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會不會有更多的人拒絕食用野生動物?

2020-11-25 彭勇情感生活

曾幾何時,野味成為了人們餐桌上的奢侈品,不僅是因為野味難抓捕,更多是人們都追求野味「味美、滋補」。他的奢侈,體現在不是平常人能夠消費,只有達官貴人才能點上餐桌,盡情享受,有時,有的品種需要提前預定,而且價格非常昂貴。

有了買賣,便有了殺害。因為有人捨得拿著錢去吃,就有人鋌而走險違法去捕殺,因為捕殺是犯法風險的事,再加上野生動物越捕越少,越少越難捕,所以賣出去的價格就高,這就形成了供應鏈的惡性循環。有錢人覺得吃野味是一種高檔有面兒的事,店主覺得這是一種利潤極高,能抓有錢人回頭消費,便悄悄售賣,而捕殺的人覺得這能帶來豐富的收入,便開始違法捕殺,這就是整個供應鏈。

然而,吃野味真的有這麼美味、滋補嗎?相關的專家卻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其實野生動物身上的肉和其他家養的肉,所謂的美味,都是廚師烹調出來的;而所謂的野生動物營養更好也只是大家的自以為而已,並沒有所謂的科學根據。反而很多權威性的科學雜誌記載野生動物身上往往攜帶著很多種病毒和寄生蟲。病從口入,當你吃了攜帶病毒動物時,恰好這些病毒沒有被殺死,那這些就會寄宿在人類身上,吞噬著人的身體,你的病情就開始發作。

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這種病毒可能源自蝙蝠,先傳給駱駝,再由駱駝傳給人類。

2002年至2003年,SARS(非典)冠狀病毒疫情就是由果子狸和中華菊頭蝠攜帶並傳染。

風靡非洲的伊波拉病毒在野生動物中,尤其是在非人類靈長目動物中,會引起疾病流行。這種病毒的可能宿主是非人類靈長目動物、小羚羊、蝙蝠、小型嚙齒類動物和鼩鼱。

此次導致全世界傳染的新冠病毒也是由蝙蝠所攜帶,一開始還以為是吃了攜帶該病毒的野味才被感染,到現在都還沒有確定此病毒是源自哪裡,但肯定是野生動物攜帶。

國家衛健委網站曾於2003年發布文章解讀食用野生動物的危害。該文章指出野生動物中有許多傳染病,由於平時人類與野生動物沒有接觸,一般不對人造成危害,一旦人類頻繁地與野生動物接觸,食用野生動物,野生動物身上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就有可能傳給人類,而且這種細菌、病毒、寄生蟲都是新的屬種,人群普遍易染,這樣造成的傳染性就會很強,病死率也會很高。但還是會有很多人認為吃野味就是一種時尚,以吃野味為榮,冒著感染病毒和違法的風險都選擇吃。國家禁止吃,那他就悄悄吃,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或許你能逃過法律一次兩次的懲罰,但總有一次,你會受到來自大自然的報應。

希望通過這些慘痛的教訓,喜歡吃野味的人別再「享受」野味了。你們吃下的不是美味而是生命,更是各種病毒。當你抱著僥倖去「享受」野味時,你就已經走在了感染病毒和犯罪的路上。請對家人和社會負責,請愛惜自己的生病,同時,也保護好野生動物的生命。

