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通傳染病:大自然的自我防禦

2020-09-03 素食與智慧

本文將了解到,經由動物傳播給人類的傳染病,是如何摧毀我們的生物圈,及大自然是如何反撲。

幾世紀以來,人類一直在殘害大自然,無視她懇求停止的吶喊。許多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我們的健康,甚至散步、呼吸新鮮空氣,都讓人感到身處危險中。透過新冠肺炎病毒,地球已發出迄今最強烈的警告,我們必須改變生活方式。人類活動幾乎讓地球上的每寸土地都變了樣。當我們取代自然的世界,便破壞了重要的生態體系和在此當中蓬勃發展的生物多樣性,造成氣候變遷,減損我們養活自己的能力,為新冠肺炎病毒等新疾病打開了大門。是時候聽聽地球的警告了。

聯合國領導人António Guterres表示:「大自然正向我們發出一則明確的訊息:我們正在傷害我們的自然世界—而這對我們自身不利,棲地退化和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正在加速。氣候破壞越來越嚴重,火災、洪水、乾旱,和超級風暴變得頻繁且具破壞性。海洋正在升溫和酸化,破壞了珊瑚生態系,而現在一種新的冠狀病毒正在肆虐損害人們的健康和生計。出於對人類的關心,我們『必須』關心自然,我們須讓整個全球社會改變方向。讓我們重新思考,我們所購買和使用的東西,採行永續的習慣、耕作和商業模式,保護倖存的野生空間和野生動物,致力於環保和有適應力的未來。當努力重建得更好了以後,讓我們將大自然回歸屬於它的地方—我們決策的核心。


您可能會問,為何自然環境會做出這樣的反應,它是故意傷害我們的嗎?

巴斯特博士說:「野外確實有大量的病原體,等著接觸及傳給野生動物,野外確實存有這些大量病毒及其他致病原,只是等著被釋放出來,當我們越過開發它的臨界線。因此,就某種意義上而言,這種新興病原體的宿主有點像蛇和胡蜂的毒液,就好比那樣。因為胡蜂的螫叮及蛇咬,像他們的一種自我防衛;毋庸置疑的,沒有蛇會蓄意計劃和謀殺一個人。所以,我的觀點是,好比胡蜂和蛇的毒液,外來的人畜共通傳染病宿主也是一樣。因這些傳染病或致病原深藏在野外。它是大自然的防禦武器,當我們越過臨界線,大自然便會釋放它,我們所謂的新病原體。因此當我們達到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極限時,這些病原體—這些新病原體,是新型病原體將被釋放出來。故這取決於我們的行動。大量的研究表示,病原體在複合穩定,且不受幹擾的生態系統中,處於純粹的平衡狀態。因此,要是生態系統一直處於這種不受幹擾、穩定且複合的狀態,那麼什麼都不會發生,我們會非常安全。這些病原體會處於冷凍狀態,所以,永遠不會被釋放。但是當我們開始戳它,就像戳胡蜂或毒蛇,他就會攻擊我們對吧。大自然的情況也是一樣。

蛇咬及胡蜂的螫叮都是為了防衛,這就是事情發生的原因。所以當受到幹擾時,大自然會為了自保而反撲。當跨越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門檻時,這些古老的病原體便被釋放出來。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新病原體。


所以,你可能會想知道引發這些新興疾病的確切原因是什麼?除了砍伐森林之外,我們還有什麼行動是與之相關的原由。

巴斯特博士表示:當然,砍伐森林是個顯然的原因,但還有其他的原因,比如:珍稀野味交易,例如穿山甲,穿山甲不過是種食蟻獸,是種罕見的物種,例如被販售的象牙,或許多這類珍奇的物品,在我們黑市都可買到這些動物的相關產品。而這些商品實際上都導致我們的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另外非常重要的是替代醫學,雖然沒有多少人在談論它,因替代醫學對瀕危物種的交易非常感興趣,例如,冬蟲夏草,冬蟲夏草不過是毛毛蟲和真菌的共生生物,兩者都是瀕危物種,但人們確實有在販售—那些替代醫學的廣告商確實有在賣冬蟲夏草…。這是很大的問題。另一個例子,可能是猴油與蛇油。

