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表面有個巨大生物在移動?科學家:像水熊蟲,但可以解釋

2020-07-17 徐德文科學頻道


太陽表面有個巨大生物在移動?科學家:像水熊蟲,但可以解釋


一個登陸太陽的笑話說,某喜歡攀比的國家首腦稱,人家登陸月球,我們要登陸太陽。記者懷疑地問:太陽溫度很高,登陸不就燒死了?首腦答曰:我們晚上去。

這個笑話雖然很老套,不過最近,歐洲空間局(ESA)和美國宇航局(NASA)合作的太陽軌道飛行器飛躍太陽時,卻真的拍到了一個類似生物的物體,在太陽表面緩緩爬行,似乎真有什麼動物捷足先登,搶在人類之前「登陸」了太陽。

太陽軌道飛行器今年2月發射升空,將近距離對太陽進行探測,並且會從太陽兩極飛過,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對太陽兩極成像。該探測器是繼2018年升空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後,人類再一次派遣使者拜訪太陽。

昨天ESA和NASA公布了太陽軌道飛行器拍攝的最新圖像,一些眼尖的天文愛好者發現,在一系列圖像中,左側都出現了一個黑色斑塊,並且出現在不同的位置,就像是在移動一樣。一些人更是指出,這個「移動」的傢伙很像是水熊蟲——地球上最能適應惡劣極端嚴酷環境的動物,包括高溫高壓,脫水復活,被稱為地球經歷末日災難後唯一可能活下來的生物。難道水熊蟲已經搶在人類前面,偷偷摸摸「登陸」太陽了?

就太陽的尺度來說,這個黑色斑塊無疑極為巨大,甚至可能比地球還大;而水熊蟲只是一種微小的生命,大部分長度不超過1毫米,最大的也僅1.4毫米。所以太陽表面的黑斑絕不可能是水熊蟲,那麼這個東西究竟是什麼呢?

太陽軌道飛行器首席研究員兼科學服務太陽影響數據分析中心負責人,比利時皇家天文臺的戴維·伯格曼斯說,這確實像是水熊蟲,但可以解釋。它實際是相機傳感器上的瑕疵,由於圖像「有點晃動」,科學家們在對其校正之後,圖像上固定的瑕疵斑塊反而就變得像是在移動了,以後將通過插值進行優化,「登陸」太陽的「水熊蟲」也就不會再出現了。

另一位科學家,比利時魯汶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傑克·詹金斯(Jack Jenkins)則認為,可以考慮把水熊蟲作為太陽軌道飛行器的吉祥物了。