請幫助我上頭條,讓更多的人放棄食用野生動物。

相關焦點

  • 疫情下的野生動物保護立法反思:既是保護野生動物,更是保護人類自己
    不得不提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將人們推到這個現實問題面前:食用野生動物「之禍」未曾停止,如何把控野生動物交易與如何保護野生動物等等諸多問題,亟待更多的思考。 野生動物之「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鍾南山院士曾公開表明,病毒極大可能來源於野生動物。
  • 七星關一男子捕殺食用野生動物被抓獲
    「疫情這麼嚴重,怎麼還有人吃『野味』?」近日,畢節市公安局七星關分局團結派出所接到群眾舉報,稱團結鎮青槓村的村民胡某這幾天常帶著捕獵工具,鬼鬼祟祟地在村裡後山遊蕩,疑似偷獵野生動物!  派出所立即組織民警驅車前往查證。
  • 《人大決定》全面禁止食用陸生野生動物,那水生動物呢?
    作者:中國農業國際交流協會/全國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劉雅丹 研究員近日,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進展,2020年2月2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人大決定》)
  • 「錯的不是蝙蝠,是吃蝙蝠的人」保護野生動物是我們的責任!
    當武漢疫情爆發,無數野生動物和食用野生動物的人陷入了被口誅筆伐的境地。一時間,動物、野生動物、寵物……這樣的關鍵詞像是也沾上了毒液一般,讓不少人退避三舍。動物可能對人類正在經歷的疫情一無所知,但是我們的行為,卻有可能成為它們的恐懼和悲劇,對於家養的寵物來說更是如此。錯的不是蝙蝠,不是可能被傳染病毒的寵物,而是那些挑戰法律、蔑視生命的人。
  • 野生動物引發的疫情,知多少?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2日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加強野生動物市場監管,對未經檢疫合格的野生動物,一律嚴禁進入市場。 野生動物是多少疫情暴發的罪魁禍首? 吃野生動物危害有多大?
  •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致歉
    該專委會提出要堅持以「保護優先、規範利用、嚴格監管」的原則為根本出發點,用實際行動為野生動物保護與繁育利用事業做出新的貢獻。拒絕「舌尖上的任性」突如其來的疫情,將多年來屢禁未絕的非法野生動物交易,推至輿論的風暴眼。
  • 食用野生動物會怎樣?江西男子吃蛇膽腦裡長11釐米長寄生蟲
    食用野生動物會怎樣?因為對疫情源頭進行反思,才能防止疫情的再次發生。食用野生動物會給人帶來怎樣的危害?這組案例觸目驚心。兩次被診斷為腦梗死發病原因竟是腦內有活蟲2018年3月以來,江西的李先生多次出現突然暈倒、口吐白沫、肢體抽搐等症狀,回家休養後,情況仍不見好轉,接連兩次被診斷為腦梗死。
  • 蝙蝠、果子狸、穿山甲……還有哪些野生動物帶有可傳人病毒?百度一...
    新冠肺炎疫情讓「保護野生動物、拒絕野味」這一話題再次成為熱點。2月12日,百度聯合果殼,上線了「拒絕野味」搜索頁特效彩蛋和百度百科詞條。用戶使用百度APP搜索穿山甲、果子狸等野生動物詞語時,搜索結果頁面會立即呈現相關的科普知識彩蛋和「拒絕野味」提示,從疫情發生的源頭為用戶科普,讓「拒絕野味」成為基本常識。
  • 百度上線7個野生動物知識彩蛋:蝙蝠是「毒王」 吃穿山甲等於啃指甲
    今日,百度官方宣布,聯合果殼上線7個野生動物知識彩蛋。打開百度APP搜索「蝙蝠」「果子狸」「穿山甲」「豪豬」「狍子」「蛇」「野豬」等七種野生動物,即可了解食用野生動物的巨大危害。同時,進入百科聚合頁面(點此進入),可以了解更多。
  • 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 專家建議推出可食用動物白名單
    該決定明確規定,凡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其他有關法律禁止獵捕、交易、運輸、食用野生動物的,必須嚴格禁止。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全面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獵捕、交易、運輸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
  • 疫情過後,還能吃牛蛙嗎?
    青蛙是一種對農業有益的動物,青蛙是國家禁止捕殺的保護動物。 青蛙也具有牛蛙的一些特點,比如肉質細嫩、脂肪少、糖分低,富含蛋白質等,這也就導致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把青蛙當做補品或者美味佳餚,一些商販大肆捕殺青蛙,捕殺青蛙必然會破壞生態平衡,導致害蟲泛濫。同時,青蛙是多種寄生蟲病毒細菌的寄主,且烹飪後也不能完全消除,人們吃了會影響人體健康,甚至染上寄生蟲病。