菲力克斯巴斯特博士說:大自然是不可思議的大師,是我們終其一生偉大的老師,大自然在教導人類如何與她和睦相處,這意味著如何將此失落的完全崩潰的生態系統帶回健康的狀態。如何恢復失去的整體平衡,即實現生物多樣性與人類之間的平衡。那麼,要如何扭轉這個嚴重受損的生態系統;在前工業化時代,生態系統便是像這樣蓬勃地發展,因此,要回到從前,我們只有一種選擇:儘可能接納低碳、環保和永續的生活方式。我們的古老文字中蘊藏著很深的智慧,舉例來說,這是一段從往世書裡節錄的古梵文詩句,它的意思是:「最好在問題出現以前,就考慮到補救措施。當房子著火時,哭泣是無濟於事的。」看看這是多麼深遠的智慧,預防勝於治療。簡單的生活方式比複雜的生活方式好得多。我們的行為要為破壞環境和破壞生物多樣性等後果負責。後果顯而易見,就像冠狀病毒這種新興疾病。因此,可說新冠肺炎病毒或任何其他新興的人畜共通疾病,不過是大自然的懲罰。請記住,就像胡蜂和蛇的例子一樣,這不是蓄意謀殺,明白嗎?這些人畜共通疾病,不過是大自然的自我防禦策略,不是進攻,而是防守。

2020年6月,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布一份報告,標題為:「新冠肺炎:緊急呼籲保護人民與大自然」,敦促政府、企業、組織和大眾採取行動,修補我們與大自然的破裂關係,從而避免未來發生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大流行。該報告將其定義為「任何源自動物並傳染給人類的疾病。」


在諸多建議實施的措施中,政府應採取的措施有:

一,停止高風險的野生動物交易,並加強執法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

二,制定並執行法律和政策方案,從供應鏈中根除森林砍伐和轉化。

這些措施特別重要,因為交易與消費高風險野生動物,為飼養牲畜和單一耕作(即生產大豆用於飼養牛隻),破壞森林與其他的荒野,被視為是引發人畜共通疾病的關鍵因素。


2020年5月巴西,生態學家大衛拉波拉博士向法新社(AFP)表示:「亞馬遜是個巨大的病毒庫。」他補充說:「當你製造生態不平衡時,就是病毒可以擴散時。」從動物擴散到人類身上。已經有研究表示,這是合理的判斷,即亞馬遜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冠狀病毒庫。


2015年,國營應用經濟研究所(IPEA)發表了報告,「TD2142—森林砍伐對亞馬遜(雨林)地區,疾病發生率的影響,」所得到的結論是,在巨大的叢林中,森林砍伐增加1%,將導致瘧疾病例上升23%,利什曼病感染率增加8至9%。這兩種疾病都是從動物傳染給人類的。


美國加州斯克裡普斯轉譯研究所的教授,克裡斯蒂安.安德森博士,於2020年3月表示,「透過比較已知冠狀病毒株的可用基因組序列數據,我們能夠肯定確認Sars—CoV2起源於自然的過程。」很顯然地,人類越破壞大自然,就越有可能發生疾病,地球上的所有眾生將不得不面對其它無法預測的後果,願人人都能早日採行純素飲食,為子孫後代加速修復我們的珍貴星球。

最後以開悟的師父的智慧話語作為結尾:「若每個人不停止吃肉的習慣,地球的命運也將無法挽救。現在已經很可怕,我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甚至科學家也這麼說,當病毒突變成更致命的病毒,可能更可怕。即使有所有的疫苗,我們還是很無助。我告訴過你們,我們無法阻擋惡業的報應,我們必須清付我們所造的業。即使現在有疫苗,人們害怕注射疫苗,即使是研發疫苗的人,也不敢注射疫苗。因為疫苗可怕的副作用,可能導致永遠癱瘓。注射疫苗可能致死,所以他們拒絕注射,這件事很可怕,甚至非我們所能控制。肉品業是所有災難的元兇!我們需要停止這些問題的根本肇因,不是靠疫苗,而是靠道德,靠我們內在與生俱來的天堂品質,我們只需拿出來用。」



