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在德國,很多人幾十年在一個工廠工作,不僅是在一個工廠,甚至還有許多人一輩子只從事一個工種。由於這樣的工人多了,工匠也就越來越多。因此,德國生產的產品,大多質量非常好,品質也非常高。原因就在於,工人的技術好,工人的敬業精神強。
事實也是,在經濟相對穩定,農業基本定型,經濟轉型幅度很小的國家,工人的穩定性也相對較好。因為,企業之間不會為了工人而在工資上惡性競爭,工人也不會因為企業間惡性競爭而不停跳槽,從而形成相對穩定、相對固定的生產格局。同時,德國的農業壽命也相對較高。尤其是製造企業,一旦步入正常軌道,就會做長做優,從而也給穩定工人打下了堅實基礎。
真正有本事的人,一般低調。因為他們都懂得 ,學好一門技術不容易。他們更懂得,跳槽了,手裡的技術也就貶值了,所以他們絕不輕易地跳槽。反觀中國的年輕工人,手裡沒有技術,卻想著拿高收入,總覺得老闆虧欠了自己,多給了別人。所以就這山望著那山高,頻繁的跳槽。結果,不言而喻,越來越差人。
1.三班倒,有白班和夜班,年輕人有精力可以做,但是四十歲後就沒有那麼多精力去做了
2.拖欠工資,這個很難受。不按時發工資直接會導致無法按時還清貸款,這也導致我們家庭損失十到二十萬元資產。
3.工人當然是在工業企業任職。工業企業在二十年前還是可以的,如今來自上層環保壓力大,一些重工業工廠直接關閉,工人家庭生活也成為問題。
德國是個發達國家,經濟成長速度並不快。這也就意味著市場格局基本定型了,也就是說,一方面德國企業擴張不會太快,工作崗位的增量不多。另一方面新創立的德國企業,也不會太多,能提供的新職位也不太多。因此德國工人跳槽的比例不大,因為選擇也不太多。
中國是個新興大國,經濟成長快,市場大,企業多,新創企業也很多。因此國內的工作崗位提供量很大,工人的選擇也多。具體來說,國內工人跳槽的主要原因有:
現代物質金錢社會,每走一步都要花錢。如果一份工作可以讓人們順利的滿足,衣食住行。結婚生子這些人生基本需求的話,那麼還會有誰喜歡到處變動生活工作,想盡辦法提高收入呢。這些只不過是人性的基本物質需求而已了。
從公司層面講,國外的企業都是奔著百年老字號去的,不像咱們現在好多企業就奔著上市,圈一把錢走人,都是掙快錢熱錢,錢都投資在火地地方,網際網路、直播,這種行業本來也不適合幹一輩子。
民族性,日耳曼人還是嚴謹執著的,讓中國人看比較軸,人家認準了事就一直堅持。雖然我們華夏民族也是充滿智慧,但是多數智慧用在了跟人打交道,中國還是人情社會,有時會也是逼不得已得把一部分精力消耗在酒桌人情,幹主業的精力就相對減少,所以很難。
員工不被企業重視,沒有了生存空間,能不跳槽嗎,其實並不是員工願意跳槽,而是被逼無奈,如果企業在員工的待遇上像國企正式員工那樣好,又有幾個真的願意跳槽呢,社會環境因素導致的結果,德國在保護企業和用人上面的法律非常健全,社會環境比較安定,所以才有了終老一地的現象,我們沒有這樣的條件和環境,所以根本做不到這樣 ,我們比德國人能吃苦,德國人能做的我們也可以,前提是條件允許,為什麼我們中國的員工容易跳槽,原因是員工的權益得不到保護而已。
主要還是付出和回報成不成正比,德國沒去過,說說國內吧,跳槽大多基於兩點,要麼為錢,要麼換環境,為錢的好解釋,公司給的工資在行業內較低,想多掙點無可厚非,大多數職工都靠工資養家餬口,不可能整日去陪老闆圓夢,想換環境的可能是發展不好,也可能是團隊風氣不好,也有可能是家庭等原因,單純的把員工跳槽看成是員工不忠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