不法侵害行為而損害不法侵害者本人,必須是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對人才成立正當防衛,對動物不成立。另外,動物的行為皆出於天性,也不能叫做不法侵害。

擊斃正在傷人的野生動物,不是正當防衛,而是緊急避險。緊急避險,是指遭受危險時,為了保護較大權益,不得以犧牲較小權益的做法。本例中,野生動物的生命屬於公共財產權,人的生命健康權高於任何財產權,因此符合緊急避險,和正當防衛的效果是一樣的,也不用負刑事責任。

狗咬人

人對動物只有一種情況下成立正當防衛,就是打死受主人驅使而攻擊人的狗,但不是對狗正當防衛,而是對人。這裡不法侵害者是人,狗只是起到了工具的作用。

如果狗或者動物園的動物主動攻擊人(飼主不在場),人自衛將其打死,算什麼呢?也是緊急避險,這是為了保護人的生命健康權而損害私有財產權的行為,不負刑事責任。如果有故意挑逗或其他重大過失,可能要負一定的民事賠償責任。

如果流浪狗攻擊人而被打死了呢?這連緊急避險都算不上,因為緊急避險損害的是第三方合法權益,而流浪狗在法律上屬於「無主物」。流浪動物死了白死,連民事責任也免了,所以流浪動物確實是很可憐的。

薩摩耶犬

雖說生命是平等的,但由於動物不是法律主體,不能獨立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只能依附於人。寵物屬於飼主,由飼主照看,野生動物屬於國家,由國家保護,而流浪動物是得不到任何保護的

這也是我不建議大家投餵流浪動物的原因,流浪動物沒有保障,很容易發生悲劇。網上已經曝出來不少流浪動物受到傷害的事,投餵者很難過,對此我非常理解。惡意傷害小動物的人固然可恨,但實事求是的說,投餵者也是有責任的,放任動物流浪,等於讓它們身處險境。

而且,長期投餵流浪動物,自己還可能惹上官司。我國現行法律規定,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由飼主承擔責任,這個責任非常重,是無過錯責任,也就是說飼主即使沒有任何過錯也要承擔全部責任。

流浪貓

流浪動物傷人由原飼主或管理人擔責,但現實生活中,棄養的原主人是很難找到的。長期投餵即意味著已經形成事實上的收養關係,也就是現在的管理人,只要受損害者舉出長期投餵的證據,投餵者就要負賠償責任。

有些愛心人士可能不服,我是獻愛心,為什麼反而要我賠錢?對此應該這樣理解,我國立法的本意是要求飼主絕對照看、管理好飼養動物,不能對社會、他人產生任何損害。有愛心固然是好的,但愛心更意味著責任,單純投餵並非愛心的正確表達方式。

人對動物不成立正當防衛,那動物對動物呢?比如,豹子襲擊我的牛,被我的牛踢死了,這怎麼算?如果是豹子進入村莊襲擊牛反被踢死了,整個過程沒有人參與,那麼這裡邊連法律主體都沒有,不存在任何法律關係。

金錢豹

如果是人非法進入保護區放牧,那性質就變了,人在這過程中是有過失的。由於故意殺害野生動物的才構成犯罪,過失不成立犯罪,因此不用承擔刑事責任,但要負民事賠償責任,還要接受行政罰款

但如果是人唆使自己的狗咬死豹子(直接故意),或者在場放任狗群咬豹子而不制止(間接故意),性質又不一樣了,這就是故意殺害野生動物了,成立非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要坐牢的。這裡的狗就是人殺害野生動物的工具。

02緊急避險很難成立

想不付代價殺死野生動物,唯有緊急避險這一種方式。但實際上,對野生動物的緊急避險是很難成立的。

華南虎

第一,要有避險意圖。2009年,西雙版納兩村民進山打獵,其中一村民發現「大東西」便開了一槍,結果打死了一隻印支虎,夥同村民分而食之。案發後,開槍的村民獲刑12年,罰金10萬,賠償國家損失48萬;同行的村民也獲刑4年,罰金2萬;連參與吃老虎肉的村民都被判了刑,罰金1萬。