相關焦點

  • 保護世界上僅存的熱帶泥炭地有助減少人類感染新興人畜共通傳染病的風險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環境資訊中心(姜唯 編譯):《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根據一份新的科學評論,保護世界上僅存的熱帶泥炭地,有助減少人類感染新興人畜共通傳染病的風險「人們普遍認同熱帶泥炭地在野生動植物保育、碳排放和提供當地社群資源等方面的好處……但是我們的研究首次明確描繪並調查了熱帶泥炭地與新興傳染病之間的關聯。 」哈裡森說。研究指出,熱帶泥炭地中棲息許多已知對人類構成疾病風險的動物,包括蝙蝠、嚙齒類、穿山甲和靈長類。保護這些物種的棲息地能減少它們與人的接觸,進而減少疾病傳播的風險。
  • 專家:人跟動物越親近,共通傳染病越多
    例如,麻疹很可能和牛瘟或犬瘟熱有關;天花則已確定和牛痘以及一大堆其他的動物傳染病密切相關;至於流行性感冒,則是人豬共同。的確,按照正統教科書的記載,目前人類和家畜動物的共通疾病數目如下:家禽 26種,鼠  32種,馬  35種,豬  42種,羊  46種,牛  50種,
  • 聯合國秘書長:人類正與大自然進行著自我毀滅式的戰爭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古鐵雷斯在哥倫比亞大學演講時稱,人類正與大自然進行著自我毀滅式的戰爭。古鐵雷斯稱,「人類正與大自然交戰。這是自殺。大自然永遠都會反擊——而且力度越來越大,越來越猛烈。」據他介紹,生物多樣性正遭到破壞,上百萬個物種正瀕臨滅絕,生態系統正在消失,沙漠面積越來越大。
  • 聯合國秘書長:人類正與大自然進行自我毀滅式戰爭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古鐵雷斯在哥倫比亞大學演講時稱,人類正與大自然進行著自我毀滅式的戰爭。 AP PHOTO / EFREM LUKATSKY古鐵雷斯稱,「人類正與大自然交戰。這是自殺。大自然永遠都會反擊——而且力度越來越大,越來越猛烈。」據他介紹,生物多樣性正遭到破壞,上百萬個物種正瀕臨滅絕,生態系統正在消失,沙漠面積越來越大。古鐵雷斯稱,「每年我們都會失去1000萬公頃森林。」古鐵雷斯指出,「世界海洋資源正在枯竭,而且正因塑料垃圾而變得『窒息』。珊瑚礁也正在死亡。」
  • 人畜共患傳染病日益普遍?《自然》研究聚焦人類土地利用方式
    論文提到,例如伊波拉、拉沙熱和萊姆病這樣的人畜共患病,是由動物傳播到人的病原體引起的。人們普遍認為,土地利用變化——比如將自然棲息地改造為農業用地或城市——會影響人畜共患病感染人類的風險和出現。在城市化和全球化程度更高的社會經濟世界中,相互聯繫的全球系統既促進野生生物傳染病的擴散,又增加了傳染病成為更嚴重的區域和全球流行病的可能性。
  • 被人類活動損害的生態系統中,人畜共患病宿主動物增加了70%
    近日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人類對自然生態系統的破壞增加了老鼠、蝙蝠和其他藏匿疾病的動物的數量,這些人畜共患疾病可能導致新冠等大流行病。這項研究基於陸地系統變化(PREDICTS)資料庫中生態多樣性的預測,評估了六大洲近7000個動物群落(包括376種已知攜帶人畜共患病的物種和大約6600種不攜帶人畜共患病的其他物種),發現人類一旦把野外變成農田或定居點,往往會導致更大的物種滅絕。研究發現,這些「傷害」卻有利於那些體型較小、適應性更強、有快速大量繁殖的能力的生物,它們往往攜帶的病原體最多,可以傳染給人類。
  • 潮玩= 社畜的自我修養
    所以,如果你真心想脫「畜」,別去賣腎換錢,理智自救。多讀書,提高點認知水平,把「社畜」這個概念從你的字典裡徹底擦除。讀什麼書?—— 《演員的自我修養》。不可否認,我們每分每秒都生活在一個「社交輿論場」裡:就算你否認自己是「社畜」,周圍的人還會捏著那張「社畜評分表」對你打勾勾,必要時進行人道主義幹預;就算你強烈懷疑「社畜」是個偽概念,但一家之言,終寡不敵眾,主流媒體還會在一遍遍「社畜太難」的唱念中,將邪理鑄成真經。
  • 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傳人!不傳人!豬肉可放心食用
    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患病,雖然對豬有致命危險,但現有的研究表明,非洲豬瘟病毒不具備感染人的能力,至今尚無人類感染的報告。 對人有危害嗎?
  • 2月 四川共報告甲乙丙類傳染病死亡254人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3月13日訊 據省衛健委消息,2019年2月,全省共報告乙類傳染病15種,發病13792例,死亡249人;報告死亡數居前3位的病種依次為:愛滋病、肺結核、梅毒。
  • 10月 四川共報告甲乙丙類傳染病死亡383 人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11月14日訊 據省衛計委消息,2018年10月,全省共報告乙類傳染病19種,發病15267例,死亡383人;報告發病數居前5位的病種依次為:肺結核、B肝、梅毒、愛滋病和C肝;報告死亡數居前3位的病種依次為:愛滋病、肺結核、狂犬病。