看來「登陸」太陽確實還無法提上議事日程,好不容易激動一把,又只是傳感器出了問題,希望這些探測器能為我們帶來更多的知識,讓人類文明走向更大的進步。

相關焦點

  • 地球「三體人」,水熊蟲真不像地球本土生物
    十八世紀,德國的一位牧師在顯微鏡下,發現了一種體態憨厚微小,行動緩慢的蟲子,因行動方式與熊無異,便將其形象的命名為「水熊蟲」,水熊蟲被發現三年後,義大利科學家SpaUanzani對其產生極大的興趣,並正式將水熊蟲,命名為緩步動物門(Tardigrades),自此水熊蟲正式步入人類視野。
  • NASA公布太陽最近距離照片,照片中出現神秘物體,疑似水熊蟲
    【ALENG 自媒體】7月17日早間自媒體專稿,水熊蟲堪稱是地球上生命力最強的生物,這種大小只有1.5毫米的生物,因為其強大的生命力,被科學家津津樂道,甚至有人戲稱:「太陽不爆炸,水熊不會掛。」可見其生命力之頑強,儘管如此,最近發生的一件事,仍然超出了民眾乃至科學家的想像:美國宇航局和歐空局(ESA)剛剛公布了太陽軌道器拍攝的第一批太陽圖像,就在這些照片中,有細心的網友就發現,在其中幾張太陽照片中,居然出現了一個神秘的物體,其形態與水熊蟲非常相似,難道這種地球上最為強大的生物,居然都能夠在太陽表面生存?或者,如果不是水熊蟲,照片中這個神秘物體,究竟為何物?
  • 水熊蟲為何會被送往月球,它是唯一可以在惡劣環境下生存的生物!
    4月11日,以色列首個月球探測器「創世紀號」在準備登陸月球時候。負責降落的主發動機出現故障,導致探月器無法正常減速,最後直接撞上了月球表面,同時和地面失去了聯繫。但是這次探月失敗之後,卻遺留下了一個問題。
  • 有史以來最接近太陽照片公布:表面布滿「營火」,還發現一種神秘生物
    Solar Orbiter上配備10個科學儀器,可用於捕捉太陽日冕、極點及太陽的可見表面,亦可量度太陽的磁場及太陽風。 不過在最新發布的圖片上,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些令人驚訝的細節。在圖像上,可以看到許多微型耀斑,研究人員們將其稱作 「營火」,因為它們比周期性地從太陽上爆發的大規模、高能耀斑小數百萬到數十億倍。
  • 水熊蟲基因組之謎
    這一季中印象比較深的,應該是聯邦艦隊意外捕獲的那隻怪獸,這隻怪獸長的很像水熊蟲,也可以說是一隻巨型水熊蟲。發現者號利用這隻巨型水熊蟲實現了精準長途孢子菌絲網絡躍遷。這項技術可厲害了,遠超光速曲率引擎十萬八千裡。巨型水熊蟲可以通過孢子菌絲網絡躍遷到宇宙的任意角落。
  • 水熊蟲跌落神壇,這種生物才是地球上真正的「死侍」
    一直以來,水熊蟲就被譽為「不死小強」。這種微小的生物,可以不吃不喝存活30年,不管是零下200攝氏度的低溫,還是150攝氏度的高溫,水熊蟲都能歡快自得,就算拿到宇宙的真空條件下,致命的宇宙射線在水熊蟲看來,也不過是撓痒痒而已。
  • 與太陽同壽的水熊蟲
    與太陽同壽的水熊蟲文/張濤拉罕水熊蟲是世界上生命力最頑強的動物,或許只有太陽停止燃燒,它們才會滅絕。變色、隱生、抗輻射,耐高溫,快來看看水熊蟲有哪些絕技吧。大部分水熊蟲生活在淡水的沉渣、潮溼土壤和苔蘚植物的水膜中,但其實無論在海拔6000米以上的喜馬拉雅山脈,還是海拔-4000米的深海地帶,都能找到它們的身影。而第二個猜想,長得像一頭熊?卻和現實大相逕庭。水熊蟲是一種非常細小的動物,大部分體長不超過1毫米。最小的種類初生時只有50微米,最大的種類也不過1.2毫米。
  • 作為地球最強生物,水熊蟲真的名副其實?它真的有金剛不壞身?
    水熊蟲有個可愛的名字叫做「小美」,不過它的樣子可不美,甚至在很多人看來有些醜陋,不過這都不妨礙它的生命力強大,181攝氏度的高溫也沒有辦法立即殺死它,在真空中也可以存活,更為關鍵的是600兆帕斯卡的壓力也沒有辦法壓扁它,它有多強悍相信不同多說了吧。
  • 號稱「地表最強」的水熊蟲,它的生存利器是什麼?
    耐得了真空,扛得住射線,在六倍於深海壓力的環境也能存活下來,甚至還能在沒有食物沒有水的月球表面生存下來?地表最強水熊蟲的大名想必你早已聽聞,那你見過它在顯微鏡下的樣子嗎?水熊蟲並不是一個物種,而是由1000多個物種組成的緩步動物門的統稱。這些8隻爪、長得有點像米其林的傢伙看似簡單,耐受極端環境的能力卻令人驚嘆。
  • 水熊蟲 | 如何在太空中活下來?
    苔蘚上的水熊蟲這張圖是一張色彩增強的電子顯微照片----一隻一毫米長的肥碩水熊蟲正在爬上青苔。水熊蟲是緩步動物門的總稱,它們體型極小,小的大約在50微米,最大也不過1.4毫米,需要在顯微鏡才能看清。電子顯微鏡下的水熊蟲水熊蟲體表覆蓋著一層水膜,用於避免身體乾燥,同時也可通過水膜呼吸水中的氧氣。雖然長得又小又不忍直視,其實它可是被稱為世界上生命力最強的生物之一呢!
  • 地球最強水熊蟲,極端環境下它也能活,有哪些辦法能滅掉它?
