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5千萬美元!全球8大天文臺望遠鏡同步聯機,解開黑洞秘密

2020-12-03 環京津網

宇宙中存在著吞噬一切的神秘駭人黑洞,但如果從沒有人見過,黑洞真的存在嗎?會不會是錯誤的揣想?愛因斯坦雖然曾提出關於黑洞的理論,但連他自己也不確認黑洞真的存在,難道黑洞只是愛因斯坦虛構出來的數學方程式?這個人類史上最偉大的謎團,終於在2019年4月得到解答。來自全球的二百多位科學家,串連全球八個天文臺望遠鏡,歷時十餘年籌劃,拍下了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證明黑洞的存在。

籌備十餘年、耗資五千萬美元,集結全球八大望遠鏡觀測站,終於在2019年成功拍攝到有史以來第一張黑洞照片,M87黑洞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是太陽的65億倍!這個開創性的科學成果,開啟了一個嶄新的天文物理研究領域,從此改變人類觀察宇宙的方式!

為了使這八座望遠鏡同步聯機,並精準記錄黑洞附近的無線電波,團隊必須花費兩百萬美金買一個時鐘!這可不是億萬富翁拿來炫耀收藏的名牌奢侈品,而是因為「事件視界望遠鏡」網絡規模實在太龐大,黑洞信號到達每個望遠鏡的時間點都不同,加上地球自轉會造成位置不斷變化,所以必須出動世界上最精確的原子鐘-氫邁射時鐘,只容許一千萬年出現一秒誤差!

此外,來自黑洞的電波信號必須每一架望遠鏡都記錄到,然後數據要存入特製硬碟中,而天氣的好壞也是觀測的關鍵,因雲層可能會阻擋信號,儀器也可能失靈,團隊必須同步連接世界八大價值百萬美元天文臺,才有機會捕捉目標畫面,但只要有一個地方有雲,就可能遮蔽黑洞的信號!,因此時間點的掌控至關重要,驗證愛因斯坦相對論,黑洞邊緣就是時光機。