  • 果子狸是野生動物嗎?它會攜帶哪些病毒?還有哪些動物不能吃?
    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的視角再次聚焦野生動物,也讓在2003年的非典中名聲大噪的果子狸重新成為熱點。那果子狸是野生動物嗎?它會攜帶哪些病毒?還有哪些野生動物不能吃?一、果子狸是野生動物嗎果子狸學名花面狸,是靈貓科、花面狸屬食肉動物,屬於野生動物,見於多種森林棲息地,從原始常綠林到落葉次生林。它們還經常光顧農業區,主要吃果實,也吃鳥類、嚙齒類、昆蟲和根,在農田它們會攻擊家雞和水禽。
  • 為什麼以前吃野生動物沒事,現在才出現病毒感染疫情?
    冠狀病毒感染其實每一年都有發生,只是病程沒有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那麼嚴重罷了,像平時的甲流、乙流等造成的流感,還有禽流感、上段時間都豬瘟等,都是屬於冠狀病毒引起的感染。 在中醫來說,這些都叫做瘟疫。為什麼以前吃野生動物沒事,現在才出現病毒感染疫情?
  • 豹貓、野雞、貓頭鷹…三亞2名男子多次獵殺野生動物食用被刑拘
    三亞2名男子在山坡上搭帳篷持火藥槍多次獵殺野雞、松鼠、貓頭鷹等野生動物來食用還曾獵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豹貓近日三亞警方破獲非法持有槍枝案和非法狩獵案 將這2名頂風作案男子抓獲 2月22日17時30分許,三亞市公安局吉陽分局吉陽派出所接警稱,在轄區某山坡發現一臨時搭建的帳篷,周圍有一把疑似槍枝、若干彈藥以及兩輛摩託車。經上報,吉陽分局立即組織多部門警力聯合展開調查。
  • 野生動物保衛戰|520社會責任日
    疫情發生的背後,隱藏著買賣市場對野生動物的虎視眈眈。伴隨著全民戰「疫」的展開,嚴打野生動物違規交易、加大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呼聲越來越高。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野生動物逐漸成為了滿足人類欲望與虛榮的犧牲品,多種動物的野外資源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消耗。在我國,野生動物常用於製藥、食用、收藏及寵物四類用途。但是,醫學技術的進步已經實現了用人工合成藥物替代藥用動物。
  • 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後,還能吃鴿子、兔子、魚嗎?來聽專家怎說
    這次的疫情主要是由吃野生動物引起的,就這次事件全國人大審議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簡單點說,這意味著國家禁止任何人接觸野生動物這個「病毒」,對於我們普通民眾來說,哪些動物是可以吃的,哪些是不能吃的,都不了解。近日,成都專家給大家做了科普,哪些動物是可以吃的。
  • 海外版新時代新步伐:科學文明地對待野生動物
    歷史上造成人類死亡數量最多的傳染病——鼠疫,就與嚙齒類動物及其身上的寄生蟲鼠蚤密切相關。野生動物是許多病毒和其它病源微生物的自然宿主,由於它們自身具有抗體,因此可以與病毒和諧共處,並不會導致病情的發生。   野生動物攜帶的疾病傳染給人類,往往需要一個媒介,這個媒介之一就是食用野生動物以及野生動物的處理過程,這已經成為野生動物疾病向人類傳播的最重要途徑。
  • 家裡飛進蝙蝠會被傳染病毒嗎?該如何與野生動物「和平共處」?
    隨著新冠病毒疫情的發展,公眾對身邊野生動物的擔憂和關注度也不斷升溫。近日,上海市綠化市容熱線閔行平臺就接到了市民這樣一個電話:「哎呀,我家裡出現了蝙蝠,怎麼辦呀?會不會傳染病毒呀?」接到電話後,閔行區野保站聯合鎮野保部門立即趕赴現場,進行處置。
  • 選擇食用野生動物,是人類百萬年進化過程中的「退化」
    人類和普通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會根據自己的想法選擇自己的行為,甚至一些時候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做出錯誤的行為,最近帶來了很大影響的新型肺炎,就是因為一些人食用「野味」,這樣的行為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是好是壞?首先,食用野生動物對人類有什麼幫助嗎?
  • 全面禁食野生動物,這裡還有更多你想知道的!
    野生動物身上  有大量未知的病毒、細菌和寄生物  有數據表明  78%的人類新發傳染病與野生動物有關  看到這裡  你還敢對野生動物「下口」嗎?哪些野生動物不能吃?  不能交易?  A:  決定指出,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明確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必須嚴格禁止。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其實只要記住一句話,所有陸生野生動物都不能食用,人工養的也不行,但家畜家禽類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