  • 常見的傳染病有哪些?
    天花傳播途徑 飛沫吸入,直接接觸天花(Smallpox)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也是到目前為止,在世界範圍被人類消滅的第一個傳染病。天花是感染痘病毒引起的,無藥可治,患者在痊癒後臉上會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炭疽由炭疽桿菌所致,一種人畜共患的急性傳染病炭疽是炭疽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傳染病。主要因食草動物接觸土生芽孢而感染所導致的疾病。
  • 什麼是傳染性疾病 如何預防傳染病
    傳染病的最大特點是具有傳染性,人畜之間或人與人之間均可造成感染傳播。認識一些常見的傳染病非常有必要,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識地防範。那麼,傳染性疾病有哪些?如何預防傳染病?來了解一下吧。什麼是傳染性疾病病原體侵入機體,消弱機體防禦機能,破壞機體內環境的相對穩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長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過程,稱為傳染。
  • 自我防禦機制——升華、補償
    我們繼續來看一下社會心理與行為當中的自我防禦機制。其實說到自我防禦機制呢。是我們之前所講的一個非常有名的弗洛伊德所提出來的。我們都知道弗洛伊德是通過研究精神病人從而得出他的理論的,所以我們還是要帶著一絲絲的神秘感去學習。我們在這裡選取了幾個最典型的,在咱們教師招聘考試當中最容易出現的自我防禦機制來給大家講一下。分別是升華、補償、退行、轉移、否認、移情與紋飾。
  • 轉化醫學專家:中國為何是新發傳染病暴發熱點地區?
    新發傳染病包括多種情況。有的是新發物種或菌株感染人類,比如SARS病毒、新冠病毒等;有的是過去影響範圍不大,但由於生態環境變化,造成廣泛傳染,比如萊姆病。權威期刊《自然》曾總結出1940年至2000年間新發傳染病的種類,人畜共患病佔新發傳染病的60%,而人畜共患病中71.8%來自野生動物。 「人畜共患病難以預測。」
  • 2012年科學家警告:未來5年人畜共通病毒或成人類末日病毒
    人類史上不乏遭遇大規模致命性病毒案例,奪去無數人的性命,中國近日爆發首例人傳人然而,事實上,去年英國科學家就發現,未來5年全球正面臨爆發新疫潮的威脅,並警告這些源自動物的人類和牲畜「共通病」或成為影響生存的「末日病毒」。
  • 上半年四川共報告甲乙類傳染病21種 死亡1050人
    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12日訊(記者 劉佩佩)7月12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省衛生計生委官方網站獲悉,根據國家傳染病報告信息管理系統統計,2017年1月1日至6月30日,四川全省共報告甲乙類傳染病21種,發病88823例,死亡1050人。
  • 安徽8月共報告傳染病27種34309例 死亡41人
    &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合肥9月14日電(汪瑞華)近日,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公布今年8月全省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2019年8月(8月1日0時至8月31日24時),全省共報告法定傳染病27種34309例,死亡41人,其中28人死於愛滋病、7人死於肺結核、4人死於狂犬病、1人死於出血熱
  • 鑲嵌型納米顆粒可引發對人畜共患冠狀病毒的交叉反應性免疫
    鑲嵌型納米顆粒可引發對人畜共患冠狀病毒的交叉反應性免疫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5 15:23:43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Pamela J.
  • 57人死亡!共8655例!江蘇公布最新傳染病疫情,淮安人當心!
    淮安人 注意!注意!注意!0時至9月31日24時 全省傳染病發病共8655例 死亡57人
  • 心理學知識之自我防禦機制
    自我防禦機制最早於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他認為態度作為一種自衛機制,能讓人在受到貶抑時用來保護自己。在教師招聘類考試中主要以客觀題形式備考。通過概念理解以及舉例的方式來進行知識考查。下面是有關自我防禦機制的概念解釋以及例子,希望可以幫助同學們。(一)否認:作用:通過好像它不存在的方式來處理引起焦慮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