這位村民殺虎的動機並不是自衛,而是為了打獵,絲毫沒有避險意圖。雖然他事先不知道打的是「牢底坐穿獸」,仍然成立犯罪(間接故意)。

第二,避險的保護對象,必須是合法權益。對於犯罪目的的自招危險,不成立緊急避險。比如,有人進山就是為了盜獵,遭到老虎襲擊,最後把老虎打死了,這是假緊急避險之名,行非法獵捕珍稀保護動物之實,這是故意犯罪,要牢底坐穿。

東北虎

對於無犯罪目的但存在違法行為的自招危險,比如違法進入保護區,遭到了老虎襲擊,這種情況下允許緊急避險,即使打死了老虎也不用坐牢。但是要在過錯範圍內向國家承擔賠償責任,還要就違法行為接受行政處罰。

第三,要有需要避的現實危險。沒有危險而避險,就是假想避險。比如,有人在山裡看到一條一米長的王錦蛇(無毒),認為面貌恐怖,害怕蛇襲擊,就先下手為強把蛇打死了。事實上,王錦蛇沒有也不可能吃人,這屬於典型的假想避險,要負刑事責任。

第四,避險要有適時性。事前避險,即危險尚未發生就實施避險行為。例如,在山裡看到一隻老虎,老虎離人還有一段距離,準備發動攻擊但還沒有攻擊,這時候開槍把虎打死了。這種情況下雖有危險的先兆,但危險是否發生尚難以確定,這時候避險就有可能損害國家合法權益,要負刑事責任。

事後避險,即危險過去了才實施避險。老虎咬了人,把人咬傷了但沒有咬死,已經離開了,人從後邊把老虎一槍打死了,這就是事後避險。危險已經結束了,即使動物殺了人都不得再進行私力救濟,正確做法是上報林業部門,由林業部門對傷人的動物進行合法處置,並申請國家賠償。

當然,這是在老虎傷人已經離開的情況下,如果老虎仍在附近徘徊,隨時準備下一輪攻擊,當然可以依據緊急避險原則將其擊斃。

第五,避險必須是迫不得已。在水邊遭到揚子鱷攻擊,揚子鱷最大不過兩米多長,幾十千克重,在岸上只能咬人,根本沒能力殺人,而且也跑不快。這種情況下只要把揚子鱷打跑,然後自己就行了,殺死是不必要的。如果殺死了鱷魚就構成犯罪。

揚子鱷

第六,避險不得超過必要限度。保護的權益必須超過損害的權益,否則就是避險過當。人身權高於財產權,因此為了人的生命健康可以打死保護動物;但私人財產權並不高於國家財產權,如果為了救自己的寵物、家畜,而打死、打傷保護動物,就是典型的避險過當,要負刑事責任。

因為猞猁進雞圈偷雞吃就下套子把猞猁弄死或弄傷,因為豹子攻擊自己家的狗就把豹子打死,這些都是避險過當行為。正確做法是,在不傷害野獸的情況下將野獸趕走,這樣去救自己飼養的動物,如果做不到,那只能向國家申請賠償了。這是國家的保護動物損害了私人財產權,國家要負賠償責任。

最根本的,還是讓家養動物遠離野生動物。如果是在保護區放牧或散養狗,那就是違法在先,恐怕連國家賠償都申請不到了。

歐亞猞猁

我認識一位號稱熱衷於野保的人士,他經常宣揚的是,雖然他最喜歡的動物是狼,但他對自家動物的感情遠超任何野獸,即使是狼吃他家的雞,他也要救雞,為此不惜把狼打死。不得不說,這位「野保人士」的野保意識非常一般,而且還是法盲,他如果真這麼做了就等著坐牢吧。

還有種比較常見的做法是「報仇」,即對傷害家畜、家禽和狗的野獸進行報復性獵殺,這種做法完全和緊急避險不沾邊——野生動物權益大於家養動物,危險結束之後報復也不是避險,這完全是洩私憤而損害國家資源的行為,構成故意犯罪,要坐牢的。2019年12月,就有村民為5隻雞報仇殺了猞猁,獲刑6個月。正確做法是上報林業部門,由林業部門依法處置肇事動物,並申請國家賠償。

