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成功,就是經過自己的努力,然後得到的東西,沒有無緣無故的失去。 同等能力的人,「熵值」越高,成功的機率就會越小,這就是此文筆者要剝離的話題。
成功或失敗的本質,並不取決於一個人的能力,相同能力的兩個人放入不同的環境之中,就會出現不一樣的命運。
一個人的命運,或多或少會和他的「熵」有一定的關係,所謂「熵」就是指一個人的環境給他帶來的「混亂度」,必境每一個人的環境都是不盡相同的,所以每一個人的「熵」也都是會有區別的。
比如:父母見識水平的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熵」,也就是不同的「混亂度」,不同的「混亂度」必然是需要你花時間和精力去解決的。
至少見識水平的不同至少會產生在交流上的差異,不同的差異哪怕是針對兩個完全一模一樣的人,也會產生不一樣的命運。
再比如:有的人他可以獲得父母各方面的支持,而有的人則會遭到父母的各種反對與反駁;有的人他不用他自己洗衣做飯、收拾打理,因為有人在為他做,而有的人只能靠自己去做。
也就是說有的人他需要自己花時間去解決和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瑣事,甚至是不得不花時間去解決別人的事情,而有的人都是別人在幫助他在解決這些所謂的瑣事,可想而知前者在時間上就敗給了後者。
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都是要靠時間去完成的,這個世界的競爭,本來也就是在和時間賽跑,因為所有的價值都是在時間之中產生的。
那麼,你現在了解什麼是「熵值」了嗎?每一個人的環境都是不盡相同的,每一個人的處境也都是各有不同的,這個不同就會導致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有效時間」 。
一個人,當他的「混亂度」越小的時候,有效時間就會越多,所以就越是更容易成功,也就是相同能力的人,「熵值」越高,也就是有效時間越少,成功的機率就會越小。
當我們說自己有能耐,別人沒有本身的時候,你有沒有把自己放在別人的環境之中,然後問一問你們之間的「熵值 」是完全相同的嗎?當我們說這個人很厲害,那個人很無能的時候 ,你有沒有考慮過這兩個人的「有效時間」是否相同?既然是有所不同的,那麼我們所有對別人的評價都是唯心主義的,而並不是唯物主義的。
總結:什麼事情,我們不是其中,就不要去感同身受,用自己的感受去感受別人是一種愚蠢,用別人的感受來感受別人是一種聰慧,用別人的感受來感受自己是一種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