    導讀:地球最強水熊蟲,極端環境下它也能活,有哪些辦法能滅掉它?最近看劇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了這麼一種生物,那就是水熊蟲,號稱地球最強,是人類目前已知的最強悍的動物,那麼它究竟厲害都什麼程度呢?可以說它甚至能夠活到太陽燃燒殆盡的那一天。
  • 地球生命力最強的水熊蟲,若被送到木衛二,還能生存嗎?
    最有利的是上面有大量的液態水,而且上面的水比地球還要足足多出一倍。根據種種的數據反饋,木衛二表面的冰層下面,極有可能存在液態水的海洋。眾所周知,液態水是維持碳基生命的最基本的要求,那麼地球上的水熊蟲,如果去到木衛二又會是什麼樣的結果,會不會繼續存活下來?沒什麼會提到水熊蟲,那是因為它是生物界的大網紅。
  • 水熊蟲稱霸月球?一次探月意外,竟令其成為首批太空「殖民者」
    此後,科學家們並沒有放棄對月球的探索,希望能夠對其有更多的了解,也希望能夠在它身上找到生命或者生命存在過的痕跡。然而,一次登月計劃的失敗,卻意外令地球上的一個小生物成為稱霸地球的殖民者。與水熊蟲一起墜落月球的還有和它一起被放置於鎳模物件的存有人類DNA樣本和3000萬條人類文明的資訊。由於安置水熊蟲及DNA樣本和人類文明資訊的鎳模物件已經被覆蓋了一層環氧樹脂,所以意外發生之後,研究人員認為鎳模物件很可能能夠保護水熊蟲倖免於難,並且在月球存活下來。
  • 豆天蛾凍不死,水熊蟲熱不死,太神奇了!為啥人類做不到呢?
    自古以來人們對於永生都有著極度的渴望,因為有永生的追求,也便出現了神仙鬼怪之說,這些代表人們對永生的嚮往,還有出現尋藥、煉丹等具體的做法,不過無一不是失敗告終。隨著時間流逝,人們發現豆天蛾凍不死,水熊蟲熱不死,或許在這一些神奇的生物鐘人們可以尋找到一些答案,幫助人類實現永生的追求。
  • 2019年的一次失敗,讓水熊蟲留在月球上,代替人類完成「定居」!
    自然界中的生存強者在自然界當中就有這樣一種生物,它們身體嬌小只有幾毫米,看起來有些可愛,又有些恐怖,但是它卻是地球上生存能力最強的生物,可以在幾千米的高山上,4000米的深海裡,1500攝氏度的高溫中找到它的身影。還有很強的耐輻射能力。它就是水熊蟲,水熊蟲從分類上來說屬於緩步動物,在地球上已經有5億年的歷史了。
  • 核彈都殺不死的水熊蟲,科學家破解了它無堅不摧的秘密
    水熊蟲雖然體型很小,但緩步動物是出了名的難對付。這種蛋白質的保護能力之前就被發現可以應用到到緩步動物之外。當把Dsup加入人體細胞時,它可以使細胞免受x射線的傷害。現在,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Dsup是如何與細胞染色體結構結合併保護DNA免受輻射的傷害。
  • 生命力超強的水熊蟲,發現者竟然是個神父?
    水熊蟲這個名字或許大家都有點陌生,這是一種擁有極其強悍的生命力和十分強大的環境適應能力的微型動物,只有在顯微鏡下人們才能夠一睹其芳容。它的環境適應能力到底有多強呢?我們可以說即使是在一些人類不依靠科技都無法生存的環境下,水熊蟲也能夠保住其自身生命,待到環境適宜時重新「復活」。
  • 出現爬行痕跡的冥王星,難道有外星生命,科學家這樣解釋
    ,近日點大約為30個天文單位,遠日點約為49個天文單位。據估計,這個物體的大小可以達到幾公裡,它看起來像一隻在地上爬行的蝸牛,難道這個移動的物體是一個巨大的外星生物嗎?從地球上已知的生命來看,有著幾公裡的生命是沒有的,藍鯨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動物,它的體長也只有30米左右,即便是已滅絕的最長生物雙室龍,其體長估計最多80米,離幾公裡的長度相差太遠,對於幾公裡大小的巨大生物來說,它首先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
  • 科學家新發現會變色的水熊蟲,抗紫外線能力爆表丨環球科學要聞
    ., BIOLOGY LETTERS (2020) 20200391 緩步動物水熊蟲能在極端的高溫,輻射甚至真空條件下生存。而最近,有科學家發現,水熊蟲即使是暴露在能殺滅細菌和病毒的紫外線下,仍然可以存活下來。
  • 科學家發現,水熊蟲又進化了可抵抗致命紫外線,它們更像地球主人
    想必現在人人都知道它的大名:水熊蟲,這種生物屬於節肢動物,有60多種,體長在0.05-1.4毫米,很明顯它們要比細菌大的多,不需要顯微鏡,一個放大鏡就足以讓我們看見它們的身影。 零下200攝氏度這樣的環境,對水熊蟲來說就像是洗了一個冷水澡一樣,解凍依然活蹦亂跳。 地球上海水最深的地方是地球大氣壓的1097倍,地球表面的任何生物都無法扛住這樣的壓力,但水熊蟲可以扛住6倍於這樣的壓力,不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