03寫在最後

最後,我想再從立法本意角度與大家交流下。對野生動物,國家的立法意圖是要求我們敬而遠之,人和人所飼養的家養動物都要儘可能遠離野生動物,不要打擾它們的正常生活。

棕熊

通常來講,只有一種情況可能成立對野生動物的緊急避險,在你沒有盜獵目的的前提下,一隻虎、豹、熊這樣的大型猛獸正在對你發動襲擊,你開槍把它打死了。其他情況均不成立緊急避險。

很多人不解的是,有時野生動物明明損害了我們的權益,為什麼不允許我們報復?再強調一遍,動物在法律上只是「物」,不是獨立的法律主體,不享有權利,也不能承擔責任,野生動物做的孽,應由其所有者國家來負責。人不能和畜生一般見識,人必須得按法律規定辦事。

對飼養動物,國家的立法意圖是讓飼養動物完全處在飼主的管理之下,不能對他人和生態環境造成任何損害。散養貓狗、投餵流浪貓狗、在保護區放牧家畜家禽都是不可取的,棄養貓狗更是極不文明、非常不負責的做法。

散養貓抓鳥

我只支持兩種情況下的投餵流浪動物,一是為收養而採取的暫時性投餵;二是群護,即將某一地區流浪貓全部絕育,故宮就是類似這種做法,這是一個折中方案,是控制流浪貓種群最人道的做法。

貓應該養在室內,但散養目前問題很難根治,尤其是在農村,散養貓的觀念根深蒂固。理論上來說,你的貓在外邊捕殺了野鳥,你是要負民事賠償責任的。

未來,有關部門應加強對寵物飼養的管理,對棄養寵物要重重處罰,從源頭上控制流浪動物種群,並對流浪動物進行科學治理。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全社會儘快改變散養貓的錯誤理念。對遛狗不牽繩、不戴嘴套等不文明養狗行為予以處罰。

