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
為兒童設共享「專車」
共享單車運營商:Velib
歸還方式:有樁
收費:不超過半小時免費,之後每半個小時1歐元,周租5歐元,月租29歐元
2007年7月15日,法國巴黎推出自行車共享系統Velib(法語「自由自行車」的簡稱),成為世界上首個大規模出現的共享單車系統。目前已擁有1750個站點和23600輛自行車。
租用自行車的方法很簡單,騎車人在自行車停放點用預付卡或者信用卡插入終端內,把車鎖打開就可以騎走,用完後把自行車停在任何一個站點並鎖好就可以了。每輛Velib還有一把車鎖和一個報警器,如果自行車沒有被歸還到某個停放站點,報警器就會響起。每一個Velib運營的站點均配有一個自動租用終端,通過終端提供的地圖能查詢周邊公共自行車以及服務點的實時租還狀態。如市民遇到滿樁無法還車的情況,會向市民再提供15分鐘的免費租用時間。
收費情況是,如果使用時間不超過半小時,信用卡上不會被扣錢,之後每半個小時收費1歐元(約7元人民幣),另外提供周租服務,價格為5歐元(約37元人民幣),月租費為29歐元(相當於在巴黎搭乘20次地鐵,約215元人民幣)。
2014年,巴黎Velib共享單車公司提出首個「未成年自行車計劃」,即專門向孩子們開放的共享單車。目前Velib共提供4種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單車種類,通過不同的頭盔顏色加以區分,使得共享單車打開了面向各個年齡層面的市場。
如果商業盈利是公共自行車項目的目標的話,巴黎無疑是大贏家,年均利潤高達2000萬歐元。同時該系統也擁有世界上最高的用戶使用率,僅在運營第一年便有超過2000萬人次使用。
能夠賺錢的原因是,贏得了廣告公司德高的支持,作為建設和管理公共自行車系統長達10年的回報,該公司獲得了巴黎市50%戶外廣告牌的獨家使用權。德高公司每年需要支付巨額稅收,其牌照稅從初始的300萬歐元已經上漲至今天的每年2000萬歐元。
倫敦
安裝雷射燈方便夜行
共享單車運營商:Bixi
收費:半小時內免費,30至60分鐘1英鎊,超3小時費用大幅上升
倫敦市長鮑裡斯·詹森2010年仿效法國巴黎的做法,在倫敦街頭推出自行車出租服務,即倫敦巴克萊自行車計劃(Bixi short for Boris Bikes)。這個計劃的部分細節幾乎和巴黎一樣,唯一不同的是巴黎的自行車出租是由私人公司贊助,換取在自行車上刊登廣告,但是倫敦的則是由地方政府的稅收來支撐。
它的租車系統相對比較成熟,實行全天24小時不停歇運營。當使用者騎車到達一個租借點發現沒有空位可停時,可直接在觸控螢幕上搜索附近停車位,一般不會超過300米就有下一個租借點,同時可以在觸控螢幕上點選寬限15分鐘找車位的選項,可以免去找下一個車位時間內的租用金。
租車首先要付一個起步價,如果30分鐘之內將車還到相應的租借點則免費,多於30分鐘低於60分鐘只要1英鎊(約8.5元人民幣)。超過3小時後費用大幅上升,避免自行車被某些人強佔。費用收取方式主要是信用卡和借記卡,所以,使用者必須年滿18歲才有購買租用資格,但任何年滿14周歲的人都可以使用自行車。
2016年,倫敦的11500輛公共自行車安裝了Blaze雷射燈,這樣可以讓騎車者在夜間更加醒目,提高安全性。
雷射投射車燈不是普通的燈。它會在車前的地面上投射一個綠色的符號。大多數的自行車交通事故是當汽車在自行車前轉彎時發生的,因為司機此時未能注意到自行車。有了這個投射在地面上的簡單符號,Blaze可以保證夜間騎車的安全性。
德裡
上班族可進行月租
共享單車運營商:Greenolution
收費:月租4000盧比
據《印度斯坦時報》報導,印度的公租騎行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租賃,由私人租賃公司運營;另一種是共享,屬於公共運輸服務的一部分。