相關焦點

  • 中國望遠鏡這次為什麼沒有拍黑洞?
    ▲望遠鏡在全球分布示意圖,紅點代表望遠鏡所在地。(摘自自然網站) 「VLBI技術起源於天文學中的射電幹涉測量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基於光幹涉的原理,將全球各地的多臺望遠鏡『合併』成一個虛擬的大望遠鏡。」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陳學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觀測黑洞時,組網的多臺望遠鏡同時觀測,再將各自的觀測數據傳輸到統一的數據中心進行大量運算處理和反覆核算,才能「繪」出正確的黑洞「照片」。「幹涉測量的前提是時間同步,雖然現在每臺望遠鏡均配有精準的原子鐘,但觀測時由於距離遠,原子鐘之間還會存在微小的偏差,這時就需要通過數據本身實現時間頻率的擬合和統一。」
  •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將在全球六地同步發布
    中國科學院發布消息,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即將在全球六地同步發布。目前,這張直接由望遠鏡拍到的黑洞照片已進入最後的「衝洗」中,其問世已進入倒計時。據介紹,北京時間4月10日21點整,比利時布魯塞爾、智利聖地牙哥、中國上海和臺北、日本東京、美國華盛頓等全球六地將同步召開全球新聞發布會,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將宣布一項與超大質量黑洞照片有關的重大成果。在上海,EHT項目和中國科學院將共同發布這一重大成果。
  • 中國「天空之眼」FAST向全球開放,耗資2300萬美元建數據處理中心
    Nature報導這個複雜的項目充滿挑戰——最初由於其位置偏遠,科技人員到這裡來工作將付出很大的犧牲,但是能夠參與FAST的回報是巨大的,FAST採集無線電波的範圍是世界第二大單碟望遠鏡的兩倍(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臺的
  • 黑洞照片的背後英雄 事件視界望遠鏡
    中國航空報訊:人類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誕生的背後是科學家們調動了全球從兩極到赤道共8個天文臺的力量進行圖片數據拍攝,之後,又有來自全球的62家科研機構共同參與, 花費了2年時間衝洗照片才有的成果。雖然被稱為「望遠鏡」, 但事件視界望遠鏡(EHT,Event Horizon Telescope)其實是2016年天文學家們發起的一項國際觀測項目, 由全球分布的8個射電望遠鏡組成觀測陣列。
  •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將問世 全球6城市同步發布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將問世 全球6城市同步發布 原標題: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10日電 全球多國科研人員合作的「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將於今日發布一項「開創性成果」,輿論普遍認為這將是人類有史以來獲得的第一張黑洞照片。
  • 這部電影,早已把黑洞的秘密公布於眾
    文/金元寶4月10日,地球史上第一張黑洞的照片公布了,轟動全球。(來源:歐洲南方天文臺)不要小看這一張照片,它匯聚全球200多位科研人員,啟動8臺射電望遠鏡,耗費2年多時間,才「拍」出來的。
  • 英媒:科學家首次用尖端事件視界望遠鏡嘗試拍攝黑洞邊緣
    參考消息網4月10日報導 英媒稱,圍繞黑洞的未解之謎可能終於要被解開了。天文工作者不久將首次嘗試聚焦於這種天體現象的邊緣。據英國《每日快報》網站4月5日報導,研究人員將利用事件視界望遠鏡來設法了解銀河系核心的黑洞。這個黑洞即「人馬座A*」,其質量是太陽的400萬倍。
  • 超越黑洞:事件視界望遠鏡解開了許多我們不知道的類星體之謎
    暢遊科學海洋,共尋宇宙之妙,大家好,我是南城~差不多一年前的今天,事件件視界望遠鏡合作組織發布了黑洞事件的第一張圖像。它的發布標誌著我們第一次直接觀測到了黑洞,在黑洞中,非常多的物質集中在一個很小的體積中,其吸引力之大甚至連光也無法從中逃逸。
  • 郭守敬望遠鏡捕捉黑洞之王 發現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
    記者近日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中國天文學家依託我國自主研製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質量最大的恆星級黑洞,並提供了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這顆7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遠超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顛覆了人們對恆星級黑洞形成的認知,有望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
  • 歐洲擬建全球最大天文望遠鏡 主鏡直徑達39米
    據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導,歐洲南方天文臺的
  • 中科大天文學系教授揭秘全球首張黑洞照片背後的故事
    北京時間4月10日21時07分,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在全球六地同步發布。
  • 黑洞原來長這樣!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曝光
    黑洞原來長這樣 !全球首張黑洞照片,臺灣時間今晚晚間9點7分(美東時間早上9點7分)曝光,包括臺北在內共6座國際城市,同步曝光這張令全球觀眾屏息的神秘照片,也象徵臺灣和全世界頂尖科學家聯手,豎立人類歷史的重要裡程碑。
  • 觀測黑洞的「事件視界望遠鏡」究竟多強大?盤點史上10大太空觀測...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仍在刷屏。為了完成這張特寫,科學家們調動了全球從兩極到赤道共8個天文臺的力量進行圖片數據拍攝,之後,又有來自全球的62家科研機構共同參與了照片的合成。有人形容,觀測黑洞的難度,就像讓站在地球上的你尋找月球上的一枚硬幣一樣。
  • 天文望遠鏡今年400歲 回顧奇蹟文化歷史
    航天技術給望遠鏡帶來了最徹底的一次飛躍。  1990年4月25日,由美國宇航局主持建造的巨型空間天文臺——口徑2.4米、工作波長從紫外到近紅外的哈勃空間望遠鏡,由太空梭運載升空。它耗資30億美元,是目前所有天文觀測項目中規模最大、投資最多、最受公眾注目的一項。
  • 耗資100億美元 美國韋伯太空望遠鏡完成關鍵測試:2021年發射
    提到太空望遠鏡,很多人能想到哈勃,它確實是之前最強大的太空望遠鏡,不過它的時代結束了,明年美國要發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這將是人類最野心勃勃的太空探測計劃,耗資將近100億美元。與哈勃望遠鏡的2.4米口徑相比,韋伯望遠鏡達到了6.5米,幾乎是前者的三倍,結構要複雜得多,光學玻璃的精度要達到10nm級別,製造難度極大。
  • 黑洞照片怎麼拍的 黑洞照片具體拍攝手法 事件視界望遠鏡是什麼
    給這麼遠的對象拍照,需要舉全球之力。岑蘇斯說,這一名為「事件視界望遠鏡」的項目團隊由來自全球的數百名研究人員組成,集合了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多個射電望遠鏡。「我們很早就和國際合作夥伴一起,致力於將相關科技能力推進到毫米波等級。」岑蘇斯說,給黑洞拍照主要應用的是「甚長基線幹涉測量技術」,通過陣列望遠鏡,既能敏感捕捉微弱信號,又能擁有高解析度,從而進行詳盡觀測。
  • 國考面試熱點話題:人類首張「黑洞」圖,你要讀懂這十個問題!
    「事件視界望遠鏡」就是利用「甚長基線幹涉技術」(VLBI) 和全球多個射電天文臺的協作,構建一個口徑等同於地球直徑的「虛擬」望遠鏡。 四、「連光都逃不出來」,這次如何能拍到黑洞? 這次拍攝的是黑洞周圍、尚未掉入黑洞的氣體所產生的光線和輻射。
  • 人類首次「看到」了黑洞
    這是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北京時間4月10日晚9時許,包括中國在內,全球多地天文學家同步公布首張黑洞真容。這一由200多名科研人員歷時10餘年、從四大洲8個觀測點「捕獲」的視覺證據,有望證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在極端條件下仍然成立。新華社發(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組 供圖)  新華社北京4月10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神秘天體黑洞終於被人類「看到」了。數百名科研人員參與合作的「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10日在全球多地同時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他們拍到的第一張黑洞照片。
  • 這次給黑洞拍照片,我們用了地球那麼大的望遠鏡
    ,由位於世界各地的8臺地基射電望遠鏡經由國際合作而構成。EHT委員會成員、東亞天文臺臺長Paul T.P.解釋說,「這讓我們對觀察結果的解釋、以及估計黑洞的質量,都很有信心!」創立EHT不是件輕鬆的事兒,需要升級和連接一個全球範圍內的網絡,這個網絡包含了8個高海拔地區的射電天文望遠鏡陣列,充滿各種意想不到的挑戰。
  • 郭守敬望遠鏡發現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
    記者今天(11月28日)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中國天文學家利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最大質量的恆星級黑洞,並提供了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這顆7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遠超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顛覆了人們對恆星級黑洞形成的認知,有望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