相關焦點

  • 猴子咬人不犯法 專家稱人自衛傷野生動物也受罰
    主持人:後來猴子襲擊人的行為愈演愈烈,於是就準備來處決這五隻比較頑劣的猴子。  王爾銘:《野生動物保護法》裡面規定,不能傷害野生動物,哪怕是殺死一隻猴子都需要審批。我們希望大家能討論一下,給我們一個建議,告訴我們該怎麼辦。  主持人:如果大家討論的結果是,覺得這五隻猴子應該被處決掉,那你們會按照大家的意見來做嗎?
  • 見過動物報復人的現象嗎?
    地球上記仇的動物不僅僅只有人類,很多動物都是會記仇的,比如大象、蛇、黃鼠狼和平頭哥。在人類大肆破壞地球環境的今天,有很多動物深受其害。今天,讓我們一起看看那些關於動物報復的故事吧!大象報復人類大象的記憶力是非常強大的,據說仇人都能被大象記住十幾年。
  • 為改善夥食捕獵野生斑鳩犯法嗎?法官進村「硬核」審案普法
    為改善夥食捕獵野生斑鳩犯法嗎?,犯法嗎?一起來看涪陵法院法官將審判庭「搬」到村委會會議室現場審案又普法。他深入淺出地向現場人員宣講了《環境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法》、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及《刑法》等涉及生態環境保護、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知識。他號召村社幹部和村民們要增強生態環境、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意識,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
  • 出於自衛?莫斯科三姐妹40刀殺死父親 恐面臨終身監禁
    更加令人嘆息的是,當事雙方為父女關係,三姐妹自稱長期受到其父的「精神折磨」,而事發當天父親的舉動則可能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她們是「出於自衛」殺死了自己的父親。據俄塔社7月30日報導,27日晚,有人在位於莫斯科東北部的一棟公寓樓門口發現一具男性屍體,其脖頸和胸部有多處刀傷。據調查,遇害者今年57歲,他的三個女兒分別17歲、18歲和19歲。次日,三姐妹作為犯罪嫌疑人被拘留。
  • 打斑鳩會犯法嗎?
    斑鳩覓食高粱、麥種、稻穀以及果實等,有時也吃昆蟲的幼蟲,巢築在樹上,一般高距地面3~7米,用樹枝搭成,結構簡單,北部越冬,雌雄羽色相似,主要在林緣及其附近集數隻小群活動,秋冬季節斑鳩結群棲息,飛行似鴿,常滑翔,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打斑鳩會不會犯法吧
  • 家養藍孔雀犯法嗎?養殖成本和利潤怎麼樣?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養殖藍孔雀、羊駝、娃娃魚等,但有的動物是不能養殖的,會違法的,那家養藍孔雀犯法嗎?養殖成本及利潤如何? 一、藍孔雀介紹: 1、藍孔雀是幾級保護動物? 藍孔雀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藍孔雀分布範圍非常廣,種群數量趨勢穩定,目前人工養殖技術比較成熟,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所以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 虐殺小動物到底犯法嗎?難道只能靠道德譴責
    虐殺小動物到底犯法嗎?難道只能靠道德譴責? 劉晶 律師 公眾號:劉律聊法 10月20日,山西太原有網友爆料,一男子正在用滾燙的開水澆一隻懷孕母貓。後來幾名好心人將貓送至附近寵物醫院。
  • 傷人的動物該「判死刑」嗎?
    那麼殺人的動物都後來都怎樣了?猛獸犯法,要不要與庶民同罪?雖然某些國家有處死傷人動物的法規,但沒有傷人動物必須處死的「國際慣例」。2009年,一名男子掉入瑞士首都伯爾尼一家動物園的熊山內,並遭到一隻棕熊襲擊。為什麼只有一隻棕熊?
  • 中國連續兩起熊咬死人事故!吃人的野生動物還需要被保護嗎
    後來捕熊大隊撤村,轉移到山上獵熊,棕熊竟趁機潛回村子,但它發現所有人都不在時,報復性地毀了整個村子,吃光過冬餘糧。地方政府聽聞慘狀,再支援60支獵槍,而山本也決定重回獵熊隊伍,為村民報仇。最後,12月14日,眾人終於找到棕熊的身影。
  • 江油市黑熊襲擊3人身亡引發的思考——保護野生動物,更要保護人類
    據報載 5月17日晚19:00,江油市有黑熊襲擊村民,造成3人身亡,令人悲痛不已。保護野生動物要緊,保護人類的安全更要緊。攻擊村民的黑熊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而黑熊的嗅覺和聽覺相當靈敏,能聞到500米以外的氣味、聽得到300步外的聲音,極具攻擊性。