在新德裡Vishwavidyalaya地鐵站外,兩種形式的公租騎行都設有站點,成為在德裡大學北校區上學的學生們解決「最後一英裡」的最佳幫手。其中一個提供了租賃形式,租車還車需要在同一個站點,另一個可以讓騎行者在另一個站點還車。
Greenolution是德裡一家租車運營方,共設了8個站點。該公司能按月租車,但只限於該公司的註冊會員,並需要繳納4000盧比(約421元人民幣)的費用。
阿姆斯特丹
App能搜車解鎖
共享單車運營商:Urbee
歸還方式:無樁
收費:企業團購每小時1歐元,普通使用者每小時4歐元
2016年底,阿姆斯特丹迎來了首個智能共享單車系統Urbee,使用者可以通過手機App搜索,通過手機支付獲得驗證碼打開自行車電子鎖就可以使用了。
使用者必須都註冊為會員,繳納少量會員費和一定數量的現金或提供信用卡押金,一旦成為會員,公共自行車使用半小時內是免費的,超過部分需要支付一定費用。
Urbee主要使用人群為商業人士。企業可以通過給員工集體辦理租用計劃,獲得每小時1歐元(約7元人民幣)的優惠,而普通個人使用者的費用是每小時4歐元(約30元人民幣)。
巴塞隆納
付額外費用可隨便停
共享單車運營商:Dropbyke
收費:租用每小時5歐元,調度費每千米3歐元
2016年,全新的共享單車系統Dropbyke在巴塞隆納投入運營,Dropbyke被認為是在全球第一個正式將無樁單車進行商業化運營的。Dropbyke可以通過App查找最近的自行車,而且可以以幾種方式解鎖,直接從列表中選擇,掃描二維碼,以及發送PIN碼。
但是Dropbyke要求用戶在結束整個行程後,將單車停到公共自行車停車位,拍照上傳照片,以確定車被鎖好。如果用戶無法停回公共自行車位,只是需要額外付調度費。目前Dropbyke在巴塞隆納的租金為每小時5歐元(約37元人民幣),調度費則為每千米3歐元(約22元人民幣)。但Dropbyke的規模一直受到嚴格控制,截至2016年底,Dropbyke在巴塞隆納投放的單車數量也只有150輛。
紐約
延長自行車道鼓勵騎行
共享單車運營商:Citi Bike
收費:年費163美元,45分鐘內免費,每增加15分鐘2.5美元,遊客24小時12美元
2013年5月27日紐約的Citi Bike項目開始運營,當時,該項目是美國境內最大的自行車共享系統。該項目一開始在曼哈頓和布魯克林的部分地區設了332個停車點,投放了6000輛單車。在其運營第三天,就已有21300人註冊成為其年度會員。
為了減少排放、道路磨損、交通擁堵以及改善公共衛生,紐約市交通部研究了不同形式的交通工具,並在其2008年的戰略計劃中首次提出了共享單車的概念。根據紐約市交通部的數據顯示,56%的市內汽車出行距離在4.8公裡以內,其中22%的出行距離不到1.6公裡,10%的出行距離甚至低於800米,而這一距離非常適合利用自行車出行。為了鼓勵市民利用自行車出行,紐約市延長了自行車道的距離,設立了更多的自行車架和停放自行車的場所。
Citi Bike的推出也帶來了一些抱怨的聲音,例如有些站點擋住了消防栓,有人認為每8輛自行車就佔用了一個停車位等。
首爾
一次使用超4小時就報警
共享單車運營商:Ddareungi
收費:1天1000韓元、7天3000韓元,超過一小時每半小時1000韓元
2015年10月,首爾在漢江右岸選擇了一片區域推出了自行車共享系統Ddareungi。面世幾個月後,其站點達到150個,共投放了1500輛單車。首爾市長還表示打算將單車的數量增加至20000輛。
使用Ddareungi共享單車需要年滿15周歲,未滿15歲須獲得父母或者法定監護人的同意。有意思的是,最長使用時間為4小時(240分鐘),一次使用超過240分鐘將被視為車輛失竊或者遺失,並向警方報警。
西雅圖
必須戴頭盔才能騎行
共享單車運營商:Pronto!
