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乘坐飛機著陸時,是否有感覺飛機在跑道上起伏顛簸,是否有感覺到飛機彈跳起來,或者不知不覺飛機已經停下了?今天要介紹的就是大家在汽車上經常討論的避震問題。
飛機在著陸階段快觸地的時候,可以分為水平方向的滑跑速度和垂直於地面的下沉速度。滑跑速度主要靠剎車組件以及擾流板和反推等減速。那麼垂直方向,想像成一個300斤大胖子從二樓跳下來。如果胖子可以靠體內豐富的油脂來避免受傷。那飛機重達幾十噸的質量,又是如何安全著陸?
在垂直地面方向的動能主要靠飛機起落架減震支柱和輪胎消耗,防止飛機在接地瞬間下沉速度立即變為零時產生的巨大撞擊力和顛簸跳躍。
現代民航飛機一般為三點式的帶油氣減震支柱的起落架,在地面時支撐飛機重量,在著陸時吸收衝擊力。
飛機共有三個減震支柱,一個前起落架減震支柱,兩個主起落架減震支柱。減震支柱包含一個內筒和一個外筒,筒內分為上下兩個腔室,通過限流孔連接。腔室內充有液壓油和壓縮氮氣。氮氣類似於彈簧,利用氣體的壓縮變形儲存能量,再利用液壓油高速通過限流孔產生的摩擦吸能升溫,將其轉變為熱能散失,從而減弱飛機著陸時的撞擊和跳動。明白了嗎,飛機和胖子一樣,主要靠的也是油脂……。
為了使減震支柱能有效的工作,就要保持減震支柱內適當的油液和氣壓。如果發生滲漏,油液不足,導致能量無法消耗,著陸時起落架偏軟,可能導致飛機坐底後向上彈跳顛簸;如果油液渾濁或氮氣偏少,著陸時起落架偏硬,就沒有減震,會使支柱不能足夠快速地回到它的初始位置,將使高頻撞擊在滑行時可能出現不能完全被阻尼。如果減震支柱內油液過多或者氮氣過少,導致無法及時儲能緩衝,此時相當於人跳躍落地時腿沒有彎曲緩衝,嚴重可能導致起落架折斷造成嚴重的事故。
如果平時坐飛機感覺接地後有劇烈的彈跳或顛簸,就可以和機組反應一下,你們飛機的起落架減震性能下降了,需要維護了,可能會讓漂亮空姐對你刮目相看哦。但如果因飛行員操作失誤導致G值變高,就另當別論啦。
當機輪著地的時候,為了防止起落架內筒和外筒發生旋轉,通過防扭臂將內筒外筒連接起來。主起通過減擺器減小擺動速度,吸收擺動產生的衝擊能量,阻止擺振的出現。常見的減擺器有活塞式和旋板式。
當然,飛機還要機輪承擔一部分落地的撞擊力,如果飛機重著陸,輪胎內氣壓偏大,嚴重將導致機輪爆胎而引發事故!
以上就是飛機著陸的避震原理和一些問題啦!同樣留一個問題給大家思考,活塞式減擺器的原理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