  • 四川黑熊殺人,日本棕熊吃人的警示,動物攻擊人類應該被擊斃嗎?
    5月17日上午18時左右,四川綿陽江油市發生黑熊襲擊村民事件。當時一名唐姓村民送7歲孩子到鎮上,結果在下山時,遭遇黑熊襲擊。47歲的女子唐某當場被黑熊咬死,7歲的兒子因為躲在草叢中才躲過一劫,可是卻親眼看著自己的母親被黑熊咬死。之後其親屬蘇某下山搜索又被黑熊襲擊殺死,後來黑熊又襲擊殺死了一名68歲的村民搜救小組組長朱某。
  • 人畜共患病成災,給野生動物接種疫苗,能預防下一場疫情嗎?
    人畜共患病,指的是由動物傳染給人類的傳染病,從愛滋病毒到伊波拉病毒,再到禽流感,潛伏在野生動物體內的病原體總能找到途徑傳播給人類。2009年至2019年,美國國際開發署的預警流行病系統(PREDICT)項目在野生動物中發現了超過1000種可能引起人畜共患的新病毒,這暗示了新冠肺炎不會是最後一場流行病。
  • 蝙蝠不能吃,野生動物不能吃,那海鮮算野生動物嗎?能吃嗎?
    仍在延續的疫情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也讓很多人都知道了帶病毒的蝙蝠是不能吃的,病毒的宿主穿山甲、果子狸等野生動物也是不能吃的,很多人都在呼籲立法禁止交易、食用野生動物,也有很多人在疑惑:如果野生動物都不能吃,那麼大海、河流裡的魚、蝦、蟹、貝是不是野生動物?到底能不能吃呢?
  • 金絲猴、大熊貓等保護動物下山,賴在村民家不走,應該怎麼辦?
    比如這些野生動物會傷人嗎?如果傷人能武力驅趕甚至是捕殺嗎?諸如此類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那就是如果野生動物下山,賴在村民家不走,人們應該怎麼做?以及不應該怎麼做?人們與村道上的金絲猴接觸人在路上走,突然被野生動物襲擊,能不能將其打死?
  • 畫上假眼睛,如何保護牛免受獅子襲擊?
    這對保護動物,將是一個重大挑戰。人類與野生動物之間的衝突,是大型食肉動物數量減少的關鍵驅動因素。這是一個非常矛盾的問題:保護野生動物,任其自由發展,那麼牲畜會被捕食,人類財產受到損失;保護牲畜,任由人類報復性捕殺,那麼野生動物數量也會大減。因此,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如何在不傷害肉食動物的前提下,保護牲畜。
  • 疫情過後,會不會有更多的人拒絕食用野生動物?
    因為有人捨得拿著錢去吃,就有人鋌而走險違法去捕殺,因為捕殺是犯法風險的事,再加上野生動物越捕越少,越少越難捕,所以賣出去的價格就高,這就形成了供應鏈的惡性循環。有錢人覺得吃野味是一種高檔有面兒的事,店主覺得這是一種利潤極高,能抓有錢人回頭消費,便悄悄售賣,而捕殺的人覺得這能帶來豐富的收入,便開始違法捕殺,這就是整個供應鏈。然而,吃野味真的有這麼美味、滋補嗎?
  • 西班牙當地驚現2米多長鱷魚,小心河流,我國養鱷魚犯法嗎?
    此外,關於這隻動物在該地出現的原因,據警方推斷,可能是鱷魚長大後被人遺棄,也可能是被人當寵物飼養,最近從河邊的房子裡逃了出來。我國養鱷魚犯法嗎?養殖鱷魚不犯法,但是要去相關部門申請資格證,取得國家頒發的鱷魚馴養繁殖資格證,目前並無相關法律法規禁止養殖鱷魚,但為安全考慮,建議不要養殖。幼鱷養殖:依、鱷魚的跳躍裡很強,容易跳出飼養缸。
  • 四川瀘州,男子抓45隻癩蛤蟆被判刑,網友奇葩發問:吃牛蛙犯法嗎
    從視頻內容得知,當事男子犯非法狩獵罪,判處拘役3個月,緩刑6個月;作案工具,手電筒一把予以沒收……此段視頻上傳之後,引來部分網友的爭論,有人說什麼:「以後飯都不要吃了」,還有人說:「牛蛙還能吃嗎?吃牛蛙犯法嗎?」首先我要回答這些網友的是:1;飯你可以大膽放心地吃,吃飯不犯法,吃不允許食用的野生動物犯法。
  • 人類能徒手殺死一頭豹子嗎?這幾個罕見成功者,有一個共同訣竅
    先來看這張照片,世界上唯一與其徒手殺死猛獸合影的男人:卡爾·阿克雷(Carl Akeley)。圖:卡爾·阿克雷和他殺死的豹子(後期上色照)卡爾·阿克雷是十九世紀的美國人,一個野生動物標本製作專家。1896年,他在東非索馬利亞採集動物標本時,遇到一頭豹子的襲擊。
  • 人畜共通傳染病:大自然的自我防禦
    出於對人類的關心,我們『必須』關心自然,我們須讓整個全球社會改變方向。讓我們重新思考,我們所購買和使用的東西,採行永續的習慣、耕作和商業模式,保護倖存的野生空間和野生動物,致力於環保和有適應力的未來。當努力重建得更好了以後,讓我們將大自然回歸屬於它的地方—我們決策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