收費:年費85美元,24小時8美元,3天16美元
今年,西雅圖的自行車共享系統Pronto!遭遇了「倒春寒」,將於3月31日畫上休止符。
Pronto!於2014年10月31日在西雅圖開始運營,共在市中心、大學城等多處設立了50個站點,投放了500輛單車。由於西雅圖的地形以丘陵為主、降雨多,加之預算削減,又受到了該市強制性佩戴頭盔的法規影響。Pronto!只推出了不到3年就面臨關停,該系統內500輛單車的平均使用率低於每天一次。
2015年,Pronto!遇到了資金問題,並在2016年3月14日被西雅圖市政府以140萬美元收購。西雅圖市計劃在今年3月31日停止該共享單車系統。原本,Pronto!有望被一個新的系統代替,並引進電動自行車,但是這一新提案也在今年1月被取消了。
Pronto!是美國境內第一個在有佩戴頭盔強制法律的城市推行的公共自行車分享系統。為了應對該法規,Pronto! 在每個站點都安裝了頭盔分配器。並於2014年10月提供一部分免費頭盔。2015年春天又開始提供頭盔租賃服務,但是最終未能阻止其被淘汰的命運。
墨爾本
部分車提供免費頭盔
共享單車運營商:MBS
收費:年費60澳元,超過45分鐘再收費,24小時3澳元
2010年6月,澳大利亞在墨爾本推行了國內第一個市政單車共享系統——墨爾本自行車共享系統MBS。MBS主要服務於墨爾本中央商務區,其中,單車站點和自行車屬於市政府,維多利亞皇家汽車俱樂部以公私合作方式參與運營。
推行之初,墨爾本自行車共享系統經歷了低「上座率」,截至2011年5月,其用戶每月的使用次數為13000次,低於每月25000次的目標。騎行者必須佩戴頭盔的法規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澳大利亞於上世紀90年代開始實施佩戴自行車頭盔的強制性法規,作為世界上首個實施該法規「吃螃蟹」的國家,不戴頭盔的騎行者將受到處罰。多年來,對此法規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很多人希望能放寬或者取消。其中一個理由就是如果佩戴頭盔不是強制性的,那麼將有更多的人願意參與騎行,對健康、交通和環境都將帶來正面影響。
不過在該法規還未取消的前提下,維多利亞州政府沒有因此放棄推行共享單車計劃,2010年11月,維多利亞州政府開始在某些站點提供頭盔租賃服務,試圖增加頭盔的使用率以及「上座率」。2013年,維多利亞州政府進一步嘗試免費頭盔共享,在一部分共享單車的車把掛上了頭盔。
在墨爾本自行車共享的官網上,也專門附上了佩戴頭盔的說明:很多小藍車都提供頭盔,當完成騎行後把頭盔放在單車上即可。
華盛頓
減少汙染碳排放量可觀
共享單車運營商:Capital Bikeshare
收費:年費85美元,24小時8美元,30分鐘2美元
2008年,華盛頓特區推出了一個名為SmartBike DC的單車共享系統,設立了10個站點,提供了120輛車,這也是美國境內第一個現代自行車共享系統。2010年,華盛頓特區推出了首都自行車分享(Capital Bikeshare,簡稱為CaBi),替代了原有的SmartBike DC。CaBi是隸屬於地方政府但由私企運營的公私合作模式,主要由公共納稅出資。如今,CaBi在首都及周邊包括華盛頓特區、維吉尼亞州阿靈頓等5個轄區共設立了400個站點,提供3700輛共享單車。
當地人多用CaBi作為連接其他公共運輸的工具,例如通勤火車或者租車點。還有人用它作為休閒娛樂或者鍛鍊的工具。根據2013年的會員調查,在華盛頓特區,CaBi的22000名會員預計一年內減少開車出行440萬英裡,從而減少了汙染及碳排放,又有效緩解了交通擁堵。從而經濟學家認為共享單車的推動達到了廣泛的好處,稱為「正向外部性」,即某種經濟行為給外部造成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