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12月1日電題:採訪札記:觀鳥莫相煎 且行且珍惜
新華社記者梅永存、彭張青
記者日前在國內多地採訪了解到,我國新興的觀鳥旅遊業發展呈現「井噴」之勢,觀鳥隊伍日漸壯大、觀鳥景點快速增加,但繁榮之中埋藏隱憂,觀鳥旅遊業無序競爭勢頭正在顯現。
福建省永安市青水畲族鄉豐田村的觀鳥旅遊就是一個頗為典型的例子。該村地處群山深處,「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對這個小山村的形象描述。
近年來,豐田村幾家農戶「靠山吃山」,與鳥為「友」,早出晚歸,精心培育出了十多個觀鳥點,使豐田村的觀鳥旅遊成了觀鳥愛好者的「網紅打卡地」,影響力波及海內外,為當地鄉村振興拓展出了一條生態可持續發展新路徑。
據介紹,豐田村現有12個生態觀鳥點,目前每天赴山村觀鳥拍鳥的愛好者超40人。人流帶來了「財流」,催熱了山村民宿、餐飲、客運和農副產品銷售,部分農戶靠觀鳥服務業走上了致富之路。
豐田村一些觀鳥點經營負責人向記者反映,觀鳥旅遊帶來的「財流」,吸引當地農戶「蜂擁」而入,外出打工和經商的部分村民返鄉,競相開辦觀鳥點,出現了同質化無序競爭的勢頭。
一些觀鳥點競相壓價招攬外地來的觀鳥愛好者。個別農戶因觀鳥點經營不善,妒忌其他觀鳥點「滾滾財源」,遂採用「隱形」手段,阻撓別的農家觀鳥點正常運營。
豐田村出現的亂象,並非個案,在全國其他地區也時有發生,這種狀況如不加以疏導,勢必影響新興生態觀鳥旅遊業的健康發展。
以觀鳥、拍鳥為主的觀鳥旅遊活動,在西方已有300多年歷史,在我國才剛剛興起,前景可期。
觀鳥旅遊業搞得紅火的地方多是青山綠水環繞的偏僻鄉村,不少是過去產業發展的「空殼」村。觀鳥旅遊業是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產業,鄉村因地制宜發展各具特色的觀鳥旅遊業,可以滿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可以助力鄉村農戶持續增收。
業內人士認為,觀鳥旅遊業發展初期,地方政府的規劃、管理作用不可或缺。政府的適度介入既可引導觀鳥旅遊業高質量有序發展,鞏固當地鄉村脫貧攻堅成果,還可以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完)